欧阳姓: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國 → 国 (3), 開 → 开, 長 → 长 (2), 與 → 与 (3), 漢 → 汉 (3), 語 → 语, 華 → 华 (2), 灣 → 湾 (2), 無 → 无 (4), 關 → 关, 歐 → 欧 (25), 將 → 将, 陽 → 阳 (25), 馬 → 马, 應 → 应, 廣 → 广, 來 → 来 (3), 門 → 门 (2), 親 → 亲, 樣 → 样, 體 → 体 (2), 簡 → 简, 區 → 区 (8), 為 → 为 (8), 於 → 于, 據 → 据 (4), 歡 → 欢, 複 → 复 (2), 譜 → 谱, 後 → 后 (5), 書 → 书 (3), 爭 → 争, 認 → 认, 現 → 现, 戶 → 户, 兩 → 两, 戰 → 战 (2), 強 → 强 (2), 當 → 当, 設 → 设, 單 → 单, 難 → 难, 復 → 复 (2), 時 → 时 (6), 報 → 报, 別 → 别, 載 → 载 (2), 從 → 从, 觀 → 观, 賴 → 赖, 韻 → 韵 (3), 記 → 记 (5), 艷 → 艳)
第2行: 第2行:
|复姓=是
|复姓=是
|姓氏=欧阳
|姓氏=欧阳
|繁=歐陽
|繁=欧阳
|簡體=欧阳
|简体=欧阳
|拼音=Ōuyáng
|拼音=Ōuyáng
|南京官话=Ou<sup>1</sup> iang<sup>2</sup>
|南京官话=Ou<sup>1</sup> iang<sup>2</sup>
第13行: 第13行:
|新加坡=
|新加坡=
|马来西亚=Au Yang, Ou Yang
|马来西亚=Au Yang, Ou Yang
|新字体=欧
|新字体=欧
|旧字体=歐陽
|旧字体=欧阳
|平假名=おうよう
|平假名=おうよう
|片假名=オウヨウ
|片假名=オウヨウ
|越南=Âu Dương
|越南=Âu Dương
|谚文=구양
|谚文=구양
|文部式=guyang
|文部式=guyang
|-式=kuyang
|-式=kuyang
|日语罗马字=ōyō
|日语罗马字=ōyō
|反切=
|反切=
第27行: 第27行:
|郡望=[[渤海郡]]
|郡望=[[渤海郡]]
}}
}}
'''歐陽姓'''或'''歐陽氏''',[[字姓氏|族]][[姓]]之首,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2位。据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统计,欧阳姓为111.2万人。<ref>{{Cite web|title=中国公安部《2020年度全国姓名报告》:揭示国人姓名的20个冷知识 - 大陆评述 - 两岸三地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com|url=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29645|accessdate=2021-03-25|work=scholarsupdate.hi2net.com}}</ref>
'''欧阳姓'''或'''欧阳氏''',[[字姓氏|族]][[姓]]之首,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2位。据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计,欧阳姓为111.2万人。<ref>{{Cite web|title=中国公安部《2020年度全国姓名报告》:揭示国人姓名的20个冷知识 - 大陆评述 - 两岸三地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ScholarsUpdate.com|url=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29645|accessdate=2021-03-25|work=scholarsupdate.hi2net.com}}</ref>


== 起源 ==
== 起源 ==
第34行: 第34行:
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给越国句践后裔子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给越国句践后裔子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欧阳氏得姓國國君 ===
=== 欧阳氏得姓国国君 ===
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彊|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
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彊|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可能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可能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 與無餘氏 ===
=== 与无餘氏 ===
有部分歐陽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餘]]裔[[冶子]]之歐陽氏与[[欧姓]]、[[姓]]同出一源,都是越王餘的子孙,而越王族之冶子,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允常同期。熊君碑所敺羊,敺羊即為區冶,古文尚艷為陽,即為後來歐陽歐陽氏最早出在《[[晉]]》的歐陽生,唐宋期雅言韻語書籍,唐廣韻歐陽複姓出沙,春秋至唐朝都是沙十大姓氏之一,氏族志所記區姓望出渤海郡,《郡望百家姓》歐陽氏望出[[渤海郡]],也是根據區姓之郡望源。
有部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餘]]裔[[冶子]]之欧阳氏与[[欧姓]]、[[姓]]同出一源,都是越王餘的子孙,而越王族之冶子,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允常同期。熊君碑所敺羊,敺羊即为区冶,古文尚艳为阳,即为后来欧阳欧阳氏最早出在《[[晉]]》的欧阳生,唐宋期雅言韵语书籍,唐广韵欧阳复姓出沙,春秋至唐朝都是沙十大姓氏之一,氏族志所记区姓望出渤海郡,《郡望百家姓》欧阳氏望出[[渤海郡]],也是根据区姓之郡望源。


== 與歐陽氏相的事件 ==
== 与欧阳氏相的事件 ==


=== 元末明初 ===
=== 元末明初 ===
第49行: 第49行:
直到后来的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时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1508年)的进士并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阳铎发明了“[[攤丁入地|摊丁入地]]”之策(即后来明、清朝时期一直实施的“摊丁入亩”之策),使明王朝税赋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阳铎遂乘机请旨要求恢复原姓,明武宗诏准,从此欧阳氏一族方得以恢复欧阳复姓。<ref>{{Cite web|title=姓氏起源-欧阳姓氏起源一|url=http://jp5000.com/ouyang/cso/view/26916|accessdate=2021-03-25|work=jp5000.com}}</ref>
直到后来的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时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1508年)的进士并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阳铎发明了“[[攤丁入地|摊丁入地]]”之策(即后来明、清朝时期一直实施的“摊丁入亩”之策),使明王朝税赋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阳铎遂乘机请旨要求恢复原姓,明武宗诏准,从此欧阳氏一族方得以恢复欧阳复姓。<ref>{{Cite web|title=姓氏起源-欧阳姓氏起源一|url=http://jp5000.com/ouyang/cso/view/26916|accessdate=2021-03-25|work=jp5000.com}}</ref>
[
[
=== 台日占时期 ===
=== 台日占时期 ===
1982年5月18日[[台湾“中央日报”]]第六版:在日据时期,歐陽姓的台人、金人部分改為歐姓,因當時日本当局不喜歡華人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區別於歐陽一姓中之字,認應避諱日本之[[太旗]],乃歐陽姓氏改為單
1982年5月18日[[台湾“中央日报”]]第六版:在日据时期,欧阳姓的台人、金人部分改为欧姓,因当时日本当局不喜欢华人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区别于欧阳一姓中之字,认应避諱日本之[[太旗]],乃欧阳姓氏改为单


另于歐陽氏族譜記載:日本当局在台澎將歐陽氏全部制改為歐氏,後來[[抗]][[金]]淪陷、[[第二次世界大]][[新加坡]]淪陷,地的歐陽氏宗也同被改為歐氏。<ref name="歐陽">{{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title=本"姓"歐陽後爭復姓|language=zh-tw|author=李菊|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7-08-28|accessdate=2015-01-27|archive-date=2015-01-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28132215/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dead-url=no}}</ref>
另于欧阳氏族谱记载:日本当局在台澎将欧阳氏全部制改为欧氏,后来[[抗]][[金]]淪陷、[[第二次世界大]][[新加坡]]淪陷,地的欧阳氏宗也同被改为欧氏。<ref name="欧阳">{{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title=本"姓"欧阳后争复姓|language=zh-tw|author=李菊|publisher=《自由时报》|date=2007-08-28|accessdate=2015-01-27|archive-date=2015-01-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28132215/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0665|dead-url=no}}</ref>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第59行: 第59行:
== 延伸阅读 ==
== 延伸阅读 ==


[[Category:歐陽姓|*]]
[[Category:欧阳姓|*]]
[[Category:地名姓氏|O]]
[[Category:地名姓氏|O]]
[[Category:字姓氏|O]]
[[Category:字姓氏|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