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行: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陝 → 陕, 孫 → 孙, 樂 → 乐, 稱 → 称, 後 → 后 (3), 書 → 书, 趙 → 赵, 謀 → 谋 (2), 徵 → 征, 勁 → 劲)
第1行: 第1行:
'''李思行'''({{bd||?|650年代||catIdx=L}}),[[赵州 (北齐)|赵州]]人 ,出自[[赵郡李氏]]西祖<ref>《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西祖字少黃,晉治侍御史。二子:盛、隆。隆字太彝,魏阜城令,生,幕令。謀孫魏廷尉,孙孝恭。孝恭生怀柔、怀宗。怀柔生祖威,仓部郎中,生思行,嘉州刺史,安公,生辟邪,州刺史。</ref>。
'''李思行'''({{bd||?|650年代||catIdx=L}}),[[赵州 (北齐)|赵州]]人 ,出自[[赵郡李氏]]西祖<ref>《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西祖字少黃,晉治侍御史。二子:盛、隆。隆字太彝,魏阜城令,生,幕令。谋孙魏廷尉,孙孝恭。孝恭生怀柔、怀宗。怀柔生祖威,仓部郎中,生思行,嘉州刺史,安公,生辟邪,州刺史。</ref>。


曾经在[[太原]]避仇。[[李渊起兵]]之前,派他到[[京城]]打探动静,回来之后,回答的头头是道,深中[[李渊]]之意,授为左三统军。从军破[[宋老生]],平京城,封[[骠骑将军]]。为[[唐朝]]开国免一死<ref>恕二死功臣的是[[李世民]]、[[裴寂]]、[[刘文静]]</ref>的十四个功臣<ref>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 (唐朝)|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ref>的第十三位。[[武德]]年间,任[[齐王]][[李元吉]]府[[护军]],[[玄武门之变]],在磁州被捉住,押解京城,宣慰大使[[魏]]以[[李世民]]大赦为依据,赦免了李思行。李思行官至[[嘉州]][[刺史]],封'''乐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赠[[洪州]][[都督]],[[谥号]]'''襄'''。
曾经在[[太原]]避仇。[[李渊起兵]]之前,派他到[[京城]]打探动静,回来之后,回答的头头是道,深中[[李渊]]之意,授为左三统军。从军破[[宋老生]],平京城,封[[骠骑将军]]。为[[唐朝]]开国免一死<ref>恕二死功臣的是[[李世民]]、[[裴寂]]、[[刘文静]]</ref>的十四个功臣<ref>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 (唐朝)|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ref>的第十三位。[[武德]]年间,任[[齐王]][[李元吉]]府[[护军]],[[玄武门之变]],在磁州被捉住,押解京城,宣慰大使[[魏]]以[[李世民]]大赦为依据,赦免了李思行。李思行官至[[嘉州]][[刺史]],封'''乐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赠[[洪州]][[都督]],[[谥号]]'''襄'''。


== 注释 ==
== 注释 ==
第17行: 第17行:
[[Category:唐朝追赠都督]]
[[Category:唐朝追赠都督]]
[[Category:唐朝郡公]]
[[Category:唐朝郡公]]
[[Category:郡李氏|S]]
[[Category:郡李氏|S]]
[[Category:李姓|S]]
[[Category:李姓|S]]
[[Category:諡襄]]
[[Category: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