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巡抚: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江蘇 → 江苏, 軍 → 军, 處 → 处, 務 → 务, 張 → 张, 寧 → 宁, 為 → 为, 寶 → 宝 (2), 進 → 进, 個 → 个, 設 → 设, 職 → 职, 廬 → 庐, 啟 → 启, 吳 → 吴, 陳 → 陈, 禮 → 礼, 鳳 → 凤)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14-07-01T09:38:28+00:00}}
{{refimprove|time=2014-07-01T09:38:28+00:00}}
'''江苏巡抚''',[[清朝]]在[[江苏省 (清)|江苏省]]立的一[[巡撫]]位。
'''江苏巡抚''',[[清朝]]在[[江苏省 (清)|江苏省]]立的一[[巡撫]]位。


[[顺治]]二年置'''江宁巡抚''',驻[[苏州]],辖[[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顺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左]]、[[江南右布政使司|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右布政使辖宁、镇、苏、松、常,左布政使辖余下地方。然这两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头衔,所以不可能认为江南分省。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时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称'''江苏巡抚''',官名全称为“'''巡撫江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饟'''”。[[两江总督]]驻扎在[[江宁府]]。[[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政使]]一分为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 )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不过,从清朝中期开始,巡抚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之长,所以江苏内部分两个布政的情况并不被认为是“分省”,毕竟名义上还有'''江苏巡抚'''统辖坐镇。至此江苏、安徽两省官僚体系完全定型,在清朝文献中出现频率逐渐高过“江南”的频率,因而坐实了分省的事实。
[[顺治]]二年置'''江宁巡抚''',驻[[苏州]],辖[[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顺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左]]、[[江南右布政使司|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右布政使辖宁、镇、苏、松、常,左布政使辖余下地方。然这两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头衔,所以不可能认为江南分省。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凤庐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时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称'''江苏巡抚''',官名全称为“'''巡撫江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糧饟'''”。[[两江总督]]驻扎在[[江宁府]]。[[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政使]]一分为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 )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不过,从清朝中期开始,巡抚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之长,所以江苏内部分两个布政的情况并不被认为是“分省”,毕竟名义上还有'''江苏巡抚'''统辖坐镇。至此江苏、安徽两省官僚体系完全定型,在清朝文献中出现频率逐渐高过“江南”的频率,因而坐实了分省的事实。


== 历任江苏巡抚 ==
== 历任江苏巡抚 ==
* [[土国]](1645年—1647年)
* [[土国]](1645年—1647年)
* [[周伯达]](1647年—1648年)
* [[周伯达]](1647年—1648年)
* [[土国]](1648年—1651年)
* [[土国]](1648年—1651年)
* [[周国佐]](1651年—1654年)
* [[周国佐]](1651年—1654年)
* [[张中元]](1654年—1659年)
* [[张中元]](1654年—1659年)
第25行: 第25行:
* [[于准]](1705年—1709年)
* [[于准]](1705年—1709年)
* [[张伯行]](1709年—1715年)
* [[张伯行]](1709年—1715年)
* [[]](1715年—1723年)
* [[]](1715年—1723年)
*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 [[张楷]](1725年—1726年)
* [[张楷]](1725年—1726年)
第122行: 第122行:
* [[陆元鼎]](1904年—1906年)
* [[陆元鼎]](1904年—1906年)
* [[陈夔龙]](1906年—1907年)
* [[陈夔龙]](1906年—1907年)
* [[曾敭]](1907年)
* [[曾敭]](1907年)
* [[陳啟泰 (同治士)|陈启泰]](1907年—1909年)
* [[陈启泰 (同治士)|陈启泰]](1907年—1909年)
* [[瑞澂]](1909年)
* [[瑞澂]](1909年)
* [[宝棻]](1909年—1910年)
* [[宝棻]](1909年—1910年)
第144行: 第144行:
[[Category:清朝江苏政治]]
[[Category:清朝江苏政治]]
[[Category:清朝江苏巡抚| ]]
[[Category:清朝江苏巡抚| ]]
[[Category:清朝江巡撫| ]]
[[Category:清朝江巡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