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軍 → 军, 敗 → 败 (2), 歷 → 历, 爭 → 争, 統 → 统, 戰 → 战, 釋 → 释)
 
第1行: 第1行:
{{Campaignbox 明朝戰爭}}
{{Campaignbox 明朝战争}}
'''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韩宋]][[龙凤 (韩林儿)|龙凤]]二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至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在江浙地区消灭[[张士诚]]的战争。
'''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韩宋]][[龙凤 (韩林儿)|龙凤]]二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至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在江浙地区消灭[[张士诚]]的战争。


第6行: 第6行:
1362年,胡大海在婺州被杀,[[耿再成]]在[[处州]]被杀,叛将归降张士诚。张士诚派军攻打诸暨,诸暨守将[[谢再兴]]坚守,击败张士诚军,收复处州。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率兵攻取[[安丰]],俘杀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部前去救援。击败张士诚军,解围安丰。
1362年,胡大海在婺州被杀,[[耿再成]]在[[处州]]被杀,叛将归降张士诚。张士诚派军攻打诸暨,诸暨守将[[谢再兴]]坚守,击败张士诚军,收复处州。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率兵攻取[[安丰]],俘杀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部前去救援。击败张士诚军,解围安丰。


1364年,朱元璋攻灭陈友谅政权后,转兵向东攻打张士诚。十一月,张士诚攻打长兴,被汤和、耿炳文击退。1365年二月,张士诚攻打新城被[[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胡德济击败。张士诚辖地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朱元璋计划先攻淮东,再取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十月,朱元璋命左相徐达、[[平章]]常遇春率马步舟师进攻淮东,克[[海安]],围[[泰州]],击张士诚援兵。闰十月,徐达大军克泰州,北围[[兴化县 (江苏)|兴化]]、高邮。张士诚向[[宜兴]]、[[安吉]]、江阴进攻,均遭失。1366年三月、四月,徐达部攻克高邮、兴化、[[淮安]]等地。分兵攻占[[通州]](今江苏[[南通]])、[[濠州]](今安徽[[凤阳]])、[[徐州]]等地,尽占淮东。
1364年,朱元璋攻灭陈友谅政权后,转兵向东攻打张士诚。十一月,张士诚攻打长兴,被汤和、耿炳文击退。1365年二月,张士诚攻打新城被[[李文忠 (明朝)|李文忠]]、胡德济击败。张士诚辖地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朱元璋计划先攻淮东,再取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十月,朱元璋命左相徐达、[[平章]]常遇春率马步舟师进攻淮东,克[[海安]],围[[泰州]],击张士诚援兵。闰十月,徐达大军克泰州,北围[[兴化县 (江苏)|兴化]]、高邮。张士诚向[[宜兴]]、[[安吉]]、江阴进攻,均遭失。1366年三月、四月,徐达部攻克高邮、兴化、[[淮安]]等地。分兵攻占[[通州]](今江苏[[南通]])、[[濠州]](今安徽[[凤阳]])、[[徐州]]等地,尽占淮东。


八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围攻湖州。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潜入城内督战,又派平章朱暹、吕珍率兵六万增援。徐达围城打援,在城东旧馆将其包围。急率精兵往援,被阻撤还:九月,张士诚再派遣兵增援,战败。朱元璋命[[江浙行省]]左丞李文忠率部攻打[[杭州]],指挥[[华云龙]]率部攻打[[嘉兴]]。十月,徐达攻打旧馆,张士诚六万援投降。十一月,湖州守军投降,杭州、绍兴、嘉兴等地相继投降。
八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围攻湖州。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潜入城内督战,又派平章朱暹、吕珍率兵六万增援。徐达围城打援,在城东旧馆将其包围。急率精兵往援,被阻撤还:九月,张士诚再派遣兵增援,战败。朱元璋命[[江浙行省]]左丞李文忠率部攻打[[杭州]],指挥[[华云龙]]率部攻打[[嘉兴]]。十月,徐达攻打旧馆,张士诚六万援投降。十一月,湖州守军投降,杭州、绍兴、嘉兴等地相继投降。


十一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兵围攻平江(今江苏苏州),对平江形成北、西、南合围之势,徐达屯葑门、常遇春屯[[虎丘]]、[[郭兴]]屯娄门,华云龙屯[[胥门]],汤和屯[[阊门]],[[王弼 (明朝将领)|王弼]]屯[[盘门]],[[张温 (明)|张温]]屯西门,[[康茂才]]屯北门,耿炳文屯城东北,[[仇成]]屯城西门,[[何文辉]]屯城西北。朱元璋强调对百姓秋毫无犯。徐达部在鲇鱼口(今江苏[[吴江县]]西北)、尹山桥(今江苏[[吴县]]南)击败张士诚外围军,并在官渎(今苏州娄门外官渎桥)焚毁张军千余战船。1367年正月,[[松江府]]、[[嘉定州 (明朝)|嘉定州]]相继投降,平江更加孤立。朱军在城外构筑长围,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观察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围攻八个月,张士诚士兵抵挡不住,将士多降。张士诚先后两次突围不成。六月初七,[[张士信]]被炮炸死。九月,徐达攻入葑门,常遇春攻入阊门,张士诚部将唐杰、潘元绍等投降。张士诚率余兵巷战失败,自杀未成,被俘虏,通州(今江苏南通)、无锡(今江苏无锡)等地相继投降,张士诚的大周政权灭亡<ref>《中国战史·宋辽夏金元时期》</ref>。
十一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兵围攻平江(今江苏苏州),对平江形成北、西、南合围之势,徐达屯葑门、常遇春屯[[虎丘]]、[[郭兴]]屯娄门,华云龙屯[[胥门]],汤和屯[[阊门]],[[王弼 (明朝将领)|王弼]]屯[[盘门]],[[张温 (明)|张温]]屯西门,[[康茂才]]屯北门,耿炳文屯城东北,[[仇成]]屯城西门,[[何文辉]]屯城西北。朱元璋强调对百姓秋毫无犯。徐达部在鲇鱼口(今江苏[[吴江县]]西北)、尹山桥(今江苏[[吴县]]南)击败张士诚外围军,并在官渎(今苏州娄门外官渎桥)焚毁张军千余战船。1367年正月,[[松江府]]、[[嘉定州 (明朝)|嘉定州]]相继投降,平江更加孤立。朱军在城外构筑长围,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观察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围攻八个月,张士诚士兵抵挡不住,将士多降。张士诚先后两次突围不成。六月初七,[[张士信]]被炮炸死。九月,徐达攻入葑门,常遇春攻入阊门,张士诚部将唐杰、潘元绍等投降。张士诚率余兵巷战失败,自杀未成,被俘虏,通州(今江苏南通)、无锡(今江苏无锡)等地相继投降,张士诚的大周政权灭亡<ref>《中国战史·宋辽夏金元时期》</ref>。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明朝史事件}}
{{明朝史事件}}


[[Category:元朝战役]]
[[Category:元朝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