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變: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內 → 内 (4), 參考 → 参考, 開 → 开 (2), 學 → 学 (4), 會 → 会 (4), 長 → 长, 鋼 → 钢, 鐵 → 铁 (2), 勞 → 劳 (5), 彈 → 弹 (10), 飛 → 飞, 檢 → 检 (2), 將 → 将 (3), 應 → 应 (7), 見 → 见, 來 → 来 (5), 義 → 义, 對 → 对 (4), 動 → 动, 發 → 发 (4), 極 → 极, 樣 → 样 (2), 體 → 体 (5), 類 → 类 (3), 帶 → 带, 圖 → 图, 線 → 线 (4), 區 → 区 (2), 為 → 为 (3), 於 → 于 (3), 種 → 种 (4), 數 → 数 (2), 據 → 据, 劇 → 剧, 屬 → 属 (8), 該 → 该 (3), 負 → 负 (3), 維 → 维, 離 → 离 (2), 達 → 达, 積 → 积, 壞 → 坏, 選 → 选, 蘭 → 兰, 敗 → 败, 並 → 并 (4), 後 → 后 (3), 諾 → 诺, 熱 → 热 (2), 總 → 总, 產 → 产, 測 → 测 (2…)
(noteTA跳过, replaced: 徵 → 征, 側 → 侧 (2))
第3行: 第3行:
在[[机械工程学]]裏,'''形变'''定义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形狀改变,这外力可能是[[强度|拉力]]、[[抗压强度|推力]]、[[抗剪强度|剪力]]、[[抗彎强度|彎力]]或[[扭力]]等。形变时常是用[[应变 (物理学)|应变]]来描述。
在[[机械工程学]]裏,'''形变'''定义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形狀改变,这外力可能是[[强度|拉力]]、[[抗压强度|推力]]、[[抗剪强度|剪力]]、[[抗彎强度|彎力]]或[[扭力]]等。形变时常是用[[应变 (物理学)|应变]]来描述。


如右图可见,压缩负载造成了圆筒的形变,原本的形狀(虚线)已经改变(形变),圆筒的面凸出。圆筒虽然沒有裂开或败坏,但其强度并不足以在负载下保持形狀不变,因此面凸漲出来。
如右图可见,压缩负载造成了圆筒的形变,原本的形狀(虚线)已经改变(形变),圆筒的面凸出。圆筒虽然沒有裂开或败坏,但其强度并不足以在负载下保持形狀不变,因此面凸漲出来。


形变可能是暫时性的,就像放松的[[弹簧]]会回到原来的长度;形变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当物体不可逆地彎曲时便为永久形变。若过了一定的限度则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此限度称作弹性限度。
形变可能是暫时性的,就像放松的[[弹簧]]会回到原来的长度;形变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当物体不可逆地彎曲时便为永久形变。若过了一定的限度则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此限度称作弹性限度。
第11行: 第11行:


== 塑性变形 ==
== 塑性变形 ==
在拉伸应力下的塑性变形,其特在于应变硬化区和[[颈缩]]区域,最后破裂。过程中,应变硬化材料通过原子位錯移动变得更强。颈缩阶段是表示,由试样的橫截面面积減少。达到强度极限后,开始缩口。颈缩过程中,该材料可以不再承受最大应力和试样中的应变急剧增大。
在拉伸应力下的塑性变形,其特在于应变硬化区和[[颈缩]]区域,最后破裂。过程中,应变硬化材料通过原子位錯移动变得更强。颈缩阶段是表示,由试样的橫截面面积減少。达到强度极限后,开始缩口。颈缩过程中,该材料可以不再承受最大应力和试样中的应变急剧增大。
这种类型变形是不可逆的。然而,在塑性变形范围内的对象将首先发生弹性变形,这是可逆的,因此该对象将返回到原来的形狀的一部分的方式。軟的热塑性塑料有一个相当大的塑​性变形范围韌性金属,如[[铜]],[[银]],[[黃金]],[[钢铁]],[[鈦]],但不是鑄铁。硬热固性塑料,[[橡膠]],[[水晶]],[[陶瓷]]具有最小的塑性变形范围。
这种类型变形是不可逆的。然而,在塑性变形范围内的对象将首先发生弹性变形,这是可逆的,因此该对象将返回到原来的形狀的一部分的方式。軟的热塑性塑料有一个相当大的塑​性变形范围韌性金属,如[[铜]],[[银]],[[黃金]],[[钢铁]],[[鈦]],但不是鑄铁。硬热固性塑料,[[橡膠]],[[水晶]],[[陶瓷]]具有最小的塑性变形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