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我来啦, replaced: 國 → 国, 與 → 与 (2), 間 → 间, 漢 → 汉 (2), 權 → 权 (2), 劉 → 刘, 張 → 张, 楊 → 杨, 廣 → 广, 發 → 发 (2), 種 → 种, 擴 → 扩, 輝 → 辉, 陳 → 陈, 時 → 时, 響 → 响)
第6行: 第6行:
|horizon =
|horizon =
|region = [[冀州 (九州)|冀州]]
|region = [[冀州 (九州)|冀州]]
|period = 中[[新石器时代]]
|period = 中[[新石器时代]]
|dates = 前6000年 – 前5000年
|dates = 前6000年 – 前5000年
|typesite = 磁山文化
|typesite = 磁山文化
第15行: 第15行:
|module =
|module =
}}
}}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得名于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山麓以南、黄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即河北省<ref>董廣輝峰文、、王琳、陳發虎《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間擴張及其影因素》</ref>。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得名于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山麓以南、黄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即河北省<ref>董广辉峰文、、王琳、陈发虎《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扩张及其影因素》</ref>。


磁山文化下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组成[[中原]]先民一个完整的展链条<ref>{{Cite web|url=https://archive.fo/6ELHo|title=河北武安建成磁山文化博物馆 |accessdate=|||}}</ref>
磁山文化下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组成[[中原]]先民一个完整的展链条<ref>{{Cite web|url=https://archive.fo/6ELHo|title=河北武安建成磁山文化博物馆 |accessdate=|||}}</ref>
== 遺址 ==
== 遺址 ==
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遗址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武安县境内的[[洺河]]流域。除磁山遗址外,重要遗址还包括河北保定[[容城]]坡上遗址、河南[[淇县]]花窝遗址等。
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遗址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武安县境内的[[洺河]]流域。除磁山遗址外,重要遗址还包括河北保定[[容城]]坡上遗址、河南[[淇县]]花窝遗址等。
第25行: 第25行:
在磁山遗址中,发现80多个粮食窖穴,共约十万多斤,一开始鉴定为[[粟]]。<ref>{{Cite journal|title=“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author=黄其煦|url=|journal=考古|issue=4|doi=|others=|year=1982|volume=|page=418-420|pmid=}}</ref>后来2009年经重新鉴定,只有一小部分的粮食遗存是粟,且年代较晚;大部分都是[[黍]]。<ref>{{Cite journal|title=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author=Lu et al.|url=|journal=PNAS|issue=18|doi=|others=|year=2009|volume=106|page=7367–7372|pmid=}}</ref><ref>{{Cite web|title=考古证明中国磁山遗址是世界黍粟种植起源地|ur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112.shtm|accessdate=|author=曹国厂 王炳美|date=2011-10-19|format=|publisher=新华网|language=}}</ref>
在磁山遗址中,发现80多个粮食窖穴,共约十万多斤,一开始鉴定为[[粟]]。<ref>{{Cite journal|title=“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author=黄其煦|url=|journal=考古|issue=4|doi=|others=|year=1982|volume=|page=418-420|pmid=}}</ref>后来2009年经重新鉴定,只有一小部分的粮食遗存是粟,且年代较晚;大部分都是[[黍]]。<ref>{{Cite journal|title=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author=Lu et al.|url=|journal=PNAS|issue=18|doi=|others=|year=2009|volume=106|page=7367–7372|pmid=}}</ref><ref>{{Cite web|title=考古证明中国磁山遗址是世界黍粟种植起源地|ur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112.shtm|accessdate=|author=曹国厂 王炳美|date=2011-10-19|format=|publisher=新华网|language=}}</ref>


磁山文化有三项“世界之最”,最早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饲养家鸡;最早植核桃<ref>{{Cite web |url=http://www.ward.gov.cn/news_view.asp?newsid=2376 |title=磁山文化遗址 |accessdate=2018-07-12 |||}}</ref><ref>族上古文化</ref>。
磁山文化有三项“世界之最”,最早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饲养家鸡;最早植核桃<ref>{{Cite web |url=http://www.ward.gov.cn/news_view.asp?newsid=2376 |title=磁山文化遗址 |accessdate=2018-07-12 |||}}</ref><ref>族上古文化</ref>。


== 研究 ==
== 研究 ==
第40行: 第40行: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Category:族上古文化]]
[[Category:族上古文化]]
[[Category:河北新石器时代]]
[[Category:河北新石器时代]]
[[Category:邯郸史前时期]]
[[Category:邯郸史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