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我来啦, replaced: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2), 學 → 学 (10), 慶 → 庆 (2), 會 → 会, 與 → 与 (3), 愛 → 爱, 縣 → 县, 鄭 → 郑 (3), 張 → 张 (8), 義 → 义 (4), 傳 → 传, 詞 → 词 (15), 圖 → 图 (2), 稱 → 称, 為 → 为 (2), 於 → 于 (4), 術 → 术, 舉 → 举, 薩 → 萨, 維 → 维, 鄉 → 乡, 離 → 离, 達 → 达, 際 → 际, 館 → 馆, 選 → 选 (2), 並 → 并, 試 → 试 (2), 過 → 过, 評 → 评, 進 → 进 (4), 約 → 约 (2), 強 → 强, 釋 → 释 (2), 課 → 课, 氣 → 气, 啟 → 启, 賦 → 赋, 寫 → 写 (2), 訊 → 讯, 講 → 讲, 騷 → 骚, 讀 → 读, 別 → 别, 賞 → 赏, 條 → 条, 禮 → 礼 (4), 經 → 经 (3), 編 → 编, 葉 → 叶 (2), 載 → 载 (2), 質 → 质 (2), 話 → 话, 輯 → 辑, 錄 →…)
第1行: 第1行:
'''张惠言'''({{bd|1761年||1802年|catIdx=Z}}),[[原名]]'''一鸣''',[[表字|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朝]]政治人物,[[經學家]]、詞學家。
'''张惠言'''({{bd|1761年||1802年|catIdx=Z}}),[[原名]]'''一鸣''',[[表字|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朝]]政治人物,[[经学家]]、词学家。


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岁丧父,家徒四壁。九岁离家,至常州城中依伯父张思楷读书。<ref>《先妣事略》:“日暮归,无以为夕飨,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ref>十四为童子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娶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次年,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补廪膳生。为文初学[[司马相如]]、[[扬雄]]。后改宗[[韩愈]]、[[欧阳修]]。年近三十,改治經學。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ref>梁超在《中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可以代表清儒《易》者不三家,曰惠定宇,曰皋文,曰焦里堂。”</ref>张惠言亦治《[[礼]]》,主[[郑玄]]之。乾隆五十一年,鄉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赴礼部会试,取中正榜,任景山宫官学教习,教授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宦子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奔母丧,两年后,应富阳县令[[恽敬]]之邀,至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嘉初年至歙[[金榜]]家授。<ref>《重刻词选序》:“嘉庆二年,余与先兄皋文先生同馆歙金氏,金氏诸生好填词,先兄以为词虽小道,失其传且数百年,自宋之亡而正……同馆歙金氏。”</ref>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应学生金应珪、金应珹要求讲授词学,并编选唐宋词名篇成《词选》一书作为教材。[[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第七次会试,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授编修,[[嘉庆]]七年(1802年)六月,卒任上。易著作有《周易虞氏易》九卷、《周易虞氏息》二卷、《虞氏易》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周易》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一卷、《易緯略》二卷、《易圖條辨》一卷等。又有《易義別錄》十四卷、《周易荀氏九家》三卷,正《周易氏注》三卷、《周易注》十二卷。禮學著作有《儀禮圖》六卷、《讀儀禮記》二卷。另有《茗柯文集》、《茗柯》、《七十家鈔》等。
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岁丧父,家徒四壁。九岁离家,至常州城中依伯父张思楷读书。<ref>《先妣事略》:“日暮归,无以为夕飨,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ref>十四为童子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娶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次年,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补廪膳生。为文初学[[司马相如]]、[[扬雄]]。后改宗[[韩愈]]、[[欧阳修]]。年近三十,改治经学。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ref>梁超在《中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可以代表清儒《易》者不三家,曰惠定宇,曰皋文,曰焦里堂。”</ref>张惠言亦治《[[礼]]》,主[[郑玄]]之。乾隆五十一年,乡试。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赴礼部会试,取中正榜,任景山宫官学教习,教授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宦子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奔母丧,两年后,应富阳县令[[恽敬]]之邀,至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嘉初年至歙[[金榜]]家授。<ref>《重刻词选序》:“嘉庆二年,余与先兄皋文先生同馆歙金氏,金氏诸生好填词,先兄以为词虽小道,失其传且数百年,自宋之亡而正……同馆歙金氏。”</ref>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应学生金应珪、金应珹要求讲授词学,并编选唐宋词名篇成《词选》一书作为教材。[[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第七次会试,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授编修,[[嘉庆]]七年(1802年)六月,卒任上。易著作有《周易虞氏易》九卷、《周易虞氏息》二卷、《虞氏易》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周易》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一卷、《易緯略》二卷、《易图条辨》一卷等。又有《易义别录》十四卷、《周易荀氏九家》三卷,正《周易氏注》三卷、《周易注》十二卷。礼学著作有《仪礼图》六卷、《读仪礼记》二卷。另有《茗柯文集》、《茗柯》、《七十家鈔》等。


== 文 ==
== 文 ==
嘉庆二年(1797年),惠言館於[[金榜]]家中,編詞集《詞選》,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凡一百十六首。氏在《词选序》中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常州派]]始祖。<ref>[[徐珂]]《近》-{云}-:“乾嘉之,作分浙西、常州二派。浙西派始厲鶚,常州派始進張惠言。”</ref>[[谭献]]他:“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ref>《箧中词》卷三</ref>
嘉庆二年(1797年),惠言馆于[[金榜]]家中,编词集《词选》,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凡一百十六首。氏在《词选序》中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常州派]]始祖。<ref>[[徐珂]]《近》-{云}-:“乾嘉之,作分浙西、常州二派。浙西派始厲鶚,常州派始进张惠言。”</ref>[[谭献]]他:“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ref>《箧中词》卷三</ref>


张惠言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深通易学,主虞氏易,这使得他的词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息。惠言在《詞選》中以為詞可以傳達人君子幽怨悱,不能自言之情”,<ref>嘉瑩:《之美感特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出版社,2007),頁33。</ref>並為女性與愛情的,都加上道言志、道德的解。例如他把[[庭筠]]描美女的《[[菩蠻]]》,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像[[屈原]]的《[[離騷]]》,感嘆沒有人欣和任用。惠言的解往往牽強,[[王國維]]就批講詞太頑固。<ref>嘉瑩:《之美感特的形成》,頁20-23。</ref>
张惠言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深通易学,主虞氏易,这使得他的词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息。惠言在《词选》中以为词可以传达人君子幽怨悱,不能自言之情”,<ref>嘉瑩:《之美感特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出版社,2007),頁33。</ref>并为女性与爱情的,都加上道言志、道德的解。例如他把[[庭筠]]描美女的《[[菩蠻]]》,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像[[屈原]]的《[[离骚]]》,感嘆沒有人欣和任用。惠言的解往往牵强,[[王国维]]就批讲词太頑固。<ref>嘉瑩:《之美感特的形成》,頁20-23。</ref>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 考文 ==
== 考文 ==
* 叶嘉莹:〈[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684906 从一个新角度看张惠言与王国维二家说词的两种方式] 〉。
* 叶嘉莹:〈[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684906 从一个新角度看张惠言与王国维二家说词的两种方式] 〉。
{{-}}
{{-}}
{{嘉四年己未科殿金榜}}
{{嘉四年己未科殿金榜}}
{{清朝常州駢文家}}
{{清朝常州駢文家}}
{{DEFAULTSORT:Zhang}}
{{DEFAULTSORT:Zhang}}
[[Category:清朝翰林院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院庶吉士]]
[[Category:清朝駢文家]]
[[Category:清朝駢文家]]
[[Category:清朝散文家]]
[[Category:清朝散文家]]
[[Category:常州人]]
[[Category:常州人]]
[[Category:武人]]
[[Category:武人]]
[[Category:姓|H]]
[[Category: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