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土爾扈特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7), 內 → 内 (5),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全國 → 全国, 國 → 国 (8), 參 → 参 (3), 會 → 会, 與 → 与 (5), 軍 → 军 (7), 處 → 处, 務 → 务 (2), 龍 → 龙, 隊 → 队, 漢 → 汉 (2), 華 → 华, 條目 → 条目, 縣 → 县 (7), 顧 → 顾, 無 → 无 (2), 關 → 关, 將 → 将 (3), 領 → 领 (5), 舊 → 旧 (25), 張 → 张, 馬 → 马, 嚴 → 严, 魯 → 鲁 (5), 蘇 → 苏 (3), 見 → 见, 來 → 来 (2), 爾 → 尔 (89), 親 → 亲, 樂 → 乐 (2), 傳 → 传 (3), 號 → 号, 羅 → 罗 (5), 帶 → 带 (11), 圖 → 图 (20), 稱 → 称 (10), 為 → 为 (13), 於 → 于 (13), 數 → 数, 屬 → 属 (6), 議 → 议, 納 → 纳 (2), 濱 → 滨, 眾 → 众 (2), 賽 → 赛 (3), 薩 → 萨 (13), 複 →…)
第1行: 第1行:
'''扈特部'''是[[清朝蒙古]][[土扈特部]]的一支,即由[[渥巴]]率[[俄斯]][[伏加河]]流域徙至中的土扈特部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降清朝,被安置[[新疆]][[天山]]北路一扈特部分南、北、、西四路,[[訥恩素珠克盟]]({{mong|m =ᠦᠨᠡᠨ<br>ᠰᠦᠰᠦᠭᠲᠦ ᠶ᠋ᠢᠨ<br>ᠴᠢᠭᠤᠯᠭᠠᠨ|k =Үнэн сүсэгтийн чуулган}})。
'''扈特部'''是[[清朝蒙古]][[土扈特部]]的一支,即由[[渥巴]]率[[俄斯]][[伏加河]]流域徙至中的土扈特部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降清朝,被安置[[新疆]][[天山]]北路一扈特部分南、北、、西四路,[[訥恩素珠克盟]]({{mong|m =ᠦᠨᠡᠨ<br>ᠰᠦᠰᠦᠭᠲᠦ ᠶ᠋ᠢᠨ<br>ᠴᠢᠭᠤᠯᠭᠠᠨ|k =Үнэн сүсэгтийн чуулган}})。


== 史 ==
== 史 ==


扈特部原[[厄特]]四部之一<ref>拉特四部即準噶、和特、杜伯特、土扈特。土扈特西遷後,原附屬於伯特的小部落[[特部|特]]別為一部,仍稱衛拉特四部。</ref>,其姓氏不詳,[[雅]](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克斯坦]]境)。[[明朝]]末年,土扈特首[[和鄂勒克]][[準噶部]][[巴圖爾吉]]交,率部西至俄斯額勒河([[伏加河]])下,“俄斯因稱為”<ref name="藩部六">《清史稿》藩部六</ref>。和鄂勒克之叔父保阿噶勒琥、莽海等率部[[顧實汗]]至[[青海]];另有一小部土扈特留在原地未徙<ref>《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特要略一</ref>。清[[治]]十二年(1655年),土扈特首[[書庫爾岱青]]始清朝通
扈特部原[[厄特]]四部之一<ref>拉特四部即準噶、和特、杜伯特、土扈特。土扈特西迁后,原附属于伯特的小部落[[特部|特]]别为一部,仍称卫拉特四部。</ref>,其姓氏不詳,[[雅]](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克斯坦]]境)。[[明朝]]末年,土扈特首[[和鄂勒克]][[準噶部]][[巴图尔吉]]交,率部西至俄斯額勒河([[伏加河]])下,“俄斯因称为”<ref name="藩部六">《清史稿》藩部六</ref>。和鄂勒克之叔父保阿噶勒琥、莽海等率部[[顾实汗]]至[[青海]];另有一小部土扈特留在原地未徙<ref>《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特要略一</ref>。清[[治]]十二年(1655年),土扈特首[[书库尔岱青]]始清朝通


[[File:Shuhede.jpg|缩略图|200px|理招撫扈特的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舒赫德]]
[[File:Shuhede.jpg|缩略图|200px|理招撫扈特的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準噶之役|準噶]],征服了準噶治下的各部族。原依附準噶的土扈特台吉舍稜先逃到俄投奔伏加河的土扈特部。舍稜服土扈特汗渥巴,乘清[[伊犁]]未久,率部東進搶佔伊犁。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初),渥巴率所各部越界,俄國軍隊追之不及。不久,渥巴由[[巴喀什湖]]入中的哈克地界。[[伊犁將軍]]伊勒命令[[哈克人]]不准渥巴其地。渥巴錫轉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特([[柯尔克孜人]])的攻,不得已北上戈壁,“人皆取牛之血而,瘟疫大作”<ref name="藩部六" />。此渥巴得知清加防,且己方人畜死亡半,力攻佔伊犁,是在清[[卡]]以外徘徊。伊勒遣使存意,渥巴錫與眾台吉、喇嘛商議數,不得已率所部七餘人降,來歸附<ref>《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渥巴)自言阿玉奇汗正系,向居俄斯地,久原大皇帝臣僕,而無機可乘。乃去冬謀棄舊遊牧,挈屬內附,因自彼逸出,行程千有餘里。閱半年餘始抵卡,乞准令入覲,以申誠。”</ref>,並獻上其祖所受明朝[[永]]八年文篆敕封玉印。舍稜也被迫一同歸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準噶之役|準噶]],征服了準噶治下的各部族。原依附準噶的土扈特台吉舍稜先逃到俄投奔伏加河的土扈特部。舍稜服土扈特汗渥巴,乘清[[伊犁]]未久,率部东进抢佔伊犁。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初),渥巴率所各部越界,俄国军队追之不及。不久,渥巴由[[巴喀什湖]]入中的哈克地界。[[伊犁将军]]伊勒命令[[哈克人]]不准渥巴其地。渥巴锡转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特([[柯尔克孜人]])的攻,不得已北上戈壁,“人皆取牛之血而,瘟疫大作”<ref name="藩部六" />。此渥巴得知清加防,且己方人畜死亡半,力攻佔伊犁,是在清[[卡]]以外徘徊。伊勒遣使存意,渥巴锡与众台吉、喇嘛商议数,不得已率所部七餘人降,来归附<ref>《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渥巴)自言阿玉奇汗正系,向居俄斯地,久原大皇帝臣僕,而无机可乘。乃去冬谋弃旧游牧,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千有餘里。閱半年餘始抵卡,乞准令入覲,以申誠。”</ref>,并献上其祖所受明朝[[永]]八年文篆敕封玉印。舍稜也被迫一同归顺


伊勒圖報聞朝廷,[[乾隆皇帝]]命[[什]]的[[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撫土扈特。朝廷撥白二十萬兩及糧草、牛羊、棉布等賑扈特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赴[[河]]覲乾隆皇帝,被封扈特卓哩克汗”。乾隆皇帝知土扈特實為情非得已,仍稱贊其“誠心歸順,甚可嘉”,予封爵,以示渥”<ref name="藩部要略卷十四">《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厄特要略六</ref>;同在御製詩中表明了理土扈特問題度:“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ref name="藩部要略卷十四" />。是清廷分土扈特二部。渥巴扈特'''扈特部''',訥恩素珠克盟”,被安置新疆[[喀喇沙]]、[[庫爾喀喇烏蘇]][[塔巴哈]]一,分由喀喇沙爾辦事大臣、[[烏魯]]巴哈台參贊大臣管並統屬於伊犁將軍。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扈特南、北、、西四路,共十旗,又訥恩素珠克四路盟”。
伊勒图报闻朝廷,[[乾隆皇帝]]命[[什]]的[[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撫土扈特。朝廷撥白二十万两及糧草、牛羊、棉布等賑扈特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赴[[河]]覲乾隆皇帝,被封扈特卓哩克汗”。乾隆皇帝知土扈特实为情非得已,仍称赞其“誠心归顺,甚可嘉”,予封爵,以示渥”<ref name="藩部要略卷十四">《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厄特要略六</ref>;同在御制诗中表明了理土扈特问题度:“弗受将为盜,俾安皆我民”<ref name="藩部要略卷十四" />。是清廷分土扈特二部。渥巴扈特'''扈特部''',訥恩素珠克盟”,被安置新疆[[喀喇沙]]、[[库尔喀喇乌苏]][[塔巴哈]]一,分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乌鲁]]巴哈台参赞大臣管并统属于伊犁将军。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扈特南、北、、西四路,共十旗,又訥恩素珠克四路盟”。


== 盟旗 ==
== 盟旗 ==
扈特分10旗:在喀喇沙帶設4旗,他是今天巴音郭楞 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蒙古族的祖先;在和布克賽爾帶設3旗,他是今天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及克拉依市蒙古族的祖先;在庫爾喀喇烏蘇帶設2旗,他是今天烏蘇縣及奎屯市、石河子市一蒙古族的祖先;在博塔拉蒙卉 自治州精河縣設1旗,他是今博州精河及博市一部分蒙古人的祖先。 新疆伊犁扈特部蒙古有汗1人;札王1人;札克郡王2人; 札勒2人;札子1人;札輔國公1人;札克一等台吉3人。 中路和特部,有札克一等台吉2人。
扈特分10旗:在喀喇沙带设4旗,他是今天巴音郭楞 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蒙古族的祖先;在和布克赛尔带设3旗,他是今天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及克拉依市蒙古族的祖先;在库尔喀喇乌苏带设2旗,他是今天乌苏县及奎屯市、石河子市一蒙古族的祖先;在博塔拉蒙卉 自治州精河县设1旗,他是今博州精河及博市一部分蒙古人的祖先。 新疆伊犁扈特部蒙古有汗1人;札王1人;札克郡王2人; 札勒2人;札子1人;札辅国公1人;札克一等台吉3人。 中路和特部,有札克一等台吉2人。
* 南路訥恩素珠克盟,即南路扈特,又珠勒都斯土扈特,珠勒都斯河流域(今新疆[[和靜縣]]北部)一
* 南路訥恩素珠克盟,即南路扈特,又珠勒都斯土扈特,珠勒都斯河流域(今新疆[[和静县]]北部)一
** [[扈特卓哩克汗旗]]
** [[扈特卓哩克汗旗]]
** [[南路扈特中旗]]
** [[南路扈特中旗]]
** [[南路扈特左旗]]
** [[南路扈特左旗]]
** [[南路扈特右旗]]
** [[南路扈特右旗]]
* 北路訥恩素珠克盟,即北路扈特,又霍博克里土扈特,霍博克里(今[[和布克賽爾縣]])一
* 北路訥恩素珠克盟,即北路扈特,又霍博克里土扈特,霍博克里(今[[和布克赛尔县]])一
** [[北路扈特旗]]
** [[北路扈特旗]]
** [[北路扈特左旗]]
** [[北路扈特左旗]]
** [[北路扈特右旗]]
** [[北路扈特右旗]]
* 訥恩素珠克盟,即扈特,又稱濟爾哈朗土扈特,今新疆[[巩乃斯河]]、[[喀什河]]流域。
* 訥恩素珠克盟,即扈特,又称济尔哈朗土扈特,今新疆[[巩乃斯河]]、[[喀什河]]流域。
** [[扈特左旗]]
** [[扈特左旗]]
** [[扈特右旗]]
** [[扈特右旗]]
* 西路訥恩素珠克盟,即西路扈特,又精土扈特、晶河土扈特,晶河(今[[精河]])一
* 西路訥恩素珠克盟,即西路扈特,又精土扈特、晶河土扈特,晶河(今[[精河]])一
** [[西路扈特旗]]
** [[西路扈特旗]]


== 扈特卓哩克汗世系 ==
== 扈特卓哩克汗世系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33行: 第33行:
! 世代 !! 名字 !! 在位年代 !! 备注
! 世代 !! 名字 !! 在位年代 !! 备注
|-
|-
| 第一代 || [[渥巴]] || 1761年-1775年 ||
| 第一代 || [[渥巴]] || 1761年-1775年 ||
|-
|-
| 第二代 || [[策璘木札勒]] || 1775年-1792年 || 渥巴之子
| 第二代 || [[策璘木札勒]] || 1775年-1792年 || 渥巴之子
|-
|-
| 第三代 || [[霍紹]] || 1792年-1806年 || 策璘木札勒之子
| 第三代 || [[霍紹]] || 1792年-1806年 || 策璘木札勒之子
|-
|-
| 第四代 || [[丹津旺濟爾]] || 1806年-1808年 || 霍紹之弟
| 第四代 || [[丹津旺济尔]] || 1806年-1808年 || 霍紹之弟
|-
|-
| 第五代 || [[那木勒多爾濟]] || 1808年-1809年 || 丹津旺濟爾之弟
| 第五代 || [[那木勒多尔济]] || 1808年-1809年 || 丹津旺济尔之弟
|-
|-
| 第六代 || [[策登多爾濟]] || 1809年-1831年 || 那木勒多爾濟之子
| 第六代 || [[策登多尔济]] || 1809年-1831年 || 那木勒多尔济之子
|-
|-
| 第七代 || [[那木札勒珠默特策林]] || 1831年-1850年 || 策登多爾濟之子
| 第七代 || [[那木札勒珠默特策林]] || 1831年-1850年 || 策登多尔济之子
|-
|-
| 第八代 || [[哈巴咱]] || 1850年-1852年 || 那木札勒珠默特策林族之子
| 第八代 || [[哈巴咱]] || 1850年-1852年 || 那木札勒珠默特策林族之子
|-
|-
| 第九代 || [[喇特那巴咱]](布雅勒哲依) || 1852年-1876年 || 哈巴咱之子
| 第九代 || [[喇特那巴咱]](布雅勒哲依) || 1852年-1876年 || 哈巴咱之子
|-
|-
| 第十代 || [[布綽克]] || 1876年-1891年 || 哈巴咱之子
| 第十代 || [[布綽克]] || 1876年-1891年 || 哈巴咱之子
|-
|-
| 第十一代 || [[布]] || 1891年-1916年 || 布綽克之子
| 第十一代 || [[布]] || 1891年-1916年 || 布綽克之子
|-
|-
| 第十二代 || [[滿楚克札布]] || 1917年-1947年 || 布之子
| 第十二代 || [[楚克札布]] || 1917年-1947年 || 布之子
|-
|-
| 第十三代 || [[恭本德吉特]] || 1947年-1949年 || 滿楚克札布之子
| 第十三代 || [[恭本德吉特]] || 1947年-1949年 || 楚克札布之子
|}
|}


== 相關條目 ==
== 相关条目 ==
* [[新土扈特部]]
* [[新土扈特部]]
* [[土扈特部]]
* [[土扈特部]]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 考文 ==
== 考文 ==
* 光緒《欽定大清典事例》,全國圖書館獻縮制中心影印殿本
* 光緒《欽定大清典事例》,全国图书馆献缩制中心影印殿本
* 《清史稿》,中華書校本
* 《清史稿》,中华书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集》,北京:中出版社
* 譚其驤等,1974,《中国历史地集》,北京:中出版社
* 祁士著,穆改定,包文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爾濱:黑江教育出版社
* 祁士著,穆改定,包文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江教育出版社


{{-}}
{{-}}
第79行: 第79行:


[[Category:清朝新疆]]
[[Category:清朝新疆]]
[[Category:外札克蒙古]]
[[Category:外札克蒙古]]
[[Category:外藩蒙古汗]]
[[Category:外藩蒙古汗]]
[[Category:中国蒙古族历史]]
[[Category:中国蒙古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