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
(我来啦, replaced: 競 → 竞, 「 → “ (3), 」 → ” (3), 计画 → 计划 (5), 煙 → 烟)
第44行: 第44行:
内爆式武器中使用的是钚元素,由[[核反应堆]]增殖而来。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冶金实验室]],人类历史上首座人工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成功实现自持反应。随后,曼哈顿计划在橡树岭修建了试验核反应堆[[X-10石墨反应堆]],又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区]]修筑了若干增殖核反应堆,可将辐照过的铀通过[[核嬗变]]转化为钚;产出的钚再经化学方法([[磷酸铋处理法]])从铀中分离出来,最终装填入弹芯,成为后来的“[[胖子原子弹|胖子]]”。1945年的[[三位一体 (核试验)|三位一体核试验]]中,人类引爆的首枚核弹“小工具”即是内爆式核武器。
内爆式武器中使用的是钚元素,由[[核反应堆]]增殖而来。1942年,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冶金实验室]],人类历史上首座人工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成功实现自持反应。随后,曼哈顿计划在橡树岭修建了试验核反应堆[[X-10石墨反应堆]],又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区]]修筑了若干增殖核反应堆,可将辐照过的铀通过[[核嬗变]]转化为钚;产出的钚再经化学方法([[磷酸铋处理法]])从铀中分离出来,最终装填入弹芯,成为后来的“[[胖子原子弹|胖子]]”。1945年的[[三位一体 (核试验)|三位一体核试验]]中,人类引爆的首枚核弹“小工具”即是内爆式核武器。


曼哈顿计划还负责收集[[德国核武器开发计]]的情报。[[阿尔索斯任务]]中,曼哈顿计划的眼线遍布欧洲,有些甚至深入敌后,收集核裂变材料和机密文件、拘捕德国科学家。虽然曼哈顿计划保密工作十分严格,有许多内部人员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不过还是有苏联的[[原子间谍]]渗入其中、窃取情报。
曼哈顿计划还负责收集[[德国核武器开发计]]的情报。[[阿尔索斯任务]]中,曼哈顿计划的眼线遍布欧洲,有些甚至深入敌后,收集核裂变材料和机密文件、拘捕德国科学家。虽然曼哈顿计划保密工作十分严格,有许多内部人员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不过还是有苏联的[[原子间谍]]渗入其中、窃取情报。


1945年8月,美军驾驶[[B-29超级堡壘轰炸机|B-29轰炸机]]飞往日本,其中飞行员、投弹手和技术人员均由曼哈顿计划人员担任。机组在[[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广岛、长崎分别掷下“小男孩”和“胖子”]],造成10余万人死亡、建筑大范围损毁。战后,美军执行[[十字路口行动]],在[[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数次核试验。曼哈顿计划中的科研机构演变为后来的[[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其科研成果也被用来发展医疗诊断和{{tsl|en|nuclear navy|核动力海军}}。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并接管美国的核武器研究生产项目,曼哈顿计划正式停止。
1945年8月,美军驾驶[[B-29超级堡壘轰炸机|B-29轰炸机]]飞往日本,其中飞行员、投弹手和技术人员均由曼哈顿计划人员担任。机组在[[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广岛、长崎分别掷下“小男孩”和“胖子”]],造成10余万人死亡、建筑大范围损毁。战后,美军执行[[十字路口行动]],在[[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数次核试验。曼哈顿计划中的科研机构演变为后来的[[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其科研成果也被用来发展医疗诊断和{{tsl|en|nuclear navy|核动力海军}}。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并接管美国的核武器研究生产项目,曼哈顿计划正式停止。
第50行: 第50行:
== 源起 ==
== 源起 ==
{{see also2|[[曼哈顿计划年表]]|{{tsl|en|Discovery of nuclear fission|核裂变发现史}}}}
{{see also2|[[曼哈顿计划年表]]|{{tsl|en|Discovery of nuclear fission|核裂变发现史}}}}
1938年,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共同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不久后[[莉泽·迈特纳]]与[[奥托·弗里施]]又洞晓了其背后的理论原理,使得[[核武器]]的开发有了理论依据。当时人们很担心[[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德国会率先造出原子弹]],从[[纳粹德国]]等[[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国家流亡的科学家对此更是恐慌不已。{{sfn|Jones|1985|p=12}}1939年8月,匈牙利裔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和[[尤金·维格纳]]共同起草[[爱因斯坦-西拉德信]],警告有人可能要研发一种“极为强力的新型炸弹”。信中还强烈建议美国政府大量囤积{{tsl|en|uranium ore|铀矿}},督促[[恩里科·费米]]等学者进行[[核连锁反应]]的有关研究。信件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落款署名,递送至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手中。罗斯福命[[国家标準技术研究所|国家标准局]]局长[[莱曼·布里格斯]]组建[[S-1执行委员会|铀顾问团]],详议爱因斯坦-西拉德信提及的问题。布里格斯在1939年10月21日召开了一次会议,出席者有西拉德、维格纳和[[爱德华·泰勒]]。该年11月,委员会回禀罗斯福称,铀“或可被制成炸弹,其破坏力将远大于目前所知的任何武器”。<ref>{{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16–20}}.</ref>
1938年,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共同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不久后[[莉泽·迈特纳]]与[[奥托·弗里施]]又洞晓了其背后的理论原理,使得[[核武器]]的开发有了理论依据。当时人们很担心[[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德国会率先造出原子弹]],从[[纳粹德国]]等[[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国家流亡的科学家对此更是恐慌不已。{{sfn|Jones|1985|p=12}}1939年8月,匈牙利裔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和[[尤金·维格纳]]共同起草[[爱因斯坦-西拉德信]],警告有人可能要研发一种“极为强力的新型炸弹”。信中还强烈建议美国政府大量囤积{{tsl|en|uranium ore|铀矿}},督促[[恩里科·费米]]等学者进行[[核连锁反应]]的有关研究。信件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落款署名,递送至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手中。罗斯福命[[国家标準技术研究所|国家标准局]]局长[[莱曼·布里格斯]]组建[[S-1执行委员会|铀顾问团]],详议爱因斯坦-西拉德信提及的问题。布里格斯在1939年10月21日召开了一次会议,出席者有西拉德、维格纳和[[爱德华·泰勒]]。该年11月,委员会回禀罗斯福称,铀“或可被制成炸弹,其破坏力将远大于目前所知的任何武器”。<ref>{{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16–20}}.</ref>


[[美国海军]]向[[哥伦比亚大学]]资助了6,000美金,费米和西拉德将这笔钱基本都花在了购置[[石墨]]上。二人联手[[尤金·布思]]和[[约翰·邓宁]]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实现了美国首个核裂变反应,验证了哈恩和施特拉斯曼的发现。他们随后又陆陆续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卜平楼]]制造了一系列[[核反应堆]]原型,但未能实现[[链式反应]]。<ref>{{Cite web|url=https://physics.columbia.edu/home/fermi-columbia|title=Fermi at Columbia {{!}} Department of Physics |website=physics.columbia.edu|access-date=2019-07-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21185402/https://physics.columbia.edu/home/fermi-columbia|archive-date=2019-06-21|dead-url=yes}}</ref>1940年6月27日,[[美国国防部科研委员会|国防部科研委员会]]({{abbr|NDRC|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mmittee}})成立,主席[[万尼瓦尔·布什]]立刻将铀顾问团划入NDRC,并改组为铀委员会,直接对他负责。<ref>{{harvnb|Rhodes|1986|pp=337–338}}.</ref>布里格斯申请了167,000美元的经费用来研究铀(尤其是同位素[[鈾-235]])和194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的[[钚]]元素。<ref name="Hewlett&Anderson, pp. 40-41" />{{refn|加利福尼亚大学成立于1868年3月23日,校址位于[[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1873年,加州大学迁校至[[伯克利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ref>{{Cite web|url=https://www.ucop.edu/academic-personnel-programs/programs-and-initiatives/faculty-resources-advancement/faculty-handbook-sections/brief-history.html |title=A brief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sh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cess-date=2018-04-16}}<br/>–{{Cite web |url=https://150.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title=UC 150th Anniversary Timeline |publish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cess-date=2018-04-16}}</ref>1951年3月,加州大学进行改制重组,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伯克利校址]]进行的项目同其他校址的区分开来。<ref>{{Cite web |url=https://chancellor.berkeley.edu/chancellors |title=Past Chancellors |website=Berkeley Office of the Chancellor |access-date=2018-04-16}}</ref>|group=注}}1941年6月28日,罗斯福签署了第8807号总统令,成立了[[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简写为OSRD),<ref>{{cite web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16137 |title=Executive Order 8807 Establishing 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ate=1941-06-28 |accessdate=2011-06-28}}</ref>继续由[[万尼瓦尔·布什]]担任主管,NDRC并入其中。除了研究任务外,OSRD还获准许参与大型工程项目。<ref name="Hewlett&Anderson, pp. 40-41">{{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40–41}}.</ref>铀委员会从NDRC分离出来直属OSRD,安全起见,“铀”一字也被从委员会名称中移除,改名成“S-1分部”。<ref>{{harvnb|Jones|1985|p=33}}.</ref>
[[美国海军]]向[[哥伦比亚大学]]资助了6,000美金,费米和西拉德将这笔钱基本都花在了购置[[石墨]]上。二人联手[[尤金·布思]]和[[约翰·邓宁]]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实现了美国首个核裂变反应,验证了哈恩和施特拉斯曼的发现。他们随后又陆陆续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卜平楼]]制造了一系列[[核反应堆]]原型,但未能实现[[链式反应]]。<ref>{{Cite web|url=https://physics.columbia.edu/home/fermi-columbia|title=Fermi at Columbia {{!}} Department of Physics |website=physics.columbia.edu|access-date=2019-07-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21185402/https://physics.columbia.edu/home/fermi-columbia|archive-date=2019-06-21|dead-url=yes}}</ref>1940年6月27日,[[美国国防部科研委员会|国防部科研委员会]]({{abbr|NDRC|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mmittee}})成立,主席[[万尼瓦尔·布什]]立刻将铀顾问团划入NDRC,并改组为铀委员会,直接对他负责。<ref>{{harvnb|Rhodes|1986|pp=337–338}}.</ref>布里格斯申请了167,000美元的经费用来研究铀(尤其是同位素[[鈾-235]])和194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的[[钚]]元素。<ref name="Hewlett&Anderson, pp. 40-41" />{{refn|加利福尼亚大学成立于1868年3月23日,校址位于[[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1873年,加州大学迁校至[[伯克利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ref>{{Cite web|url=https://www.ucop.edu/academic-personnel-programs/programs-and-initiatives/faculty-resources-advancement/faculty-handbook-sections/brief-history.html |title=A brief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sh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cess-date=2018-04-16}}<br/>–{{Cite web |url=https://150.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title=UC 150th Anniversary Timeline |publish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cess-date=2018-04-16}}</ref>1951年3月,加州大学进行改制重组,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伯克利校址]]进行的项目同其他校址的区分开来。<ref>{{Cite web |url=https://chancellor.berkeley.edu/chancellors |title=Past Chancellors |website=Berkeley Office of the Chancellor |access-date=2018-04-16}}</ref>|group=注}}1941年6月28日,罗斯福签署了第8807号总统令,成立了[[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简写为OSRD),<ref>{{cite web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16137 |title=Executive Order 8807 Establishing 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ate=1941-06-28 |accessdate=2011-06-28}}</ref>继续由[[万尼瓦尔·布什]]担任主管,NDRC并入其中。除了研究任务外,OSRD还获准许参与大型工程项目。<ref name="Hewlett&Anderson, pp. 40-41">{{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40–41}}.</ref>铀委员会从NDRC分离出来直属OSRD,安全起见,“铀”一字也被从委员会名称中移除,改名成“S-1分部”。<ref>{{harvnb|Jones|1985|p=33}}.</ref>
第149行: 第149行:
[[File:Y-12 Shift Change.jpg|缩略图|1945年8月11日,田纳西州[[橡树岭 (田纳西州)|橡树岭]][[克林顿工程师工程]]Y-12浓缩铀设施中,轮岗换班的工人。截至1945年5月,克林顿工程师工程共雇有82,000名员工。<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168–169" />曼哈顿工程区摄影师{{tsl|en|Ed Westcott|爱德·威斯科特}}摄。|alt=工人陆续走出厂房,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工。他们身后有一张布告牌,上书“让C.E.W.计数继续保护计划的机密信息!”]]
[[File:Y-12 Shift Change.jpg|缩略图|1945年8月11日,田纳西州[[橡树岭 (田纳西州)|橡树岭]][[克林顿工程师工程]]Y-12浓缩铀设施中,轮岗换班的工人。截至1945年5月,克林顿工程师工程共雇有82,000名员工。<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168–169" />曼哈顿工程区摄影师{{tsl|en|Ed Westcott|爱德·威斯科特}}摄。|alt=工人陆续走出厂房,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工。他们身后有一张布告牌,上书“让C.E.W.计数继续保护计划的机密信息!”]]


上任后的第二天,格罗夫斯与马歇尔上校一同搭乘火车前往田纳西州去视察项目选址,并对结果感到颇为满意。<ref>{{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116–117}}.</ref><ref>{{harvnb|Groves|1962|pp=25–26}}.</ref>1942年9月29日,{{tsl|en|United States Under Secretary of War|美国临时战争部长}}[[罗伯特·P·帕特森]]批准工程兵团用3500万美元的价格[[土地征收|征收]]{{convert|56000|acre|ha}}的土地,后又额外加了一块{{convert|3000|acre|ha}}的土地。征收令在10月7日生效,波及到大约一千个家庭。<ref>{{harvnb|Jones|1985|p=78}}.</ref>人们为此抗议、上诉,甚至国会在1943年都出面调查,但都未能影响这一决定。<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39-43">{{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39–43}}.</ref>11月中旬,[[美国法警|法警]]在农场房屋门上钉入搬迁通知,建筑工人也陆陆续续搬入。<ref name="Fine&Remington, pp. 663-664">{{harvnb|Fine|Remington|1972|pp=663–664}}.</ref>有的人被要求在两周内举家搬离自己世代居住的祖屋;<ref>{{cite web|title=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Review, Vol. 25, Nos. 3 and 4, 2002 |url=http://www.ornl.gov/info/ornlreview/rev25-34/chapter1.shtml |publisher=ornl.gov |accessdate=2010-03-0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25162412/http://www.ornl.gov/info/ornlreview/rev25-34/chapter1.shtml |archivedate=2009-08-25}}</ref>有人因1920年代设立[[大山国家公园]]、1930年代修建[[诺里斯大坝]]才搬入此地没多久。<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39-43" />该土地征收令一直执行到1945年3月才陆陆续续到了尾声,总花费只有260万美元,合每英亩47美元。<ref>{{harvnb|Jones|1985|pp=327–328}}.</ref>时任{{tsl|en|Governor of Tennessee|田纳西州州长}}[[普伦蒂斯·库珀]]接到将橡树岭划为绝对军事禁区的第二号公告({{lang|en|Public Proclamation Number Two}})时曾勃然大怒,把文件撕了个粉碎。<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49}}.</ref>此地有段时间被称为金斯顿拆迁区({{lang|en|Kingston Demolition Range}}),后于1943年初正式更名为[[克林顿工程师工程]]({{lang|en|Clinton Engineer Works}}),代号{{lang|en|Site X}}。<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8}}.</ref>石威负责修建工厂;[[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则设计建造了一个能容纳13,000人的住宅区,位于黑橡树岭({{lang|en|Black Oak Ridge}})的山坡上,后来兴建的[[橡树岭 (田纳西州)|橡树岭镇]]因此得名。<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14–17}}.</ref>
上任后的第二天,格罗夫斯与马歇尔上校一同搭乘火车前往田纳西州去视察项目选址,并对结果感到颇为满意。<ref>{{harvnb|Hewlett|Anderson|1962|pp=116–117}}.</ref><ref>{{harvnb|Groves|1962|pp=25–26}}.</ref>1942年9月29日,{{tsl|en|United States Under Secretary of War|美国临时战争部长}}[[罗伯特·P·帕特森]]批准工程兵团用3500万美元的价格[[土地征收|征收]]{{convert|56000|acre|ha}}的土地,后又额外加了一块{{convert|3000|acre|ha}}的土地。征收令在10月7日生效,波及到大约一千个家庭。<ref>{{harvnb|Jones|1985|p=78}}.</ref>人们为此抗议、上诉,甚至国会在1943年都出面调查,但都未能影响这一决定。<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39-43">{{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39–43}}.</ref>11月中旬,[[美国法警|法警]]在农场房屋门上钉入搬迁通知,建筑工人也陆陆续续搬入。<ref name="Fine&Remington, pp. 663-664">{{harvnb|Fine|Remington|1972|pp=663–664}}.</ref>有的人被要求在两周内举家搬离自己世代居住的祖屋;<ref>{{cite web|title=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Review, Vol. 25, Nos. 3 and 4, 2002 |url=http://www.ornl.gov/info/ornlreview/rev25-34/chapter1.shtml |publisher=ornl.gov |accessdate=2010-03-0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25162412/http://www.ornl.gov/info/ornlreview/rev25-34/chapter1.shtml |archivedate=2009-08-25}}</ref>有人因1920年代设立[[大山国家公园]]、1930年代修建[[诺里斯大坝]]才搬入此地没多久。<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39-43" />该土地征收令一直执行到1945年3月才陆陆续续到了尾声,总花费只有260万美元,合每英亩47美元。<ref>{{harvnb|Jones|1985|pp=327–328}}.</ref>时任{{tsl|en|Governor of Tennessee|田纳西州州长}}[[普伦蒂斯·库珀]]接到将橡树岭划为绝对军事禁区的第二号公告({{lang|en|Public Proclamation Number Two}})时曾勃然大怒,把文件撕了个粉碎。<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49}}.</ref>此地有段时间被称为金斯顿拆迁区({{lang|en|Kingston Demolition Range}}),后于1943年初正式更名为[[克林顿工程师工程]]({{lang|en|Clinton Engineer Works}}),代号{{lang|en|Site X}}。<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8}}.</ref>石威负责修建工厂;[[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则设计建造了一个能容纳13,000人的住宅区,位于黑橡树岭({{lang|en|Black Oak Ridge}})的山坡上,后来兴建的[[橡树岭 (田纳西州)|橡树岭镇]]因此得名。<ref>{{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14–17}}.</ref>


1943年8月,尼科尔斯取代马歇尔成为曼哈顿工程区区监后,陆军在橡树岭的活动愈加频繁。他上任后直接将计划的总部迁至橡树岭,但并没有将“曼哈顿工程区”的名称改掉。<ref>{{harvnb|Jones|1985|p=88}}.</ref>1943年9月,橡树岭所在的[[罗恩县 (田纳西州)|罗恩县]]和[[安德森县 (田纳西州)|安德森县]]的住宅区物业被外包给{{tsl|en|Turner Construction Company|特纳建筑公司}}的子公司罗恩-安德森公司。<ref name="Roane-Anderson">{{harvnb|Jones|1985|pp=443–446}}.</ref>小威廉·J·威尔科克斯(William J. Wilcox Jr.)和瓦伦·富赫斯(Warren Fuchs)等化学工程师被要求“玩命”将铀-235浓缩至10%-12%(这种铀被称作“{{tsl|en|tuballoy|天然铀}}”),该项目安保级别很高,物资申请也批得很快。<ref>{{cite web |last1=Wilcox Jr. |first1=William J. |title=EARLY DAYS OF OAK RIDGE AND WARTIME Y-12 |url=https://oakridgeheritage.com/images/Early_Days_of_Oak_Ridge_and_Wartime_Y-12.pdf |publisher=Oak Ridge Heritage and Preservation Association |accessdate=2021-02-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29042228/http://www.oakridgeheritage.com/images/Early_Days_of_Oak_Ridge_and_Wartime_Y-12.pdf |archivedate=2014-11-29 |date=2007-11-11 |deadurl=yes}}</ref>橡树岭的人口增长很快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在1945年5月时达到了最高点7.5万人;克林顿工程师工程一共雇有8.2万人,<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168–169">{{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168–169}}.</ref>罗恩-安德森公司雇有1万人。<ref name="Roane-Anderson" />艺术摄影师{{tsl|en|Josephine Herrick|约瑟芬·赫里克}}和她的同事玛丽·斯蒂尔斯(Mary Steers)在橡树岭负责记录该地运转状况。<ref>{{cite web |title=Josephine Herrick's Photo Legacy Comes Into View |url=http://womensenews.org/story/our-history/140918/josephine-herricks-photo-legacy-comes-view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06105122/http://womensenews.org/story/our-history/140918/josephine-herricks-photo-legacy-comes-view |archivedate=2015-09-06 |publisher=Women's enews |accessdate=2015-09-07}}</ref>
1943年8月,尼科尔斯取代马歇尔成为曼哈顿工程区区监后,陆军在橡树岭的活动愈加频繁。他上任后直接将计划的总部迁至橡树岭,但并没有将“曼哈顿工程区”的名称改掉。<ref>{{harvnb|Jones|1985|p=88}}.</ref>1943年9月,橡树岭所在的[[罗恩县 (田纳西州)|罗恩县]]和[[安德森县 (田纳西州)|安德森县]]的住宅区物业被外包给{{tsl|en|Turner Construction Company|特纳建筑公司}}的子公司罗恩-安德森公司。<ref name="Roane-Anderson">{{harvnb|Jones|1985|pp=443–446}}.</ref>小威廉·J·威尔科克斯(William J. Wilcox Jr.)和瓦伦·富赫斯(Warren Fuchs)等化学工程师被要求“玩命”将铀-235浓缩至10%-12%(这种铀被称作“{{tsl|en|tuballoy|天然铀}}”),该项目安保级别很高,物资申请也批得很快。<ref>{{cite web |last1=Wilcox Jr. |first1=William J. |title=EARLY DAYS OF OAK RIDGE AND WARTIME Y-12 |url=https://oakridgeheritage.com/images/Early_Days_of_Oak_Ridge_and_Wartime_Y-12.pdf |publisher=Oak Ridge Heritage and Preservation Association |accessdate=2021-02-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29042228/http://www.oakridgeheritage.com/images/Early_Days_of_Oak_Ridge_and_Wartime_Y-12.pdf |archivedate=2014-11-29 |date=2007-11-11 |deadurl=yes}}</ref>橡树岭的人口增长很快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在1945年5月时达到了最高点7.5万人;克林顿工程师工程一共雇有8.2万人,<ref name="Johnson & Jackson pp. 168–169">{{harvnb|Johnson|Jackson|1981|pp=168–169}}.</ref>罗恩-安德森公司雇有1万人。<ref name="Roane-Anderson" />艺术摄影师{{tsl|en|Josephine Herrick|约瑟芬·赫里克}}和她的同事玛丽·斯蒂尔斯(Mary Steers)在橡树岭负责记录该地运转状况。<ref>{{cite web |title=Josephine Herrick's Photo Legacy Comes Into View |url=http://womensenews.org/story/our-history/140918/josephine-herricks-photo-legacy-comes-view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06105122/http://womensenews.org/story/our-history/140918/josephine-herricks-photo-legacy-comes-view |archivedate=2015-09-06 |publisher=Women's enews |accessdate=2015-09-07}}</ref>
第397行: 第397行:
== 外国情报 ==
== 外国情报 ==
{{Main2|[[阿尔索斯任务]]|{{tsl|en|Operation Epsilon|伊普西龙行动}}}}
{{Main2|[[阿尔索斯任务]]|{{tsl|en|Operation Epsilon|伊普西龙行动}}}}
除了研发原子弹之外,曼哈顿计划还负责刺探[[德国核武器开发计]]的有关情报。当时人们认为,[[日本核研究|日本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因缺少铀矿而停滞不前,但德国很可能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在曼哈顿计划的倡议下,德占挪威秘密发起[[破坏挪威德军重水厂|爆破德军重水厂行动]]。<ref>{{harvnb|Groves|1962|pp=191–192}}.</ref>[[美国海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曼哈顿计划、陆军情报副参谋长室(G-2)联袂组建一小队人马,代号“阿尔索斯”(Alsos,在希腊语中为“坟墓”之意),负责调查敌方科研进度,该任务除了核武器外也关注了其他科研情报。<ref>{{harvnb|Groves|1962|pp=187–190}}.</ref><ref>{{harvnb|Groves|1962|p=191}}.</ref>陆军情报部长{{tsl|en|George V. Strong|乔治·斯特朗}}少将指派鲍里斯·帕什指挥阿尔索斯任务。<ref>{{harvnb|Jones|1985|p=281}}.</ref>
除了研发原子弹之外,曼哈顿计划还负责刺探[[德国核武器开发计]]的有关情报。当时人们认为,[[日本核研究|日本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因缺少铀矿而停滞不前,但德国很可能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在曼哈顿计划的倡议下,德占挪威秘密发起[[破坏挪威德军重水厂|爆破德军重水厂行动]]。<ref>{{harvnb|Groves|1962|pp=191–192}}.</ref>[[美国海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曼哈顿计划、陆军情报副参谋长室(G-2)联袂组建一小队人马,代号“阿尔索斯”(Alsos,在希腊语中为“坟墓”之意),负责调查敌方科研进度,该任务除了核武器外也关注了其他科研情报。<ref>{{harvnb|Groves|1962|pp=187–190}}.</ref><ref>{{harvnb|Groves|1962|p=191}}.</ref>陆军情报部长{{tsl|en|George V. Strong|乔治·斯特朗}}少将指派鲍里斯·帕什指挥阿尔索斯任务。<ref>{{harvnb|Jones|1985|p=281}}.</ref>


[[File:German Experimental Pile - Haigerloch - April 1945.jpg|缩略图|左|盟军士兵正在拆除德国位于[[海格洛赫]]的实验核反应堆|alt=士兵与工人进入一个外形类似大型地井的结构。]]
[[File:German Experimental Pile - Haigerloch - April 1945.jpg|缩略图|左|盟军士兵正在拆除德国位于[[海格洛赫]]的实验核反应堆|alt=士兵与工人进入一个外形类似大型地井的结构。]]
第413行: 第413行:
=== 准备工作 ===
=== 准备工作 ===
[[File:CGP-JPAP-112.jpg|缩略图|银盘计划B-29轰炸机“{{link-en|同花顺号轰炸机|Straight Flush|同花顺号}}”。{{tsl|en|444th Bombardment Group|第444轰炸大队}}的飞机尾码因安全原因被涂掉了。|alt=一架大型四引擎飞机停在跑道上,前面站着九名机组人员。]]
[[File:CGP-JPAP-112.jpg|缩略图|银盘计划B-29轰炸机“{{link-en|同花顺号轰炸机|Straight Flush|同花顺号}}”。{{tsl|en|444th Bombardment Group|第444轰炸大队}}的飞机尾码因安全原因被涂掉了。|alt=一架大型四引擎飞机停在跑道上,前面站着九名机组人员。]]
自1943年11月起,驻扎在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赖特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美国陆军航空军装备司令部]]开始部署“[[银盘计]]”,准备让[[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29轰炸机]]搭载原子弹奔赴前线,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穆洛克陆军机场]]和[[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海军武器测试中心]]进行了投弹演习。<ref>{{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80–381}}</ref>1944年3月,格罗夫斯与[[美国陆军航空军|陆军航空军]]司令[[亨利·阿诺德]]中将,讨论将完成的炸弹运至轰炸目标的相关事宜。<ref name="Groves, pp. 253-255">{{harvnb|Groves|1962|pp=253–255}}.</ref>瘦子原子弹长达{{convert|17|ft|m}},胖子原子弹宽至{{convert|59|in|cm}}。盟军当时唯一既能搭载瘦子原子弹也可搭载胖子原子弹的轰炸机型是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但让美国维护保养英军的飞机很麻烦。<ref name="自动生成2">{{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79–380}}</ref>几架改装后的兰开斯特已经在{{tsl|en|Enstone Airfield|恩斯通机场}}试飞过几次,不过格罗夫斯还是想改装美国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将两个弹药舱合并为一舱,以便搭载瘦子原子弹。<ref name="自动生成2" />阿诺德保证自己这边将倾尽全力配合B-29的改装工作,并指名{{tsl|en|Oliver P. Echols|奥列弗·P·埃科尔斯}}少将为陆军航空军与曼哈顿计划的联络代表。埃科尔斯本人则举荐{{tsl|en|Roscoe C. Wilson|罗斯科·C·威尔逊}}上校与他轮流担任此职;后者很快就成了陆军航空军在曼哈顿计划的主要联络人。<ref name="Groves, pp. 253-255" />罗斯福总统授意格罗夫斯,若原子弹能在德国战争结束前完成的话,就做好将原子弹用在德国战场上的准备。<ref>{{harvnb|Groves|1962|p=184}}.</ref>
自1943年11月起,驻扎在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赖特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美国陆军航空军装备司令部]]开始部署“[[银盘计]]”,准备让[[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29轰炸机]]搭载原子弹奔赴前线,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穆洛克陆军机场]]和[[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站|海军武器测试中心]]进行了投弹演习。<ref>{{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80–381}}</ref>1944年3月,格罗夫斯与[[美国陆军航空军|陆军航空军]]司令[[亨利·阿诺德]]中将,讨论将完成的炸弹运至轰炸目标的相关事宜。<ref name="Groves, pp. 253-255">{{harvnb|Groves|1962|pp=253–255}}.</ref>瘦子原子弹长达{{convert|17|ft|m}},胖子原子弹宽至{{convert|59|in|cm}}。盟军当时唯一既能搭载瘦子原子弹也可搭载胖子原子弹的轰炸机型是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但让美国维护保养英军的飞机很麻烦。<ref name="自动生成2">{{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79–380}}</ref>几架改装后的兰开斯特已经在{{tsl|en|Enstone Airfield|恩斯通机场}}试飞过几次,不过格罗夫斯还是想改装美国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将两个弹药舱合并为一舱,以便搭载瘦子原子弹。<ref name="自动生成2" />阿诺德保证自己这边将倾尽全力配合B-29的改装工作,并指名{{tsl|en|Oliver P. Echols|奥列弗·P·埃科尔斯}}少将为陆军航空军与曼哈顿计划的联络代表。埃科尔斯本人则举荐{{tsl|en|Roscoe C. Wilson|罗斯科·C·威尔逊}}上校与他轮流担任此职;后者很快就成了陆军航空军在曼哈顿计划的主要联络人。<ref name="Groves, pp. 253-255" />罗斯福总统授意格罗夫斯,若原子弹能在德国战争结束前完成的话,就做好将原子弹用在德国战场上的准备。<ref>{{harvnb|Groves|1962|p=184}}.</ref>


1944年12月17日,美军在[[温多弗空军基地|温多弗陆军机场]]组建[[第509混合飞行大队]],由[[保罗·蒂贝茨]]指挥。训练任务是在温多弗和古巴的{{tsl|en|Batista Army Airfield|巴蒂斯塔陆军机场}}进行的,{{tsl|en|393d Bomb Squadron|第393轰炸中队}}模拟训练了长距离水上飞行,并使用了改制为[[空包弹]]的[[南瓜炸弹]]。洛斯阿拉莫斯还组建了代号“{{tsl|en|Project Alberta|阿尔伯塔计划}}”的特别小组,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来指导投弹过程,由Y计划的海军上校威廉·S·帕森斯指挥。<ref>{{harvnb|Groves|1962|pp=259–262}}.</ref>1945年2月,阿尔伯塔计划指挥官{{tsl|en|Frederick L. Ashworth|费德里科·L·阿什沃斯}}与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在[[关岛]]上会面,交流曼哈顿计划相关事宜。在关岛交流期间,阿什沃斯顺便选了[[天宁岛]]上的{{tsl|en|North Field (Tinian)|北部地带}}作为第509混合飞行大队的基地。1945年7月,飞行大队在该地正式部署。<ref>{{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86–388}}</ref>7月30日,法雷尔以曼哈顿计划代表的身份抵达天宁岛。<ref>{{harvnb|Groves|1962|p=311}}.</ref>
1944年12月17日,美军在[[温多弗空军基地|温多弗陆军机场]]组建[[第509混合飞行大队]],由[[保罗·蒂贝茨]]指挥。训练任务是在温多弗和古巴的{{tsl|en|Batista Army Airfield|巴蒂斯塔陆军机场}}进行的,{{tsl|en|393d Bomb Squadron|第393轰炸中队}}模拟训练了长距离水上飞行,并使用了改制为[[空包弹]]的[[南瓜炸弹]]。洛斯阿拉莫斯还组建了代号“{{tsl|en|Project Alberta|阿尔伯塔计划}}”的特别小组,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来指导投弹过程,由Y计划的海军上校威廉·S·帕森斯指挥。<ref>{{harvnb|Groves|1962|pp=259–262}}.</ref>1945年2月,阿尔伯塔计划指挥官{{tsl|en|Frederick L. Ashworth|费德里科·L·阿什沃斯}}与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在[[关岛]]上会面,交流曼哈顿计划相关事宜。在关岛交流期间,阿什沃斯顺便选了[[天宁岛]]上的{{tsl|en|North Field (Tinian)|北部地带}}作为第509混合飞行大队的基地。1945年7月,飞行大队在该地正式部署。<ref>{{harvnb|Hoddeson|Henriksen|Meade|Westfall|1993|pp=386–388}}</ref>7月30日,法雷尔以曼哈顿计划代表的身份抵达天宁岛。<ref>{{harvnb|Groves|1962|p=311}}.</ref>
第426行: 第426行:
在德国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获知三一核试已成功进行。他告诉[[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新的超级武器,但是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这是美苏首次就核弹事宜正式交流,但苏联早已经通过自己的谍报网得知了这一情况。<ref>{{harvnb|Holloway|1994|pp=116–117}}.</ref>当时,美军已获授权允许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因而在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美国并未考虑过其他制裁手段。<ref>{{cite web |url=http://www.cfo.doe.gov/me70/manhattan/potsdam_decision.htm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22185554/http://www.cfo.doe.gov/me70/manhattan/potsdam_decision.htm|archivedate=2010-11-22|title= Potsdam and the Final Decision to Use the Bomb|publisher=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History and Heritage Resources |work=The Manhattan Project: An Interactive History |accessdate=2010-12-19}}</ref>
在德国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获知三一核试已成功进行。他告诉[[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新的超级武器,但是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这是美苏首次就核弹事宜正式交流,但苏联早已经通过自己的谍报网得知了这一情况。<ref>{{harvnb|Holloway|1994|pp=116–117}}.</ref>当时,美军已获授权允许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因而在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美国并未考虑过其他制裁手段。<ref>{{cite web |url=http://www.cfo.doe.gov/me70/manhattan/potsdam_decision.htm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22185554/http://www.cfo.doe.gov/me70/manhattan/potsdam_decision.htm|archivedate=2010-11-22|title= Potsdam and the Final Decision to Use the Bomb|publisher=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History and Heritage Resources |work=The Manhattan Project: An Interactive History |accessdate=2010-12-19}}</ref>


[[File:Agnew HiroshimaAircraft.jpg|缩略图|右|摄于1945年8月,第509混合飞行大队[[广岛市原子弹爆炸|轰炸广岛]]前。左至右分别为:「{{tsl|en|Big Stink (aircraft)|巨大恶臭轰炸机|巨大恶臭号}}[[大艺术家号轰炸机|大艺术家号]][[艾诺拉·盖号轰炸机|艾诺拉·盖号]]。|alt=三架轰炸机停在一座机场中。]]
[[File:Agnew HiroshimaAircraft.jpg|缩略图|右|摄于1945年8月,第509混合飞行大队[[广岛市原子弹爆炸|轰炸广岛]]前。左至右分别为:“{{tsl|en|Big Stink (aircraft)|巨大恶臭轰炸机|巨大恶臭号}}[[大艺术家号轰炸机|大艺术家号]][[艾诺拉·盖号轰炸机|艾诺拉·盖号]]。|alt=三架轰炸机停在一座机场中。]]
[[File:Atomic bombing of Japan.jpg|缩略图|左|[[广岛市]](左)与[[长崎市]](右)原子弹爆炸后所产生的[[蘑菇云]]。|alt=两朵蘑菇云自地平线缓缓升起。]]
[[File:Atomic bombing of Japan.jpg|缩略图|左|[[广岛市]](左)与[[长崎市]](右)原子弹爆炸后所产生的[[蘑菇云]]。|alt=两朵蘑菇云自地平线缓缓升起。]]


第472行: 第472行:
[[File:Atomic Energy Act of 1946 signing.jpg|缩略图|左|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签署《[[1946年原子能法案]]》,设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lt=一名身着西装的男子坐在桌子旁,正在签署一份文件。他周围站着另外七名身着西装的男子。]]
[[File:Atomic Energy Act of 1946 signing.jpg|缩略图|左|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签署《[[1946年原子能法案]]》,设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lt=一名身着西装的男子坐在桌子旁,正在签署一份文件。他周围站着另外七名身着西装的男子。]]


日本遭核打击后,曼哈顿计划的部分物理学家认为有必要将原子武器的意义立刻传达给外界,便成立了《[[原子科学家公报]]》编辑部。<ref>{{harvnb|Grodzins|Rabinowitch|1963|p=vii}}.</ref>玻尔、布什和科南特等曼哈顿计划成员清楚核武器的毁灭性,也预感[[核军备赛]]即将到来,便主张达成国际核研究和原子武器的控制协议。1946年7日,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聆听了[[巴鲁克计划]]提出的有关设立跨国原子能研发管理部门的建议,但并未接受议案。<ref>{{harvnb|Gosling|1994|pp=55–57}}.</ref>美国在就核能项目的永久管理机构问题进行辩论后通过了《[[1946年原子能法案]]》,该法成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管曼哈顿计划的职能、资产。原子能委员会作为文官机构管理原子能发展事宜,将原子武器的研发、生产、控制权从军方剥离出来。任何军方参与的核能项目均交由{{tsl|en|Armed Forces Special Weapons Project|军用特种武器计划}}来执行。<ref>{{harvnb|Groves|1962|pp=394–398}}.</ref>
日本遭核打击后,曼哈顿计划的部分物理学家认为有必要将原子武器的意义立刻传达给外界,便成立了《[[原子科学家公报]]》编辑部。<ref>{{harvnb|Grodzins|Rabinowitch|1963|p=vii}}.</ref>玻尔、布什和科南特等曼哈顿计划成员清楚核武器的毁灭性,也预感[[核军备赛]]即将到来,便主张达成国际核研究和原子武器的控制协议。1946年7日,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聆听了[[巴鲁克计划]]提出的有关设立跨国原子能研发管理部门的建议,但并未接受议案。<ref>{{harvnb|Gosling|1994|pp=55–57}}.</ref>美国在就核能项目的永久管理机构问题进行辩论后通过了《[[1946年原子能法案]]》,该法成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管曼哈顿计划的职能、资产。原子能委员会作为文官机构管理原子能发展事宜,将原子武器的研发、生产、控制权从军方剥离出来。任何军方参与的核能项目均交由{{tsl|en|Armed Forces Special Weapons Project|军用特种武器计划}}来执行。<ref>{{harvnb|Groves|1962|pp=394–398}}.</ref>


在与原子能委员会交接控制权时,格罗夫斯向曾经效力曼哈顿计划的人员道别:
在与原子能委员会交接控制权时,格罗夫斯向曾经效力曼哈顿计划的人员道别:
第637行: 第637行:
[[Category:美国核历史]]
[[Category:美国核历史]]
[[Category:核战争]]
[[Category:核战争]]
[[Category:美国核子武器计]]
[[Category:美国核子武器计]]
[[Category:秘密军事计划]]
[[Category:秘密军事计划]]
[[Category:1942年美国建立]]
[[Category:1942年美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