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廙: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12), 員 → 员, 內 → 内, 參考 → 参考, 參與 → 参与 (2), 國 → 国 (2), 學 → 学 (2), 參 → 参, 會 → 会, 長 → 长 (2), 與 → 与 (2), 軍 → 军 (14), 師 → 师 (3), 導 → 导 (2), 語 → 语 (2), 風 → 风, 縣 → 县, 鄭 → 郑, 飛 → 飞 (2), 興 → 兴 (3), 將 → 将 (9), 領 → 领 (2), 劉 → 刘, 舊 → 旧, 張 → 张, 陽 → 阳 (5), 楊 → 杨, 協 → 协 (2), 調 → 调 (2), 馬 → 马 (11), 寧 → 宁, 廣 → 广 (3), 見 → 见, 來 → 来 (3), 對 → 对, 動 → 动, 發 → 发, 親 → 亲 (2), 樂 → 乐, 傳 → 传 (5), 為 → 为 (10), 於 → 于 (9), 覽 → 览, 據 → 据, 靈 → 灵 (2), 眾 → 众, 舉 → 举, 標 → 标, 譜 → 谱, 運 → 运, 鎮 → 镇 (2), 離 → 离 (2), 達 →…)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1行: 第1行:
{{Other uses
{{Other uses
|subject = 王廙(琅琊)
|subject = 王廙(琅琊)
|other = 王廙(東萊
|other = 王廙(东莱
|王廙 (東萊)
|王廙 (东莱)
|disambig = /是)
|disambig = /是)
}}
}}
'''王廙'''({{bd|276年||322年|11月4日|catIdx=Wang}})<ref>《晉·武帝》及《治通·卷九十二》皆其卒永昌元年十月己丑日,[http://sinocal.sinica.edu.tw/ 千年中西曆轉換] {{Wayback|url=http://sinocal.sinica.edu.tw/ |date=20180615004633 }}</ref><ref>《晉》本傳並未言其卒年享,但元帝即位(318年)的《中興賦》自四十三推算其生年當為276年</ref>,[[表字|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晉朝]]官法家、家、音家。晉丞相[[王]]的堂弟,「書聖」[[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在晉官至荊州刺史。
'''王廙'''({{bd|276年||322年|11月4日|catIdx=Wang}})<ref>《晉·武帝》及《治通·卷九十二》皆其卒永昌元年十月己丑日,[http://sinocal.sinica.edu.tw/ 千年中西曆转换] {{Wayback|url=http://sinocal.sinica.edu.tw/ |date=20180615004633 }}</ref><ref>《晉》本传并未言其卒年享寿,但元帝即位(318年)的《中兴赋》自四十三推算其生年当为276年</ref>,[[表字|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晉朝]]官法家、家、音家。晉丞相[[王]]的堂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在晉官至荊州刺史。


== 生平 ==
== 生平 ==
王廙早年任[[司越]]的[[掾]]和[[參軍]]。光熙元年(306年)因參與迎惠帝回洛而封'''武陵侯''',任尚郎和[[濮]][[太守]]。次年,當時是瑯琊王的晉元帝[[司睿]]移[[建康]],王廙便官南至建康,並獲睿任命[[司]],及多次守[[鄱]]和[[江]]二郡以及參與平定[[周馥 (晋朝)|周馥]]和[[杜弢]]的判
王廙早年任[[司越]]的[[掾]]和[[参军]]。光熙元年(306年)因参与迎惠帝回洛而封'''武陵侯''',任尚郎和[[濮]][[太守]]。次年,当时是瑯琊王的晉元帝[[司睿]]移[[建康]],王廙便官南至建康,并获睿任命[[司]],及多次守[[鄱]]和[[江]]二郡以及参与平定[[周馥 (晋朝)|周馥]]和[[杜弢]]的判


[[建 (晉)|建]]三年(315年),[[王敦]]因忌[[荊州]][[刺史]][[陶侃]]的功勳,調陶侃任[[州]]刺史,而以王廙為寧遠將軍,接任荊州刺史。是荊州吏[[攀]]和[[雋]]等向王敦陶侃留任荊州,但王敦怒而不。二人陶侃然有平杜弢之功但卻遭南貶州,且荊州群怨憤,[[杜曾]]攻前上任的王廙,王廙因而被逼移守[[江安]],而杜曾等人則與[[第五猗]]抵抗王廙。王廙隨後諸軍進攻杜曾,但反被杜曾所。最因王敦派[[湘州]]刺史[[甘卓]]和[[豫章]]太守[[周]]助王廙擊敗杜曾,王廙才得以到荊州。
[[建 (晉)|建]]三年(315年),[[王敦]]因忌[[荊州]][[刺史]][[陶侃]]的功勳,陶侃任[[广州]]刺史,而以王廙为宁远将军,接任荊州刺史。是荊州吏[[攀]]和[[雋]]等向王敦陶侃留任荊州,但王敦怒而不。二人陶侃然有平杜弢之功但卻遭南貶广州,且荊州群怨憤,[[杜曾]]攻前上任的王廙,王廙因而被逼移守[[江安]],而杜曾等人则与[[第五猗]]抵抗王廙。王廙随后诸军进攻杜曾,但反被杜曾所。最因王敦派[[湘州]]刺史[[甘卓]]和[[豫章]]太守[[周广]]助王廙击败杜曾,王廙才得以到荊州。


王廙到任荊州,大陶侃的舊將領和佐官,以及害受陶侃敬重的名士[[皇甫方回]],是王廙在荊州名望大降,人心都背。王廙是被司調離荊州,改以輔國將軍加[[散常侍]]入朝。
王廙到任荊州,大陶侃的旧将领和佐官,以及害受陶侃敬重的名士[[皇甫方回]],是王廙在荊州名望大降,人心都背。王廙是被司调离荊州,改以辅国将军加[[散常侍]]入朝。


[[永昌 (晉)|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 (中国)|大將軍]]王敦在[[江州]]兵,[[王敦之]]爆。司睿命王廙諫王敦,但王廙非但不能諫阻王敦,而且更被王敦留下助王敦的行受王敦命令下害抵抗王敦失的譙王[[司马承 (谯王)|司承]]<ref>《[[世说新语]]·仇隙》及《晉·司》</ref>。同年王敦攻陷建康,自任[[丞相]],並樹立王氏族人,是任命王廙平南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但不久便病逝。王廙因是晉元帝的[[表|姨表弟]],王廙之死十分悲痛憐憫,王廙回建康皇太子司紹更至拜謁柩,一如家人之。朝廷追贈侍中、驃騎將軍,諡'''康侯'''。
[[永昌 (晉)|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 (中国)|大将军]]王敦在[[江州]]兵,[[王敦之]]爆。司睿命王廙諫王敦,但王廙非但不能諫阻王敦,而且更被王敦留下助王敦的行受王敦命令下害抵抗王敦失的譙王[[司马承 (谯王)|司承]]<ref>《[[世说新语]]·仇隙》及《晉·司》</ref>。同年王敦攻陷建康,自任[[丞相]],并树立王氏族人,是任命王廙平南将军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但不久便病逝。王廙因是晉元帝的[[表|姨表弟]],王廙之死十分悲痛憐憫,王廙回建康皇太子司紹更至拜謁柩,一如家人之。朝廷追贈侍中、骠骑将军,諡'''康侯'''。


== 性格特 ==
== 性格特 ==
* 史王廙年少就能文章,博多才,「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隸書]]和[[]]<ref>[[張懷瓘]]《書斷:「晉平南將軍侍中王廙,右之叔父,工隸飛白。</ref>南渡後為東書畫第一,指王羲之法,亦是晉明帝司紹的畫畫<ref>《[[历代名画记|歷代名畫記]]》:「晉室江,王廙書畫為第一,書為之法,畫為明帝之《[[書斷]]》:「書畫,嘗曰:『吾事不足法,唯書畫可法。』晉明帝,王右軍學</ref>
* 史王廙年少就能文章,博多才,“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隶书]]和[[]]<ref>[[张怀瓘]]《书断:“晉平南将军侍中王廙,右之叔父,工隶飞白。</ref>南渡后为东书画第一,指王羲之法,亦是晉明帝司紹的画画<ref>《[[历代名画记]]》:“晉室江,王廙书画为第一,书为之法,画为明帝之《[[书断]]》:“书画,嘗曰:『吾事不足法,唯书画可法。』晉明帝,王右军学</ref>
* 王廙性格高朗豪率,曾早上自[[尋陽]]坐船乘風東歸建康,至黃昏便到倚在舫長嘯,有超逸的神情和概。
* 王廙性格高朗豪率,曾早上自[[寻阳]]坐船乘风东归建康,至黃昏便到倚在舫长啸,有超逸的神情和概。
* 《世·仇隙篇》中[[]]注引《[[王廙別傳]]》其傲慢不恭,但凡人事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會當面拒,因而招其他人憎恨。
* 《世·仇隙篇》中[[]]注引《[[王廙别传]]》其傲慢不恭,但凡人事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会当面拒,因而招其他人憎恨。


== 家庭 ==
== 家庭 ==
=== 父母 ===
=== 父母 ===
* [[王正 (晉)|王正]],西晉[[光祿大夫]][[王]]第四子,西晉尚
* [[王正 (晉)|王正]],西晉[[光祿大夫]][[王]]第四子,西晉尚
* 谯郡夏侯氏,[[夏侯庄]]之女,[[晋元帝]]姨母<ref>《晋书王廙传》,廙字世将,丞相导从弟,而元帝姨弟也。</ref>
* 谯郡夏侯氏,[[夏侯庄]]之女,[[晋元帝]]姨母<ref>《晋书王廙传》,廙字世将,丞相导从弟,而元帝姨弟也。</ref>


第30行: 第30行:


=== 兄弟 ===
=== 兄弟 ===
* [[王曠]],王廙兄,晉[[淮南]]太守。
* [[王曠]],王廙兄,晉[[淮南]]太守。
* [[王彬 (晉朝)|王彬]],王廙弟,晉[[尚僕射|尚右僕射]]。
* [[王彬 (晉朝)|王彬]],王廙弟,晉[[尚僕射|尚右僕射]]。


=== 子女 ===
=== 子女 ===
* [[王頤之]],王廙子,嗣爵,官至[[|海]]
* [[王頤之]],王廙子,嗣爵,官至[[|海]]
* [[王胡之]],王廙次子,丹尹。
* [[王胡之]],王廙次子,丹尹。
* [[王耆之]],王廙子,晉中郎<ref>《世注·賞譽·122》:王氏:「耆之字修,琅邪人,荊州刺史廙第三子。郎、鄱太守、給事中。</ref>
* [[王耆之]],王廙子,晉中郎<ref>《世注·赏誉·122》:王氏:“耆之字修,琅邪人,荊州刺史廙第三子。郎、鄱太守、給事中。</ref>
* [[王羨之]],王廙子,鎮軍將軍[[掾]]
* [[王羨之]],王廙子,镇军将军[[掾]]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 目 ==
== 目 ==
* 《[[晉]]》列第四十六
* 《[[晉]]》列第四十六


[[Category:晉朝政治人物|W]]
[[Category:晉朝政治人物|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