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我来啦, replaced: 陝 → 陕, 內 → 内, 國 → 国 (27), 與 → 与 (2), 間 → 间 (2), 處 → 处, 鄭 → 郑 (42), 將 → 将, 楊 → 杨, 寧 → 宁, 莊 → 庄 (4), 見 → 见, 對 → 对, 極 → 极, 號 → 号, 簡 → 简, 為 → 为 (3), 於 → 于 (2), 數 → 数, 據 → 据, 議 → 议, 靈 → 灵, 堅 → 坚, 韓 → 韩 (3), 積 → 积, 實 → 实, 蘭 → 兰, 驕 → 骄, 歷 → 历 (2), 過 → 过, 個 → 个 (3), 兩 → 两, 戰 → 战 (5), 們 → 们, 滅 → 灭 (3), 當 → 当, 爐 → 炉, 併 → 并 (2), 復 → 复 (2), 問 → 问, 時 → 时 (6), 勝 → 胜, 濟 → 济 (2), 編 → 编, 從 → 从, 寬 → 宽, 輯 → 辑, 諸 → 诸 (4), 說 → 说, 懼 → 惧, 嬰 → 婴 (2), 尋 → 寻, 記 → 记, 「 → “ (4), 」 → ” (4), 聲 → 声, 勢 → 势, 謀 →…)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subject=[[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代的一[[]]|郑国 (消歧义)}}
{{otheruses|subject=[[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代的一[[]]|郑国 (消歧义)}}
{{周代诸侯国
{{周代诸侯国
|国名 =
|国名 =
|国君姓氏 = 姬姓郑氏
|国君姓氏 = 姬姓郑氏
|爵位 = 伯爵
|爵位 = 伯爵
|国都 = 1. <br><small>([[西省]][[华县]]东北)</small><br>2. 新郑<br><small>([[河南省]][[新市]])</small>
|国都 = 1. <br><small>([[西省]][[华县]]东北)</small><br>2. 新郑<br><small>([[河南省]][[新市]])</small>
|分封者 = [[周宣王]]
|分封者 = [[周宣王]]
|始祖 =([[周厲王]]子)[[桓公]]友
|始祖 =([[周厲王]]子)[[桓公]]友
|建国年 = 前806年
|建国年 = 前806年
|灭亡年 = 前375年
|灭亡年 = 前375年
|亡国之君 = [[郑康公]]
|亡国之君 = [[郑康公]]
|灭亡原因 = 被[[韓國 (戰國)|韓國]]所
|灭亡原因 = 被[[韩国 (战国)|韩国]]所
|春秋左传始见 = 隐元年经传
|春秋左传始见 = 隐元年经传
|史书记载 = 1. [[史]]<br><small>(卷42;世家)</small><br>2. [[春秋]]<br><small>(始見於[[鲁隐公|公]]元年)</small>
|史书记载 = 1. [[史]]<br><small>(卷42;世家)</small><br>2. [[春秋]]<br><small>(始见于[[鲁隐公|公]]元年)</small>
}}
}}


'''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代的一[[]],[[姬姓]],伯爵。
'''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代的一[[]],[[姬姓]],伯爵。


== 历史 ==
== 历史 ==
=== 早期 ===
=== 早期 ===
前806年,[[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弟[[桓公|王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建,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前806年,[[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弟[[桓公|王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建,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鄭國周王朝的畿內諸侯,周室衰微,桓公積極謀尋全身之策,不周室共存亡。他史伯:「王室多故,余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說:「王室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他接着仔細分析了當時,只有「濟、洛、河、穎之間」([[水]]、[[洛河 (渭河)|洛水]]、[[黃河]]、[[潁河|穎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国|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小虢]],春秋初年)、[[鄶]]兩個國國,「皆有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賄賂,就可以付。
郑国周王朝的畿内诸侯,周室衰微,桓公积极谋寻全身之策,不周室共存亡。他史伯:“王室多故,余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他接着仔細分析了当时,只有“济、洛、河、穎之间”([[水]]、[[洛河 (渭河)|洛水]]、[[黃河]]、[[潁河|穎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国|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小虢]],春秋初年)、[[鄶]]两个国国,“皆有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賄賂,就可以付。


桓公聽史伯建,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向[[东虢国|虢]]、[[鄶|郐]]之君贿赂,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之在东方的立足点。
桓公聽史伯建,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向[[东虢国|虢]]、[[鄶|郐]]之君贿赂,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之在东方的立足点。


当周室东迁,郑国的[[郑武公]]和[[郑庄公]]亦相继为王朝大臣,他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兼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包括虢、郐两国。郑国由畿内诸侯成为畿外诸侯。
当周室东迁,郑国的[[郑武公]]和[[郑庄公]]亦相继为王朝大臣,他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兼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包括虢、郐两国。郑国由畿内诸侯成为畿外诸侯。


=== 鼎盛 ===
=== 鼎盛 ===
郑国的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晋,东北是卫,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郑国的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晋,东北是卫,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其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武公、郑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其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武公、郑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郑国充份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郑国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国|宋]]、[[卫国|卫]]、[[鲁国|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
郑国充份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郑国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国|宋]]、[[卫国|卫]]、[[鲁国|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


=== 衰落 ===
=== 衰落 ===
[[File:“王子婴次”青铜炉03670.jpg|缩略图|“王子婴次”青铜炉,新郑用的燎炉(供烘烤或取暖用的子)。新郑李家楼出土。]]
[[File:“王子婴次”青铜炉03670.jpg|缩略图|“王子婴次”青铜炉,新郑用的燎炉(供烘烤或取暖用的子)。新郑李家楼出土。]]
[[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郑厉公|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公子突是为郑厉公。郑昭公逃到了卫国。不久,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但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时,高渠弥射杀昭公。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结果齐襄公杀郑子亹,高渠弥逃回。祭仲与高渠弥迎公子婴于陈,立为国君,是为郑子婴。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皆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郑厉公|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公子突是为郑厉公。郑昭公逃到了卫国。不久,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但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时,高渠弥射杀昭公。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结果齐襄公杀郑子亹,高渠弥逃回。祭仲与高渠弥迎公子婴于陈,立为国君,是为郑子婴。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皆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第45行: 第45行:


=== 灭亡 ===
=== 灭亡 ===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 (战国)|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共公、幽公相继而立。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则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375年,郑国滅於韓國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 (战国)|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共公、幽公相继而立。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则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376年)韩灭郑。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376年)韩灭郑。
第60行: 第60行:
* [[印氏]]:[[子印]],其后为印氏,主要代表人物有[[公孙黑肱]](子张)、印段、[[印癸]]
* [[印氏]]:[[子印]],其后为印氏,主要代表人物有[[公孙黑肱]](子张)、印段、[[印癸]]


== 鄭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
== 郑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
{{main|郑国君主家族树}}
{{main|郑国君主家族树}}
[[File:春秋诸侯大国简图 vi.png|缩略图|240px|鄭國位于列国中部]]
[[File:春秋诸侯大国简图 vi.png|缩略图|240px|郑国位于列国中部]]
[[File:Kyo.png|缩略图|240px|鄭國位置]]
[[File:Kyo.png|缩略图|240px|郑国位置]]
{| class="wikitable" | style="align: left; margin: 0px" |
{| class="wikitable" | style="align: left; margin: 0px" |
<!--{| border="1" -->
<!--{| border="1" -->
|-
|-
| 諡 || 姓名 || 在位年 || 在位時間
| 諡 || 姓名 || 在位年 || 在位时间
|-
|-
| [[桓公]] || 友 || 在位36年 || 前806年-前771年
| [[桓公]] || 友 || 在位36年 || 前806年-前771年
|-
|-
| [[武公]] || 掘突 || 在位27年 || 前770年-前744年
| [[武公]] || 掘突 || 在位27年 || 前770年-前744年
|-
|-
| [[鄭莊公]] || 寤生 || 在位43年 || 前743年-前701年
| [[郑庄公]] || 寤生 || 在位43年 || 前743年-前701年
|-
|-
| [[昭公]] || 忽 || 在位数月 || 前701年
| [[昭公]] || 忽 || 在位数月 || 前701年
|-
|-
| [[厲公]] || 突 || 在位4年 || 前700年-前697年
| [[厲公]] || 突 || 在位4年 || 前700年-前697年
|-
|-
| [[昭公]] || 忽 || 在位2年 || 前696年-前695年(位)
| [[昭公]] || 忽 || 在位2年 || 前696年-前695年(位)
|-
|-
| [[子亹]] || 亹 || 在位7月 || 前694年
| [[子亹]] || 亹 || 在位7月 || 前694年
|-
|-
| [[]] || || 在位14年 || 前693年-前680年
| [[]] || || 在位14年 || 前693年-前680年
|-
|-
| [[厲公]] || 突 || 在位7年 || 前679年-前673年(位)
| [[厲公]] || 突 || 在位7年 || 前679年-前673年(位)
|-
|-
| [[文公]] || 踕 || 在位45年 || 前672年-前628年
| [[文公]] || 踕 || 在位45年 || 前672年-前628年
|-
|-
| [[穆公]] || || 在位22年 || 前627年-前606年
| [[穆公]] || || 在位22年 || 前627年-前606年
|-
|-
| [[鄭靈公]] || 夷 || 在位1年 || 前605年
| [[郑灵公]] || 夷 || 在位1年 || 前605年
|-
|-
| [[襄公]] || || 在位18年 || 前604年-前587年
| [[襄公]] || || 在位18年 || 前604年-前587年
|-
|-
| [[悼公]] || 沸 || 在位2年 || 前586年-前585年
| [[悼公]] || 沸 || 在位2年 || 前586年-前585年
|-
|-
| [[成公]] || 睔 || 在位14年 || 前584年-前571年
| [[成公]] || 睔 || 在位14年 || 前584年-前571年
|-
|-
| [[僖公]] || 髡頑 || 在位5年 || 前570年-前566年
| [[僖公]] || 髡頑 || 在位5年 || 前570年-前566年
|-
|-
| [[鄭簡公]] || 嘉 || 在位36年 || 前565年-前530年
| [[郑简公]] || 嘉 || 在位36年 || 前565年-前530年
|-
|-
| [[定公]] || || 在位16年 || 前529年-前514年
| [[定公]] || || 在位16年 || 前529年-前514年
|-
|-
| [[鄭獻公]] || 躉 || 在位13年 || 前513年-前501年
| [[郑献公]] || 躉 || 在位13年 || 前513年-前501年
|-
|-
| [[鄭聲公]] || || 在位38年 || 前500年-前463年
| [[郑声公]] || || 在位38年 || 前500年-前463年
|-
|-
| [[哀公]] || 易 || 在位8年 || 前462年-前455年
| [[哀公]] || 易 || 在位8年 || 前462年-前455年
|-
|-
| [[共公]] || 丑 || 在位32年 || 前455年-前424年
| [[共公]] || 丑 || 在位32年 || 前455年-前424年
|-
|-
| [[幽公]] || 已 || 在位1年 || 前423年
| [[幽公]] || 已 || 在位1年 || 前423年
|-
|-
| [[繻公]] || 駘 || 在位27年 || 前422年-前396年
| [[繻公]] || 駘 || 在位27年 || 前422年-前396年
|-
|-
| [[康公]] || 乙 || 在位21年 || 前395年-前375年
| [[康公]] || 乙 || 在位21年 || 前395年-前375年
|}
|}


注:共公在位年数據楊寬国史料証》作了修正。
注:共公在位年数据杨宽国史料証》作了修正。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14234240/http://www.chnmus.net/html/20060420/192293.html 郑史编年辑录]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14234240/http://www.chnmus.net/html/20060420/192293.html 郑史编年辑录]
* 李峰:〈[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2977950 西周金文中的郑地和郑国东迁] 〉。
* 李峰:〈[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2977950 西周金文中的郑地和郑国东迁] 〉。
{{周代侯列}}
{{周代侯列}}
{{周初姬姓诸侯}}
{{周初姬姓诸侯}}
{{春秋十二诸侯}}
{{春秋十二诸侯}}
第132行: 第132行:
[[Category:春秋战国]]
[[Category:春秋战国]]
[[Category:河南古国]]
[[Category:河南古国]]
[[Category:春秋期的家|Z]]
[[Category:春秋期的家|Z]]
[[Category:戰國時家|Z]]
[[Category:战国时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