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clean up, replaced: 明代 → 明朝, 唐代 → 唐朝 (2), 元代 → 元朝, 汉代 → 汉朝)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遼寧 → 辽宁, 內 → 内, 國 → 国 (8), 學 → 学 (19), 會 → 会, 長 → 长, 與 → 与 (4), 處 → 处, 漢 → 汉, 風 → 风, 買 → 买, 賣 → 卖, 關 → 关 (4), 劉 → 刘 (7), 舊 → 旧, 陽 → 阳, 應 → 应 (3), 見 → 见 (2), 來 → 来, 義 → 义, 爾 → 尔, 發 → 发 (2), 傳 → 传 (3), 體 → 体 (15), 圖 → 图 (5), 簡 → 简 (2), 稱 → 称, 為 → 为 (11), 於 → 于 (5), 種 → 种 (3), 數 → 数 (18), 屬 → 属, 術 → 术 (14), 點 → 点, 貢 → 贡, 達 → 达, 積 → 积 (12), 實 → 实 (3), 並 → 并 (4), 後 → 后 (4), 幾 → 几, 歷 → 历, 認 → 认 (2), 統 → 统 (3), 測 → 测 (3), 確 → 确 (4), 進 → 进, 現 → 现 (2), 個 → 个 (3), 兩 → 两, 漸 → 渐 (2),…)
第1行: 第1行:
'''中國數學史'''是指中的[[數學]]展史。中國傳統數學稱為[[中|算]],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著名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指出,中国算学的发展有二三千年之久,如此长久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未曾有过,希腊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仅一千年历史;阿拉伯数学限于公元8世纪到13世纪。“中国之算学史,其有长期之发展,不能不谓之为世界中稀有之例也”<ref name="三上义夫">三上义夫 绪论</ref>
'''中国数学史'''是指中的[[数学]]展史。中国传统数学称为[[中|算]],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著名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指出,中国算学的发展有二三千年之久,如此长久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未曾有过,希腊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仅一千年历史;阿拉伯数学限于公元8世纪到13世纪。“中国之算学史,其有长期之发展,不能不谓之为世界中稀有之例也”<ref name="三上义夫">三上义夫 绪论</ref>


== 上古至西汉 ==
== 上古至西汉 ==
第16行: 第16行:
1974年-1978年中国考古学家从[[青海]][[乐都县]]出土数万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有些骨片上有不同数目的刻纹,表示1到8之数,未发现有10道以上刻纹,与存在[[十进位制]]相符。
1974年-1978年中国考古学家从[[青海]][[乐都县]]出土数万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有些骨片上有不同数目的刻纹,表示1到8之数,未发现有10道以上刻纹,与存在[[十进位制]]相符。


[[十进位制]]起源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1400年的[[中国|中國]][[商代]]就已。[[李约瑟]]指出:“在商代甲骨文,十进位制已经明显可见,也比同时代的[[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更为先进。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虽然也有进位,唯独商代的中国人,能用不多于9个算筹数字,代表任意数字,不论多大,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ref name="李约瑟, 柯林">李约瑟 柯林 第二卷第一章</ref>。
[[十进位制]]起源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1400年的[[中国]][[商代]]就已。[[李约瑟]]指出:“在商代甲骨文,十进位制已经明显可见,也比同时代的[[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更为先进。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虽然也有进位,唯独商代的中国人,能用不多于9个算筹数字,代表任意数字,不论多大,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ref name="李约瑟, 柯林">李约瑟 柯林 第二卷第一章</ref>。


[[筹算]]至少在[[战国]]初年筹算已然出现。它使用中国[[商代]]发明的[[十进位制]]计数,利用[[九九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筹算]]至少在[[战国]]初年筹算已然出现。它使用中国[[商代]]发明的[[十进位制]]计数,利用[[九九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第41行: 第41行:
开平方、开立方、算术应用、正负数、[[联立一次方程组]]、二次方程等都领先世界几个世纪<ref>吴文俊 《吴文俊文集·中国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第4页</ref>
开平方、开立方、算术应用、正负数、[[联立一次方程组]]、二次方程等都领先世界几个世纪<ref>吴文俊 《吴文俊文集·中国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第4页</ref>


=== 代 ===
=== 代 ===
[[File:Sea island survey.jpg|缩略图|右|200px| 《古今图书集成》窥望海岛之图]]
[[File:Sea island survey.jpg|缩略图|右|200px| 《古今图书集成》窥望海岛之图]]
西汉的[[张苍]]、[[耿寿昌]]增补和整理《[[九章算术]]》,成定本,详细说明开平方、开立方、和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西汉的[[张苍]]、[[耿寿昌]]增补和整理《[[九章算术]]》,成定本,详细说明开平方、开立方、和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张衡]] (78年-139年)发明<math>\sqrt{10}</math>、<math>\frac{92}{29}</math>、<math>\frac{730}{232}</math>作[[周率]]的值<ref name="wwj">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三卷 第一编 第二节 张衡的数学研究 第5页</ref>。
[[张衡]] (78年-139年)发明<math>\sqrt{10}</math>、<math>\frac{92}{29}</math>、<math>\frac{730}{232}</math>作[[周率]]的值<ref name="wwj">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三卷 第一编 第二节 张衡的数学研究 第5页</ref>。


== 魏晉南北朝 ==
== 魏晉南北朝 ==
此一期(220-581),中國數學在四方面有展,分別為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確認、[[]]、平面面和立體體積算,以及推算周率,由'''[[爽]]'''、'''[[徽]]'''、'''[[祖沖之]]''''''[[祖暅]]'''父子4人個別或相完成。
此一期(220-581),中国数学在四方面有展,分别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确认、[[]]、平面面和立体体积算,以及推算周率,由'''[[爽]]'''、'''[[徽]]'''、'''[[祖沖之]]''''''[[祖暅]]'''父子4人个别或相完成。


'''[[爽]]'''是魏晉人,著有《周髀算注》,其中勾股附有示,列出有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命21,分屬「[[勾股]]定理、[[弦]]定理、[[勾之矩]]定理與「[[股之矩]]定理。中唯有[[勾股]]定理已見於《[[周髀算]]》。
'''[[爽]]'''是魏晉人,著有《周髀算注》,其中勾股附有示,列出有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命21,分属“[[勾股]]定理、[[弦]]定理、[[勾之矩]]定理与“[[股之矩]]定理。中唯有[[勾股]]定理已见于《[[周髀算]]》。


的'''[[徽]]'''亦魏晉人,著有《九章算注》,《[[九章算]]》各算法提出括証明。他在注文中提出[[割圆术 (刘徽)|割圓術]],以内接正六形开始,逐次倍加邊數的方法,逐步逼近周率。《九章算以π=3,[[徽]]先求得<math>\pi=\frac{157}{50}=3.14</math>,和晋武库王莽铜律嘉量比较,觉得“此术微小”,于是再用[[割圆术 (刘徽)#圆周率捷法|圆周率捷法]]求得π=<math>\frac{3927}{1250}=3.1416</math><ref><吴文俊 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三卷 东汉三国 第163-164页</ref>。前三世,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已用正多形逐增加邊數的方法求周率,但他兼用接和外切兩種計算,得到出的估值:<math>{223 \over 71}<\pi<\frac{22}{7} </math>;也就是 <math> 3.140845 < \pi < 3.142857</math><ref>阿基米德原著 《量圆》 《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 197-203页</ref>。
的'''[[徽]]'''亦魏晉人,著有《九章算注》,《[[九章算]]》各算法提出括証明。他在注文中提出[[割圆术 (刘徽)|割圆术]],以内接正六形开始,逐次倍加边数的方法,逐步逼近周率。《九章算以π=3,[[徽]]先求得<math>\pi=\frac{157}{50}=3.14</math>,和晋武库王莽铜律嘉量比较,觉得“此术微小”,于是再用[[割圆术 (刘徽)#圆周率捷法|圆周率捷法]]求得π=<math>\frac{3927}{1250}=3.1416</math><ref><吴文俊 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第三卷 东汉三国 第163-164页</ref>。前三世,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已用正多形逐增加边数的方法求周率,但他兼用接和外切两种计算,得到出的估值:<math>{223 \over 71}<\pi<\frac{22}{7} </math>;也就是 <math> 3.140845 < \pi < 3.142857</math><ref>阿基米德原著 《量圆》 《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 197-203页</ref>。
[[徽]]的[[割圓術]]相比更為簡便,刘徽所得的π=3.1416也优于阿基米德<ref>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卷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阿基米德著 《量圆》 203页</ref>。
[[徽]]的[[割圆术]]相比更为简便,刘徽所得的π=3.1416也优于阿基米德<ref>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 副卷第一卷 第二章 第三编 希腊:阿基米德著 《量圆》 203页</ref>。


[[徽]]在《九章算注》提出[[海岛算经#重差理论的历史|重差]],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以多4次的觀測,[[量]]山高水深等值。在唐朝,有[[海岛算经#重差理论的历史|重差]]的注文被抽出行,題為《[[海]]》,成为《[[算经十书]]》之一。[[刘徽]]创造的四次重差观测术,“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ref>引自[[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三卷 248页 ISBN 7-303-04557-0/O</ref>,使“中国在數學测量学的成就,超越西方约一千年”(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斯委特兹语)<ref>"Quite Simply, in the endeavors of mathematical surveying, China's accomplishments exceeded those realized in the West by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 弗兰克·斯委特兹: 《海岛算经:古代中国的[[测量学]]和数学》第四章第二节 比较回顾: 中国[[测量学]]的成就。(Frank J. Swetz: The Sea Island Mathematical Manual,Surveying and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4.2 Chinese Surveying Accomplishments, A Comparative Retrospection 第63页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271-00799-0 )</ref>
[[徽]]在《九章算注》提出[[海岛算经#重差理论的历史|重差]],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以多4次的观测,[[量]]山高水深等值。在唐朝,有[[海岛算经#重差理论的历史|重差]]的注文被抽出行,题为《[[海]]》,成为《[[算经十书]]》之一。[[刘徽]]创造的四次重差观测术,“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ref>引自[[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三卷 248页 ISBN 7-303-04557-0/O</ref>,使“中国在数学测量学的成就,超越西方约一千年”(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斯委特兹语)<ref>"Quite Simply, in the endeavors of mathematical surveying, China's accomplishments exceeded those realized in the West by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 弗兰克·斯委特兹: 《海岛算经:古代中国的[[测量学]]和数学》第四章第二节 比较回顾: 中国[[测量学]]的成就。(Frank J. Swetz: The Sea Island Mathematical Manual,Surveying and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4.2 Chinese Surveying Accomplishments, A Comparative Retrospection 第63页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271-00799-0 )</ref>


[[徽]]的注兼用形和模型作明,以形相互拼湊方法解決各積計問題,相當於一般[[平面]]中所用的平移疊合的方法;用直截面的方法來計算立體體積。他指出《[[九章算]]》算球體體積方法錯,但亦未能提出更準方法。這個問須留待[[祖沖之]]解決。
[[徽]]的注兼用形和模型作明,以形相互拼湊方法解決各积计问题,相当于一般[[平面]]中所用的平移疊合的方法;用直截面的方法来计算立体体积。他指出《[[九章算]]》算球体体积方法錯,但亦未能提出更準方法。这个问须留待[[祖沖之]]解決。


'''[[祖沖之]]'''(429-500)'''[[祖暅]]'''父子使中國數學發一高峰。[[祖沖之]]著有《綴術》、《九章術義注》及《重差注》(一綴術》乃[[祖暅]]所作),惜俱失佚。
'''[[祖沖之]]'''(429-500)'''[[祖暅]]'''父子使中国数学发一高峰。[[祖沖之]]著有《缀术》、《九章术义注》及《重差注》(一缀术》乃[[祖暅]]所作),惜俱失佚。


數學上[[祖沖之]]的最大貢獻有二:推算周率及算球體體積(一說後者乃[[祖暅]]之法)。他承[[徽]]的[[割圓術]],周率準至小數點後7位(3.1415926<π<3.1415927),這個記錄保持了900多年,至15世阿拉伯數學家[[阿.卡西]](al-Kashi)打破。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约率”<math>\tfrac{22}{7}</math>以及“密率”<math>\tfrac{355}{113}</math>。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说,“约率<math> \pi=\tfrac{22}{7}</math>,无非是几百年前[[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已经得到的数值,但是<math> \pi=\tfrac{355}{113}</math> 这个分数,却是翻遍古希腊,古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文献都找不到的分数,希腊人肯定不知道它;在[[欧洲]]直到1586年才由[[荷兰]]人安托尼斯宗(Adriaan Anthoniszoon)求出了<math>\tfrac{355}{113}</math>这个比值。因此,中国人掌握这个非凡的圆周率分数比欧洲早出整整一千年之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数学家,[[三上义夫]]要求把<math>355 \over 113</math>称为“祖率”<ref>“We are on this account strongly urged to express a desire that it should henceforth be called by the name of Tsu Ch'ong-chih's fractional value for π” Yoshio Mikami,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Japan p50 1913 Leipzig</ref>。
数学上[[祖沖之]]的最大贡献有二:推算周率及算球体体积(一说后者乃[[祖暅]]之法)。他承[[徽]]的[[割圆术]],周率準至小数点后7位(3.1415926<π<3.1415927),这个记录保持了900多年,至15世阿拉伯数学家[[阿.卡西]](al-Kashi)打破。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约率”<math>\tfrac{22}{7}</math>以及“密率”<math>\tfrac{355}{113}</math>。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说,“约率<math> \pi=\tfrac{22}{7}</math>,无非是几百年前[[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已经得到的数值,但是<math> \pi=\tfrac{355}{113}</math> 这个分数,却是翻遍古希腊,古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文献都找不到的分数,希腊人肯定不知道它;在[[欧洲]]直到1586年才由[[荷兰]]人安托尼斯宗(Adriaan Anthoniszoon)求出了<math>\tfrac{355}{113}</math>这个比值。因此,中国人掌握这个非凡的圆周率分数比欧洲早出整整一千年之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数学家,[[三上义夫]]要求把<math>355 \over 113</math>称为“祖率”<ref>“We are on this account strongly urged to express a desire that it should henceforth be called by the name of Tsu Ch'ong-chih's fractional value for π” Yoshio Mikami,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Japan p50 1913 Leipzig</ref>。


[[祖沖之]](或[[祖暅]])以直截面相比的方法,解決球體體積問題(在西方,球體體積問題前三世[[阿基米德]]已解決),其法今存唐朝[[李淳]]的《九章算注》中。[[祖沖之]]算方法巧妙,今所謂「[[卡瓦列里定理]]」:「等高的截面面相等,二立體積相等。此定理今人公是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里]](Gavalieri)所,因而命名,其早已[[祖沖之]]所用。
[[祖沖之]](或[[祖暅]])以直截面相比的方法,解決球体体积问题(在西方,球体体积问题前三世[[阿基米德]]已解決),其法今存唐朝[[李淳]]的《九章算注》中。[[祖沖之]]算方法巧妙,今所谓“[[卡瓦列里定理]]”:“等高的截面面相等,二立体积相等。此定理今人公是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Gavalieri)所,因而命名,其早已[[祖沖之]]所用。


曆法方面,[[祖沖之]][[大明曆]]」,在身故10年梁朝所采用,取代[[何承天]](370-447)欠準曆。
曆法方面,[[祖沖之]][[大明曆]]”,在身故10年梁朝所采用,取代[[何承天]](370-447)欠準曆。


== 隋唐 ==
== 隋唐 ==
第74行: 第74行:
元朝[[朱世杰]]的 《[[四元玉鉴]]》发展了多至四元的多项式方程组的消元和求解的算法。
元朝[[朱世杰]]的 《[[四元玉鉴]]》发展了多至四元的多项式方程组的消元和求解的算法。
== 明清 ==
== 明清 ==
明朝[[朱堉]]发明[[十二平均律]]时,使用80档大算盘,计算开平方,开立方到小数点后25位。
明朝[[朱堉]]发明[[十二平均律]]时,使用80档大算盘,计算开平方,开立方到小数点后25位。
* [[算学宝鉴]]
* [[算学宝鉴]]
== 近代 ==
== 近代 ==
隨著[[西學東漸]],中國數學亦改以西方數學體主流,但傳統仍然用日常生活,如使用[[算]]的[[珠算]]仍然用日常商業買賣中,尤其是傳統貨品的店舖。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数学亦改以西方数学体主流,但传统仍然用日常生活,如使用[[算]]的[[珠算]]仍然用日常商业买卖中,尤其是传统货品的店舖。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98行: 第98行:
* 三上义夫:''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Japan'' 1913 Leipzig
* 三上义夫:''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Japan'' 1913 Leipzig
* 沈康身 编:《算数书解说》,吴文俊 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副卷第一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ISBN 7-303-05292-5
* 沈康身 编:《算数书解说》,吴文俊 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副卷第一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ISBN 7-303-05292-5
* 杜石然:《數學史.社》(瀋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 杜石然:《数学史.社》(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refend}}
{{ref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