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州(北魏):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自动去除排序字(按拼音排序))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24), 江蘇 → 江苏 (4),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長 → 长, 團 → 团 (2), 華 → 华, 風 → 风 (2), 豐 → 丰, 監 → 监, 領 → 领 (4), 劉 → 刘, 陽 → 阳 (4), 寧 → 宁, 見 → 见, 義 → 义, 傳 → 传 (2), 帶 → 带, 稱 → 称, 為 → 为 (7), 於 → 于, 數 → 数, 鎮 → 镇 (2), 蘭 → 兰 (2), 後 → 后 (3), 書 → 书 (6), 臨 → 临, 兩 → 两, 當 → 当, 設 → 设, 遷 → 迁 (3), 復 → 复, 時 → 时 (2), 濟 → 济 (2), 歸 → 归, 猶 → 犹, 廢 → 废, 紀 → 纪 (2), 齊 → 齐 (2), 陰 → 阴 (2), 誤 → 误 (2), 記 → 记, 「 → “ (4), 」 → ” (4), 儀 → 仪, 呂 → 吕)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
{{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
|native_name =
|native_name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南徐州-徐州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南徐州-徐州
|common_name = 南徐州-徐州
|common_name = 南徐州-徐州
|subdivision = [[州]]
|subdivision = [[州]]
|nation = [[北魏]]、[[南梁]]
|nation = [[北魏]]、[[南梁]]
|year_start = 5世
|year_start = 5世
|event_start =
|event_start =
|date_start =
|date_start =
第15行: 第15行:
|life_span =
|life_span =
|p1 =
|p1 =
|s1 = 楚州
|s1 = 楚州
|image_flag =
|image_flag =
|image_coat =
|image_coat =
第25行: 第25行:
|stat_area1 =
|stat_area1 =
|stat_pop1 =
|stat_pop1 =
|today = {{CHN}}[[江省]]、[[安徽省]]
|today = {{CHN}}[[江省]]、[[安徽省]]
}}
}}
'''南徐州''',中国[[北魏]]時設置的[[州]],'''徐州''',在今[[江省]][[宿市]]一
'''南徐州''',中国[[北魏]]时设置的[[州]],'''徐州''',在今[[江省]][[宿市]]一


== 沿革 ==
== 沿革 ==
[[北魏]][[魏孝文帝|孝文帝]],分[[徐州 (古代)|徐州]]置'''南徐州''',[[宿豫郡]],治宿豫(今[[江省]][[宿市]]东南废[[黄河]]东北岸古城)。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北,睢宁、宿迁、[[沭阳]]等市、县南部以南,[[涟水县]]以西地区和[[安徽省]][[五河县]]、[[泗县]]东部。[[太和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改[[徐州 (宋)|徐州]](治城)[[南青州 (北朝)|南青州]],南徐州'''徐州'''<ref name=ws106>《魏·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楚州”中華書局校勘:考沈陵,陵在太和二十二年前已官南徐州刺史。疑此州初置本名南徐,太和二十二年改治城之徐州南青州,而改治宿豫之南徐為東徐。不及月,沈陵降,州亦旋,故魏書猶稱其故官。此志云高祖初,立徐州」誤,「東」當。但此州曾名「東」,見於齊書、元和志,未必。</ref>。徐州[[宿豫]]。
[[北魏]][[魏孝文帝|孝文帝]],分[[徐州 (古代)|徐州]]置'''南徐州''',[[宿豫郡]],治宿豫(今[[江省]][[宿市]]东南废[[黄河]]东北岸古城)。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北,睢宁、宿迁、[[沭阳]]等市、县南部以南,[[涟水县]]以西地区和[[安徽省]][[五河县]]、[[泗县]]东部。[[太和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改[[徐州 (宋)|徐州]](治城)[[南青州 (北朝)|南青州]],南徐州'''徐州'''<ref name=ws106>《魏·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楚州”中华书局校勘:考沈陵,陵在太和二十二年前已官南徐州刺史。疑此州初置本名南徐,太和二十二年改治城之徐州南青州,而改治宿豫之南徐为东徐。不及月,沈陵降,州亦旋,故魏书犹称其故官。此志云高祖初,立徐州”误,“东”当。但此州曾名“东”,见于齐书、元和志,未必。</ref>。徐州[[宿豫]]。


[[南朝梁]][[天]]八年(509年),佔[[北魏]]宿豫置'''徐州'''。至梁期,徐州二十二郡:[[宿預郡]]、[[平郡 (南梁)|平郡]]、[[平郡 (南梁)|平郡]]、[[清河郡 (南梁)|清河郡]]、[[歸義郡]]、[[朱沛郡]]、[[脩郡]]、[[安郡]]、[[濟陰郡 (南梁)|濟陰郡]]、[[淮郡]]、[[綏化郡]]、[[梁郡]]、[[恩撫郡]]、[[西淮郡]]、[[晉郡]]、[[扶郡 (南梁)|扶郡]]、[[陵郡 (南梁)|陵郡]]、[[鉅鹿郡 (南梁)|鉅鹿郡]]、[[太山郡 (南梁)|太山郡]]、[[高平郡 (南梁)|高平郡]]、[[朝郡]]、[[沭郡]]。<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ref>
[[南朝梁]][[天]]八年(509年),佔[[北魏]]宿豫置'''徐州'''。至梁期,徐州二十二郡:[[宿預郡]]、[[平郡 (南梁)|平郡]]、[[平郡 (南梁)|平郡]]、[[清河郡 (南梁)|清河郡]]、[[归义郡]]、[[朱沛郡]]、[[脩郡]]、[[安郡]]、[[济阴郡 (南梁)|济阴郡]]、[[淮郡]]、[[綏化郡]]、[[梁郡]]、[[恩撫郡]]、[[西淮郡]]、[[晉郡]]、[[扶郡 (南梁)|扶郡]]、[[陵郡 (南梁)|陵郡]]、[[鉅鹿郡 (南梁)|鉅鹿郡]]、[[太山郡 (南梁)|太山郡]]、[[高平郡 (南梁)|高平郡]]、[[朝郡]]、[[沭郡]]。<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晉南朝卷》</ref>


[[魏]][[武定 (魏)|武定]]七年(549年),佔領東徐州,改[[楚州]]。<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ref>
[[魏]][[武定 (魏)|武定]]七年(549年),佔领东徐州,改[[楚州]]。<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ref>


== 官 ==
== 官 ==
;北魏南徐州刺史(?-498年)
;北魏南徐州刺史(?-498年)
* [[沈陵]](?-498年)<ref name=ws106/>
* [[沈陵]](?-498年)<ref name=ws106/>


;北魏徐州刺史(498年-500年代)
;北魏徐州刺史(498年-500年代)
* [[沈陵]](498年-499年)<ref name=ws106/>
* [[沈陵]](498年-499年)<ref name=ws106/>
* [[王世弼]](宣武帝初)<ref>《魏·卷七十一·列第五十九》</ref>
* [[王世弼]](宣武帝初)<ref>《魏·卷七十一·列第五十九》</ref>


;南梁徐州刺史(509年-549年)
;南梁徐州刺史(509年-549年)
* [[湛海珍]](?-549年)<ref>《梁·卷三·本第三》</ref>
* [[湛海珍]](?-549年)<ref>《梁·卷三·本第三》</ref>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
{{reflist|}}


第54行: 第54行: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江的州]]
[[Category:江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宿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宿行政区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