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腭齦擦音: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貴 → 贵 (2), 壯 → 壮, 參考 → 参考 (2), 國 → 国 (2), 學 → 学 (5), 參 → 参, 會 → 会, 處 → 处, 漢 → 汉, 語 → 语 (76), 灣 → 湾, 陸 → 陆 (2), 愛 → 爱 (2), 無 → 无, 歐 → 欧, 陽 → 阳, 馬 → 马 (2), 蘇 → 苏, 雲 → 云, 見 → 见 (4), 來 → 来 (2), 喬 → 乔 (2), 義 → 义 (4), 對 → 对, 爾 → 尔 (12), 發 → 发 (2), 親 → 亲, 號 → 号, 羅 → 罗 (3), 帶 → 带 (2), 圖 → 图, 稱 → 称, 為 → 为, 於 → 于, 亞 → 亚 (15), 數 → 数 (6), 屬 → 属, 醫 → 医 (2), 眾 → 众 (6), 標 → 标 (9), 雜 → 杂, 維 → 维 (5), 實 → 实 (2), 際 → 际 (2), 烏 → 乌 (2), 蘭 → 兰 (3), 並 → 并 (3), 後 → 后 (8), 頭 → 头 (3), 倫 → 伦, 書 → 书 (6), 諾…)
(我来啦, replaced: 裡 → 里, 徵 → 征 (2))
第16行: 第16行:
'''清腭齦擦音'''或'''清拱齦后擦音'''({{lang|en|voiceless palato-alveolar fricative}} 或 {{lang|en|voiceless dom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为辅音之一,属[[齿齦后音]],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IPA|{{尖括号|ʃ}}}}代表此音,X-SAMPA音标以{{尖括号|S}}代表此音。
'''清腭齦擦音'''或'''清拱齦后擦音'''({{lang|en|voiceless palato-alveolar fricative}} 或 {{lang|en|voiceless dom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为辅音之一,属[[齿齦后音]],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IPA|{{尖括号|ʃ}}}}代表此音,X-SAMPA音标以{{尖括号|S}}代表此音。


[[现代标準汉语]]并无此音,但[[台湾客家语]]海陆腔、[[闽中语]][[永安话]]、[[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具有此音,虽然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部份具有此音的语言面,此音有时会有圆唇化的现象,但圆唇化事实上并非很常见。
[[现代标準汉语]]并无此音,但[[台湾客家语]]海陆腔、[[闽中语]][[永安话]]、[[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具有此音,虽然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部份具有此音的语言面,此音有时会有圆唇化的现象,但圆唇化事实上并非很常见。


== 特 ==
== 特 ==
齦后擦音的特
齦后擦音的特
{{有噝擦音}}
{{有噝擦音}}
* [[发音部位]]是[[齿齦后音|齿齦后方]],也就是拱 (部份腭音化)齿齦后,也就是说,它舌头的前部在齿齦脊的后方,而舌头的中部则在硬腭处成圆顶狀,并以此型发音。
* [[发音部位]]是[[齿齦后音|齿齦后方]],也就是拱 (部份腭音化)齿齦后,也就是说,它舌头的前部在齿齦脊的后方,而舌头的中部则在硬腭处成圆顶狀,并以此型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