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九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10),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2), 開 → 开 (2), 與 → 与, 間 → 间 (2), 師 → 师, 漢 → 汉 (6), 關 → 关, 陽 → 阳, 發 → 发, 傳 → 传, 區 → 区 (10), 為 → 为 (2), 於 → 于 (6), 覽 → 览, 據 → 据, 屬 → 属 (2), 該 → 该, 貢 → 贡, 後 → 后, 歷 → 历, 爭 → 争, 統 → 统, 戰 → 战, 資 → 资, 範 → 范, 圍 → 围, 衛 → 卫 (2), 註 → 注, 係 → 系, 時 → 时 (6), 劃 → 划 (6), 濟 → 济 (6), 隸 → 隶 (2), 備 → 备, 脈 → 脉, 從 → 从, 隨 → 随, 齊 → 齐, 「 → “ (2), 」 → ” (2), 顏 → 颜, 聲 → 声, 呂 → 吕)
第1行: 第1行:
'''兗州''',是傳統中的[[地]][[九州 (中国)|九州]]之一,位[[黃河]]至[[水]]之的地{{refTag|name=A|1=《禹》“泲、河惟兗州。”顏師:「泲本水之字,水𠂔。言此州據濟水,西北距河。泲音姊。}}{{refTag|name=B|1=《氏春秋·有始:「河、間為兗州,也。}},主要位今[[泰沂山]]以西的[[山省]]西南地
'''兗州''',是传统中的[[地]][[九州 (中国)|九州]]之一,位[[黃河]]至[[水]]之的地{{refTag|name=A|1=《禹》“泲、河惟兗州。”颜师:“泲本水之字,水𠂔。言此州据济水,西北距河。泲音姊。}}{{refTag|name=B|1=《氏春秋·有始:“河、间为兗州,也。}},主要位今[[泰沂山]]以西的[[山省]]西南地


== 训诂 ==
== 训诂 ==
按《说文解字》二上口部,㕣,山间陷泥地。兖,九州之渥地也,故以兖名焉。㕣、兖二字通。
按《说文解字》二上口部,㕣,山间陷泥地。兖,九州之渥地也,故以兖名焉。㕣、兖二字通。


== 地域範圍 ==
== 地域范围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禹贡》兗州地域與歷代行政區劃關係
|+《禹贡》兗州地域与历代行政区划关系
! 《禹贡》兗州 !! 區劃 !! 晋代區劃 !! 隋代區劃 !! 明朝區劃
! 《禹贡》兗州 !! 区划 !! 晋代区划 !! 隋代区划 !! 明朝区划
|-
|-
| 兗州 || [[兗州刺史部|兗州]] || [[西晉兗州行政區劃|兗州]] || 郡、平郡、北郡、武郡、渤海郡、平原郡 || 昌府、大名府部分{{noteTag|name=a|1=只有府部份地}}、兗州府部分{{noteTag|name=a|}} 、封府部分{{noteTag|name=a|}}
| 兗州 || [[兗州刺史部|兗州]] || [[西晉兗州行政区划|兗州]] || 郡、平郡、北郡、武郡、渤海郡、平原郡 || 昌府、大名府部分{{noteTag|name=a|1=只有府部份地}}、兗州府部分{{noteTag|name=a|}} 、封府部分{{noteTag|name=a|}}
|-
|-
|}
|}


== 歴史 ==
== 歴史 ==
[[先秦]]兗州為衛、晋列瓜分,秦朝此置郡、碭郡等郡,朝置兗州刺史部,生[[兖州之战]],隨後袁曹相爭於[[官渡之战|官渡大]],三國時兗州曹魏,晋兗州失陷五胡,北魏時於兗州置兗、二州,唐兗州河南道,宋兗州分隸開封府、京東東路、京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路,明朝分[[山]]、[[河南]]二省,至今依然。
[[先秦]]兗州为卫、晋列瓜分,秦朝此置郡、碭郡等郡,朝置兗州刺史部,生[[兖州之战]],随后袁曹相争于[[官渡之战|官渡大]],三国时兗州曹魏,晋兗州失陷五胡,北魏时于兗州置兗、二州,唐兗州河南道,宋兗州分隶开封府、京东东路、京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路,明朝分[[山]]、[[河南]]二省,至今依然。


== 備註 ==
== 备注 ==
{{noteFoot}}
{{noteFoot}}


== 料 ==
== 料 ==
{{refFoot}}
{{refFoot}}


{{中国九州}}
{{中国九州}}


[[Category:族地]]
[[Category:族地]]
[[Category:中国九州]]
[[Category:中国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