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內 → 内 (3), 參與 → 参与 (2), 國 → 国, 開 → 开, 學 → 学 (10), 會 → 会 (6), 長 → 长, 與 → 与 (2), 間 → 间 (2), 務 → 务, 團 → 团 (12), 漢 → 汉, 權 → 权 (2), 雙 → 双, 無 → 无 (2), 盡 → 尽, 構 → 构, 關 → 关 (2), 將 → 将, 領 → 领, 養 → 养, 應 → 应 (9), 廣 → 广 (4), 見 → 见 (2), 來 → 来 (2), 專 → 专 (2), 義 → 义 (5), 對 → 对 (7), 動 → 动 (2), 發 → 发, 門 → 门, 願 → 愿, 極 → 极, 樂 → 乐, 樣 → 样 (3), 譯 → 译 (2), 體 → 体 (12), 類 → 类 (12), 圖 → 图 (2), 簡 → 简, 為 → 为 (32), 於 → 于 (10), 亞 → 亚 (23), 種 → 种 (7), 數 → 数 (5), 據 → 据, 屬 → 属 (5), 術 → 术, 議 → 议 (2), 靈 → 灵, 該 → 该…)
第1行: 第1行:
{{亚里士多德著作}}
{{亚里士多德著作}}
[[File:Aristotle-constitutions-2.png|200px|左]]
[[File:Aristotle-constitutions-2.png|200px|左]]
《'''政治'''》({{lang-grc|Πολιτικά}},{{lang-en|Politic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是他對於[[希城邦|城邦]]各政治事物的討。<ref name="〔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虹秀2016">{{cite book|author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uthor2=陈虹秀|title=政治学|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xHPtAEACAAJ|date=1 July 2016|publisher=|isbn=978-7-5168-1059-0}}</ref>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
《'''政治'''》({{lang-grc|Πολιτικά}},{{lang-en|Politic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是他对于[[希城邦|城邦]]各政治事物的討。<ref name="〔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虹秀2016">{{cite book|author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uthor2=陈虹秀|title=政治学|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xHPtAEACAAJ|date=1 July 2016|publisher=|isbn=978-7-5168-1059-0}}</ref>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


== 成书历史 ==
== 成书历史 ==
《政治》是專門政治和原理之著作<ref name=>{{cite book |title=《政治》 |authors=里士多德著、吳壽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商書館]] |series=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 |year=1965 }}</ref>{{rp|i}}。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对[[希腊]]半岛的158个[[城邦]]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了《[[雅典政制]]》(现仅存残篇)。《政治》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就而成<ref name=Husa2015>{{cite book |author=Jaakko Husa |title=A New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Aq2CAAAQBAJ&pg=PA6 |date=2015-05-28 |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978-1-84946-951-7 |pages=6– }}</ref>。中世纪时期,[[穆尔贝克的威廉]]最早将该书翻译成[[拉丁语]]。
《政治》是专门政治和原理之著作<ref name=>{{cite book |title=《政治》 |authors=里士多德著、吴寿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商书馆]] |series=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叢 |year=1965 }}</ref>{{rp|i}}。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对[[希腊]]半岛的158个[[城邦]]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了《[[雅典政制]]》(现仅存残篇)。《政治》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就而成<ref name=Husa2015>{{cite book |author=Jaakko Husa |title=A New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Aq2CAAAQBAJ&pg=PA6 |date=2015-05-28 |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978-1-84946-951-7 |pages=6– }}</ref>。中世纪时期,[[穆尔贝克的威廉]]最早将该书翻译成[[拉丁语]]。


== 介 ==
== 介 ==


=== 第一卷 ===
=== 第一卷 ===
里士多德在本卷的開頭寫:「每一城邦都屬於會團體中的一,而所有社會團體的建立,都是以成就某些善業為目的。… 我認為,在社會團體中,那最高和最的一種團體,所追求的善也必定是最高和最的,它就是人的城邦,即政治社。(1252a)有人錯認為團體沒有很大的分,只是他所治理的人民的量不同。其實剛剛相反,城邦的其他團體治有根本的分
里士多德在本卷的开头写:“每一城邦都属于会团体中的一,而所有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以成就某些善业为目的。… 我认为,在社会团体中,那最高和最广的一种团体,所追求的善也必定是最高和最广的,它就是人的城邦,即政治社。(1252a)有人錯认为团体沒有很大的分,只是他所治理的人民的量不同。其实刚刚相反,城邦的其他团体治有根本的分


里士多德跟著描述由家庭展至城邦的自然程。家庭是自然地被建立的第一會團體,目的在於滿足人日常生活所需。… 村落最自然的形式,是由一家庭繁殖而派生出的。… 在若干村落合成城邦,社至最而完段,它可以能完全自給自足。城邦的出原是了生存,但在它存在的目的是了美好的生活。(1252b)」亞里士多德的結論:「城邦是屬於自然存在事物的類別,而人就其天性而言是政治物。(1253a)
里士多德跟著描述由家庭展至城邦的自然程。家庭是自然地被建立的第一会团体,目的在于满足人日常生活所需。… 村落最自然的形式,是由一家庭繁殖而派生出的。… 在若干村落合成城邦,社至最而完段,它可以能完全自給自足。城邦的出原是了生存,但在它存在的目的是了美好的生活。(1252b)”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城邦是属于自然存在事物的类别,而人就其天性而言是政治物。(1253a)


在本卷的其餘部份,里士多德詳細地討家庭的管理。
在本卷的其餘部份,里士多德詳細地討家庭的管理。


=== 第二卷 ===
=== 第二卷 ===
里士多德評論其他人最好政制的解。他首先批柏拉的《理想》中的理想城邦,他針對象主要有:妻子共享、孩一同在幼育、禁止有私人財產和城邦的團結一致(2.1-2.5)。里士多德而批柏拉的《法律篇》(2.6),評論家法勒(Phaleas)(2.7) 和希波莫斯(Hippodamus)(2.8)的解,之後轉評論個當時是管理良好的城邦政制——斯巴(Sparta)(2.9),克里特(Crete)(2.10)和迦太基(Carthage)(2.11)。
里士多德评论其他人最好政制的解。他首先批柏拉的《理想》中的理想城邦,他针对象主要有:妻子共享、孩一同在幼育、禁止有私人财产和城邦的团结一致(2.1-2.5)。里士多德而批柏拉的《法律篇》(2.6),评论家法勒(Phaleas)(2.7) 和希波莫斯(Hippodamus)(2.8)的解,之后转评论个当时是管理良好的城邦政制——斯巴(Sparta)(2.9),克里特(Crete)(2.10)和迦太基(Carthage)(2.11)。


=== 第三卷 ===
=== 第三卷 ===
里士多德討公民的概念。他提出公民的定:「凡有權參與議事和位的人。(1275b)他討好人的品德和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相同的問題,他認為「公民的品德必須與他所城邦的政制相配,如果政制有幾個不同的種類,那公民的品德也有幾個不同的種類,所以良好公民不只有一完美的品德。然而,好人卻只有一完美的品德。(1276b)
里士多德討公民的概念。他提出公民的定:“凡有权参与议事和位的人。(1275b)他討好人的品德和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相同的问题,他认为“公民的品德必须与他所城邦的政制相配,如果政制有几个不同的种类,那公民的品德也有几个不同的种类,所以良好公民不只有一完美的品德。然而,好人卻只有一完美的品德。(1276b)


里士多德而討政制。他把政制定義為:「城邦內職位的組織,特最高力的位的定。認為尋求城邦共同利益的政制是正的政制,而治者自己利益的敗壞的政制。正的政制按者的人可以分:明君政制(kingship)(一人)、精英政制(aristocracy)(少人)和共和政制(polity)(多人)。相地,敗壞的政制也可以分:明君政制敗壞為暴君政制(tyranny),他只謀求自己的利益;精英政制敗壞為政制(oligarchy),他只謀求富人的利益;共和政制敗壞為民主政制(democracy),他只謀求窮人的利益。
里士多德而討政制。他把政制定义为:“城邦内职位的组织,特最高力的位的定。认为寻求城邦共同利益的政制是正的政制,而治者自己利益的败坏的政制。正的政制按者的人可以分:明君政制(kingship)(一人)、精英政制(aristocracy)(少人)和共和政制(polity)(多人)。相地,败坏的政制也可以分:明君政制败坏为暴君政制(tyranny),他只謀求自己的利益;精英政制败坏为政制(oligarchy),他只謀求富人的利益;共和政制败坏为民主政制(democracy),他只謀求窮人的利益。


然而,里士多德即指出寡政制和民主政制的分不在的多少,而在前者是由富人治,而是由窮人治的。者都是敗壞的政制,是因們對有片面的看法:「認為在一事(例如富)上佔,一切都;民主派認為在一事(例如自由的身分)上人人平等,事都平等。方都忽略了鍵的要。(1280a)… 政治團體的存在不是由要一同生活,而是了促美好的行。因此,誰對團體的美好行所作的獻最大,他就應該這個城邦中享有大的一份,大在自由的身分上相同或更高但政治品德卻不相同的人,以及富上勝過他但政治品德卻比不上他的人。(1281a)」亞里士多德認為以品德治以得共同利益的是就最好的政制。有候大加起來會比少的精英更秀,那共和政制便是最好的政制;同地,如果任何人或一些人比大加起秀,那他或他便視為神,而不是城邦的一部份,而且自然地,其他人必將樂意地服他或他給予支持為統治者。
然而,里士多德即指出寡政制和民主政制的分不在的多少,而在前者是由富人治,而是由窮人治的。者都是败坏的政制,是因们对有片面的看法:“认为在一事(例如富)上佔,一切都;民主派认为在一事(例如自由的身分)上人人平等,事都平等。方都忽略了鍵的要。(1280a)… 政治团体的存在不是由要一同生活,而是了促美好的行。因此,誰对团体的美好行所作的獻最大,他就应该这个城邦中享有大的一份,大在自由的身分上相同或更高但政治品德卻不相同的人,以及富上胜过他但政治品德卻比不上他的人。(1281a)”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品德治以得共同利益的是就最好的政制。有候大加起来会比少的精英更秀,那共和政制便是最好的政制;同地,如果任何人或一些人比大加起秀,那他或他便视为神,而不是城邦的一部份,而且自然地,其他人必将乐意地服他或他給予支持为统治者。


里士多德最明君政制的課題
里士多德最明君政制的课题


=== 第四卷 ===
=== 第四卷 ===
里士多德討論現實世界中多不同的政制。他認為可以分為兩——民主政制和寡政制,前者由窮人治,由富人治。按照它的具體組織情況,民主政制可以分,寡政制可以分。除此之外,有一些政制中揀選統治者的準,不是粹根據財富或窮人的意,而是加上品德的考量,因此屬於廣義的精英政制;有一些政制,混合了民主政制和寡政制的一些特,是屬於廣義的共和政制。里士多德之不同的暴君政制。
里士多德討论现实世界中多不同的政制。他认为可以分为两——民主政制和寡政制,前者由窮人治,由富人治。按照它的具体组织情況,民主政制可以分,寡政制可以分。除此之外,有一些政制中揀选统治者的準,不是粹根据财富或窮人的意,而是加上品德的考量,因此属于广义的精英政制;有一些政制,混合了民主政制和寡政制的一些特,是属于广义的共和政制。里士多德之不同的暴君政制。


里士多德認為人的德性一,城邦和政制中最好的部份是在兩個極端的中言之,介乎富人和窮人之的中產階級是三者中最好的。因此,大中產階級的政制應較單純的民主政制或寡政制佳。一城邦用的政制是由它人民的特(包括和量,例如貧富)決定的,但是無論是民主政制是寡政制,都應當盡產階級參與城邦的政制混合得越好,它便能持得越久。
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德性一,城邦和政制中最好的部份是在两个极端的中言之,介乎富人和窮人之的中产阶级是三者中最好的。因此,大中产阶级的政制应较单纯的民主政制或寡政制佳。一城邦用的政制是由它人民的特(包括和量,例如貧富)決定的,但是无论是民主政制是寡政制,都应当尽产阶级参与城邦的政制混合得越好,它便能持得越久。


里士多德認為每一政制都有三個組成要素——事(deliberative)、行政(offices)和司法(law courts)。在本卷的其餘部份,他仔細一一討
里士多德认为每一政制都有三个组成要素——事(deliberative)、行政(offices)和司法(law courts)。在本卷的其餘部份,他仔細一一討


=== 第五卷 ===
=== 第五卷 ===
里士多德詳細討政制的衰亡,以及如何能避免衰亡。
里士多德詳細討政制的衰亡,以及如何能避免衰亡。


=== 第六卷 ===
=== 第六卷 ===
里士多德一步討民主政制、寡政制和混合政制的組織問題
里士多德一步討民主政制、寡政制和混合政制的组织问题


=== 第七卷 ===
=== 第七卷 ===
里士多德討最好政制的件。他認為最好政制的首要特是人民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人的幸福可分三方面而言——外在境的幸福、身的幸福和魂的幸福,而其中德性是最鍵的因素。里士多德認為最好的政制也是一樣:「無論個人而言或合城邦的團體而言,都德性,配以其他必需事物,以促成善行,才是最美好的生活。(1324a)」亞里士多德而討最好政制的各項條件,包括人口、土、地理位置、公民身份、階層組成、城市規劃和教育。
里士多德討最好政制的件。他认为最好政制的首要特是人民著幸福美的生活。人的幸福可分三方面而言——外在境的幸福、身的幸福和魂的幸福,而其中德性是最鍵的因素。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制也是一样:“无论个人而言或合城邦的团体而言,都德性,配以其他必需事物,以促成善行,才是最美好的生活。(1324a)”亚里士多德而討最好政制的各项条件,包括人口、土、地理位置、公民身份、阶层组成、城市规划和教育。


=== 第八卷 ===
=== 第八卷 ===
里士多德深入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容。
里士多德深入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容。


== 重要概念 ==
== 重要概念 ==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天生就是政治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天生就是政治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六种:[[寡头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僭主]]政体([[政]])。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六种:[[寡头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僭主]]政体([[政]])。


== 註釋 ==
== 注释 ==
{{Reflist}}
{{Reflist}}


第67行: 第67行:
* Swanson, Judith A. and Corbin, C. David. (2009). Aristotle’s Politics: A Reader’s Guide.
* Swanson, Judith A. and Corbin, C. David. (2009). Aristotle’s Politics: A Reader’s Guide.


[[Category:里士多德作品]]
[[Category:里士多德作品]]
[[Category:政治哲學書籍]]
[[Category:政治哲学书籍]]
[[Category:古希法律]]
[[Category:古希法律]]
[[Category:古希政治哲]]
[[Category:古希政治哲]]
[[Category:學書籍]]
[[Category: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