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國 → 国 (3), 學 → 学 (2), 會 → 会, 軍 → 军, 華 → 华, 構 → 构, 後 → 后, 機 → 机, 創 → 创 (2), 匯 → 汇)
第57行: 第57行:
== 历史 ==
== 历史 ==
=== 创建伊始 ===
=== 创建伊始 ===
1867年12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江戴德]]夫妇在通州设立传教站,并在[[通州新城 (顺天府)|通州新城]][[北街]]开设男童寄宿学校“'''潞河男塾'''”,学生十余名,都是加入教会的贫家子弟。1871年,[[华北公理会]]表决通过在通州成立一所神学院,各传教站派人来该神学院学习,以培养布道师。1872年,华北公理会决定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潞河男塾和[[贝满女中|贝满女塾]]。1873年,美国公理会在通州正式创办“八境神学院”,[[富善慕柯]]任院长,此后潞河男塾实际上成为八境神学院的预备学院。<ref name=yblqn>{{Cite web |url=http://www.luhe.net/index.php/History/detail/id/76 |title=1867——1949年潞河中学大事记,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2-12-14 |accessdate=2013-09-16 |archive-date=2013-09-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8200829/http://www.luhe.net/index.php/History/detail/id/76 |dead-url=no }}</ref>
1867年12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江戴德]]夫妇在通州设立传教站,并在[[通州新城 (顺天府)|通州新城]][[北街]]开设男童寄宿学校“'''潞河男塾'''”,学生十余名,都是加入教会的贫家子弟。1871年,[[华北公理会]]表决通过在通州成立一所神学院,各传教站派人来该神学院学习,以培养布道师。1872年,华北公理会决定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潞河男塾和[[贝满女中|贝满女塾]]。1873年,美国公理会在通州正式创办“八境神学院”,[[富善慕柯]]任院长,此后潞河男塾实际上成为八境神学院的预备学院。<ref name=yblqn>{{Cite web |url=http://www.luhe.net/index.php/History/detail/id/76 |title=1867——1949年潞河中学大事记,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2012-12-14 |accessdate=2013-09-16 |archive-date=2013-09-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8200829/http://www.luhe.net/index.php/History/detail/id/76 |dead-url=no }}</ref>


1889年,华北公理会举行年会,表决通过将学校的课程提升至[[大学]]程度,并申请资金,美部会拨款2500美元用于购置土地建校舍,于同年在通州创办“'''潞河书院'''”,开始招生,美国基督教牧师[[谢卫楼]](又名谢子荣)出任院长。<ref name=yblqn/>
1889年,华北公理会举行年会,表决通过将学校的课程提升至[[大学]]程度,并申请资金,美部会拨款2500美元用于购置土地建校舍,于同年在通州创办“'''潞河书院'''”,开始招生,美国基督教牧师[[谢卫楼]](又名谢子荣)出任院长。<ref name=yblqn/>
第69行: 第69行:
1901年秋,都春圃回到通州,以“殉道有福”为名,逼迫[[清朝]]通州[[知州]]赔偿16万两白银(国库出10万两白银,地方出6万两白银),并且将后南仓官地划归公理会使用,准备兴建新校舍。此次获得的土地包括原来潞河书院中斋(中学部)以南的土地,以及通州城内的土地,后来统一称作“南地”。不久,在这片地上建成一座教堂,名为“证道堂”;在原复兴庄、晒煤场之地兴建了一座[[富育女中]]。1902年,潞河书院自北京迁回通州。同年秋,美国公理会、长老会、英国伦敦联合会在通州重建学校,将“潞河书院”改成“'''协和书院'''”。<ref name=yblqn/><ref name=wenshi/>协和书院仍附设有中斋(中学部),称“'''协和中斋'''”。<ref name=wenshi>{{Cite web |url=http://www.shuku.net/novels/history/ytskfcnhyj/xtyj31.html |title=陈昌祐、刘汝英,通县私立潞河中学,文史资料选编 第16辑,1983年 |accessdate=2013-09-16 |archive-date=2015-06-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19010323/http://www.shuku.net/novels/history/ytskfcnhyj/xtyj31.html |dead-url=no }}</ref>在协和中斋的重建中,先后兴建了教室楼、宿舍,由于建楼用的捐款是由美国牧师[[谢卫楼]]和[[卫子荣]]募集,故将教室楼命名为谢氏楼,宿舍命名为卫氏楼。<ref name=wenshi/>1902年,卫氏楼建成。1903年,谢氏楼建成。<ref name=yblqn/>
1901年秋,都春圃回到通州,以“殉道有福”为名,逼迫[[清朝]]通州[[知州]]赔偿16万两白银(国库出10万两白银,地方出6万两白银),并且将后南仓官地划归公理会使用,准备兴建新校舍。此次获得的土地包括原来潞河书院中斋(中学部)以南的土地,以及通州城内的土地,后来统一称作“南地”。不久,在这片地上建成一座教堂,名为“证道堂”;在原复兴庄、晒煤场之地兴建了一座[[富育女中]]。1902年,潞河书院自北京迁回通州。同年秋,美国公理会、长老会、英国伦敦联合会在通州重建学校,将“潞河书院”改成“'''协和书院'''”。<ref name=yblqn/><ref name=wenshi/>协和书院仍附设有中斋(中学部),称“'''协和中斋'''”。<ref name=wenshi>{{Cite web |url=http://www.shuku.net/novels/history/ytskfcnhyj/xtyj31.html |title=陈昌祐、刘汝英,通县私立潞河中学,文史资料选编 第16辑,1983年 |accessdate=2013-09-16 |archive-date=2015-06-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19010323/http://www.shuku.net/novels/history/ytskfcnhyj/xtyj31.html |dead-url=no }}</ref>在协和中斋的重建中,先后兴建了教室楼、宿舍,由于建楼用的捐款是由美国牧师[[谢卫楼]]和[[卫子荣]]募集,故将教室楼命名为谢氏楼,宿舍命名为卫氏楼。<ref name=wenshi/>1902年,卫氏楼建成。1903年,谢氏楼建成。<ref name=yblqn/>


1905年,协和书院、[[北京文中|汇文书院]]、[[天津]][[新学书院]]举办田径对抗赛,这是中国最早的校际体育竞赛。1906年,协和书院足球队同[[英军]]士兵在[[天安门]]足球场比赛,以2:0获胜,获白磁“九龙杯”奖励,此次比赛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国际足球比赛。1907年,潞河书院、汇文书院举办了一场[[棒球]]比赛,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场正式棒球比赛。1909年,在天津第七届联合运动会上,协和书院全绍武获得一英里赛跑第一名。1911年,在天津第八届联合运动会上,协和书院[[刘明义]]获得100码120码高栏第一名。<ref name=yblqn/>
1905年,协和书院、[[北京文中|汇文书院]]、[[天津]][[新学书院]]举办田径对抗赛,这是中国最早的校际体育竞赛。1906年,协和书院足球队同[[英军]]士兵在[[天安门]]足球场比赛,以2:0获胜,获白磁“九龙杯”奖励,此次比赛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国际足球比赛。1907年,潞河书院、汇文书院举办了一场[[棒球]]比赛,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场正式棒球比赛。1909年,在天津第七届联合运动会上,协和书院全绍武获得一英里赛跑第一名。1911年,在天津第八届联合运动会上,协和书院[[刘明义]]获得100码120码高栏第一名。<ref name=yblqn/>


=== 华北协合大学时期 ===
=== 华北协合大学时期 ===
第96行: 第96行: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下午,日军接管潞河中学,并且同时宣布封闭该校,限全体学生在2小时内将行李衣物全部堆放到大操场,当晚前必须全部离校。1942年3月,[[日本]]控制下的河北省教育厅接管潞河中学,将其改为“'''河北省立通县中学'''”,杜秉义任校长。同年春,陈昌祐赴[[西安]]筹备迁校,在西安获校友张子华、黄振英等人支持,经过7个月筹备,于同年秋在西安尊德女中使潞河中学复校。<ref name=yblqn/>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下午,日军接管潞河中学,并且同时宣布封闭该校,限全体学生在2小时内将行李衣物全部堆放到大操场,当晚前必须全部离校。1942年3月,[[日本]]控制下的河北省教育厅接管潞河中学,将其改为“'''河北省立通县中学'''”,杜秉义任校长。同年春,陈昌祐赴[[西安]]筹备迁校,在西安获校友张子华、黄振英等人支持,经过7个月筹备,于同年秋在西安尊德女中使潞河中学复校。<ref name=yblqn/>


1945年秋,陈昌祐自西安回到通州,接收了通县中学(即原潞河中学),此后半年对校址进行了整修。同年10月2日,[[中國國軍|国军]]92军21师63团进驻通县城中,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入通县,进驻通县中学校园内(原潞河中学校址)。<ref name=yblqn/>
1945年秋,陈昌祐自西安回到通州,接收了通县中学(即原潞河中学),此后半年对校址进行了整修。同年10月2日,[[中国国军|国军]]92军21师63团进驻通县城中,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入通县,进驻通县中学校园内(原潞河中学校址)。<ref name=yblqn/>


1946年初,中共党员薛成业来到潞河中学工作,此时潞河中学的中共党员还有梁沙金、吴纯性、刘海、黎光(学生)等等,但没有建立党支部,党员关系属于[[燕京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1946年2月,潞河中学师生自西安返回通县校址复课。<ref name=yblqn/>
1946年初,中共党员薛成业来到潞河中学工作,此时潞河中学的中共党员还有梁沙金、吴纯性、刘海、黎光(学生)等等,但没有建立党支部,党员关系属于[[燕京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1946年2月,潞河中学师生自西安返回通县校址复课。<ref name=yblqn/>
第173行: 第173行: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Category:教會創建的中國學校]]
[[Category:教会创建的中国学校]]
[[Category:1867年建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867年建的教育机构]]
[[Category:北京市通州区完全中学]]
[[Category:北京市通州区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