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國 → 国, 學 → 学 (3), 會 → 会, 與 → 与, 間 → 间, 務 → 务, 漢 → 汉, 主義 → 主义, 無 → 无, 興 → 兴, 莊 → 庄, 見 → 见, 來 → 来, 義 → 义, 對 → 对, 動 → 动 (2), 爾 → 尔, 發 → 发 (2), 極 → 极, 詞 → 词 (6), 譯 → 译, 為 → 为 (5), 於 → 于, 種 → 种, 數 → 数 (2), 據 → 据, 達 → 达, 實 → 实, 藝 → 艺, 館 → 馆, 蘭 → 兰, 論 → 论 (4), 書 → 书, 兒 → 儿, 認 → 认 (2), 進 → 进, 現 → 现 (2), 腦 → 脑, 個 → 个 (4), 們 → 们, 斷 → 断, 絕 → 绝, 當 → 当, 結 → 结, 夢 → 梦 (4), 還 → 还, 復 → 复, 驗 → 验, 證 → 证 (4), 時 → 时, 識 → 识 (5), 態 → 态 (3), 韋 → 韦, 顯 → 显, 劃 → 划, 經 → 经, 備 → 备, 從 → 从, 僅 → 仅 (2), 須 → 须)
第1行: 第1行:
{{Descartes}}
{{Descartes}}


“'''我思故我在'''”({{lang-la|'''Cogito, ergo sum'''}};{{lang-fr|'''Je pense, donc je suis'''}})是[[法西王|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笛卡尔]]的[[哲学]][[命题]],又称为“笛卡尔的cogito”, 其意思是:从我在思考这一点上就能推导出我的存在。<ref name=Russell>Bertrand Russell,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ref><br>
“'''我思故我在'''”({{lang-la|'''Cogito, ergo sum'''}};{{lang-fr|'''Je pense, donc je suis'''}})是[[法西王|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笛卡尔]]的[[哲学]][[命题]],又称为“笛卡尔的cogito”, 其意思是:从我在思考这一点上就能推导出我的存在。<ref name=Russell>Bertrand Russell,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ref><br>


印欧语系中,很多语言的[[系词]]有“存在”的意思,相当于中文中的“有”。中文里没有这样的系词,可以同时表示“属于”和“存在”等,所以容易导致误解。[[王太庆]]在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中注道,“旧译“我思故我在”是把法文的“je suis”理解为“我存在”,但是“在”字却被一些读者理解为“在场”、“未死”,与笛卡尔想表达的“是个本体”、“是个东西”不符。”<ref>{{Cite book|chapter=第四部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suqAAAACAAJ|publisher=商务印书馆|location=北京|isbn=9787100030908|oclc=47042145|author=笛卡尔|translator=王太庆|title=《谈谈方法》|date=2000年11月|edition=第1版|page = 27}}</ref>笛卡兒認為这是一個絕對可靠的真理[[第一原理]]。
印欧语系中,很多语言的[[系词]]有“存在”的意思,相当于中文中的“有”。中文里没有这样的系词,可以同时表示“属于”和“存在”等,所以容易导致误解。[[王太庆]]在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中注道,“旧译“我思故我在”是把法文的“je suis”理解为“我存在”,但是“在”字却被一些读者理解为“在场”、“未死”,与笛卡尔想表达的“是个本体”、“是个东西”不符。”<ref>{{Cite book|chapter=第四部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suqAAAACAAJ|publisher=商务印书馆|location=北京|isbn=9787100030908|oclc=47042145|author=笛卡尔|translator=王太庆|title=《谈谈方法》|date=2000年11月|edition=第1版|page = 27}}</ref>笛卡儿认为这是一个绝对可靠的真理[[第一原理]]。


== 简介 ==
== 简介 ==
[[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笛卡尔”一章是这样解释"我思故我在": 据我思考这一事实推断出“我”的存在。 因此,我思考时我也存在,也只有那时我存在。 如果我停止思考,就不会有我存在的证据。<ref name=Russell/><br>
[[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笛卡尔”一章是这样解释"我思故我在": 据我思考这一事实推断出“我”的存在。 因此,我思考时我也存在,也只有那时我存在。 如果我停止思考,就不会有我存在的证据。<ref name=Russell/><br>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二沉思中,笛卡尔试图通过著名推理建立他的确定原则:“Cogito, ergo sum”,即“我思想,而意到我存在。”六个沉思都来自于笛卡尔第一人称视角的思考,但是,他事实上希望沉思者(读者)能和他一起看看这个命题是怎么成为结论的——尤其是在第二沉思,“我存在”命题刚开始得到沉思者第一人称的理解。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二沉思中,笛卡尔试图通过著名推理建立他的确定原则:“Cogito, ergo sum”,即“我思想,而意到我存在。”六个沉思都来自于笛卡尔第一人称视角的思考,但是,他事实上希望沉思者(读者)能和他一起看看这个命题是怎么成为结论的——尤其是在第二沉思,“我存在”命题刚开始得到沉思者第一人称的理解。


第一沉思里,所有基感官經驗的信念都遭到质疑,因此所有这样的信念都被(暂时地)认定为是假的。同样,我有一个生来具有感官的身体这个命题,也被当成是假的。但是,是不是“我”就不存在了呢?
第一沉思里,所有基感官经验的信念都遭到质疑,因此所有这样的信念都被(暂时地)认定为是假的。同样,我有一个生来具有感官的身体这个命题,也被当成是假的。但是,是不是“我”就不存在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1) 如果,我说服了自己我的信念是假的,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说服者,这位说服者就是“我”。 2) 而且,哪怕我被恶魔欺骗,我也必须存在,才能遭到恶魔的欺骗。因此得出结论:“我是”,或者“我存在”(I am, I exist),这必然是正确的,不管是我还是恶魔使我得出的这个结论。<ref name = "Med">{{cite book |author1=[[笛卡尔|Descartes]] |editor=Charles Adam and Paul Tannery |title=Oeuvres de Descartes |date=1897–1913 |publisher=Léopold Cerf |location=Paris|language = fr}}</ref>{{rp|VII25}} 这也意味着我思考,不管我思考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意味着必然有一个思考的实施者,即“我”。因此“我存在”是不可质疑的,是必然正确的信念,是公理,是一切真理最终[[还原论|还原]]到的地方。<ref>{{IEP |descarte/#H4|René Descartes (1596—1650)|Skirry, Justin}}</ref>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1) 如果,我说服了自己我的信念是假的,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说服者,这位说服者就是“我”。 2) 而且,哪怕我被恶魔欺骗,我也必须存在,才能遭到恶魔的欺骗。因此得出结论:“我是”,或者“我存在”(I am, I exist),这必然是正确的,不管是我还是恶魔使我得出的这个结论。<ref name = "Med">{{cite book |author1=[[笛卡尔|Descartes]] |editor=Charles Adam and Paul Tannery |title=Oeuvres de Descartes |date=1897–1913 |publisher=Léopold Cerf |location=Paris|language = fr}}</ref>{{rp|VII25}} 这也意味着我思考,不管我思考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意味着必然有一个思考的实施者,即“我”。因此“我存在”是不可质疑的,是必然正确的信念,是公理,是一切真理最终[[还原论|还原]]到的地方。<ref>{{IEP |descarte/#H4|René Descartes (1596—1650)|Skirry, Justin}}</ref>
第16行: 第16行:
== 拉丁原文 ==
== 拉丁原文 ==


Cogito, ergo sum,直譯為「思,故是」,之所以省略了主,是因拉丁文的動詞變化,所以即使省略主,也可以個動詞的變化形得知被省略的主原文。另外,「是」在中西语言中含义有别,在汉语中作为系词使用;但是在西方语言中除了系词用法外,亦可作为动词,在笛卡尔这一命题中,「是」指的是“起作用”的含义,例如笛卡尔将“suis(sum)”说成“是个本体”、“是个东西”等。该词的使用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亚里士多德]],都讨论过这个范畴,笛卡尔即是在这个传统上的发展。到了中世纪时,在讨论“神是”的问题时,将这一原本描述时间空间中“是”的抽象含义具体化,发展出了“存在”(existenia)的含义,用以表示事物的存在狀。(例如:「1是一自然」的另外一方式是:「存在一自然1」。)因此笛卡尔也讲“是或存在”,但二者相通,却绝对不相同,“是”是“存在”的形式表,可存在具的中性狀不可在是、非的任一端中得,故存在不會僅僅是"是"的果。
Cogito, ergo sum,直译为「思,故是」,之所以省略了主,是因拉丁文的动词變化,所以即使省略主,也可以个动词的變化形得知被省略的主原文。另外,「是」在中西语言中含义有别,在汉语中作为系词使用;但是在西方语言中除了系词用法外,亦可作为动词,在笛卡尔这一命题中,「是」指的是“起作用”的含义,例如笛卡尔将“suis(sum)”说成“是个本体”、“是个东西”等。该词的使用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亚里士多德]],都讨论过这个范畴,笛卡尔即是在这个传统上的发展。到了中世纪时,在讨论“神是”的问题时,将这一原本描述时间空间中“是”的抽象含义具体化,发展出了“存在”(existenia)的含义,用以表示事物的存在狀。(例如:「1是一自然」的另外一方式是:「存在一自然1」。)因此笛卡尔也讲“是或存在”,但二者相通,却绝对不相同,“是”是“存在”的形式表,可存在具的中性狀不可在是、非的任一端中得,故存在不会仅仅是"是"的果。


== 論證 ==
== 论证 ==
[[勒内·笛卡尔|笛卡尔]]提出了論證,以明感官不可靠,不可作識來源的基礎。因為夢境所生的事情在現實當中也有可能生,而且清醒和睡眠之沒有明分,因此我們無法完全信任感官的判。<ref>{{cite book |author1=韋爾白金 |editor=黃振威 |title=哲百科 |date=2016年12月 |publisher=商書館 |location=香港 |isbn=9789620756986 |page=116 |edition=初版 |language=zh-hant |chapter=文藝復興及理性主義時期}}</ref>
[[勒内·笛卡尔|笛卡尔]]提出了论证,以明感官不可靠,不可作识来源的基礎。因为梦境所生的事情在现实当中也有可能生,而且清醒和睡眠之沒有明分,因此我们无法完全信任感官的判。<ref>{{cite book |author1=韦尔白金 |editor=黃振威 |title=哲百科 |date=2016年12月 |publisher=商书馆 |location=香港 |isbn=9789620756986 |page=116 |edition=初版 |language=zh-hant |chapter=文艺复兴及理性主义时期}}</ref>


== 参 ==
== 参 ==
* [[第一哲沉思集]]
* [[第一哲沉思集]]
* [[缸中之]]
* [[缸中之]]
* [[蝶]]
* [[蝶]]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32行: 第32行:


[[Category:勒内·笛卡尔]]
[[Category:勒内·笛卡尔]]
[[Category:知識論]]
[[Category:知识论]]
[[Category:認識論概念]]
[[Category:认识论概念]]
[[Category:形而上概念]]
[[Category:形而上概念]]
[[Category:知]]
[[Category:知]]
[[Category:思想]]
[[Category:思想]]
[[Category:哲学]]
[[Category: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