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衛 → 卫, 遠 → 远, 跡 → 迹, 計 → 计, 辦 → 办)
(我来啦, replaced: 剛 → 刚, 時 → 时 (2))
第4行: 第4行:
张钰哲曾就读于[[福州]]明伦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高等科。1923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建筑系,1925年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9年毕业,获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讲授[[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等课程。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至1948年3月曾赴美研究[[交食双星]][[光谱]]。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兼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代曾参与人造卫星軌道、月球火箭軌道研究,期间亦有被提審。1984年退休成为紫台名譽会长。
张钰哲曾就读于[[福州]]明伦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高等科。1923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建筑系,1925年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9年毕业,获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讲授[[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等课程。1941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至1948年3月曾赴美研究[[交食双星]][[光谱]]。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兼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代曾参与人造卫星軌道、月球火箭軌道研究,期间亦有被提審。1984年退休成为紫台名譽会长。


1986年7月15日下午4左右,张在紫台办公室工作中突然昏迷至21日上午1105分病逝于南京。
1986年7月15日下午4左右,张在紫台办公室工作中突然昏迷至21日上午1105分病逝于南京。


== 身后 ==
== 身后 ==
第13行: 第13行:


== 学术贡献 ==
== 学术贡献 ==
张鈺哲的研究在小行星及[[彗星]]的觀测及軌道计算,主要著作有《变化小行星的光电测光》、《造父变星仙后座CZ的研究》、《哈雷彗星轨道的演化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等。1928年11月22日,张利用[[葉凯士天文台]]的望远鏡发现了一顆[[小行星]],編号1125,他将其命名为[[小行星1125|中华]],以紀念這是第一顆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但后来這顆小行星失去蹤迹,紫金山天文台于1957年发现一顆軌道近似的小行星,經张鈺哲本人同意后,便用来取代当年的[[小行星1125]]。而那顆丟失的小行星,則好在张鈺哲逝世后一个月后被尋回,并給以3789的編号及“中国”的名字,另外他亦在1965年11月1日和11日发现紫金山一号和二号彗星。
张鈺哲的研究在小行星及[[彗星]]的觀测及軌道计算,主要著作有《变化小行星的光电测光》、《造父变星仙后座CZ的研究》、《哈雷彗星轨道的演化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等。1928年11月22日,张利用[[葉凯士天文台]]的望远鏡发现了一顆[[小行星]],編号1125,他将其命名为[[小行星1125|中华]],以紀念這是第一顆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但后来這顆小行星失去蹤迹,紫金山天文台于1957年发现一顆軌道近似的小行星,經张鈺哲本人同意后,便用来取代当年的[[小行星1125]]。而那顆丟失的小行星,則好在张鈺哲逝世后一个月后被尋回,并給以3789的編号及“中国”的名字,另外他亦在1965年11月1日和11日发现紫金山一号和二号彗星。


== 纪念 ==
== 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