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驥: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山東 → 山东 (3))
第1行: 第1行:
'''趙士驥'''({{bd|17世紀||1643年}}),[[表字|字]]'''卓午''',[[號]]'''黃澤''',[[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山]][[登州府]][[萊陽縣]]人<ref name=djs>康熙《萊陽縣志·卷八·人物志》:趙士驥 <sub>號黃澤,進士中書,為孝廉十六年不一事干邑侯,粗衣糲食泊如也,及登進士廉隅自飭,與孝廉時無異焉。篤於孝友,居親喪哀毀骨立,兄弟間有無同之,族人待以舉火者甚眾;博覽羣書,下筆數千言立就,學士咸宗匠焉,歿贈光祿寺少卿。子五人,㟶以進士令萬年;嶐以拔貢令武義;崙以進士任禮部主事;崇拔貢封博士,弟子諸孫且競秀未艾,乃公卒以崙貴贈奉直大夫,祀鄉賢。</sub></ref>,[[明朝]]政治人物。
'''趙士驥'''({{bd|17世紀||1643年}}),[[表字|字]]'''卓午''',[[號]]'''黃澤''',[[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山]][[登州府]][[萊陽縣]]人<ref name=djs>康熙《萊陽縣志·卷八·人物志》:趙士驥 <sub>號黃澤,進士中書,為孝廉十六年不一事干邑侯,粗衣糲食泊如也,及登進士廉隅自飭,與孝廉時無異焉。篤於孝友,居親喪哀毀骨立,兄弟間有無同之,族人待以舉火者甚眾;博覽羣書,下筆數千言立就,學士咸宗匠焉,歿贈光祿寺少卿。子五人,㟶以進士令萬年;嶐以拔貢令武義;崙以進士任禮部主事;崇拔貢封博士,弟子諸孫且競秀未艾,乃公卒以崙貴贈奉直大夫,祀鄉賢。</sub></ref>,[[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
== 生平 ==
趙士驥是[[天啟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的[[舉人]]<ref>康熙《萊陽縣志·卷六·貢舉志》:<sup>天啟</sup>……趙士驥 <sub>辛酉科(舉人),詳進士</sub></ref>,十六年間粗衣糲食,不擾知縣,到[[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獲授[[中書舍人]],依舊品行端正,不久辭官回鄉。他篤於孝友,雙親逝世時哀毀骨立,又博覽羣書,文章下筆千言立就,得士子視為宗匠;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朝|清兵]]攻打山,他和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萊陽知縣[[張宏]]一同被殺<ref>《明實錄附錄·崇禎實錄·卷十六》:(崇禎十六年)二月清兵掠壽光,攻德州,入武定、萊陽,殺故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中書舍人趙士驥、知縣張宏等。</ref>,朝廷追贈[[光祿寺]]少卿、[[中憲大夫]],[[乾隆]]年間追[[諡]]'''節愍''',墓在縣西邊五里,有碑,而著作則有《文起樓稿》、《春秋四傳合解》,入祀鄉賢祠、忠孝祠<ref>光緒《增修登州府志·卷三十二》:趙士驥,有光子,天啟辛酉舉人,丁丑授中書舍人,後歸里廉隅自飭。篤於孝友,兄弟閒有無同之,族人待以舉火者甚衆,十六年殉難,贈光祿寺少卿,乾隆閒諡節愍,祀鄉賢祠、忠孝祠,著有《文起樓稿》、《春秋四傳合解》,以子崙贈中憲大夫,墓在縣西五里,有碑。</ref>。
趙士驥是[[天啟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的[[舉人]]<ref>康熙《萊陽縣志·卷六·貢舉志》:<sup>天啟</sup>……趙士驥 <sub>辛酉科(舉人),詳進士</sub></ref>,十六年間粗衣糲食,不擾知縣,到[[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獲授[[中書舍人]],依舊品行端正,不久辭官回鄉。他篤於孝友,雙親逝世時哀毀骨立,又博覽羣書,文章下筆千言立就,得士子視為宗匠;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朝|清兵]]攻打山,他和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萊陽知縣[[張宏]]一同被殺<ref>《明實錄附錄·崇禎實錄·卷十六》:(崇禎十六年)二月清兵掠壽光,攻德州,入武定、萊陽,殺故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中書舍人趙士驥、知縣張宏等。</ref>,朝廷追贈[[光祿寺]]少卿、[[中憲大夫]],[[乾隆]]年間追[[諡]]'''節愍''',墓在縣西邊五里,有碑,而著作則有《文起樓稿》、《春秋四傳合解》,入祀鄉賢祠、忠孝祠<ref>光緒《增修登州府志·卷三十二》:趙士驥,有光子,天啟辛酉舉人,丁丑授中書舍人,後歸里廉隅自飭。篤於孝友,兄弟閒有無同之,族人待以舉火者甚衆,十六年殉難,贈光祿寺少卿,乾隆閒諡節愍,祀鄉賢祠、忠孝祠,著有《文起樓稿》、《春秋四傳合解》,以子崙贈中憲大夫,墓在縣西五里,有碑。</ref>。


趙士驥有五子:順治九年進士[[趙㟶]]、拔貢[[趙嶐]]、順治十五年進士[[趙崙]]、拔貢[[趙崇]]等<ref name=djs/>。
趙士驥有五子:順治九年進士[[趙㟶]]、拔貢[[趙嶐]]、順治十五年進士[[趙崙]]、拔貢[[趙崇]]等<ref name=d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