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字母: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明代 → 明朝, 元代 → 元朝)
第34行: 第34行:
现存回鹘文文献种类甚多,包括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经典、医学著作、文学作品、 公文、契约、碑铭、词汇集等。其中大部分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和甘肃敦煌的[[藏经洞]],少部分是存于各伊斯兰国家的手稿。世界上现存的回鹘文文献基本存于欧洲,其中以德国和法国最多,德国的藏品大多来自吐鲁番,法国的则大多来自莫高窟,英国则是第三位。
现存回鹘文文献种类甚多,包括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经典、医学著作、文学作品、 公文、契约、碑铭、词汇集等。其中大部分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和甘肃敦煌的[[藏经洞]],少部分是存于各伊斯兰国家的手稿。世界上现存的回鹘文文献基本存于欧洲,其中以德国和法国最多,德国的藏品大多来自吐鲁番,法国的则大多来自莫高窟,英国则是第三位。


中国明还刊印了回鹘文工具书《[[高昌馆杂字]]》和《[[高昌馆课]]》。
中国明还刊印了回鹘文工具书《[[高昌馆杂字]]》和《[[高昌馆课]]》。


随着20世纪中国西北考古工作的兴起,百多年來考古學界在甘肅敦煌及中国学者[[袁复礼]](1893-1987)1930年在新疆发现的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残本),经历史学家[[冯家昇]](1904-1970)整理,于1951年影印出版。1978年还在新疆[[哈密]]发现了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
随着20世纪中国西北考古工作的兴起,百多年來考古學界在甘肅敦煌及中国学者[[袁复礼]](1893-1987)1930年在新疆发现的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残本),经历史学家[[冯家昇]](1904-1970)整理,于1951年影印出版。1978年还在新疆[[哈密]]发现了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
第45行: 第45行:


在蒙古入侵后的[[突厥斯坦]]地区,由於文化发达的回鶻人被[[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大量任用為書記官員和政务官以帮助蒙古人治理新征服的各地区,用回鶻字母拼写的突厥语文书在各蒙古汗国的效力僅次於蒙古语文书。由于回鹘字母的影响力,[[金帳汗國]]的许多[[札兒里黑]]也是用回鹘字母的突厥语书写的。到了[[帖木兒]]时期,回鶻文也被升格為官方語言,大量原本是用阿拉伯字母寫成的突厥语著作被用回鶻字母誊抄并存世至今。
在蒙古入侵后的[[突厥斯坦]]地区,由於文化发达的回鶻人被[[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大量任用為書記官員和政务官以帮助蒙古人治理新征服的各地区,用回鶻字母拼写的突厥语文书在各蒙古汗国的效力僅次於蒙古语文书。由于回鹘字母的影响力,[[金帳汗國]]的许多[[札兒里黑]]也是用回鹘字母的突厥语书写的。到了[[帖木兒]]时期,回鶻文也被升格為官方語言,大量原本是用阿拉伯字母寫成的突厥语著作被用回鶻字母誊抄并存世至今。
而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鶻汗國]]由于一直使用回鶻字母,使得回鹘字母亦随着佛教的影响而传播。元的北京居庸关云台石刻即有回鶻字母的突厥语佛教經文。
而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鶻汗國]]由于一直使用回鶻字母,使得回鹘字母亦随着佛教的影响而传播。元的北京居庸关云台石刻即有回鶻字母的突厥语佛教經文。


== 回鶻字母的消亡 ==
== 回鶻字母的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