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歷史及山名的來由:​clean up, replaced: 宋代 → 宋朝 (2), 唐代 → 唐朝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第26行: 第26行:


=== 歷史及山名的來由 ===
=== 歷史及山名的來由 ===
傳說普陀山曾被[[秦始皇]]認定爲[[蓬萊山]],來此求長生不老藥,此山也因為被稱為“海上仙山”,歷史上有諸多道士慕名前來,著名[[道士]][[梅福]](字子真)也在其列。相傳梅福[[漢平帝]][[元始 (西汉)|元始]]年間到此山隱居,故此山自[[西漢]]至[[宋朝]]時叫'''梅岑山'''。847年即[[唐朝]]时,也有梵僧(天竺國僧人)來山上的[[潮音洞]]邊焚指供佛,引起觀世音菩薩現身授宝<ref>[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0/497291.html《凤凰卫视访谈:戒忍法师讲述佛像开光日观世音菩萨显灵经过》] {{Wayback|url=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0/497291.html |date=20181002141702 }}:据史书记载,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或现色身,或呈幻相,种种灵异现象不胜枚举,最早的传说便发生在繁盛的大唐,公元847年,一位印度僧人在潮音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他不但见到观音说法,还亲授七色宝石。</ref>,後來潮音洞旁常有信士來此效仿焚指,引起僧團和官府的禁止,告誡禁止燃指的石碑至今仍在。故此山古來已是佛道信仰的聖地。
傳說普陀山曾被[[秦始皇]]認定爲[[蓬萊山]],來此求長生不老藥,此山也因為被稱為“海上仙山”,歷史上有諸多道士慕名前來,著名[[道士]][[梅福]](字子真)也在其列。相傳梅福[[漢平帝]][[元始 (西汉)|元始]]年間到此山隱居,故此山自[[西漢]]至[[宋朝]]時叫'''梅岑山'''。847年即[[唐朝]]时,也有梵僧(天竺國僧人)來山上的[[潮音洞]]邊焚指供佛,引起觀世音菩薩現身授宝<ref>[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0/497291.html《凤凰卫视访谈:戒忍法师讲述佛像开光日观世音菩萨显灵经过》] :据史书记载,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或现色身,或呈幻相,种种灵异现象不胜枚举,最早的传说便发生在繁盛的大唐,公元847年,一位印度僧人在潮音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他不但见到观音说法,还亲授七色宝石。</ref>,後來潮音洞旁常有信士來此效仿焚指,引起僧團和官府的禁止,告誡禁止燃指的石碑至今仍在。故此山古來已是佛道信仰的聖地。


傳說,-{zh-hans:公元;zh-hant:西元}-858年,唐朝[[大中 (唐朝)|大中]]十二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锷]]参访[[五臺山]],并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准备回国,行至现在的[[舟山群島]]普陀山要坐船離島,突然海上狂風起,巨浪沖天,[[慧锷]]法師只好停下待風浪平息再出發。翌日,[[慧锷]]準備再度啟程,豈料海上忽然又升起白霧,擋住前行視線,他左右繞道避開霧氣,卻鬼使神差又繞回島上。第三日,終於天氣晴朗,[[慧锷]]又要出發,可是烏雲忽然蔽日,眼看又要風浪大作,[[慧锷]]心想不宜久留,強行出海,可是越往前風浪越大,驀然海上升起諸多鐵蓮花圍住行船,[[慧锷]]大驚,請出觀音菩薩像祈告指明前路,此時,海中鉆出一頭鐵牛,吞掉鐵蓮花,一條海路出現在[[慧锷]]的眼前。[[慧锷]]的船一路跟隨,駛進普陀山。此後,[[慧锷]]感歎“觀音菩薩不肯離去此地”,便在普陀山建起[[不肯去觀音院]],此山也被視作觀音菩薩的道場而開始流行。
傳說,-{zh-hans:公元;zh-hant:西元}-858年,唐朝[[大中 (唐朝)|大中]]十二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锷]]参访[[五臺山]],并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准备回国,行至现在的[[舟山群島]]普陀山要坐船離島,突然海上狂風起,巨浪沖天,[[慧锷]]法師只好停下待風浪平息再出發。翌日,[[慧锷]]準備再度啟程,豈料海上忽然又升起白霧,擋住前行視線,他左右繞道避開霧氣,卻鬼使神差又繞回島上。第三日,終於天氣晴朗,[[慧锷]]又要出發,可是烏雲忽然蔽日,眼看又要風浪大作,[[慧锷]]心想不宜久留,強行出海,可是越往前風浪越大,驀然海上升起諸多鐵蓮花圍住行船,[[慧锷]]大驚,請出觀音菩薩像祈告指明前路,此時,海中鉆出一頭鐵牛,吞掉鐵蓮花,一條海路出現在[[慧锷]]的眼前。[[慧锷]]的船一路跟隨,駛進普陀山。此後,[[慧锷]]感歎“觀音菩薩不肯離去此地”,便在普陀山建起[[不肯去觀音院]],此山也被視作觀音菩薩的道場而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