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祭酒: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清朝:​clean up, replaced: 清代 → 清朝 (3)
第5行: 第5行:
[[明朝|明]]、[[清朝|清]]時為[[中央政府]]官職之一,為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之主管官員。
[[明朝|明]]、[[清朝|清]]時為[[中央政府]]官職之一,為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之主管官員。


== 清 ==
== 清 ==
國子監祭酒,滿缺、漢缺各一人,清[[順治]]元年定品秩為滿員三品,漢員四品,並兼[[太常寺]][[少卿]]銜;十六年定制為從四品。
國子監祭酒,滿缺、漢缺各一人,清[[順治]]元年定品秩為滿員三品,漢員四品,並兼[[太常寺]][[少卿]]銜;十六年定制為從四品。


順治元年(1644年),以國子監隸屬[[禮部]],十五年(1658年)取消隸屬禮部;[[康熙]]二年(1663年),仍隸屬禮部,十年(1671年)再取消隸屬禮部。[[雍正]]二年(1724年),於祭酒之上另外特簡一員[[國子監管理監事大臣]]。四年(1726年),議准如[[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春坊]][[庶子 (官制)|庶子]]、國子監祭酒等官缺出,將現任翰林院[[侍讀]]、[[侍講]]、春坊[[諭德]]、[[太子洗馬|洗馬]]、[[司業]]論俸升補一員,[[進士]][[舉人]]出身之[[給事中]]、[[監察御史]]、[[郎中 (官职)|郎中]]論俸升補一員。[[乾隆]]十一年(1746年)定滿漢祭酒為進士專缺,出缺時由監管理監事大臣開列進士出身官員題請補授。<ref>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十,吏部。</ref>
順治元年(1644年),以國子監隸屬[[禮部]],十五年(1658年)取消隸屬禮部;[[康熙]]二年(1663年),仍隸屬禮部,十年(1671年)再取消隸屬禮部。[[雍正]]二年(1724年),於祭酒之上另外特簡一員[[國子監管理監事大臣]]。四年(1726年),議准如[[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春坊]][[庶子 (官制)|庶子]]、國子監祭酒等官缺出,將現任翰林院[[侍讀]]、[[侍講]]、春坊[[諭德]]、[[太子洗馬|洗馬]]、[[司業]]論俸升補一員,[[進士]][[舉人]]出身之[[給事中]]、[[監察御史]]、[[郎中 (官职)|郎中]]論俸升補一員。[[乾隆]]十一年(1746年)定滿漢祭酒為進士專缺,出缺時由監管理監事大臣開列進士出身官員題請補授。<ref>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十,吏部。</ref>


祭酒執掌國子監大學禮樂之法,國子[[監生]]授課、評比優劣;每年仲春、秋上丁日,釋奠,釋菜,綜典禮儀;皇帝臨雍時,則執經進講,率諸生圜橋觀聽;新科[[進士]]釋褐時,則坐彝倫堂行拜謁簪花禮。祭酒轄下有[[司業]]、[[監丞]]、[[博士 (官職)|博士]]、[[助教 (官職)|助教]]、[[學正]]、[[學錄]]、[[典籍]]等輔佐官職。
祭酒執掌國子監大學禮樂之法,國子[[監生]]授課、評比優劣;每年仲春、秋上丁日,釋奠,釋菜,綜典禮儀;皇帝臨雍時,則執經進講,率諸生圜橋觀聽;新科[[進士]]釋褐時,則坐彝倫堂行拜謁簪花禮。祭酒轄下有[[司業]]、[[監丞]]、[[博士 (官職)|博士]]、[[助教 (官職)|助教]]、[[學正]]、[[學錄]]、[[典籍]]等輔佐官職。


民國元年(1912年),國子監廢除,改成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民國元年(1912年),國子監廢除,改成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