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米勒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第38行: 第38行:


==生平==
==生平==
米勒兰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年时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ref>《法国历史》,张芝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000-9086-1.</ref>
米勒兰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年时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ref name="ReferenceA">《法国历史》,张芝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000-9086-1.</ref>


===1880年代===
===1880年代===
第95行: 第95行:


==米勒兰事件 与 内阁主义==
==米勒兰事件 与 内阁主义==
1899年6月,米勒兰未征得议会党团和社会党同意,与曾参与镇压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加利费]]一起,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工业、商业、邮政与电报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亦称为“米勒兰入阁事件”。这一事件在法国社会党内和[[第二国际]]内引起激烈争论,诸多法国社会主义运动者表示了对米勒兰入阁行为的愤慨,[[爱德华·瓦扬]]等人甚至立刻宣布退出社会主义[[议会党团]],并组建新的议会党团。米勒兰等人为其入阁行为进行了辩护,认为入阁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开端,是为了保卫[[共和制度]]并有益于发展党团的力量,而非是对当权者或资产阶级的妥协甚至投降。这些观点史称“[[内阁主义]]”或者“[[米勒兰主义]]”。<ref>《法国历史》,张芝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000-9086-1.</ref>
1899年6月,米勒兰未征得议会党团和社会党同意,与曾参与镇压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加利费]]一起,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工业、商业、邮政与电报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亦称为“米勒兰入阁事件”。这一事件在法国社会党内和[[第二国际]]内引起激烈争论,诸多法国社会主义运动者表示了对米勒兰入阁行为的愤慨,[[爱德华·瓦扬]]等人甚至立刻宣布退出社会主义[[议会党团]],并组建新的议会党团。米勒兰等人为其入阁行为进行了辩护,认为入阁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开端,是为了保卫[[共和制度]]并有益于发展党团的力量,而非是对当权者或资产阶级的妥协甚至投降。这些观点史称“[[内阁主义]]”或者“[[米勒兰主义]]”。<ref name="ReferenceA"/>


==参考==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