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top:​clean up, replaced: 清代 → 清朝, 唐代 → 唐朝, 元代 → 元朝
 
第5行: 第5行:
'''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一开始的日记是人们用日记来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个人心理感受以及思想深处。日记可以是记录将要做的事情的,也能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心情。
'''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一开始的日记是人们用日记来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个人心理感受以及思想深处。日记可以是记录将要做的事情的,也能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心情。


中国的日记源远流长,有“日录”、“日历”、“日谱”、“日志”、“日谈”、“日注”、“计日”等不同称呼。目前學界認定中国最早的日記始於西漢。<ref>關於中國日記起源時間,陳左高在《歷代日記叢談》一書中列出了「西漢說」、「東漢說」、「唐說」等觀點。1980年扬州邗江胡场五号墓出土西汉王奉世“日记牍”(摹),系迄今有具体主人的最早日记。此物為王奉世生前的“狱中日记”。高在其《历代日记丛谈》中称:“这一发现,给我们提供了最早一位有具体姓名的日记作者,有年月日的日记作品,足以印证日记溯源,推前至二千年前的西汉,即公元前,允无疑义。”</ref>经学家[[俞樾]]认为日记起源于[[东汉]],如[[马笃伯]]《[[封禅仪记]]》,就已逐日记叙登泰山之事。宋朝是書寫日记的繁兴期,北宋時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有寫日記習慣。<ref>[[周煇]]《清波雜誌》「元祐諸公日記」條稱,「元祐諸公皆有日記。凡榻前奏對語,及朝廷政事,所歷官簿,一時人才賢否,書之惟詳。」</ref>南宋流行“旅遊日記”和“出使日記”,如[[陆游]]和[[范成大]]的日记,[[日本]]、美国分别有译注本或研究论著出版。元[[郭畀]]的《客杭日記》,落筆必先寫氣象:如「初三日,雨」、「初六日,晴」,與現代日記無異。[[清]][[李慈铭]]日记逾百万字,[[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1890年)、[[梁启超]]访美《[[新大陆游记]]》(1903年)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到了21世紀,日記風氣式微,少數寫日記者包括台灣部落格作家[[Mr. 6]]聲稱從15歲開始寫日記<ref>經理人月刊:找出作息「黃金時間表」,用「反覆」累積成果</ref>。
中国的日记源远流长,有“日录”、“日历”、“日谱”、“日志”、“日谈”、“日注”、“计日”等不同称呼。目前學界認定中国最早的日記始於西漢。<ref>關於中國日記起源時間,陳左高在《歷代日記叢談》一書中列出了「西漢說」、「東漢說」、「唐說」等觀點。1980年扬州邗江胡场五号墓出土西汉王奉世“日记牍”(摹),系迄今有具体主人的最早日记。此物為王奉世生前的“狱中日记”。高在其《历代日记丛谈》中称:“这一发现,给我们提供了最早一位有具体姓名的日记作者,有年月日的日记作品,足以印证日记溯源,推前至二千年前的西汉,即公元前,允无疑义。”</ref>经学家[[俞樾]]认为日记起源于[[东汉]],如[[马笃伯]]《[[封禅仪记]]》,就已逐日记叙登泰山之事。宋朝是書寫日记的繁兴期,北宋時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有寫日記習慣。<ref>[[周煇]]《清波雜誌》「元祐諸公日記」條稱,「元祐諸公皆有日記。凡榻前奏對語,及朝廷政事,所歷官簿,一時人才賢否,書之惟詳。」</ref>南宋流行“旅遊日記”和“出使日記”,如[[陆游]]和[[范成大]]的日记,[[日本]]、美国分别有译注本或研究论著出版。元[[郭畀]]的《客杭日記》,落筆必先寫氣象:如「初三日,雨」、「初六日,晴」,與現代日記無異。[[清]][[李慈铭]]日记逾百万字,[[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1890年)、[[梁启超]]访美《[[新大陆游记]]》(1903年)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到了21世紀,日記風氣式微,少數寫日記者包括台灣部落格作家[[Mr. 6]]聲稱從15歲開始寫日記<ref>經理人月刊:找出作息「黃金時間表」,用「反覆」累積成果</ref>。


== 日記道德 ==
== 日記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