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18行:
=== 中华民国时期 ===
{{see also|重庆陪都时期}}
1911年(宣统三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1921年(民国十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ref>{{Cite web |title=重庆辛亥革命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6342_1.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任命[[杨森 (中华民国将领)|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 (重庆)|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1922年(民国十一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民国十六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归四川省管辖,首任市长[[潘文华]]<ref>{{Cite web |title=重庆建市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6625.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1916年至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县|桐梓]]、[[遵义]]地区。
[[File:Zhengxielitang.jpg|缩略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楼]]
[[File:ROC Div City Chongqing.svg|缩略图|中华民国时期的重庆市]]
[[File:chaotianmen1941.jpg|缩略图|1941年朝天门的下江移民]]
[[File:Daihan Minguok Limshi Zhengfu.jpg|缩略图|韩国临时政府旧址]]
[[File:Chongqing bomb.jpg|缩略图|遭到轰炸后的重庆]]
1911年(宣统三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1921年(民国十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ref>{{Cite web |title=重庆辛亥革命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6342_1.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任命[[杨森 (中华民国将领)|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 (重庆)|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1922年(民国十一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民国十六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归四川省管辖,首任市长[[潘文华]]<ref>{{Cite web |title=重庆建市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6625.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1916年至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县|桐梓]]、[[遵义]]地区。
 
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民革命军|国军]]便陷入被动,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四川重庆为战时首都。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市 (中华民国)|南京]]而首途[[重庆市 (中华民国)|重庆]]。并于12月1日正式办公,仅仅13天后日军便攻破南京。重庆于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首都]]。1937年9月,驻扎重庆的[[川军]][[刘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复租界。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华大使馆移驻重庆。1940年再定[[重庆]]为永久[[重庆陪都时期|陪都]]<ref>{{Cite web |title=战局迫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5/2005-07/28/content_4746612.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941年12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韩国流亡政府]]迁入今[[渝中区]]办公,重庆成为1941-1945年间韩国流亡政府的临时驻地<ref>{{Cite web |title=韩国临时政府在重庆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7080_1.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而北-{zh-cn:{{ruby-py|碚|bèi}}; zh-tw:{{ruby-zy|碚|ㄅㄟˋ}}; }-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代理 (政治)|临时政府]]所在地<ref name="lsyg2" />。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ref>{{Cite journal |author=张瑾 |year=2006 |title=《抗战内迁大移民》 |journal=《红岩春秋》 |volume=第3期}}</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刘凤凌 |year=2009 |title=《浅谈抗战时期重庆“上下江人”的风俗文化融合》 |journal=《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ume=第21卷第1期}}</ref>。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万吨黄金都搬迁至重庆<ref>{{Cite web |title=高等院校内迁重庆 |url=http://www.cq.xinhuanet.com/10th/2007-01/21/content_9096962.htm |publisher=新华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ref>{{Cite journal |author=唐润明 |year=2009 |title=《老照片凸显重庆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journal=《红岩春秋》 |volume=第3期}}</ref>。另外,[[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作战飞机<ref>{{Cite web |title=抗战时期的重庆空中保卫战 |url=http://www.plaaf.net/html/61/n-161.html |publisher=中国空军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美国志愿飞行团“[[飞虎队]]”都曾经驻扎在重庆<ref>{{Cite web |title=52名美国飞虎队老兵飞抵重庆回访第二故乡(图) |url=http://news.163.com/05/0819/08/1RGN67GB0001124T.html |publisher=网易 |access-date=2009-11-05}}</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魏岳江 |year=2005 |title=《威震日寇的美国空军“飞虎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journal=《国防科技(湖南)》 |volume=第10期}}</ref>。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出川作战的57个师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均是嘉陵道籍士兵。
[[File: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一侧.jpg|缩略图|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一侧]]
[[File:Chongqing bomb.jpg|缩略图|遭到轰炸后的重庆]]
 
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对[[重庆陪都时期|陪都重庆]]进行长达6年半的[[战略轰炸]]<ref>{{Cite web |title=新闻背景: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 |url=http://neverforget.sina.com.cn/c/2005-04-13/1036675.html |publisher=重庆旅游信息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其中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造成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后[[蒋介石]]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重庆解放碑|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愿战败而亡不愿投降而亡的决心<ref>{{Cite web |title=历史名城的标志--解放碑 |url=http://61.186.170.116/renwen/Article/sshd/lrkj/200706/20070612094417.html |publisher=重庆旅游信息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在渝中区人民公园有[[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ref>{{Cite web |title=全国唯一的消防人员纪念碑 |url=http://119.cctv.com/gushixiaofang/yishi/1/200901/15-8694.html |publisher=中国消防视频网 |access-date=2009-11-05}}</ref>,在[[临江门]]都市广场附近亦有[[「六·五」隧道慘案旧址|重庆大轰炸纪念遗址]]<ref>{{Cite web |title=重庆大轰炸:1941年"六五"大惨案遗址 |url=http://cqtoday.cqnews.net/system/2005/05/27/000481698.shtml |publisher=华龙网 |access-date=2009-11-05}}{{dead link|date=2018年1月|bot=InternetArchiveBot|fix-attempted=yes}}</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