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Chinese
{{Infobox Chinese
|title= 感天大帝
|title= 感天大帝
|pic=File:仙佛奇蹤 卷二 真君.png
|pic=File:仙佛奇蹤 卷二 真君.png
|piccap= 感天大帝真君
|piccap= 感天大帝真君
|c={{linktext|感|天|大|帝}}
|c={{linktext|感|天|大|帝}}
|p=Gǎn tiān dà dì
|p=Gǎn tiān dà dì
第20行: 第20行:
{{道教}}
{{道教}}


'''許遜'''({{bd|239年||374年|catIdx=X}}),[[表字|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今[[江西]])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ref>[http://www.xinjian.gov.cn/zjxj/rwxj/2012-07-05/10307.html 许逊]{{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曾一度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四川]])令。是[[道教]][[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被視為江西的土神、水神,人称'''九郎'''、'''许旌阳''',又称'''許天師'''、'''许真君''''''旌陽祖師'''、'''感天大帝'''。
'''许逊'''({{bd|239年||374年|catIdx=X}}),[[表字|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今[[江西]])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ref>[http://www.xinjian.gov.cn/zjxj/rwxj/2012-07-05/10307.html 许逊]{{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曾一度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四川]])令。是[[道教]][[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被视为江西的土神、水神,人称'''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


==生平==
== 生平 ==
據說許遜年少以打獵為業,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許遜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道法[[猛]]。一许逊[[吴猛]]皆修道法于[[谌母]](一[[公]]法予[[谌母]],命谌母法予許遜)。《墉城集仙录》称谌母{{RefTag|name=墉城集仙錄|1={{wikisource-inline|墉城集仙錄/卷05#嬰母|《墉城集仙錄》卷5}}}}“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据说许逊年少以打猎为业,一日上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子而死。许逊感悟,折弩而返,前往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修道法[[猛]]。一许逊[[吴猛]]皆修道法于[[谌母]](一[[公]]法予[[谌母]],命谌母法予许逊)。《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据传许逊曾仕[[晋朝]]为[[四川]][[旌阳]]令,當時就有[[石成金]]的法,每次收稅不足,他就把石子成[[銅錢]]<ref>《列仙》:“許遜,南昌人。晉初令,石化金,以足逋。”</ref>。[[元康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爆[[八王之]],許遜棄官,在[[豫章]]地區傳播孝道。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据传许逊曾仕[[晋朝]]为[[四川]][[旌阳]]令,当时就有[[石成金]]的法,每次收稅不足,他就把石子成[[铜钱]]<ref>《列仙》:“许逊,南昌人。晉初令,石化金,以足逋。”</ref>。[[元康]]元年(291年)爆[[八王之]],许逊弃官,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广]]、[[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許遜教团骨干成有十二人,[[西山十二真君]]——[[許遜]]、[[猛]]、[[荷]]、[[甘]]、[[周]]、[[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鍾離嘉]]。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
许逊教团骨干成有十二人,[[西山十二真君]]——许逊、[[猛]]、[[荷]]、[[甘]]、[[周广]]、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钟离嘉]]。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


豫章及附近地区多有許遜魔,蛟斬蛇等民除害的奇故事,民多有許遜崇拜,「傳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夏季,卿士庶,各各香,鼓、旗幟,就寢殿迎真君小型像幸其社,隨願祈禳,以蠲除旱蝗。
豫章及附近地区多有许逊魔,蛟斬蛇等民除害的奇故事,民多有许逊崇拜,“传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夏季,卿士庶,各各香,鼓、旗幟,就寢殿迎真君小型像幸其社,随愿祈禳,以蠲除旱蝗。


[[晉]][[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許遜「閤家昇,犬悉去。《孝道吳許二真君許遜升遐之日,「百姓聚會於觀設黃箓大齋。邀道流,三日三夜,升壇表,上玄元,作焚香,克意誠,存亡福,方休暇焉。
[[晉]][[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许逊“閤家昇,犬悉去。《孝道吴许二真君许逊升遐之日,“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齋。邀道流,三日三夜,升壇表,上玄元,作焚香,克意誠,存亡福,方休暇焉。


==文學==
== 道教信仰 ==
许逊信仰[[唐朝]]时开始兴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导,[[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宋徽宗]]时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壇靖者,不可胜计。”。传说中,[[闽东]]一带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师“[[临水夫人]]”与法主派的宗师“[[法主真君]]”,就是在[[闽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许逊为师的。


=== 十二真君信仰 ===
==研究目==
许逊领导下的西山[[净明道]]的十二位核心成员,即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等十二位。
*李楙:《許遜與薩——志謨道教小研究》(北:臺灣學局,1997)。

*李楙:〈[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01134043/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1_008_001_01_16.pdf 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
=== 四天师信仰 ===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 閭山三圣信仰 ===
第一种,中是许真君,左胁侍是以降妖伏魔知名的[[法主真君]]张圣者,右胁侍是以安胎救产闻名的[[临水夫人]]陈娘娘。

第二种,中是许真君,两侧是'''[[张柳将军]]''',左胁侍是[[张沙]]大王,右胁侍是[[柳源]]大将。

=== 保生三真人信仰 ===
在[[保生大帝]]信仰中,有所谓的“保生三真人”,认为许逊与[[孙思邈]]、[[保生大帝|吴夲]]在成神之后成了结拜兄弟{{r|周|page=55}}。在廈门一带认为三神排行依序是大哥“金面”孙真人、老二“红面”吴真人、老三“黑面”许真人{{r|周|page=55}},但在台湾其排行则因地而异{{r|周|page=63}},[[閭山派]]的庙宇则是依照“玅济”许真人、“善济”孙真人、“慈济”吴真人的顺序排列,如[[高雄鼓山亭]]。

另外在〈道教源流吴真君记〉一文中,曾写“吴真君,名夲,字华基,号云衷……晉武时,许真君名逊,从吴真君传法,吴真君尽以秘法授之。”可见民间有将保生大帝吴夲与许逊曾拜师的[[吴猛]]混淆之现象{{r|周|page=54、55}}。

=== 感天公信仰 ===
[[File:大园仁寿宫感天大帝.jpg|缩略图|150px|大园仁寿宫感天大帝]]
[[江西]][[南昌]]与[[福建]][[福州]]民众常视许逊为乡土神,[[华人]]的[[许姓]]人士,常视许逊为[[祖灵]]。台湾本岛以许逊为主神之庙宇以[[桃园市]][[大园仁寿宫]]最为悠久,相传为[[清]][[道光]]十八年由[[福建]][[漳州]][[漳浦]]人许文量恭迎感天大帝来台,[[清德宗]]光緒十一年乡内公众一同立庙,为大园乡内最大之公庙信仰中心,每年历十月二十五日为安座纪念日例祭之期。乡内信众多称呼“老祖”、“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 文学 ==
在《[[西游记]]》第5回中,[[孙悟空]]在第一次大鬧天宫后,[[玉皇大帝]]为安撫而封孙只有虚名而无实务的“齐天大圣”,但许逊认为孙悟空职閒无事只顾结交诸仙日久会生事,向玉皇大帝建议加予职责,玉皇大帝遂命孙悟空守[[瑶池]]的蟠桃园,才引致日后孙悟空鬧蟠桃会而战事再起。

== 研究 ==
* 楙:《许逊与萨——志謨道教小研究》(北:台湾学局,1997)。
* 楙:〈[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1_008_001_01_16.pdf 宋朝水神许逊传说之研究]〉。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refs=
{{RefFoot}}
<ref name="周">{{cite book|author=周茂欽 |title=《南大道公信仰研究》 |publisher=南市政府文化局 |isbn=978-986-03-9418-4 |date=2013-12}}</ref>
{{Reflist|colwidth=30em|refs=
<ref name="周">{{cite book|author=周茂欽 |title=《南大道公信仰研究》 |publisher=南市政府文化局 |isbn=978-986-03-9418-4 |date=2013-12}}</ref>
}}
}}


== 參見 ==
== 参见 ==
{{Portal box|道教|人物}}]
* [[道教]]
* [[閭山派]]
* [[正一道]]
* [[净明道]]
* [[南昌万寿宫|铁柱宫]]
* [[台信仰]]
* [[十二真君]]
* [[临水夫人]]
* [[法主真君]]
* [[大园仁寿宫]]
* [[许家真灵殿]]


{{-}}
{{-}}
第53行: 第85行:


[[Category:神仙|H]]
[[Category:神仙|H]]
[[Category:晉道教人物|H]]
[[Category:晉道教人物|H]]
[[Category:南昌人|H]]
[[Category:南昌人|H]]
[[Category:姓|X]]
[[Category:姓|X]]
[[Category:中國民間信仰|H]]
[[Category:臺灣民間信仰|H]]
[[Category:信仰|H]]
[[Category:中国人物神|H]]
[[Category:中国人物神|H]]
[[Category:保生大帝]]
[[Category:保生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