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综合治理:文革加引号)
标签消歧义链接
(综合治理:修正涉台用语2-2)
第80行: 第80行:
[[牡丹社事件]]后,沈葆桢決定在[[日军]]登陆的瑯嶠地区设置[[恒春县]],同时奏请在[[台湾北部]]设立[[台北府]],将[[淡水厅]]及[[噶玛兰厅]]分别改为[[淡水县]]及[[宜兰县]]。另将淡水厅[[头前溪]]以南地区单独划设为[[新竹县]],鸡籠地区单独设厅,并改名为[[基隆厅]]。于是[[大甲溪]]以北地区新设台北府,下设[[淡水区|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基隆厅]],以淡水县为附郭县,使北部在行政组织上的比重大为增强,以配合其在[[台湾开港]]以后的迅速发展。
[[牡丹社事件]]后,沈葆桢決定在[[日军]]登陆的瑯嶠地区设置[[恒春县]],同时奏请在[[台湾北部]]设立[[台北府]],将[[淡水厅]]及[[噶玛兰厅]]分别改为[[淡水县]]及[[宜兰县]]。另将淡水厅[[头前溪]]以南地区单独划设为[[新竹县]],鸡籠地区单独设厅,并改名为[[基隆厅]]。于是[[大甲溪]]以北地区新设台北府,下设[[淡水区|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基隆厅]],以淡水县为附郭县,使北部在行政组织上的比重大为增强,以配合其在[[台湾开港]]以后的迅速发展。


沈葆桢为解決组织与移墾开发速度脫节的问题,也对中南部的行政区划加以调整。由于当时诸罗县南部的[[曾文溪]]以南地区距离县治过远,且为加强[[台湾府]]之附郭县[[台湾县]]的辖境,因此将此一地区划入台湾县。此外又将彰化县[[埔里镇|埔里]]地区单独设立埔里社厅,改“北路撫民理蕃同知”为“中路撫民理蕃同知”,移驻[[埔里镇|埔里]]。另在后山地区设置[[卑南厅]],移“南路撫民理蕃同知”驻守。于是[[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区仍设[[台湾府]],下辖[[彰化县 (清朝)|彰化县]]、[[嘉义县 (清朝)|嘉义县]]、[[台湾县]]、[[凤山县 (台湾)|凤山县]]、[[恒春县]]五县及[[埔里社厅]]、[[澎湖厅 (清时期)|澎湖厅]]、[[卑南厅]]三厅。
沈葆桢为解決组织与移墾开发速度脫节的问题,也对中南部的行政区划加以调整。由于当时诸罗县南部的[[曾文溪]]以南地区距离县治过远,且为加强[[台湾府]]之附郭县[[台湾县]]的辖境,因此将此一地区划入台湾县。此外又将彰化县[[埔里镇|埔里]]地区单独设立埔里社厅,改“北路撫民理蕃同知”为“中路撫民理蕃同知”,移驻[[埔里镇|埔里]]。另在后山地区设置[[卑南厅]],移“南路撫民理蕃同知”驻守。于是[[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区仍设[[台湾府]],下辖[[彰化县 (清朝)|彰化县]]、[[嘉义县 (清朝)|嘉义县]]、[[台湾县]]、[[凤山县 (台湾)|凤山县]]、[[恒春县]]五县及[[埔里社厅]]、[[澎湖厅 (清时期)|澎湖厅]]、[[卑南厅]]三厅。


==== 加强军防 ====
==== 加强军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