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文献:​清理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义链接:天宝(改链接至天宝(唐朝))。)
 
第18行: 第18行:
天宝二年(743年)至天宝十二载之间(753年)<ref name="傅璇琮" />,因“不護細行,屢見貶斥”<ref>《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ref>,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ref>[[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ref>,世人又称他'''王龙标'''<ref>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載“……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王龙标集》七卷。</ref>。
天宝二年(743年)至天宝十二载之间(753年)<ref name="傅璇琮" />,因“不護細行,屢見貶斥”<ref>《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ref>,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ref>[[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ref>,世人又称他'''王龙标'''<ref>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載“……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王龙标集》七卷。</ref>。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他避乱来到江宁,天宝十四载十月至[[至德 (唐朝)|至德]]二载(757年)之间被刺史[[闾丘晓]]所杀<ref>《旧唐书·张镐传》云:“……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新唐书·孟浩然传(附王昌龄)》云:(丘)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谁养?’晓默然。”;《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晓素傲很,不受镐命。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镐召晓,杖杀之。”《新唐书》和《旧唐书》皆云闾丘晓为濠州(豪州)刺史,《资治通鉴考异》认为闾丘晓为濠州刺史有误,因“濠州在淮南,去睢陽遠。毫州與睢陽接境,必毫州也。”。</ref>。据说[[高适]]曾为此而为王昌龄伸冤<ref name="傅璇琮" />。
[[唐玄宗]][[天宝(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他避乱来到江宁,天宝十四载十月至[[至德 (唐朝)|至德]]二载(757年)之间被刺史[[闾丘晓]]所杀<ref>《旧唐书·张镐传》云:“……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新唐书·孟浩然传(附王昌龄)》云:(丘)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谁养?’晓默然。”;《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晓素傲很,不受镐命。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镐召晓,杖杀之。”《新唐书》和《旧唐书》皆云闾丘晓为濠州(豪州)刺史,《资治通鉴考异》认为闾丘晓为濠州刺史有误,因“濠州在淮南,去睢陽遠。毫州與睢陽接境,必毫州也。”。</ref>。据说[[高适]]曾为此而为王昌龄伸冤<ref name="傅璇琮" />。


== 作品 ==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