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奮: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无编辑摘要
 
第2行: 第2行:


== 生平 ==
== 生平 ==
吳大帝[[太元 (东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奮被立為齊王,居於[[鄂州市|武昌]]。同年,吳大帝[[孫權]]逝世,太傅[[諸葛恪]]掌權,他不希望諸王居住在[[長江]]江邊戰略要地,於是要孫奮遷居到[[豫章]]。孫奮怒而不肯從命,又數次違反法令。諸葛恪上書勸諫孫奮,希望他有所節制,守法行事,盡忠東吳,以免日後兄長魯王[[孫霸]]一樣遭到殺身之禍。(《諸葛恪勸孫奮書》)孫奮收到諸葛恪的上書後大懼,於是移居到[[南昌]]。孫奮又沉迷於遊獵,官員和屬下都苦不堪言。後來諸葛恪被[[孫峻]]誅殺,孫奮去到[[蕪湖]],要到[[建業]]看朝中事變。傅相[[謝慈]]等勸諫孫奮,被孫奮殺害。孫奮因擅殺官吏而被廢為[[庶人]],流放到[[章安縣]]。[[太平 (東吳)|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七月,又被封為章安侯。
吳大帝[[太元 (东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奮被立為齊王,居於[[鄂州市|武昌]]。同年,吳大帝[[孫權]]逝世,太傅[[諸葛恪]]掌權,他不希望諸王居住在[[長江]]江邊戰略要地,於是要孫奮遷居到[[豫章]]。孫奮怒而不肯從命,又數次違反法令。諸葛恪上書勸諫孫奮,希望他有所節制,守法行事,盡忠東吳,以免日後兄長魯王[[孫霸]]一樣遭到殺身之禍。(《諸葛恪勸孫奮書》)孫奮收到諸葛恪的上書後大懼,於是移居到[[南昌]]。孫奮又沉迷於遊獵,官員和屬下都苦不堪言。后来諸葛恪被[[孫峻]]誅殺,孫奮去到[[蕪湖]],要到[[建業]]看朝中事變。傅相[[謝慈]]等勸諫孫奮,被孫奮殺害。孫奮因擅殺官吏而被廢為[[庶人]],流放到[[章安縣]]。[[太平 (東吳)|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七月,又被封為章安侯。


吳末帝[[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孫皓]]寵妃左夫人[[王氏]]逝世,孫皓十分悲傷,整天都在哭,多個月都沒有出外露面,民間更有傳聞說孫皓已死,於是有人訛稱孫奮或上虞侯[[孫奉]]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要被立為皇帝。孫奮生母仲姬的陵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 (三國)|張俊]]對孫奮會被擁立的傳聞半信半疑,為仲姬的陵墓打掃。孫皓知道後,以[[車裂]]處決張俊及夷其三族,並誅殺孫奮及他的五個兒子,封國廢除。
吳末帝[[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孫皓]]寵妃左夫人[[王氏]]逝世,孫皓十分悲傷,整天都在哭,多個月都沒有出外露面,民間更有傳聞說孫皓已死,於是有人訛稱孫奮或上虞侯[[孫奉]]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要被立為皇帝。孫奮生母仲姬的陵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 (三國)|張俊]]對孫奮會被擁立的傳聞半信半疑,為仲姬的陵墓打掃。孫皓知道後,以[[車裂]]處決張俊及夷其三族,並誅殺孫奮及他的五個兒子,封國廢除。
第36行: 第36行:
* [[孫慮]],孫權次子,字子智,,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二十歲卒。無子。
* [[孫慮]],孫權次子,字子智,,少敏惠有才藝,權器愛之。二十歲卒。無子。
* [[孫和]],孫權三子,字子孝,孫霸親兄,孫登病死後被立為太子。被廢後封為南陽王。被丞相孫峻賜死。兒子孫皓繼位於孫休, 追尊孫和為文皇帝。
* [[孫和]],孫權三子,字子孝,孫霸親兄,孫登病死後被立為太子。被廢後封為南陽王。被丞相孫峻賜死。兒子孫皓繼位於孫休, 追尊孫和為文皇帝。
* [[孫霸]],孫權四子,字子威,曾兄長孫和發生二宮之爭。被孫權賜死。
* [[孫霸]],孫權四子,字子威,曾兄長孫和發生二宮之爭。被孫權賜死。
* [[孫休]],孫權六子,字子烈,東吳景皇帝。原被封琅邪王,孫亮被廢黜後被立為帝。廿四歲繼位孫亮。三十歲英年早逝。
* [[孫休]],孫權六子,字子烈,東吳景皇帝。原被封琅邪王,孫亮被廢黜後被立為帝。廿四歲繼位孫亮。三十歲英年早逝。
* [[孫亮]],孫權幼子,字子明,十歲繼位孫權,十六被丞相孫綝廢為會稽王。十八歲流放途中亡。
* [[孫亮]],孫權幼子,字子明,十歲繼位孫權,十六被丞相孫綝廢為會稽王。十八歲流放途中亡。
第50行: 第50行: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reflist}}

《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
《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
{{三国志}}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