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北伐大将:​noteTA 跳过, replaced: 瑤 → 瑶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棟 → 栋, 淵 → 渊, 潰 → 溃 (2), 討 → 讨 (4), 黃 → 黄 (13), 違 → 违, 鄧 → 邓 (3))
第7行: 第7行:
|届数 =
|届数 =
|最高职务 =前军师、假节、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最高职务 =前军师、假节、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前任 = (魏)[[夏侯]]
|前任 = (魏)[[夏侯]]
|继任 = 前军师→[[芝]];汉中太守→[[吴懿]]→[[王平 (三国)|王平]]
|继任 = 前军师→[[芝]];汉中太守→[[吴懿]]→[[王平 (三国)|王平]]
|画像 =
|画像 =
|说明 =
|说明 =
第71行: 第71行:
227年(建兴五年),[[诸葛亮]]为預备[[诸葛亮北伐|北伐]],进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领[[涼州]][[刺史]]。
227年(建兴五年),[[诸葛亮]]为預备[[诸葛亮北伐|北伐]],进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领[[涼州]][[刺史]]。


230年(建兴八年),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攻伐蜀汉。[[魏明帝]]接纳,曹真于是从长安出兵,从子午道入;司马懿经汉水进军,另外有部分于斜谷入,从多路进攻蜀汉,但因大雨而罷兵。<ref>《三国志·曹真传》: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泝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断绝,詔真还军。</ref><ref>《三国志·后主传》: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ref><ref>《晉书·宣帝纪》: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泝沔而上,至于朐䏰,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ref>
230年(建兴八年),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攻伐蜀汉。[[魏明帝]]接纳,曹真于是从长安出兵,从子午道入;司马懿经汉水进军,另外有部分于斜谷入,从多路进攻蜀汉,但因大雨而罷兵。<ref>《三国志·曹真传》: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泝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断绝,詔真还军。</ref><ref>《三国志·后主传》: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ref><ref>《晉书·宣帝纪》: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泝沔而上,至于朐䏰,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ref>
同年,魏延与[[关中]][[都督]][[吴懿]]率军西入[[羌]]中,并在阳谿大破[[曹魏|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率领的魏军,诸葛亮[[上表]]魏延之功,再受领'''前军师'''、迁[[征西大将军]]、授[[假节]]、封爵[[南郑]]侯。
同年,魏延与[[关中]][[都督]][[吴懿]]率军西入[[羌]]中,并在阳谿大破[[曹魏|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率领的魏军,诸葛亮[[上表]]魏延之功,再受领'''前军师'''、迁[[征西大将军]]、授[[假节]]、封爵[[南郑]]侯。


第80行: 第80行:
=== 兵权之争 ===
=== 兵权之争 ===
{{see also|五丈原之战}}
{{see also|五丈原之战}}
234年(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时,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商退军事宜,決议由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但若魏延抗命,就自行引军撤退。
234年(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时,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商退军事宜,決议由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但若魏延抗命,就自行引军撤退。


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握军权,秘不发丧,并令费禕观魏延之端倪。魏延说:“丞相虽然亡故,但还有我在。只需丞相府上亲近之官属便可将丞相遺体还而葬之,我当自率领诸军击賊(魏军),怎么能以丞相一人之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況且我魏延(前军师)是何等人物,居然还得要为(长史)杨仪所部制约,为其断后!”
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握军权,秘不发丧,并令费禕观魏延之端倪。魏延说:“丞相虽然亡故,但还有我在。只需丞相府上亲近之官属便可将丞相遺体还而葬之,我当自率领诸军击賊(魏军),怎么能以丞相一人之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況且我魏延(前军师)是何等人物,居然还得要为(长史)杨仪所部制约,为其断后!”


因此留费禕一同留下率领部分,并令费禕与自己连名,告知以下诸将。费禕刚开始对魏延道:“当为君抓住杨长史(杨仪)及其手下一干文吏,以散杨长史之军权,必不背命令。”费禕出门后便骑马奔驰而去,魏延寻思,并为此感到后悔,但欲追之已经不及。
因此留费禕一同留下率领部分,并令费禕与自己连名,告知以下诸将。费禕刚开始对魏延道:“当为君抓住杨长史(杨仪)及其手下一干文吏,以散杨长史之军权,必不背命令。”费禕出门后便骑马奔驰而去,魏延寻思,并为此感到后悔,但欲追之已经不及。


同时魏延亦派人探之杨仪动态,得知杨仪已经依亮成规,诸营帳皆陆续引军而返。魏延大怒,趁著杨仪所部还未进发,先率领自所部南归,并燒毀棧道阻断杨仪南归之路。
同时魏延亦派人探之杨仪动态,得知杨仪已经依亮成规,诸营帳皆陆续引军而返。魏延大怒,趁著杨仪所部还未进发,先率领自所部南归,并燒毀棧道阻断杨仪南归之路。
第90行: 第90行:
之后,魏延、杨仪皆上奏对方叛逆之意,一日间都飞繳致成都。后主以之问[[侍中]][[董允]]、留营[[长史]][[蒋琬]],两人都怀疑魏延而保杨仪。
之后,魏延、杨仪皆上奏对方叛逆之意,一日间都飞繳致成都。后主以之问[[侍中]][[董允]]、留营[[长史]][[蒋琬]],两人都怀疑魏延而保杨仪。


杨仪等人经由山谷通道,日夜并行,亦追迹于魏延之后。魏延先至并佔据了南谷口,遣兵逆袭杨仪等人,杨仪等人遂命寇将军[[王平 (三国)|王平]](何平)在前抵御。
杨仪等人经由山谷通道,日夜并行,亦追迹于魏延之后。魏延先至并佔据了南谷口,遣兵逆袭杨仪等人,杨仪等人遂命寇将军[[王平 (三国)|王平]](何平)在前抵御。


王平对魏延及其先行部队罵道:“[[诸葛亮|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尔!”魏延部下将士认为错误在魏延,不敢为其卖命、军队散。魏延于是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王平对魏延及其先行部队罵道:“[[诸葛亮|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尔!”魏延部下将士认为错误在魏延,不敢为其卖命、军队散。魏延于是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杨仪派平北将军[[马岱]]追斬之,并带回其[[首级]],杨仪起脚踏之:“庸奴!复能作恶不?”遂诛灭魏延[[三族]]。起初[[蒋琬]]率领宿卫诸营,行数十里,聽闻魏延已死,问其原委,乃旋而归返。
杨仪派平北将军[[马岱]]追斬之,并带回其[[首级]],杨仪起脚踏之:“庸奴!复能作恶不?”遂诛灭魏延[[三族]]。起初[[蒋琬]]率领宿卫诸营,行数十里,聽闻魏延已死,问其原委,乃旋而归返。
第109行: 第109行:


=== 遺计护汉 ===
=== 遺计护汉 ===
244年春(魏延死后十年),[[兴势之战|兴势之役]],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十多万步骑攻向汉川,前锋已在駱谷。当时汉中兵力不满三万,诸将大惊。守将王平決定采取魏延长期在汉中所布署的“重门之计”,护军[[刘敏]]也赞同王平之举,遂立即实行。汉军撐到由涪城诸军,和自成都出发的费禕率领之援军到来,逼使魏军不得不退还。当时,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为蜀汉守著各路的关所、要地。<ref name="yiliu"/><ref name="yiliu">《三国志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敵。敵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ref><ref>《三国志蜀书十三 李吕马王张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餘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駱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賊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关,便为禍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賊分向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费禕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迹。</ref>
244年春(魏延死后十年),[[兴势之战|兴势之役]],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十多万步骑攻向汉川,前锋已在駱谷。当时汉中兵力不满三万,诸将大惊。守将王平決定采取魏延长期在汉中所布署的“重门之计”,护军[[刘敏]]也赞同王平之举,遂立即实行。汉军撐到由涪城诸军,和自成都出发的费禕率领之援军到来,逼使魏军不得不退还。当时,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为蜀汉守著各路的关所、要地。<ref name="yiliu"/><ref name="yiliu">《三国志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敵。敵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ref><ref>《三国志蜀书十三 李吕马王张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餘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駱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賊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关,便为禍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賊分向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费禕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迹。</ref>


== 地位 ==
== 地位 ==
* 史载之名声、功績,与[[赵云]]相近或略胜之。而在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忠]]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时,魏延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赵云迁翊军将军领[[中护军]]。后主年代建兴元年,魏延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赵云则至镇东将军、封爵永昌亭侯([[亭侯]])。建兴八年,魏延更至征西大将军、封爵南郑侯([[县侯]]),此时赵云已殁。
* 史载之名声、功績,与[[赵云]]相近或略胜之。而在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忠]]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时,魏延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赵云迁翊军将军领[[中护军]]。后主年代建兴元年,魏延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赵云则至镇东将军、封爵永昌亭侯([[亭侯]])。建兴八年,魏延更至征西大将军、封爵南郑侯([[县侯]]),此时赵云已殁。


* 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先后授假节,魏延则是后主刘禅建兴年代第一位被授予假节的高级官员。唯,忠、赵云二人是否有被授予假节,并无纪录。
* 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先后授假节,魏延则是后主刘禅建兴年代第一位被授予假节的高级官员。唯,忠、赵云二人是否有被授予假节,并无纪录。


* 关羽受节为假节鉞,马超,张飞为假节(刘备时代)。魏延授节为使持节。(后主时代)
* 关羽受节为假节鉞,马超,张飞为假节(刘备时代)。魏延授节为使持节。(后主时代)
第132行: 第132行:
* [[裴松之]]:“由今观之,皆以亮不用延计为怯。凡兵之动,佑敌之主,知敌之将。邈之不用延计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亮欲平取陇右,且不获如志,况欲乘侥幸,尽定咸阳以西邪!”
* [[裴松之]]:“由今观之,皆以亮不用延计为怯。凡兵之动,佑敌之主,知敌之将。邈之不用延计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亮欲平取陇右,且不获如志,况欲乘侥幸,尽定咸阳以西邪!”
* [[李苗]]:“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
* [[李苗]]:“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
* [[魏元忠]]:“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士有不用,未有无士之时也。志士在富贵与賤貧,皆思立功名以传于后,然知己难而所遇罕。士之怀琬琰就煨尘、抱干困溝壑者,悠悠之人直睹此士之貧賤,安知其方略哉!故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此富贵者易为善,貧賤者难为功也。”
* [[魏元忠]]:“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士有不用,未有无士之时也。志士在富贵与賤貧,皆思立功名以传于后,然知己难而所遇罕。士之怀琬琰就煨尘、抱干困溝壑者,悠悠之人直睹此士之貧賤,安知其方略哉!故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此富贵者易为善,貧賤者难为功也。”
* [[何去非]]:“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憤惋。孔明之出者六,盖嚐一用其奇矣。声言由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关辅大震。卒以失律自丧其师,奇之不可废于兵也如此!而孔明之不务此也,此銳于动众而尤其智以用之也,嗚呼!非汤武之师,而恶夫出奇卒以丧败其众者,可屢为哉?”
* [[何去非]]:“蜀师每出,魏延常请万兵趋他道以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憤惋。孔明之出者六,盖嚐一用其奇矣。声言由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关辅大震。卒以失律自丧其师,奇之不可废于兵也如此!而孔明之不务此也,此銳于动众而尤其智以用之也,嗚呼!非汤武之师,而恶夫出奇卒以丧败其众者,可屢为哉?”
* [[程公许]]:“魏延骁勇,欲以奇兵间道与大军会,孔明信用其说,安知三秦之不归于汉?”
* [[程公许]]:“魏延骁勇,欲以奇兵间道与大军会,孔明信用其说,安知三秦之不归于汉?”
第157行: 第157行:


=== 反骨之相 ===
=== 反骨之相 ===
* “反骨之说”源自[[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该书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汉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写关羽取长沙时,因忠沒有用百步穿杨之箭射杀他,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斬。正在这当緊时刻,帳外闪进一将,手起刀落斬杀韩玄救了老将忠。这人正是以后蜀汉名将魏延。然而,当关羽引魏延归来时,孔明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刘备问何故,孔明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斬之,以绝禍根”。之后魏延在刘备力保之下保全了性命,并获得重任,但与诸葛亮之间早已心生嫌隙。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马岱受军师遺命于军前斬之。
* “反骨之说”源自[[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该书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汉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写关羽取长沙时,因忠沒有用百步穿杨之箭射杀他,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斬。正在这当緊时刻,帳外闪进一将,手起刀落斬杀韩玄救了老将忠。这人正是以后蜀汉名将魏延。然而,当关羽引魏延归来时,孔明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刘备问何故,孔明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斬之,以绝禍根”。之后魏延在刘备力保之下保全了性命,并获得重任,但与诸葛亮之间早已心生嫌隙。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马岱受军师遺命于军前斬之。
* 由于蜀汉无专职史官,对魏延与杨仪兵权之争的脉絡細节有所记述不周的遺闕,加上后世戏曲与演义凭空捏造的情节普遍大为流行,使得在大众留下不正确史观认知。《资治通鉴》在魏延被杀后,就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 由于蜀汉无专职史官,对魏延与杨仪兵权之争的脉絡細节有所记述不周的遺闕,加上后世戏曲与演义凭空捏造的情节普遍大为流行,使得在大众留下不正确史观认知。《资治通鉴》在魏延被杀后,就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第189行: 第189行:
{{来源请求|一、由魏延手下亲兵所建。}}
{{来源请求|一、由魏延手下亲兵所建。}}


魏延在军队散后,带领亲兵逃到南郑的虎头桥(今汉中市城北环城路与车站之间的刘家巷)<ref>{{Cite book | author = 王行儉 | title = 南郑县志 | location = 哈佛燕京图书馆 | publisher = 哈佛大学 | quote = “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溝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 }}</ref>,被马岱追上斬杀魏延的一些忠心士卒冒著生命危险为他收屍,葬在距虎头桥两里外的[[荒野]]中,即现在汉中城北门外的石马乡,然后定居下来为魏延守墓。
魏延在军队散后,带领亲兵逃到南郑的虎头桥(今汉中市城北环城路与车站之间的刘家巷)<ref>{{Cite book | author = 王行儉 | title = 南郑县志 | location = 哈佛燕京图书馆 | publisher = 哈佛大学 | quote = “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溝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 }}</ref>,被马岱追上斬杀魏延的一些忠心士卒冒著生命危险为他收屍,葬在距虎头桥两里外的[[荒野]]中,即现在汉中城北门外的石马乡,然后定居下来为魏延守墓。


{{来源请求|二、为[[蜀汉]][[朝廷]]建墓。
{{来源请求|二、为[[蜀汉]][[朝廷]]建墓。
第225行: 第225行: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登场时的形象十分正面。在第四十一回,刘备军为曹操所迫,走至[[襄阳]],[[刘琮 (刘表之子)|刘琮]]聽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可是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決定不进城。后来魏延与[[文聘]]交战后,力孤投靠长沙太守[[韩玄]]。之后[[关羽]]攻长沙,与大将[[忠]]交战,韩玄认为忠战斗不力而要将忠处斬,魏延一方面因韩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积怨,另一方面激于义憤,便率吏民杀掉韩玄,投降刘备。但甫到刘备营中,便被诸葛亮认为其脑后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要把其处決,幸得刘备求情方才作罷。此后魏延随刘备军东征西,入蜀建功,后来被封为[[汉中]]太守。刘备死后,参与南征北伐,为蜀军的主力战将。可是在诸葛亮死后,与杨仪決裂,最后被杨仪、马岱等人配合诸葛亮遺计杀害。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登场时的形象十分正面。在第四十一回,刘备军为曹操所迫,走至[[襄阳]],[[刘琮 (刘表之子)|刘琮]]聽信[[蔡瑁]]之言不让刘备进城。当时魏延就挺身而出,大开城门招刘备军队入城,可是刘备为免惊扰百姓而決定不进城。后来魏延与[[文聘]]交战后,力孤投靠长沙太守[[韩玄]]。之后[[关羽]]攻长沙,与大将[[忠]]交战,韩玄认为忠战斗不力而要将忠处斬,魏延一方面因韩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积怨,另一方面激于义憤,便率吏民杀掉韩玄,投降刘备。但甫到刘备营中,便被诸葛亮认为其脑后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要把其处決,幸得刘备求情方才作罷。此后魏延随刘备军东征西,入蜀建功,后来被封为[[汉中]]太守。刘备死后,参与南征北伐,为蜀军的主力战将。可是在诸葛亮死后,与杨仪決裂,最后被杨仪、马岱等人配合诸葛亮遺计杀害。
* 《三国演义》中,曹操欲招降魏延,结果反遭魏延痛罵,魏延并一箭射中曹操。曹操落马,满口鲜血,原来这一箭正中曹操人中,当场射落曹操两颗门牙。但有部分电视剧改写此箭为忠所射。
* 《三国演义》中,曹操欲招降魏延,结果反遭魏延痛罵,魏延并一箭射中曹操。曹操落马,满口鲜血,原来这一箭正中曹操人中,当场射落曹操两颗门牙。但有部分电视剧改写此箭为忠所射。


=== 动漫作品 ===
=== 动漫作品 ===
第236行: 第236行:


=== 电玩游戏 ===
=== 电玩游戏 ===
* 早期[[卡普空]]的[[街机游戏]]《[[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战]]》,以关羽、张飞、赵云、魏延、忠,为[[五虎上将]]。
* 早期[[卡普空]]的[[街机游戏]]《[[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战]]》,以关羽、张飞、赵云、魏延、忠,为[[五虎上将]]。
* 光榮公司的《[[三国志系列|三国志]]》曾把魏延列为五虎上将。[[真三国无双系列]] / [[无双OROCHI系列]]也作为蜀汉一名主要角色。
* 光榮公司的《[[三国志系列|三国志]]》曾把魏延列为五虎上将。[[真三国无双系列]] / [[无双OROCHI系列]]也作为蜀汉一名主要角色。
* 《[[吞食天地2 诸葛孔明传]]》使用武器为片手斧。武力在忠之上,关羽、张飞之下,与马超、赵云同等。
* 《[[吞食天地2 诸葛孔明传]]》使用武器为片手斧。武力在忠之上,关羽、张飞之下,与马超、赵云同等。


=== 影视形象 ===
=== 影视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