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与南方: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講 → 讲, 時 → 时 (7), 澤 → 泽, 別 → 别 (6), 顯 → 显, 則 → 则 (2), 飲 → 饮, 條 → 条, 娛 → 娱, 劃 → 划 (5), 經 → 经, 組 → 组, 響 → 响 (4), 脈 → 脉, 從 → 从, 觀 → 观, 雖 → 虽 (3), 亂 → 乱, 隨著 → 随着, 話 → 话 (3), 滿 → 满, 諸 → 诸, 說 → 说 (2), 這 → 这 (4), 變 → 变, 「 → “ (6), 」 → ” (6), 溫 → 温, 嶺 → 岭 (5), 獨 → 独, 爲 → 为, 閥 → 阀, 適 → 适, 鄰 → 邻)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黃 → 黄 (2))
第3行: 第3行:
'''中国北方'''与'''中国南方'''是指中国内部的两大块地理区域,常以[[淮河]]或[[长江]]为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进入20世纪后,[[中国地理]]学中,通常以[[秦岭-淮河线]]为自然地理分界线。
'''中国北方'''与'''中国南方'''是指中国内部的两大块地理区域,常以[[淮河]]或[[长江]]为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进入20世纪后,[[中国地理]]学中,通常以[[秦岭-淮河线]]为自然地理分界线。


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风俗文化比较统一,气候寒冷而不适于[[稻米]]栽种(虽说今日已由现代科技克服),人口多居住在内陆。南方则由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脉所组成,温暖而多雨,为[[稻作文化]]区,聚落多邻近河岸与沿海。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历史上都长期很大程度地链接人口、文化、贸易、军事的往来,特别是东亚这种在地理上与文化上非常丰富的国家,虽然[[长江流域]]与[[河流域]]的天然阻碍,造成交流上的困难与衝突,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江南]]与沿海和长江以北的人群,形成了内部显著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的区别。
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风俗文化比较统一,气候寒冷而不适于[[稻米]]栽种(虽说今日已由现代科技克服),人口多居住在内陆。南方则由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脉所组成,温暖而多雨,为[[稻作文化]]区,聚落多邻近河岸与沿海。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历史上都长期很大程度地链接人口、文化、贸易、军事的往来,特别是东亚这种在地理上与文化上非常丰富的国家,虽然[[长江流域]]与[[河流域]]的天然阻碍,造成交流上的困难与衝突,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江南]]与沿海和长江以北的人群,形成了内部显著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的区别。


== 南北方人 ==
== 南北方人 ==
第45行: 第45行:
*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击退中华民国国军,控制[[中国大陆]],迫使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北向南)。
*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击退中华民国国军,控制[[中国大陆]],迫使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北向南)。


北方的中原一带被认为是[[华夏]]部落的诞生地,也是自[[先秦]]以来大部分政权的建立地。[[三国]]时期出现了最早以南方为行政中心的帝国政权,此时就有了以长江为界分南北的看法,如称居长江以南之人为南人。特别是随着[[戈壁|漠]]北民族的南侵,此情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以西晉时期的[[永嘉之禍]]影响最大,此事件导致河流域的大家族迁移到南方一带,这些家族中最大的为王、谢、袁、蕭等[[门阀]][[世族]],史称[[衣冠南渡]],此次迁移給中国的将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方人带到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汉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原一带迁到了江东,江东因为其影响,渐渐的而成为了江南(原本的江南指的是[[江东]]以及[[湖广]]),而长江被称为汉族的第二条母亲河,南北方的定义也因为[[南北朝]]得到强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北方的中原一带被认为是[[华夏]]部落的诞生地,也是自[[先秦]]以来大部分政权的建立地。[[三国]]时期出现了最早以南方为行政中心的帝国政权,此时就有了以长江为界分南北的看法,如称居长江以南之人为南人。特别是随着[[戈壁|漠]]北民族的南侵,此情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以西晉时期的[[永嘉之禍]]影响最大,此事件导致河流域的大家族迁移到南方一带,这些家族中最大的为王、谢、袁、蕭等[[门阀]][[世族]],史称[[衣冠南渡]],此次迁移給中国的将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方人带到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汉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原一带迁到了江东,江东因为其影响,渐渐的而成为了江南(原本的江南指的是[[江东]]以及[[湖广]]),而长江被称为汉族的第二条母亲河,南北方的定义也因为[[南北朝]]得到强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蒙古族|蒙古人]]所创建的[[元朝]]将汉族分割为汉人和南人(北方金人统治下较早投降的辽金汉人为汉人,南方南宋汉人因抵抗到最后被列为南人)两个阶级。北方人([[汉人 (元)|汉人]])的地位较南方人([[南人]])为高,其实两者分别为[[元朝]]所属次低与最低的阶级。
[[蒙古族|蒙古人]]所创建的[[元朝]]将汉族分割为汉人和南人(北方金人统治下较早投降的辽金汉人为汉人,南方南宋汉人因抵抗到最后被列为南人)两个阶级。北方人([[汉人 (元)|汉人]])的地位较南方人([[南人]])为高,其实两者分别为[[元朝]]所属次低与最低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