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隱: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12), 員 → 员 (5), 內 → 内, 壯 → 壮, 連結 → 链接,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參考 → 参考, 擔 → 担 (2), 結婚 → 结婚 (2), 國 → 国 (35), 屆 → 届, 婦 → 妇 (19), 畢業 → 毕业 (3), 開 → 开 (5), 學 → 学 (88), 慶 → 庆 (2), 參 → 参, 會 → 会 (22), 長 → 长 (7), 與 → 与 (23), 間 → 间 (8), 處 → 处 (3), 務 → 务 (8), 師 → 师 (10), 語 → 语, 華 → 华 (29), 鴻 → 鸿 (4), 馮 → 冯 (2), 風 → 风 (9), 戲劇 → 戏剧, 賣 → 卖 (2), 陸 → 陆 (2), 愛 → 爱 (5), 縣 → 县 (4), 權 → 权, 主義 → 主义 (5), 雙 → 双, 顧 → 顾, 鄭 → 郑 (2), 勞 → 劳 (2), 無 → 无 (2), 監 → 监 (2), 將 → 将, 劉 → 刘 (2), 舊 → 旧 (3), 養 → 养 (2), 應 →…)
(我来啦, replaced: 裡 → 里 (5), 詩 → 诗 (22), 鈴 → 铃, 鄰 → 邻, 隱 → 隐 (39), 傷 → 伤, 獻 → 献, 戀 → 恋 (4))
第10行: 第10行:
| imagesize = 200px
| imagesize = 200px
| caption =
| caption =
| pseudonym = 庐
| pseudonym = 庐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98|5|4}}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98|5|4}}
| birth_place = {{QING-1889}}[[福建省]][[闽侯县]]
| birth_place = {{QING-1889}}[[福建省]][[闽侯县]]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34|5|13|1898|5|4}}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34|5|13|1898|5|4}}
| death_place = {{ROC}}[[上海市]]
| death_place = {{ROC}}[[上海市]]
| occupation = 小说家、散文家、
| occupation = 小说家、散文家、
| nationality = {{ROC-1928}}
| nationality = {{ROC-1928}}
| period = 1920年─1934年
| period = 1920年─1934年
第28行: 第28行:
| footnotes =
| footnotes =
}}
}}
'''庐'''({{bd|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catIdx=L}}),本名'''黃淑仪''',又名'''黃英''',[[福州]][[闽侯县]][[南屿乡]]人,中国[[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曾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蕭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ref>{{cite news|title=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url=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05/08/content_5326343.htm|publisher=[[中华读书报]]|date=2003年5月8日|accessdate=2007-12-29}}</ref>。
'''庐'''({{bd|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catIdx=L}}),本名'''黃淑仪''',又名'''黃英''',[[福州]][[闽侯县]][[南屿乡]]人,中国[[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曾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蕭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ref>{{cite news|title=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url=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05/08/content_5326343.htm|publisher=[[中华读书报]]|date=2003年5月8日|accessdate=2007-12-29}}</ref>。


== 生平 ==
== 生平 ==
=== 早年 ===
=== 早年 ===


她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5月4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有三个哥哥,父亲是清[[举人]],后任[[湖南]][[长沙]][[知县]],母亲是传统未受教育的女性。她的祖母在她出生当天过世。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庐6岁时,父亲任职三年后因[[心臟病]]过世,家人则前往[[北京]]投靠舅舅[[力钧]],她舅舅时任[[工商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1909年([[宣统]]元年),庐12岁时,她进入美国[[教会]]所创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就读,并信仰[[基督教]]。
她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5月4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有三个哥哥,父亲是清[[举人]],后任[[湖南]][[长沙]][[知县]],母亲是传统未受教育的女性。她的祖母在她出生当天过世。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庐6岁时,父亲任职三年后因[[心臟病]]过世,家人则前往[[北京]]投靠舅舅[[力钧]],她舅舅时任[[工商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1909年([[宣统]]元年),庐12岁时,她进入美国[[教会]]所创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就读,并信仰[[基督教]]。


=== 求学、任教与第一段婚姻 ===
=== 求学、任教与第一段婚姻 ===


她于1913年(15岁)考上[[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17年毕业之后先后担任[[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ref>庐在[[慕贞学院]]的同学[[舒畹蓀]]时任[[安徽]][[安庆小学]]校长,故请她来任教。当时[[苏雪林]]亦在该校任教</ref>及[[河南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的教职,并于1919年(22岁)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旁聽生,并经过学期考试之后升为正班生,当届同为旁聽生的同学有着名作家[[苏雪林]]。她在学校接触许多[[社会主义]]著作,经常参加群众集会和游行活动,并成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代表。1921年(24岁)加入由[[郑振鐸]]、[[沈雁冰]](笔名[[茅盾]])、[[叶紹鈞]](笔名[[叶圣陶]])与[[许地山]]等人创立的[[文学研究会]],为第13号会员。
她于1913年(15岁)考上[[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17年毕业之后先后担任[[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ref>庐在[[慕贞学院]]的同学[[舒畹蓀]]时任[[安徽]][[安庆小学]]校长,故请她来任教。当时[[苏雪林]]亦在该校任教</ref>及[[河南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的教职,并于1919年(22岁)考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旁聽生,并经过学期考试之后升为正班生,当届同为旁聽生的同学有着名作家[[苏雪林]]。她在学校接触许多[[社会主义]]著作,经常参加群众集会和游行活动,并成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代表。1921年(24岁)加入由[[郑振鐸]]、[[沈雁冰]](笔名[[茅盾]])、[[叶紹鈞]](笔名[[叶圣陶]])与[[许地山]]等人创立的[[文学研究会]],为第13号会员。


1922年(25岁)大学毕业之后,她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23年(26岁)夏天,她与在[[文学研究会]]结识的[[北京大学]]学生代表[[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郭梦良]]<ref>[[郭梦良]]是[[福州]][[鼓岭]][[郭宅村]]人,受[[陈竹安]]启蒙。他就读于[[福州一中]],后来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曾任[[台湾政治大学]]总务长,著名著作为《〈周易〉政窺》。当时与庐结婚时,在[[福州]]老家已有妻室,是有妇之夫。</ref>不顾双方亲友的反对,于[[上海]][[一品香旅社]]结婚。1924年(27岁),生下女儿[[郭薇萱]]。但[[郭梦良]]于次年因[[肠胃病]]<ref>[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essjzgzmnzjz/nzjs04.html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机器人生成的标题 -->]</ref>(一说[[肺病]]<ref>{{cite web |url=http://teacher.lwlc.edu.hk/libr/4929.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12-2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02124919/http://teacher.lwlc.edu.hk/libr/4929.htm |archivedate=2009-03-02 }}</ref>)逝世。
1922年(25岁)大学毕业之后,她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23年(26岁)夏天,她与在[[文学研究会]]结识的[[北京大学]]学生代表[[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郭梦良]]<ref>[[郭梦良]]是[[福州]][[鼓岭]][[郭宅村]]人,受[[陈竹安]]启蒙。他就读于[[福州一中]],后来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曾任[[台湾政治大学]]总务长,著名著作为《〈周易〉政窺》。当时与庐结婚时,在[[福州]]老家已有妻室,是有妇之夫。</ref>不顾双方亲友的反对,于[[上海]][[一品香旅社]]结婚。1924年(27岁),生下女儿[[郭薇萱]]。但[[郭梦良]]于次年因[[肠胃病]]<ref>[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essjzgzmnzjz/nzjs04.html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机器人生成的标题 -->]</ref>(一说[[肺病]]<ref>{{cite web |url=http://teacher.lwlc.edu.hk/libr/4929.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12-2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02124919/http://teacher.lwlc.edu.hk/libr/4929.htm |archivedate=2009-03-02 }}</ref>)逝世。


=== 文壇初鸣 ===
=== 文壇初鸣 ===


是黃淑仪在大学时代开始用的[[笔名]],有“取去庐山真面目”之意。庐从大学时期开始就在许多报章杂志发表文章,内容由[[散文]]、[[小说]]、[[新]]到[[杂论]]不等。她于1925年([[郭梦良]]逝世那年)发表第一本著作《[[海滨故人]]》,是[[短篇小说]]集,描写五位女大学生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思索与掙扎。这本小说奠定她在文壇的基础。[[郭梦良]]逝世之后,她到[[郭梦良]]的[[福州]]老家居住,任教于[[福州女子师范]]。但她与具有传统想法的[[郭梦良]]家庭成员相处不好,1926年回到[[上海]],于[[大夏大学]]任教。1927年(30岁)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次年她辞职,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书。 她还任过[[平民教育促进会]]文字编辑。
是黃淑仪在大学时代开始用的[[笔名]],有“取去庐山真面目”之意。庐从大学时期开始就在许多报章杂志发表文章,内容由[[散文]]、[[小说]]、[[新]]到[[杂论]]不等。她于1925年([[郭梦良]]逝世那年)发表第一本著作《[[海滨故人]]》,是[[短篇小说]]集,描写五位女大学生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思索与掙扎。这本小说奠定她在文壇的基础。[[郭梦良]]逝世之后,她到[[郭梦良]]的[[福州]]老家居住,任教于[[福州女子师范]]。但她与具有传统想法的[[郭梦良]]家庭成员相处不好,1926年回到[[上海]],于[[大夏大学]]任教。1927年(30岁)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次年她辞职,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书。 她还任过[[平民教育促进会]]文字编辑。


她和朋友们开办了华严书店。书店开张前,他们办了《华严半月刊》,庐隐任编辑。她的创作多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和好友[[石评梅]]所办《[[蔷薇周刊]]》。短篇作品集成一册《曼丽》出版。
她和朋友们开办了华严书店。书店开张前,他们办了《华严半月刊》,庐隐任编辑。她的创作多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和好友[[石评梅]]所办《[[蔷薇周刊]]》。短篇作品集成一册《曼丽》出版。
第52行: 第52行:
1934年5月13日,她在上海因[[难产]]手术后流血不止而逝世。
1934年5月13日,她在上海因[[难产]]手术后流血不止而逝世。


== 著作年表<ref>本年表的主要参考资料为:[[钱虹]]编〈庐著作系年目录〉,[[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69~582;[[林政华]]〈庐生平事迹与作品系年考辨〉,《中国书目季刊》,1990年第24卷第2期,頁71~93;[[朱文通]]〈庐佚文四篇〉,《河北学刊》,1996年4月,頁70~73。</ref>==
== 著作年表<ref>本年表的主要参考资料为:[[钱虹]]编〈庐著作系年目录〉,[[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69~582;[[林政华]]〈庐生平事迹与作品系年考辨〉,《中国书目季刊》,1990年第24卷第2期,頁71~93;[[朱文通]]〈庐佚文四篇〉,《河北学刊》,1996年4月,頁70~73。</ref>==
=== 1920年 ===
=== 1920年 ===
*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
*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
*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
*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
*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
*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
*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
*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
第62行: 第62行:
=== 1921年 ===
=== 1921年 ===
* 〈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 〈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 〈海洋底一齣慘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
* 〈海洋底一齣慘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
* 〈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
* 〈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
* 〈近世戏剧的新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 〈近世戏剧的新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第70行: 第70行:
* 〈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
* 〈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
* 〈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
* 〈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
* 〈月夜的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 〈月夜的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 〈“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 〈“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
*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
*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燈》,9月4~6日,小说)
*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燈》,9月4~6日,小说)
*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
*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
*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第84行: 第84行:
* 〈餘淚〉(《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 〈餘淚〉(《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 〈一个夜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一个夜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 〈碧濤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 〈碧濤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 〈灵魂的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 〈灵魂的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
*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
*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 〈华严瀧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 〈华严瀧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第105行: 第105行:
* 〈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
* 〈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
* 〈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
* 〈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
* 〈月色与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
* 〈月色与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
* 〈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
* 〈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
* 〈流星〉 (《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
* 〈流星〉 (《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
* 〈秋别〉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
* 〈秋别〉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
* 〈寂寞〉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
* 〈寂寞〉 (《晨报副刊》,10月7日,新)
* 〈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
* 〈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
* 〈淡霧〉(《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
* 〈淡霧〉(《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
* 〈新的遮攔〉(《[[星海]]》,12月10日,小说)
* 〈新的遮攔〉(《[[星海]]》,12月10日,小说)
* 〈将我的苦惱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
* 〈将我的苦惱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


=== 1924年 ===
=== 1924年 ===
第132行: 第132行:
* 〈秦教授的失败〉 (《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
* 〈秦教授的失败〉 (《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
* 〈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
* 〈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
* 《[[海滨故人]]》<ref>该集收庐1921~1924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的〈一个著作家〉、〈一封信〉、〈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思潮〉、〈餘淚〉、〈月下的回憶〉、〈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徬徨〉、〈海滨故人〉、〈淪落〉、〈旧稿〉、〈前尘〉等十四篇作品。
* 《[[海滨故人]]》<ref>该集收庐1921~1924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的〈一个著作家〉、〈一封信〉、〈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思潮〉、〈餘淚〉、〈月下的回憶〉、〈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徬徨〉、〈海滨故人〉、〈淪落〉、〈旧稿〉、〈前尘〉等十四篇作品。
</ref>([[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
</ref>([[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
* 〈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
* 〈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
* 〈郭君梦良行狀〉(《时事新报‧学燈》,12月7日,祭文)
* 〈郭君梦良行狀〉(《时事新报‧学燈》,12月7日,祭文)


第149行: 第149行:
* 〈秋风秋雨愁煞人〉(《薔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
* 〈秋风秋雨愁煞人〉(《薔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
* 〈憔悴梨花风雨后〉<ref>〈憔悴梨花风雨后〉收入《曼丽》集时,名为〈憔悴梨花〉</ref>(《薔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 〈憔悴梨花风雨后〉<ref>〈憔悴梨花风雨后〉收入《曼丽》集时,名为〈憔悴梨花〉</ref>(《薔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 〈吊英雄〉(《薔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
* 〈吊英雄〉(《薔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
* 〈愁情一縷付征鸿〉(《薔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 〈愁情一縷付征鸿〉(《薔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 〈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 〈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 〈归途〉(《薔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
* 〈归途〉(《薔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
* 〈英雄淚〉(《薔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
* 〈英雄淚〉(《薔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
* 〈研究文学的方法〉(《薔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
* 〈研究文学的方法〉(《薔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
* 〈公事房〉(《薔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
* 〈公事房〉(《薔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
第159行: 第159行:
 
 
=== 1928年 ===
=== 1928年 ===
* 《[[曼丽]]》<ref>该集收庐年来所写〈时代的犧牲者〉、〈西窗风雨〉、〈月夜孤舟〉、〈一幕〉、〈血泊中的英雄〉、〈愁情一縷付征鸿〉、〈憔悴梨花〉、〈风欺雪虐〉、〈曼丽〉、〈寄燕北故人〉、〈房东〉、〈秋风秋雨愁煞人〉、〈生命的光榮〉、〈一鞭殘照〉、〈醉后〉、〈不安定的心〉、〈雷峰塔下〉、〈最后的一夜〉等十八篇作品</ref>(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
* 《[[曼丽]]》<ref>该集收庐年来所写〈时代的犧牲者〉、〈西窗风雨〉、〈月夜孤舟〉、〈一幕〉、〈血泊中的英雄〉、〈愁情一縷付征鸿〉、〈憔悴梨花〉、〈风欺雪虐〉、〈曼丽〉、〈寄燕北故人〉、〈房东〉、〈秋风秋雨愁煞人〉、〈生命的光榮〉、〈一鞭殘照〉、〈醉后〉、〈不安定的心〉、〈雷峰塔下〉、〈最后的一夜〉等十八篇作品</ref>(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
* 〈寄波微〉(《薔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 〈寄波微〉(《薔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 〈侦探〉(《薔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
* 〈侦探〉(《薔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
* 《[[妇女的平民教育]]》<ref>即1927年在《[[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发表的〈妇女的平民教育〉</ref>([[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
* 《[[妇女的平民教育]]》<ref>即1927年在《[[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发表的〈妇女的平民教育〉</ref>([[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
* 〈弱者之呼声〉(《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恥纪念特刊》,新)
* 〈弱者之呼声〉(《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恥纪念特刊》,新)
* 〈雪恥之正当途径〉(《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恥纪念特刊》,杂论)
* 〈雪恥之正当途径〉(《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恥纪念特刊》,杂论)
* 〈祭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
* 〈祭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
* 〈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
* 〈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
* 〈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
* 〈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
第179行: 第179行:
* 〈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 〈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 〈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
* 〈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
* 〈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
* 〈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
* 〈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
* 〈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
* 〈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
* 〈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
* 〈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 〈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第193行: 第193行:
* 〈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 〈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 《[[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
* 《[[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
* 〈来呵!我的爱人〉(《薔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
* 〈来呵!我的爱人〉(《薔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
* 〈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 〈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第200行: 第200行:
* 〈云鷗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
* 〈云鷗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
* 《[[归雁]]》<ref>即1929年1月20日发表于《华严月刊》第1卷第1~8期的〈归雁〉</ref>([[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
* 《[[归雁]]》<ref>即1929年1月20日发表于《华严月刊》第1卷第1~8期的〈归雁〉</ref>([[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
* 〈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
* 〈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月第16卷第12号)


=== 1931年 ===
=== 1931年 ===
* 《[[灵海潮汐]]》<ref>此集收庐1924~1929年所作〈父亲〉、〈幽弦〉、〈胜利以后〉、〈秦教授的失败〉、〈危机〉、〈寄天涯一孤鸿〉、〈灵海潮汐致梅姐〉、〈寂寞〉、〈兰田的懺悔录〉、〈何处是归程〉、〈雨夜〉、〈云萝姑娘〉等十二篇。</ref>(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
* 《[[灵海潮汐]]》<ref>此集收庐1924~1929年所作〈父亲〉、〈幽弦〉、〈胜利以后〉、〈秦教授的失败〉、〈危机〉、〈寄天涯一孤鸿〉、〈灵海潮汐致梅姐〉、〈寂寞〉、〈兰田的懺悔录〉、〈何处是归程〉、〈雨夜〉、〈云萝姑娘〉等十二篇。</ref>(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
* 《[[云鷗情书集]]》<ref>此集收庐与[[李唯建]]之间往还的书信六十八封</ref>(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
* 《[[云鷗情书集]]》<ref>此集收庐与[[李唯建]]之间往还的书信六十八封</ref>(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
* 〈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
* 〈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
* 〈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
* 〈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
第218行: 第218行:
* 〈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
* 〈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
* 〈飄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
* 〈飄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
* 〈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
* 〈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
* 〈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
* 〈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
* 〈給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 〈給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第238行: 第238行:
* 〈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
* 〈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
* 《[[女人的心]]》<ref>即1933年2月14日~5月5日于《时代画报》发表的〈女人的心〉</ref>([[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
* 《[[女人的心]]》<ref>即1933年2月14日~5月5日于《时代画报》发表的〈女人的心〉</ref>([[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
* 《[[玫瑰的刺]]》<ref>此集收中篇小说〈地上的乐园〉及〈玫瑰的刺〉、〈苹果爛了〉、〈亡命〉、〈史〉、〈狂风〉、〈破灭〉、〈壮志长埋〉、〈岐路〉、〈树蔭下〉等十篇</ref>([[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
* 《[[玫瑰的刺]]》<ref>此集收中篇小说〈地上的乐园〉及〈玫瑰的刺〉、〈苹果爛了〉、〈亡命〉、〈史〉、〈狂风〉、〈破灭〉、〈壮志长埋〉、〈岐路〉、〈树蔭下〉等十篇</ref>([[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
* 〈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
* 〈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
* 《[[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
* 《[[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
第248行: 第248行:
* 〈监守自盜〉(《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
* 〈监守自盜〉(《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
* 〈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
* 〈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
* 〈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
* 〈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
* 〈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
* 〈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
* 〈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
* 〈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
第259行: 第259行:
* 〈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
* 〈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
* 〈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
* 〈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
* 〈读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
* 〈读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
* 《[[象牙戒指]]》<ref>即1931年6、7、8、9、11、12月10日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尚未连再完的〈象牙戒指〉</ref>([[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
* 《[[象牙戒指]]》<ref>即1931年6、7、8、9、11、12月10日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尚未连再完的〈象牙戒指〉</ref>([[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


=== 逝世后 ===
=== 逝世后 ===
==== 1934年 ====
==== 1934年 ====
* 〈少女的哀怨〉(《[[一周间]]》,创刊号,译)
* 〈少女的哀怨〉(《[[一周间]]》,创刊号,译)
* 〈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一周间》,创刊号,译)
* 〈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一周间》,创刊号,译)
* 〈我第一次所认识的社会〉(《[[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我第一次所认识的社会〉(《[[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梦〉(《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梦〉(《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咖啡店〉(《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咖啡店〉(《新夜报》,5月14日,散文)
* 《[[庐自传]]》([[第一出版社]],6月15日,自传)
* 《[[庐自传]]》([[第一出版社]],6月15日,自传)
* 〈往事〉<ref>钱虹考证:“该篇发表时注明『庐女士遺作』字样,笔者[[校对]]后断定,该篇即收入《海滨故人》集的〈前尘〉,估计是庐逝世后《现代女性》杂志向庐的亲友索稿而更名发表的。”(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84)</ref>(《[[现代女性]]》,7月创刊号,小说)
* 〈往事〉<ref>钱虹考证:“该篇发表时注明『庐女士遺作』字样,笔者[[校对]]后断定,该篇即收入《海滨故人》集的〈前尘〉,估计是庐逝世后《现代女性》杂志向庐的亲友索稿而更名发表的。”(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84)</ref>(《[[现代女性]]》,7月创刊号,小说)


==== 1935年 ====
==== 1935年 ====
* 《[[格列佛游记]]》([[中华书局]],3月,译作)
* 《[[格列佛游记]]》([[中华书局]],3月,译作)
* 《[[东京小品]]》<ref>此集有三辑,第一辑‧小品,收〈东京小品〉九篇;第二辑‧小说,收〈秋光中的西湖〉、〈跳舞场归来〉、〈人生的梦的一幕〉、〈水灾〉、〈飄泊的女儿〉、〈擱浅的人们〉、〈补襪子〉七篇;第三辑‧杂文,收〈丁玲之死〉、〈灾还不够〉、〈屈伸自如〉、〈监守自盜〉、〈愧〉、〈夏的頌歌〉、〈爱不是游戏〉、〈花瓶时代〉、〈我愿秋常驻人间〉、〈男人和女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今后妇女的出路〉、〈著作家应有的修养〉、〈吹牛的妙用〉等十四篇</ref>([[北新书局]],9月初版,短篇集)
* 《[[东京小品]]》<ref>此集有三辑,第一辑‧小品,收〈东京小品〉九篇;第二辑‧小说,收〈秋光中的西湖〉、〈跳舞场归来〉、〈人生的梦的一幕〉、〈水灾〉、〈飄泊的女儿〉、〈擱浅的人们〉、〈补襪子〉七篇;第三辑‧杂文,收〈丁玲之死〉、〈灾还不够〉、〈屈伸自如〉、〈监守自盜〉、〈愧〉、〈夏的頌歌〉、〈爱不是游戏〉、〈花瓶时代〉、〈我愿秋常驻人间〉、〈男人和女人〉、〈代三百万灾民请命〉、〈今后妇女的出路〉、〈著作家应有的修养〉、〈吹牛的妙用〉等十四篇</ref>([[北新书局]],9月初版,短篇集)
* 〈庐血淚遺书手迹〉<ref>本文于庐逝世后尤其丈夫[[李唯建]]发表,收入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31~532,题为〈贈李唯建〉</ref>(《时代画报》,11月5日第8卷第10期,书信)
* 〈庐血淚遺书手迹〉<ref>本文于庐逝世后尤其丈夫[[李唯建]]发表,收入钱虹编《庐集外集》,頁531~532,题为〈贈李唯建〉</ref>(《时代画报》,11月5日第8卷第10期,书信)
* 〈蓬莱风景线〉(收录于《[[当代女作家随笔]]》,[[上海中央书局]],散文)
* 〈蓬莱风景线〉(收录于《[[当代女作家随笔]]》,[[上海中央书局]],散文)


第283行: 第283行:
== 延伸閱读 ==
== 延伸閱读 ==
=== 专书 ===
=== 专书 ===
* 卢君,《庐新传 : 惊世駭俗才女情》,台北市 : 新潮社,1996年
* 卢君,《庐新传 : 惊世駭俗才女情》,台北市 : 新潮社,1996年
* 肖凤,《庐隐 李唯建》,北京市 : 中国青年,1994年
* 肖凤,《庐隐 李唯建》,北京市 : 中国青年,1994年
* 陈慧文,《庐的女同性爱文本》,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 陈慧文,《庐的女同性爱文本》,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
* 苏丽明,《庐及其小说研究》,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 苏丽明,《庐及其小说研究》,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 陈碧月,《五四时期与新时期大陆女性婚小说之女性意识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年
* 陈碧月,《五四时期与新时期大陆女性婚小说之女性意识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年
* 郑宜芬,《五四时期(1917-1927)的女性小说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1995年
* 郑宜芬,《五四时期(1917-1927)的女性小说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1995年
* 柯惠,《性别与政治: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1900s-1920s)》,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 柯惠,《性别与政治: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1900s-1920s)》,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 卢启元、徐志超编,《庐、冯沅君、绿漪、凌叔华作品欣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 卢启元、徐志超编,《庐、冯沅君、绿漪、凌叔华作品欣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 刘乃慈,《第二/现代性:五四女性小说研究》,淡江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2002年
* 刘乃慈,《第二/现代性:五四女性小说研究》,淡江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2002年
* 卢启元、徐志超选评编辑,《反封建的春雷細雨 : 苏雪林,庐,凌叔华,冯沅君》,台北市 : 海风,1992年
* 卢启元、徐志超选评编辑,《反封建的春雷細雨 : 苏雪林,庐,凌叔华,冯沅君》,台北市 : 海风,1992年


=== 期刊论文 ===
=== 期刊论文 ===
* 三宝政美,〈近・现代中国人の见た日本 : 黄卢“东京小品”〉,《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Vol.24 pp.&nbsp;340–3621996年
* 三宝政美,〈近・现代中国人の见た日本 : 黄卢“东京小品”〉,《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Vol.24 pp.&nbsp;340–3621996年
* 雷卫军,〈血脉相通的个性世界—庐隐与萧红的散文比较〉,《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8 No.3 pp.&nbsp;53–55 2001年
* 雷卫军,〈血脉相通的个性世界—庐隐与萧红的散文比较〉,《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8 No.3 pp.&nbsp;53–55 2001年
* 王春梅,〈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本真生命状态的“寻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6卷3期 307-309页
* 王春梅,〈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本真生命状态的“寻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6卷3期 307-309页
第303行: 第303行:
* 刘人鵬,〈“西方美人”慾望裏的“中国”与“二万万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国族与“妇女”〉,《清华学报》,30卷1期 2000年3月 頁1-49
* 刘人鵬,〈“西方美人”慾望裏的“中国”与“二万万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国族与“妇女”〉,《清华学报》,30卷1期 2000年3月 頁1-49
* 房智慧(Fang, Chih-hui),〈Sisterhood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姊妹情誼),《景文学报》,17卷1期 2006年12月 頁77-95
* 房智慧(Fang, Chih-hui),〈Sisterhood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姊妹情誼),《景文学报》,17卷1期 2006年12月 頁77-95
* 陆晶清,〈浅谈庐及其作品〉,载于肖凤编,《庐》(pp.&nbsp;1)。香港:生活.读书.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1983年
* 陆晶清,〈浅谈庐及其作品〉,载于肖凤编,《庐》(pp.&nbsp;1)。香港:生活.读书.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1983年
* 苏丽明,〈冰心与庐的问题小说比较〉,《辅仁中研所学刊》。1995年,4期 pp.&nbsp;321–333。
* 苏丽明,〈冰心与庐的问题小说比较〉,《辅仁中研所学刊》。1995年,4期 pp.&nbsp;321–333。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310行: 第310行:


== 画像 ==
== 画像 ==
* [https://lib-linux2.hkbu.edu.hk/scadb/pgcw/purl.php?&did=pgcw011 庐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 [https://lib-linux2.hkbu.edu.hk/scadb/pgcw/purl.php?&did=pgcw011 庐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第316行: 第316行: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52-lu_yin/lu_yin.htm 庐隐专辑]
*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52-lu_yin/lu_yin.htm 庐隐专辑]
* [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essjzgzmnzjz/nzjs04.html 庐隐] 于阎纯德著,《[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01132607/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y/yanchunde/essj/index.html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 [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essjzgzmnzjz/nzjs04.html 庐隐] 于阎纯德著,《[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01132607/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y/yanchunde/essj/index.html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 林国清,〈[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50135/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wb/991106t/5_1.html 庐和女儿郭薇萱]〉
* 林国清,〈[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50135/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wb/991106t/5_1.html 庐和女儿郭薇萱]〉
* [[苏雪林]],〈[http://www.millionbook.net/xd/s/shuxuelin/swj/046.htm 《海滨故人》的作者庐女士]〉,原载1959年5月16日《[[中华日报]]》副刊,第21卷第十期
* [[苏雪林]],〈[http://www.millionbook.net/xd/s/shuxuelin/swj/046.htm 《海滨故人》的作者庐女士]〉,原载1959年5月16日《[[中华日报]]》副刊,第21卷第十期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


{{DEFAULTSORT:Lu庐}}
{{DEFAULTSORT:Lu庐}}
[[Category:中国现代作家]]
[[Category:中国现代作家]]
[[Category:中国翻译家]]
[[Category:中国翻译家]]
[[Category:中国新作家]]
[[Category:中国新作家]]
[[Category:福建作家]]
[[Category:福建作家]]
[[Category:闽侯人]]
[[Category:闽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