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10行: 第110行:
朱熹所撰的[[史學]]著作不多,朱熹及其門人[[趙師淵]]編著《[[資治通鑑綱目]]》,共59卷。本書不能算是偉大的歷史著作,因為朱熹不過是修訂了司馬光過於主觀的正統觀,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創造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但是他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所以連一般歷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沒有<ref>[[章太炎]]:《史學略說》</ref><ref>[[瞿佑]]:《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ref>。
朱熹所撰的[[史學]]著作不多,朱熹及其門人[[趙師淵]]編著《[[資治通鑑綱目]]》,共59卷。本書不能算是偉大的歷史著作,因為朱熹不過是修訂了司馬光過於主觀的正統觀,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創造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但是他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所以連一般歷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沒有<ref>[[章太炎]]:《史學略說》</ref><ref>[[瞿佑]]:《資治通鑒綱目集覽鐫誤》</ref>。


朱熹的母親為[[歙縣]]縣城人,父親朱松曾在歙縣城南紫陽山老子祠讀書,入閩任[[政和縣]][[縣尉]]自署「紫陽書堂」,以「紫陽」名其居,朱熹亦題名其書房為「紫陽書房」。學者因而稱朱熹為「紫陽先生」,稱其學派為「[[紫陽學派]]」<ref>[http://www.huixue.org/news/view.asp?id=272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3151702/http://www.huixue.org/news/view.asp?id=272 |date=2007-10-23 }}</ref>。
朱熹的母親為[[歙縣]]縣城人,父親朱松曾在歙縣城南紫陽山老子祠讀書,入閩任[[政和縣]][[縣尉]]自署「紫陽書堂」,以「紫陽」名其居,朱熹亦題名其書房為「紫陽書房」。學者因而稱朱熹為「紫陽先生」,稱其學派為「[[紫陽學派]]」<ref>[http://www.huixue.org/news/view.asp?id=272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ref>。


《姑蘇筆記》有載曾孫朱浚,[[賈似道]]柄國時,每有劄子稟事,必稱「浚萬拜」,時人譏刺「朱萬拜」。後元兵攻入建寜,朱浚被執不降,曰:「豈有晦翁孫而失節者乎?」遂自殺。
《姑蘇筆記》有載曾孫朱浚,[[賈似道]]柄國時,每有劄子稟事,必稱「浚萬拜」,時人譏刺「朱萬拜」。後元兵攻入建寜,朱浚被執不降,曰:「豈有晦翁孫而失節者乎?」遂自殺。
第227行: 第227行:


== 注釋 ==
== 注釋 ==
{{reflist|2}}
{{reflist}}


== 研究書目 ==
== 研究書目 ==
第255行: 第255行:
* 林維杰:〈[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27/27-185-213.pdf 知行與經權──朱熹哲學的詮釋學模式分析]〉。
* 林維杰:〈[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27/27-185-213.pdf 知行與經權──朱熹哲學的詮釋學模式分析]〉。
* 林維杰:〈[http://ir.dila.edu.tw:8080/bitstream/987654321/527/2/10.%E6%9C%B1%E7%86%B9%E5%93%B2%E5%AD%B8%E4%B8%AD%E7%9A%84%E7%B6%93%E5%85%B8%E8%A9%AE%E9%87%8B.pdf 朱熹哲學中的經典詮釋與修養工夫]〉。
* 林維杰:〈[http://ir.dila.edu.tw:8080/bitstream/987654321/527/2/10.%E6%9C%B1%E7%86%B9%E5%93%B2%E5%AD%B8%E4%B8%AD%E7%9A%84%E7%B6%93%E5%85%B8%E8%A9%AE%E9%87%8B.pdf 朱熹哲學中的經典詮釋與修養工夫]〉。
* 林維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2201034/http://203.72.2.115/Ejournal/4012000404.pdf 萬物之理與文章之理——朱熹哲學中形而上學與詮釋學之關聯]〉。
* 林維杰:〈[http://203.72.2.115/Ejournal/4012000404.pdf 萬物之理與文章之理——朱熹哲學中形而上學與詮釋學之關聯]〉。
* 林維杰:〈[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32/32-109-130.pdf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解釋]〉。
* 林維杰:〈[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32/32-109-130.pdf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解釋]〉。
* 林維杰:〈[http://www.ntpu.edu.tw/dcll/96102728PDF/035.pdf 朱熹與西方詮釋學的對比研究]〉。
* 林維杰:〈[http://www.ntpu.edu.tw/dcll/96102728PDF/035.pdf 朱熹與西方詮釋學的對比研究]〉。
* 林維杰:〈[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8154103/http://litera.ccu.edu.tw/journal/article/27_10.pdf 朱熹理氣論與萊布尼茲的自然神學]〉。
* 林維杰:〈[http://litera.ccu.edu.tw/journal/article/27_10.pdf 朱熹理氣論與萊布尼茲的自然神學]〉。
* 吳震:〈[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1126234 论朱子仁学思想]〉。
* 吳震:〈[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1126234 论朱子仁学思想]〉。
* 吴震:〈[http://xb.hznu.edu.cn/hsdx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602 格物诚意不是两事——关于朱熹工夫论思想的若干问题]〉。
* 吴震:〈[http://xb.hznu.edu.cn/hsdx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602 格物诚意不是两事——关于朱熹工夫论思想的若干问题]〉。
第267行: 第267行:
* 勞悅強:〈[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5_2/131.pdf 從《論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章〉論朱熹的詮釋學]〉。
* 勞悅強:〈[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5_2/131.pdf 從《論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章〉論朱熹的詮釋學]〉。
* 邵東方:〈[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01046035_0069.pdf 朱子讀書解經之詮釋學分析]〉。
* 邵東方:〈[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01046035_0069.pdf 朱子讀書解經之詮釋學分析]〉。
* 陳芳妹:〈[http://www.npm.gov.tw/hotnews/9910seminar/download/all/B22.pdf 「與三代同風」:朱熹對東亞文化意象的形塑]〉。
* 佐野公治:〈[http://140.109.24.171/home/publish/PDF/newsletter/89/89-147-183.pdf 四書學之成立——朱子的經書學構造]〉。
* 佐野公治:〈[http://140.109.24.171/home/publish/PDF/newsletter/89/89-147-183.pdf 四書學之成立——朱子的經書學構造]〉。
* 卜永堅:〈[http://www.ha.cuhk.edu.hk/Papers%202012/PUK%20Wing-kin.%20%E5%85%83%E6%98%8E%E6%B8%85%E6%99%82%E6%9C%9F%E5%A9%BA%E6%BA%90%E7%B8%A3%E6%9C%B1%E7%86%B9%E5%B4%87%E6%8B%9C%E7%9A%84%E5%BB%BA%E6%A7%8B.pdf 元明清時期婺源縣朱熹崇拜的建構]〉。
* 卜永堅:〈[http://www.ha.cuhk.edu.hk/Papers%202012/PUK%20Wing-kin.%20%E5%85%83%E6%98%8E%E6%B8%85%E6%99%82%E6%9C%9F%E5%A9%BA%E6%BA%90%E7%B8%A3%E6%9C%B1%E7%86%B9%E5%B4%87%E6%8B%9C%E7%9A%84%E5%BB%BA%E6%A7%8B.pdf 元明清時期婺源縣朱熹崇拜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