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取消链结到“上海人”:.)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416行: 第416行:
上海市的生育率处于极低水平。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查,2000年以来,上海市[[总和生育率]]处于0.67和0.74之间,仅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的生育率处于极低水平。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查,2000年以来,上海市[[总和生育率]]处于0.67和0.74之间,仅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上海自开埠以后,各地人口迅速涌入,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安徽]]是上海居民的主要来源地,并与上海本地居民融合,构成今日上海市民主体的[[上海人]]<ref>{{Cite web|title=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gundong/detail_2013_11/19/31367222_0.shtml|accessdate=2015-09-08|publisher=凤凰新闻}}</ref>。
上海自开埠以后,各地人口迅速涌入,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安徽]]是上海居民的主要来源地,并与上海本地居民融合,构成今日上海市民主体的上海人<ref>{{Cite web|title=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gundong/detail_2013_11/19/31367222_0.shtml|accessdate=2015-09-08|publisher=凤凰新闻}}</ref>。


1843年前,上海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随着开埠后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原先在[[粤]]的大批[[买办]]、因避[[太平天国|太平军]]战乱的吴越富商、受水灾逃难的[[苏北]]民众纷纷离开原籍并定居上海<ref>{{Cite web|title=山坳中的上海话:兴衰背后见证中国社会微妙变化|ur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difang/1003270.htm|accessdate=2012-04-20|date=2005-10-19|publisher=新闻周刊}}</ref>。到1949年,上海全地区人口502.92万,市区人口418.94万<ref>{{Cite web|title=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人口数量|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7/node4564/node79123/node79137/userobject1ai103292.html|accessdate=2019-04-15}}</ref>。同时也聚集了例如[[宋嘉澍家族]]、[[荣毅仁]]、[[邵逸夫]]、[[徐悲鸿]]、[[胡蝶 (演员)|胡蝶]]等众多中国近代史上的政商文艺名人。
1843年前,上海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随着开埠后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原先在[[粤]]的大批[[买办]]、因避[[太平天国|太平军]]战乱的吴越富商、受水灾逃难的[[苏北]]民众纷纷离开原籍并定居上海<ref>{{Cite web|title=山坳中的上海话:兴衰背后见证中国社会微妙变化|ur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difang/1003270.htm|accessdate=2012-04-20|date=2005-10-19|publisher=新闻周刊}}</ref>。到1949年,上海全地区人口502.92万,市区人口418.94万<ref>{{Cite web|title=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人口数量|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7/node4564/node79123/node79137/userobject1ai103292.html|accessdate=2019-04-15}}</ref>。同时也聚集了例如[[宋嘉澍家族]]、[[荣毅仁]]、[[邵逸夫]]、[[徐悲鸿]]、[[胡蝶 (演员)|胡蝶]]等众多中国近代史上的政商文艺名人。
第506行: 第506行:
1876年,英商在上海开辟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吴淞铁路]],但因保守势力的反对,翌年旋即拆除。1898年基本沿吴淞铁路旧址新筑淞沪铁路,及至1909年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开通运营,上海铁路客运主干网络基本形成。
1876年,英商在上海开辟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吴淞铁路]],但因保守势力的反对,翌年旋即拆除。1898年基本沿吴淞铁路旧址新筑淞沪铁路,及至1909年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开通运营,上海铁路客运主干网络基本形成。


上海现有[[京沪线|京沪(北京-上海)]]和[[沪昆线|沪昆(上海-昆明)]]两条既有铁路干线,以及[[金山铁路]]、[[浦东铁路]]等市内运营的线路,以及拥有[[特等站 (中国)|特等站]]和[[一等站 (中国)|一等站]]各二个<ref>{{cite book|author=中国铁道出版社地图制作中心 编|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地图集|year=2008|ISBN=9787113055547}}</ref>,以[[上海站]]、[[上海西站]]<ref>{{Cite web|title=上海西站交通枢纽今启用 将与轨交实现立体"零换乘"|url=http://sh.eastday.com/qtmt/20100625/u1a763992.html|accessdate=2011-03-12|date=2010-06-25|publisher=东方网}}</ref>、[[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最为重要<ref>{{Cite web|title=上海三大火车站各有分工 今天,我们去哪乘火车?|url=http://sh.eastday.com/qtmt/20110711/u1a899258.html|accessdate=2011-07-13|date=2011-07-11|publisher=东方网}}</ref>。[[中国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方面,[[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宁(上海-南京)]]/[[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沪汉蓉高铁]](上海-[[武汉]]-[[成都]],其中上海至南京段与沪宁高铁并线)、[[京沪高铁|京沪高铁(北京-上海)]]和[[沪昆客运专线|沪昆高铁]](上海-[[昆明]])线路已相继通车。
上海现有[[京沪线|京沪(北京-上海)]]和[[沪昆线|沪昆(上海-昆明)]]两条既有铁路干线,以及[[金山铁路]]、[[浦东铁路]]等市内运营的线路,以及拥有[[特等站 (中国)|特等站]]和[[一等站 (中国)|一等站]]各二个<ref>{{cite book|author=中国铁道出版社地图制作中心 编|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地图集|year=2008|ISBN=9787113055547}}</ref>,以[[上海站]]、[[上海西站]]<ref>{{Cite web|title=上海西站交通枢纽今启用 将与轨交实现立体"零换乘"|url=http://sh.eastday.com/qtmt/20100625/u1a763992.html|accessdate=2011-03-12|date=2010-06-25|publisher=东方网}}</ref>、[[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最为重要<ref>{{Cite web|title=上海三大火车站各有分工 今天,我们去哪乘火车?|url=http://sh.eastday.com/qtmt/20110711/u1a899258.html|accessdate=2011-07-13|date=2011-07-11|publisher=东方网}}</ref>。[[中国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方面,[[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宁(上海-南京)]]/[[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沪汉蓉高铁]](上海-[[武汉]]-[[成都]],其中上海至南京段与沪宁高铁并线)、[[京沪高铁|京沪高铁(北京-上海)]]和[[沪昆客运专线|沪昆高铁]](上海-[[昆明]])线路已相继通车。


=== 海运 ===
=== 海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