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立勷勤大學: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10), 員 → 员, 國 → 国 (9), 學 → 学 (34), 軍區 → 军区, 會 → 会 (2), 與 → 与 (2), 軍 → 军 (7), 處 → 处, 師 → 师 (8), 隊 → 队, 華 → 华 (10), 構 → 构 (2), 將 → 将, 調 → 调, 廣 → 广 (17), 專 → 专 (6), 義 → 义, 區 → 区, 為 → 为 (2), 屬 → 属 (2), 電 → 电 (2), 選 → 选 (2), 後 → 后 (3), 幾 → 几, 歷 → 历, 園 → 园, 產 → 产, 築 → 筑 (4), 個 → 个 (2), 戰 → 战, 範 → 范 (8), 當 → 当, 業 → 业 (2), 機 → 机 (7), 創 → 创, 設 → 设 (2), 擴 → 扩, 續 → 续, 氣 → 气, 網 → 网, 併 → 并 (2), 遷 → 迁, 讓 → 让, 駐 → 驻, 時 → 时 (4), 報 → 报, 則 → 则, 經 → 经, 換 → 换, 艦 → 舰, 崗 → 岗 (4), 變 → 变, 適…)
(机器人:更改已重定向的分类 中华民国时期大专院校民国时期大专院校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24行: 第24行:
其中,工学院的建筑学系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建筑学系(另一个是[[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院址远离当时市中心,各种图书、仪器、工厂设备齐全,勷大工学院成立后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材,得到社会上的好评。<ref name="GZWS"/>
其中,工学院的建筑学系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建筑学系(另一个是[[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院址远离当时市中心,各种图书、仪器、工厂设备齐全,勷大工学院成立后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材,得到社会上的好评。<ref name="GZWS"/>


勷勤大学筹委会原计划在增埗附近南海蟠龙岗扩大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招标,但因为当地民田较多,农民阻拦,改在[[河南 (广州)|河南]]的番禺县石榴岗(原名飞鼠岗)为新校址<ref>[http://www.gdgxxbw.com/appraisal/show/1436.html 八十三年的时光,惊艳了我的华师] 源《华南师大报》 2017-04-10</ref>。1936年秋大学全部学系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三个学院学生达1000多人。当时陈济棠已下台,林云陔调京任职,陆嗣曾接任校长。之后由于政府人员调动,大学很难再获取发展经费。有研究称,[[蒋中正]]对以其政敌命名的学校感到不满。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事变]]后,勷勤大学三个学院陆续迁入内地。
勷勤大学筹委会原计划在增埗附近南海蟠龙岗扩大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招标,但因为当地民田较多,农民阻拦,改在[[河南 (广州)|河南]]的番禺县石榴岗(原名飞鼠岗)为新校址<ref>[http://www.gdgxxbw.com/appraisal/show/1436.html 八十三年的时光,惊艳了我的华师] 源《华南师大报》 2017-04-10</ref>。1936年秋大学全部学系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三个学院学生达1000多人。当时陈济棠已下台,林云陔调京任职,陆嗣曾接任校长。之后由于政府人员调动,大学很难再获取发展经费。有研究称,[[蒋介石]]对以其政敌命名的学校感到不满。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事变]]后,勷勤大学三个学院陆续迁入内地。


1938年,日军猛攻广州,南京政府以勷勤大学分散播迁为由停办并拆分,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来又改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ref name="nd1" />,林砺儒继续任院长。商学院改为[[广东省勷勤商学院]],陆嗣曾任校长([[广东财经大学]]前身)。<ref name="GZWS" />
1938年,日军猛攻广州,南京政府以勷勤大学分散播迁为由停办并拆分,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来又改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ref name="nd1" />,林砺儒继续任院长。商学院改为[[广东省勷勤商学院]],陆嗣曾任校长([[广东财经大学]]前身)。<ref name="GZWS" />
第48行: 第48行:


=== 工学院 ===
=== 工学院 ===
省立工专在1932年秋增设建筑工程专业,开岭南建筑教育先河。1933年8月改组完成成为勷勤大学工学院<ref name=":2">{{Cite web|title=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中山大学校报电子版《中山大学报》|url=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464204|accessdate=2020-03-29|work=zsu.cuepa.cn|archive-date=2020-08-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27052228/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464204|dead-url=no}}</ref>。
省立工专在1932年秋增设建筑工程专业,开岭南建筑教育先河。1933年8月改组完成成为勷勤大学工学院<ref name=":2">{{Cite web|title=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中山大学校报电子版《中山大学报》|url=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464204|accessdate=2020-03-29|work=zsu.cuepa.cn}}</ref>。


1938年夏,被并入[[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ref>{{Cite web|title=华南理工大学全宗指南(一)----学校沿革简介|url=http://www2.scut.edu.cn/archives/2012/1103/c1578a29905/page.htm|accessdate=2019-11-18|date=2017-10-16|work=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archive-date=2018-11-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121161721/http://www2.scut.edu.cn/archives/2012/1103/c1578a29905/page.htm|dead-url=no}}</ref>,与中大工学院已有的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四个系合并成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个系<ref name=":1" />。勷大建筑系在系主任胡德元的带领下顺利移交,随即因战事随中大迁往云南澂江,继而往粤北坪石<ref name=":2" />。
1938年夏,被并入[[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ref>{{Cite web|title=华南理工大学全宗指南(一)----学校沿革简介|url=http://www2.scut.edu.cn/archives/2012/1103/c1578a29905/page.htm|accessdate=2019-11-18|date=2017-10-16|work=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ref>,与中大工学院已有的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四个系合并成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个系<ref name=":1" />。勷大建筑系在系主任胡德元的带领下顺利移交,随即因战事随中大迁往云南澂江,继而往粤北坪石<ref name=":2" />。


195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的相关系被组建成[[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br />
195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的相关系被组建成[[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br />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reflist}}
{{中华民国时期大专院校}}
[[Category:民国时期大专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Category:中华民国时期大专院校|粵]]
[[Category:民国时期大专院校|粵]]
[[Category:中华民国已不存在的公立大学]]
[[Category:中华民国已不存在的公立大学]]
[[Category:冠以人名的教育机构]]
[[Category:冠以人名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