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旗帜模板:修订间差异

帮助页面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14行:
 
===[[Template:Flag]]===
生成指定名称旗帜的一个小图片,附加指向相关条目的维基内部链接。
:'''举例:'''<code><nowiki>{{flag|United Kingdom}}</nowiki></code> → {{flag|United Kingdom}}
:'''举例:'''<code><nowiki>{{flag|Thailand}}</nowiki></code> → {{flag|Thailand}}
:{{Mbox|text=注意到这串Wikitext代码序列:<code>{{tlx|flagicon|name}} [[<nowiki/>name]]</code>
 
可以被(也应当被)替换为更简单的:{{tlx|flag|name}}。}}
{| class="messagebox"
|[[File:Information icon.svg|40px]]
|注意到这串维基代码序列:<code><nowiki>{{flagicon|</nowiki>''name''<nowiki>}} [[</nowiki>''name'']]</code><br/>可以被(也应当被)替换为更简单的:<code><nowiki>{{flag|</nowiki>''name''<nowiki>}}</nowiki></code>。
|}
===[[Template:Flagcountry]]===
與{{tl|Flag}}模板相似,但在部分情況時可能更為實用(見下方範例):
第30行 ⟶ 第27行:
:與第一個示例類似,但是使用旗幟變量參數來選擇歷史標誌圖像。請注意,其連結的條目是 <code><nowiki>[[義大利]]</nowiki></code>.
'''举例:''' <code><nowiki>{{flagcountry|Kingdom of Italy}}</nowiki></code> → {{flagcountry|Kingdom of Italy}}
:在這個例子中,使用了一個不同的[[:Category:国家地区资料模板|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以連結至另一個文章(<code><nowiki>[[Kingdom of Italy|Italy]]</nowiki></code>)。和<code><nowiki>{{flag|Kingdom of Italy}}</nowiki></code> → {{flag|Kingdom of Italy}}相比,在此例中雖然都顯示出「義大利王國」,然而於其他情況下,所顯示的文字可能不同。因此,該選用<code>flagcountry</code>或 <code>flag</code>取決於欲顯示的文字;而在所有其他方面,模板是相同的。
 
===[[Template:Flagu]]===
功能與{{tl|flag}}模板相同,但使用此模板時文字不生成超連結,可用於不應該鏈接國名/地區名的情況(例如條目中可能出現[[WPQW:OVERLINK|過度連結]]的情況時)。
:'''舉例:''' <code><nowiki>{{flagu|United States}}</nowiki></code> → {{flagu|United States}}
 
=== “快捷方式”旗帜模板 ===
许多国家也有单独的旗帜模板,以标准的三字母国家代码命名,为的是提供“快捷方式”作为标准模板的一个替代选择。这有利也有弊。一些国家代码(像“USA”)被广泛知晓,对应的快捷方式模板(如{{tl|USA}})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但有些国家代码相对来说不太出名,因此,若国家名称给出全拼的话,维基,Wiki标记(wiki markup)可能会更清楚。同时,快捷方式模板并不提供使用历史上的旗帜变体的能力(见下方的描述),因此灵活性也更小。
:'''举例:'''<nowiki>{{AFG}}</nowiki> → {{AFG}}<!-- (相当于{{tl|flag|Afghanistan}}) -->
:'''举例:'''<nowiki>{{PRC}}</nowiki> → {{PRC}}
:'''举例:'''<nowiki>{{CHN}}</nowiki> → {{CHN}}
 
参见[[Help:旗帜模板/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列表]]
 
==主旗幟名稱==
實際上,上述各種模板的參數都儲存在同一個頁面,即Country data模板。例如<code><nowiki>{{flag|古巴}}</nowiki></code>({{flag|Cuba}})中的圖片和名稱都存於[[Template:Country data Cuba]]。
 
要參看所有Country data頁面,可以到[[:分類:國家地區資料模板]]。
 
但需注意的是其中的頁面不一定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國家]](Country),很多時一些國際組織、地區與聯盟也會包含其中。本計劃由英語維语维-{}-基百科翻譯而來。當時他們所用的屬本計劃中文名已改為“''國家模板'地區'之下,後來發覺問題時(更好的名稱可以是''旗幟資料模板”,唯英文名仍為“''。)卻已太遲'Country''' data”
 
地區資料模板中包含一些國際組織、聯盟和非國家地區:
一些非國家的國家資料模板例子:
*<code><nowiki>{{flag|United Nations}}</nowiki></code> → {{flag|United Nations}}
*<code><nowiki>{{flag|European Union}}</nowiki></code> → {{flag|European Union}}
*<code><nowiki>{{flag|BavariaMacao}}</nowiki></code> → {{flag|BavariaMacao}}
 
當然,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也不會只括現在,亦過去已消亡或解散的國家以及國際組織、聯盟和非國家地區
 
例子有:
*<code><nowiki>{{flag|Austria-Hungary}}</nowiki></code> → {{flag|Austria-Hungary}}
*<code><nowiki>{{flag|NaziSoviet GermanyUnion}}</nowiki></code> → {{flag|NaziSoviet GermanyUnion}}
 
另外,請不要在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加入未來的國家、組織等。可以參考[[WikipediaQiuwen:维基求闻百科不是什么#維基求闻百科不是占卜師|這裡]]。
 
==別名==
第69行 ⟶ 第66行:
大部分三字母國家代碼都可以在以下三個頁面中找到:[[ISO 3166-1#正式代碼列表|ISO 3166-1 alpha-3]]、[[國際奧委會國家編碼列表]]及[[國際足總國家代碼列表]]。例如<code><nowiki>{{flagicon|DEU}}</nowiki></code>(國際奧委會)與<code><nowiki>{{flagicon|GER}}</nowiki></code>(國際奧委會及國際足總)都可以造出{{flagicon|DEU}}。當然一些非三字母的簡寫亦可接受,但該簡寫應較為著名及常用,如<code>UK</code>、<code>EU</code>及<code>USSR</code>。
 
這些別名在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中只是一個重定向。例如[[Template:Country data FRA]]會重定向至[[Template:Country data France]]。這些別名亦會列於主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中。
 
{| class="messagebox"
第88行 ⟶ 第85行:
 
==旗幟變種==
許多國家在悠長的歷史中多次轉換其旗幟,而我們很難將每面旗幟都配上一模板。因此,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可以存儲不同的旗幟變種。只要在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存儲了旗幟變種,使用時只要額外指定一個參數,就能選擇特定的已存旗幟變種。要在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加上旗幟變種,就可以使用第二順位的<code>variant</code>參數。
 
例子:
第98行 ⟶ 第95行:
**與正常相比 → {{flag|CAN}}
 
每個可用的變種都放置於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之內,要使用時可在內查看。每個變種都會有段小句(如<code>empire</code>或<code>1921</code>)作為其副名稱。通常情況下小句都是旗幟開始使用的那一年,但其並不強制。
 
{| class="messagebox"
第112行 ⟶ 第109行:
旗幟的原設定大小為22x20px,再加上有一個[[像素]]厚的邊框,即旗幟高度不能超過20像素,寬度亦不能超過22像素。由於大多數旗幟都是水平向,所以有22像素限制的通常是寬度。這尺寸經過仔細挑選,認為其最能配合普遍的文字大小。
 
要改變上述設定,就需要使用到<code>size</code>參數,這種參數不需要預先在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中存放。
 
例子有:
第140行 ⟶ 第137行:
 
===[[Template:Navy]]===
我們可以事先把海軍的旗幟放到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使用<code>naval</code>),再用Navy模板將其喚出來,連結也會自動指向其海軍頁面。
 
例子如下:
第146行 ⟶ 第143行:
*<code><nowiki>{{navy|Nazi Germany}}</nowiki></code> → {{navy|Nazi Germany}}
*<code><nowiki>{{navy|USSR}}</nowiki></code> → {{navy|USSR}}
*<code><nowiki>{{navy|ROC}}</nowiki></code> → {{navy|ROC}}
 
===[[Template:Army]]===
第162行 ⟶ 第158行:
 
==國家運動隊旗幟模板==
維基求闻百科上使用國家運動隊的旗幟可算是最常見的例子之一。有好幾套已制定的體育可以使用此旗幟模板系統:
{{col-begin}}
{{col-2}}
第210行 ⟶ 第206行:
旗幟模板系統共使用了三種不同模板,每一種都有不同功能:
#用戶自己加入的模板
#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部)
#格式模板(內部)
 
第219行 ⟶ 第215行:
 
此系統架構意味著:
*所有國家的具體數據都包含在個別的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內,提高維護效率;
*格式只集中在極少數的模板,確保了版面一致性。
 
第225行 ⟶ 第221行:
每次使用旗幟模板都會經過三個步驟。以上述的例子-<code><nowiki>{{flag|Spain}}</nowiki></code>-來說,其有這些步驟:
 
首先,<code>Template:Flag</code>會展開來使用<code>Template:Country data Spain</code>,並確定所有用戶有指定的參數設置。模板的首個參數為「名字」。其用來指定{{tl|flag}}將使用哪一個國家地區資料模板。所以你會輸入:
<pre>
{{flag|Spain}}
第237行 ⟶ 第233行:
{{country data Spain | Flag/core | variant = 1939 | size = | name = España}}
</pre>
接著,國家地區資料模板亦會展開,配上已提供的參數。繼續我們的<code><nowiki>{{flag|Spain}}</nowiki></code>,會出現:
<pre>
{{Flag/core | alias = 西班牙 | flag alias = Flag of Spain.svg | name = España}}
第249行 ⟶ 第245行:
亦即選擇上方任一語法都可出現{{flag|Spain|1939|name=España}}。
 
===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基本結構===
所有國家地區資料模板結構都有如下標準模式,再另外加上額外參數。
 
國家地區資料模板的空樣板如下:
<pre>
{{ {{{1<noinclude>|country showdata</noinclude>}}}
第280行 ⟶ 第276行:
所以,當指定了<code><nowiki>{{flag|Mexico|1934}}</nowiki></code>,[[:File:Flag of Mexico (1934-1968).png]]就會呈現出來。旗幟變種的選擇會同時在格式模板上顯示。
 
國家地區資料模板除了默認旗幟之外,至少會有一個旗幟變種,即'''必須'''有以下此行:
<pre>
| variant = {{{variant|}}}
第301行 ⟶ 第297行:
 
===國家運動隊的模板參數===
Any country data template that will be used with a national team template must include an additional "pass-through" parameter:所有有包含國家隊參數的國家地區資料模板必須加上一個額外的“直通”參數:
<pre>
| altlink = {{{altlink|}}}
第307行 ⟶ 第303行:
此參數是為連結連結產生合適後綴。例如[[Template:bk]]會增加“國家男子籃球隊”到國家名之後,這動作需要<code>altlink</code>參數。
 
在大多數情況下,國家隊的旗幟和顯示名稱都會對應其常用的旗幟及名稱。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通過附加參數來覆蓋國家地區資料模板。默認連結也可在全名不常用的情況下改變。
 
===模板文檔===
國家地區資料模板會自動使用[[Template:Country showdata]]來弄出一個模板文檔。現請回想一下每個國家地區資料模板的第一行都有甚麼?答案:
<pre>
{{{1<noinclude>|country showdata</no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