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劳工)
(// Edit via Wikiplus)
 

(未显示4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name = {{collapsible list
|name = {{collapsible list
| titlestyle = background:transparent;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normal;
| titlestyle = background:transparent;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normal;
|title = 官方名称
|title = 国际劳工组织
| {{Infobox |subbox=yes |bodystyle=font-size:77%;font-weight:normal;|labelstyle=white-space: nowrap;
| {{Infobox |subbox=yes |bodystyle=font-size:77%;font-weight:normal;|labelstyle=white-space: nowrap;
|rowclass2 = mergedrow |label2 = [[英文]]:|data2 = {{lang|en|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rowclass2 = mergedrow |label2 = [[英文]]:|data2 = {{lang|en|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第22行: 第22行:
}}
}}


'''国际劳工组织'''({{Lang-en|'''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ILO'''}};{{Lang-fr|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u Travail}};{{Lang-es|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del Trabajo}})是[[联合国]]的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唯一的[[三方架構|三方机构]](政府、雇主和工人)。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其设立是《[[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该组织制订劳工标准、政策和计划,促进所有女性和男性享有体面劳动,追求社会正义以建立世界持久和平。<ref name=":3">{{Cite web|title=About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archive-date=2020-02-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204065539/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lang--en/index.htm|dead-url=no}}</ref>该组织因保障社会正义、努力增进国家间情谊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和平奖]]。<ref name=":1">{{Cite web|title=国际劳工组织 (ILO)|url=https://www.un.org/zh/sections/nobel-peace-prize/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index.html|accessdate=2021-03-15|date=2015-08-13|work=|publisher=www.un.org|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0-01-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15155603/https://www.un.org/zh/sections/nobel-peace-prize/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index.html|dead-url=no}}</ref>截至2021年3月,该组织共有187个成员国。
'''国际劳工组织'''({{Lang-en|'''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ILO'''}};{{Lang-fr|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u Travail}};{{Lang-es|Organización Internacional del Trabajo}})是[[联合国]]的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唯一的[[三方架構|三方机构]](政府、雇主和工人)。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其设立是《[[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该组织制订劳工标准、政策和计划,促进所有女性和男性享有体面劳动,追求社会正义以建立世界持久和平。<ref name=":3">{{Cite web|title=About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ref>该组织因保障社会正义、努力增进国家间情谊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和平奖]]。<ref name=":1">{{Cite web|title=国际劳工组织 (ILO)|url=https://www.un.org/zh/sections/nobel-peace-prize/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index.html|accessdate=2021-03-15|date=2015-08-13|work=|publisher=www.un.org|language=zh-hans}}</ref>截至2021年3月,该组织共有187个成员国。


== 发源历史 ==
== 发源历史 ==
1919年1月至4月期间,[[巴黎和会 (1919年)|巴黎和会]]先后于[[巴黎]]和[[凡尔赛宫]]召开了会议,其设立的劳工委员会起草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章程》借鉴了[[国际劳工立法协会]](1901年于[[巴塞尔]]成立)运作中产生的理念,其序言概括了包括[[安全]]、[[人道主义|人道]]、[[政治]]和[[经济]]等驱动该组织诞生的因素。<ref name=":0">{{Cite web|title=History of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istory/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2-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5193040/http://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istory/lang--en/index.htm|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国际劳工组织概况|url=https://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gjs_673893/gjzz_673897/gjlg_674025/gk_674027/|accessdate=2021-03-15|author=|work=|publisher=www.fmprc.gov.cn|language=zh-hans}}</ref>
1919年1月至4月期间,[[巴黎和会 (1919年)|巴黎和会]]先后于[[巴黎]]和[[凡尔赛宫]]召开了会议,其设立的劳工委员会起草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章程》借鉴了[[国际劳工立法协会]](1901年于[[巴塞尔]]成立)运作中产生的理念,其序言概括了包括[[安全]]、[[人道主义|人道]]、[[政治]]和[[经济]]等驱动该组织诞生的因素。<ref name=":0">{{Cite web|title=History of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istory/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ref><ref>{{Cite web|title=国际劳工组织概况|url=https://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gjs_673893/gjzz_673897/gjlg_674025/gk_674027/|accessdate=2021-03-15|author=|work=|publisher=www.fmprc.gov.cn|language=zh-hans}}</ref>


{{Quote|text=鉴于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Quote|text=鉴于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第39行: 第39行:
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六项国际劳工公约,包括[[1919年(工业)工时公约|(工业)工时公约]]、[[1919年失业公约|失业公约]]、[[1919年保护生育公约|保护生育公约]]、[[1919年(妇女)夜间工作公约|(妇女)夜间工作公约]]、[[1919年(工业)最低年龄公约|(工业)最低年龄公约]]和[[1919年(工业)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工业)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1920年夏,该组织选址于[[日内瓦]],{{Link-en|阿尔伯特·托马斯|Albert Thomas (minister)}}出任国际劳工局第一任局长,后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推动该组织通过了16项公约和18项建议书,但这种早期热情很快消减。1940年5月,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安全考虑,该组织总部临时迁往[[蒙特利尔]]。
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六项国际劳工公约,包括[[1919年(工业)工时公约|(工业)工时公约]]、[[1919年失业公约|失业公约]]、[[1919年保护生育公约|保护生育公约]]、[[1919年(妇女)夜间工作公约|(妇女)夜间工作公约]]、[[1919年(工业)最低年龄公约|(工业)最低年龄公约]]和[[1919年(工业)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工业)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1920年夏,该组织选址于[[日内瓦]],{{Link-en|阿尔伯特·托马斯|Albert Thomas (minister)}}出任国际劳工局第一任局长,后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推动该组织通过了16项公约和18项建议书,但这种早期热情很快消减。1940年5月,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安全考虑,该组织总部临时迁往[[蒙特利尔]]。


1946年,该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并于第29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最后条款修正公约''',该公约全称'''对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最初二十八届会议通过的各公约予以局部的修正以使各该公约所赋予国际联盟秘书长的若干登记职责今后的执行事宜有所规定并因国际联盟的解散及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修正而将各该公约一并酌加修正的公约''',主要列明了因国际联盟解散而应修改的过往合约的部分字样,比如“国际联盟秘书长”改为“国际劳工局局长”、删除“国际联盟的”等。<ref>{{Cite web|title=对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最初二十八届会议通过的各公约予以局部的修正以使各该公约所赋予国际联盟秘书长的若干登记职责今后的执行事宜有所规定并因国际联盟的解散及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修正而将各该公约一并酌加修正的公约|url=http://treaty.mfa.gov.cn/Treaty/web/detail1.jsp?objid=1531876002545|accessdate=2021-03-15|publisher=treaty.mfa.gov.cn|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0-12-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11110717/http://treaty.mfa.gov.cn/Treaty/web/detail1.jsp?objid=1531876002545|dead-url=no}}</ref>
1946年,该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并于第29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最后条款修正公约''',该公约全称'''对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最初二十八届会议通过的各公约予以局部的修正以使各该公约所赋予国际联盟秘书长的若干登记职责今后的执行事宜有所规定并因国际联盟的解散及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修正而将各该公约一并酌加修正的公约''',主要列明了因国际联盟解散而应修改的过往合约的部分字样,比如“国际联盟秘书长”改为“国际劳工局局长”、删除“国际联盟的”等。<ref>{{Cite web|title=对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最初二十八届会议通过的各公约予以局部的修正以使各该公约所赋予国际联盟秘书长的若干登记职责今后的执行事宜有所规定并因国际联盟的解散及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修正而将各该公约一并酌加修正的公约|url=http://treaty.mfa.gov.cn/Treaty/web/detail1.jsp?objid=1531876002545|accessdate=2021-03-15|publisher=treaty.mfa.gov.cn|language=zh-hans}}</ref>


1960年,该组织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劳工研究所]];1965年,该组织在[[都灵]]建立了国际培训中心。1969年,该组织在成立50周年之际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ref name=":1" /><ref name=":0" />
1960年,该组织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劳工研究所]];1965年,该组织在[[都灵]]建立了国际培训中心。1969年,该组织在成立50周年之际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ref name=":1" /><ref name=":0" />
第59行: 第59行:


==== 成员国代表大会 ====
==== 成员国代表大会 ====
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代表大会,又称国际劳工大会,负责制订国际劳工标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政策。该组织章程规定成员国代表大会在必要时随时召开会议,每年至少一次。大会由成员国各派四名代表(两名政府代表、一名雇主代表和一名工人代表)组成,代表可随带顾问;每名代表对于大会所审议的一切事项享有个人表决权。<ref name=":2" />{{Rp|7}}<ref name=":4">{{Cite web|title=How the ILO works|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2-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2180548/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lang--en/index.htm|dead-url=no}}</ref>
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代表大会,又称国际劳工大会,负责制订国际劳工标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政策。该组织章程规定成员国代表大会在必要时随时召开会议,每年至少一次。大会由成员国各派四名代表(两名政府代表、一名雇主代表和一名工人代表)组成,代表可随带顾问;每名代表对于大会所审议的一切事项享有个人表决权。<ref name=":2" />{{Rp|7}}<ref name=":4">{{Cite web|title=How the ILO works|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ref>


==== 理事会 ====
==== 理事会 ====
第138行: 第138行:


=== 多边合作 ===
=== 多边合作 ===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提供数据、分析和建议等方式与[[二十國集|二十国集团]]、[[七大工業國組織|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保持合作。<ref>{{Cite web|title=The ILO and the multilateral system|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multilateral-system/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2-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9134848/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multilateral-system/lang--en/index.htm|dead-url=no}}</ref>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提供数据、分析和建议等方式与[[二十國集|二十国集团]]、[[七大工業國组织|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保持合作。<ref>{{Cite web|title=The ILO and the multilateral system|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how-the-ilo-works/multilateral-system/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ref>


== 使命影响 ==
== 使命影响 ==
第148行: 第148行:
# 加强三方合作和社会对话。
# 加强三方合作和社会对话。


该组织认为议程有助于改善经济和工作条件,使所有工人、 雇主和政府享有持久和平、繁荣和进步。<ref>{{Cite web|title=Mission and impact of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mission-and-objectives/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archive-date=2021-02-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4131928/http://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mission-and-objectives/lang--en/index.htm|dead-url=no}}</ref>
该组织认为议程有助于改善经济和工作条件,使所有工人、 雇主和政府享有持久和平、繁荣和进步。<ref>{{Cite web|title=Mission and impact of the ILO|url=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mission-and-objectives/lang--en/index.htm|accessdate=2021-03-15|work=|publisher=www.ilo.org|language=en}}</ref>


== 公约制订 ==
== 公约制订 ==
第159行: 第159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reflist}}
{{-}}
{{-}}
{{UN}}
{{UN}}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Category:國際勞工組織| ]]
[[Category:国际勞工组织| ]]
[[Category:联合国专门机构]]
[[Category:联合国专门机构]]
[[Category: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
[[Category: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