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国: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來源|time=2016-09-05T17:23:07+00:00}}
{{提示|邪惡軸心}}
{{提示|邪惡軸心}}
{{Infobox former country
{{Infobox former country
第20行: 第19行:
| event2 = [[三国同盟条约]]
| event2 = [[三国同盟条约]]
| date_event2 = 1940年9月27日
| date_event2 = 1940年9月27日
| image_map2 = Map of participants in World War II.png
| image_map2 = Bundesarchiv Bild 183-L09218, Berlin, Japanische Botschaft.jpg
| image_map2_caption = [[納粹德國]]、[[日本帝國]]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國旗並列於[[柏林]]的[[日本駐德大使館]]外,1940年
| image_map2_caption = {{plainlist | style = padding-left: 0.6em; text-align: left; |
*{{color box|#63B74E}} [[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及其殖民地)
*{{color box|#66FF00}} [[珍珠港事件]]后加入同盟国的国家
*{{color box|#2AACF6}} '''轴心国'''(及其殖民地)
*{{color box|#C6BDC7}} 中立国}}
----
----
{{plainlist | style = padding-left: 0.6em; text-align: left; |
{{plainlist | style = padding-left: 0.6em; text-align: left; |
'''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
*[[纳粹德国]]
*{{flag|Nazi Germany}}
*{{flag|Kingdom of Italy}}(至1943年)
*{{flag|Kingdom of Italy}}(至1943年)
*{{flag|Empire of Japan}}
*{{flag|Empire of Japan}}
第63行: 第58行:
*{{flagdeco|Cambodia|1942}} [[柬埔寨日占時期|柬埔寨]]
*{{flagdeco|Cambodia|1942}} [[柬埔寨日占時期|柬埔寨]]
*{{flagdeco|Laos|1952}} [[老挝保护国#日军占领|老挝]]
*{{flagdeco|Laos|1952}} [[老挝保护国#日军占领|老挝]]
*{{flag|Manchukuo|name=滿洲帝國}}
*{{flag|Manchukuo}}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蒙疆]]
*{{flag|Mengjiang|name=蒙疆}}
*{{ROC-1940}}}}}}
*{{ROC-1940}}}}}}
[[File:Bundesarchiv Bild 146-1969-065-24, Münchener Abkommen, Ankunft Mussolini.jpg|缩略图|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大利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
[[File:Bundesarchiv Bild 146-1969-065-24, Münchener Abkommen, Ankunft Mussolini.jpg|缩略图|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大利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
[[File:Greater East Asia Conference.JPG|缩略图|日本軍頭暨內閣總理大臣[[東條英機]]與[[大東亞共榮圈]]諸傀儡政權領袖,除了站在東條右邊的泰國代表[[旺·威泰耶康·瓦拉旺親王]](泰國不是傀儡)。]]
[[File:Greater East Asia Conference.JPG|缩略图|日本軍頭暨內閣總理大臣[[東條英機]]與[[大東亞共榮圈]]諸傀儡政權領袖,除了站在東條右邊的泰國代表[[旺·威泰耶康·瓦拉旺親王]](泰國不是傀儡)。]]
'''轴心国'''({{lang-en|Axis power}}、{{lang-de|Die Achsenmächte}})最初称为'''罗马-柏林轴心'''({{lang-en|Rome–Berlin 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日本帝國]]3個國家為中心。[[英国|英]][[法国|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为诱饵,怂恿德國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德苏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苏德轴心谈判|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 (纳粹主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覆,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轴心国间的联盟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后正式瓦解。
'''轴心国'''({{lang-en|Axis power}}、{{lang-de|Die Achsenmächte}})最初称为'''罗马-柏林轴心'''({{lang-en|Rome–Berlin 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日本帝國]]3個國家為中心。[[英国|英]][[法国|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为诱饵,怂恿德國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苏德轴心谈判|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 (纳粹主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覆,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轴心国间的联盟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后正式瓦解。
[[File:1938_Naka_yoshi_sangoku.jpg|缩略图|右|德日三國結盟宣傳畫,當中的不同種族的孩子分別代表德國,大利和日本,上方分別為德國元首[[希特勒]]、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及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的肖像]]
[[File:1938_Naka_yoshi_sangoku.jpg|缩略图|右|德日三國結盟宣傳畫,當中的不同種族的孩子分別代表德國,大利和日本,上方分別為德國元首[[希特勒]]、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及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的肖像]]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L09218, Berlin, Japanische Botschaft.jpg|缩略图|250px|[[納粹德國]]、[[日本帝國]]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國旗並列於[[柏林]]的[[日本駐德大使館]]外,1940年]]


== 歷史 ==
== 歷史 ==
1936年10月25日[[納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帝国|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36年10月25日[[納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帝国|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zh:德義日;zh-hans:德意日;zh-hk:德意日;zh-tw:德義日;}-三国同盟条约]]》(即:[[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就戰略角度,德國攻佔南俄,日本攻佔[[蒙古]],意大利自[[北非]]跨[[蘇伊士運河]]攻佔[[中東]],-{zh:德日義;zh-hans:德日意;zh-hk:德日意;zh-tw:德日義;}-軍隊再共同於[[伊朗]]會師。儘管如此,三國多數單獨行動以及協調差。例如德國進攻蘇聯沒有通知日本([[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德軍最高統帥部]]下令不能告知日本<ref>''Trial of German Major War Criminals'', vol. 3, pp. 376–377. Italics in the original</ref>)而進攻後又要求日本北進蘇聯西伯利亞,但日本因已決定南進而拒絕;日本於1941年11月有向德國表態會和美國開戰但德國不知道何時開戰。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zh-hans:德意日;zh-hk:德意日;zh-tw:德義日;}-三国同盟条约]]》(即:[[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就戰略角度,德國攻佔南俄,日本攻佔[[蒙古]],意大利自[[北非]]跨[[蘇伊士運河]]攻佔[[中東]],-{zh-hans:德日意;zh-hk:德日意;zh-tw:德日義;}-軍隊再共同於[[伊朗]]會師。儘管如此,三國多數單獨行動以及協調差。例如德國進攻蘇聯沒有通知日本([[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德軍最高統帥部]]下令不能告知日本<ref>''Trial of German Major War Criminals'', vol. 3, pp. 376–377. Italics in the original</ref>)而進攻後又要求日本北進蘇聯西伯利亞,但日本因已決定南進而拒絕;日本於1941年11月有向德國表態會和美國開戰但德國不知道何時開戰。


隨著戰事發展,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投降]]。
隨著戰事發展,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投降]]。


1944年羅馬尼亞於[[1944年羅馬尼亞政變|8月發生政變]]後倒戈盟軍;9月9日保加利亞發生{{le|共產主義政變|1944 Bulgarian coup d'état}}倒戈了盟軍;芬蘭在9月19日和蘇聯停戰({{le|莫斯科停戰協定|Moscow Armistice}});1944年10月匈牙利密謀退出被德國發現後被入侵({{le|浮士德行動|Operation Panzerfaust}}),建立了傀儡政權。
1944年羅馬尼亞於[[1944年羅馬尼亞政變|8月發生政變]]後倒戈盟軍;9月9日保加利亞發生[[共產主義政變]]倒戈了盟軍;芬蘭在9月19日和蘇聯停戰([[莫斯科停戰協定]]);1944年10月匈牙利密謀退出被德國發現後被入侵([[浮士德行動]]),建立了傀儡政權。


納粹德国則在1945年[[德國投降|5月8日投降]],而日本見败局已定,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投降,次日泰國宣佈在1942年1月對英美的宣戰無效,美國接受了泰國的宣稱,轴心国集團因此滅亡。
納粹德国則在1945年[[德國投降|5月8日投降]],而日本見败局已定,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投降,次日泰國宣佈在1942年1月對英美的宣戰無效,美國接受了泰國的宣稱,轴心国集團因此滅亡。


== 轴心国成员 ==
== 轴心国成员 ==
* [[纳粹德国]]
* {{flag|Nazi Germany}}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
* {{flag|Kingdom of Italy}}
* {{flag|Kingdom of Italy}}
第99行: 第93行: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一些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 [[戰時盟國]] ====
==== [[戰時盟國]] ====
他們并未簽署三国公约,主要因[[民族主義]]及[[領土收復主義]](芬蘭的[[大芬蘭|大芬蘭主義]]、泰國的[[泛泰主義]])而站在軸心國陣營,只想收復過去的失地或本民族土地,對戰爭的參與度有限。
他們并未簽署三国公约,主要因[[民族主義]]及[[領土收復主義]](芬蘭的[[大芬蘭|大芬蘭主義]]、泰國的[[泛泰主義]])而站在軸心國陣營,只想收復過去的失地或本民族土地,對戰爭的參與度有限。


* {{flag|Finland}}
* {{flag|Finland}}{{NoteTag|芬蘭是在軸心國陣營中唯一一個民主國家(其餘都是獨裁或[[君主專制]]的國家。)}}
**1941年6月25日加入、1944年9月4日停戰
**1941年6月25日加入、1944年9月4日停戰


第113行: 第107行:
==== 軸心日本扶植 ====
==== 軸心日本扶植 ====
* {{flag|Manchukuo}}(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flag|Manchukuo}}(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flag|Mengjiang}}(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ROC-1940}}(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ROC-1940}}(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flagdeco|Empire of Vietnam}} [[越南帝国]]
* {{flagdeco|Empire of Vietnam}} [[越南帝国]]
第129行: 第123行:
* {{flag|Italian Social Republic}}(1943年-1945年)
* {{flag|Italian Social Republic}}(1943年-1945年)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Government of National Salvation (occupied Yugoslavia).svg}}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Government of National Salvation (occupied Yugoslavia).svg}}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 {{flagicon image|Flag of Hungary (1915-1918, 1919-1946).svg}} 匈牙利王國{{le|國民統一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Hungary)}} (1944-45年)
* {{flagicon image|Flag of Hungary (1915-1918, 1919-1946).svg}} 匈牙利王國[[國民統一政府]] (1944-45年)
*{{Flagicon image|Flag of Nasjonal Samling.svg}}[[維德孔·吉斯林]][[挪威]][[傀儡政權]](1942-45年)
*{{Flagicon image|Flag of Nasjonal Samling.svg}} [[維德孔·吉斯林]][[挪威]][[傀儡政權]](1942-45年)
*{{Flagicon image|Flag of Albania (1943–1944).svg}} [[阿爾巴尼亞德占時期]] (1943–1944)
*{{Flagicon image|Flag of Albania (1943–1944).svg}} [[阿爾巴尼亞德占時期]] (1943–1944)
*{{Flagicon|Monaco}} [[摩納哥]] (1943–1945)(被意大利(然後德國占領)
*{{Flagicon|Monaco}} [[摩納哥]] (1943–1945)(被意大利德國占領)


==== 軸心意大利扶植 ====
==== 軸心意大利扶植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Montenegro (1905–1918, 1941–1944).svg}} {{le|蒙特內哥羅軍政府|Governorate of Montenegro}}
* {{flagicon image|Flag of Montenegro (1905–1918, 1941–1944).svg}} {{le|蒙特內哥羅軍政府|Governorate of Montenegro}}
* {{flagdeco|Albania|1939}} [[阿尔巴尼亚王国 (1939年-1943年)|阿尔巴尼亚王國]]
* {{flagdeco|Albania|1939}} [[阿尔巴尼亚王国 (1939年-1943年)|阿尔巴尼亚王國]]
* {{flag|Independent State of Croatia}} (政權由德國及大利共同創建)
* {{flag|Independent State of Croatia}} (政權由德國及大利共同創建)
* {{flagdeco|Greece|old}} [[希臘國]]
* {{flagdeco|Greece|old}} [[希臘國]]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Principality of Pindus and Voivodship of Macedonia.svg}} [[班都斯親王國]]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Principality of Pindus and Voivodship of Macedonia.svg}} [[班都斯親王國]]
第150行: 第144行:


=== 軸心國佔領區 ===
=== 軸心國佔領區 ===
* {{CHN-1928}}(部分領土為[[日本帝國|日本]]佔領)
* {{CHN-1928}}(部分領土為[[日本帝國|日本]]佔領)
* {{flag|Soviet Union|1936}}(部分領土為[[納粹德國]]佔領)
* {{flag|Soviet Union|1936}}(部分領土為[[納粹德國]]佔領)
* {{flag|Italy}}(1943年投降後,北部領土被[[德國]]佔領)
* {{flag|Italy}}(1943年投降後,北部領土被[[德國]]佔領)
* {{flag|British Empire}}殖民地(部分領土被佔領,包括[[英屬馬來亞|馬來亞]]、[[緬甸|英屬緬甸]]、[[海峽殖民地]]、[[砂拉越]]、[[北婆羅洲]]、[[汶萊]]、[[索羅門群島]]、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的[[吉爾伯特群島]]、[[聖誕島]]、[[英屬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及[[香港受殖民统治時期|香港]])
* {{flag|British Empire}}殖民地(部分領土被佔領,包括[[英屬馬來亞|馬來亞]]、[[緬甸|英屬緬甸]]、[[海峽殖民地]]、[[砂拉越]]、[[北婆羅洲]]、[[汶萊]]、[[索羅門群島]]、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的[[吉爾伯特群島]]、[[聖誕島]]、[[英屬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及[[香港日占时期|香港]])
* {{flag|France|1830}}(法國本土部分被[[德國]]和意大利佔領,其餘部分和部分殖民地由附庸國[[維希法國]]控制,亞太區部分殖民地由[[日本]]佔領,如[[法屬印度支那]],部分殖民地由抵抗運動[[自由法國]]控制)
* {{flag|France|1830}}(法國本土部分被[[德國]]和意大利佔領,其餘部分和部分殖民地由附庸國[[維希法國]]控制,亞太區部分殖民地由[[日本]]佔領,如[[法屬印度支那]],部分殖民地由抵抗運動[[自由法國]]控制)
* {{flag|Denmark}}(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丹麥]]失守後,殖民地[[格陵蘭]]、[[法羅群島]]及[[冰島]]被[[英國|英]][[美國|美]]兩國保護。)
* {{flag|Denmark}}(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丹麥]]失守後,殖民地[[格陵蘭]]、[[法羅群島]]及[[冰島]]被[[英國|英]][[美國|美]]兩國保護。)
第172行: 第166行:
File:NS administrative Gliederung 1944.png|[[納粹德國]]本土 (1944年)
File:NS administrative Gliederung 1944.png|[[納粹德國]]本土 (1944年)
File:Impero italiano.svg|[[意大利殖民帝國]]。(未显示[[天津意租界]]及[[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意大利界區]])
File:Impero italiano.svg|[[意大利殖民帝國]]。(未显示[[天津意租界]]及[[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意大利界區]])
File:Greater Asian Co-prosperity sphere.png|[[大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
File:Hungary map.png|[[匈牙利王國 (1920-1946)|匈牙利王國]]
File:Hungary map.png|[[匈牙利王國 (1920-1946)|匈牙利王國]]
File:Romania1941.png|[[羅馬尼亞王國]]
File:Romania1941.png|[[羅馬尼亞王國]]
第181行: 第174行:
File:Ndh 1941.png|[[克罗地亚獨立國]] (意大利控制西部、德國控制東部)
File:Ndh 1941.png|[[克罗地亚獨立國]] (意大利控制西部、德國控制東部)
File:Manchukuo map.png|[[伪满洲国]] (日本傀儡)
File:Manchukuo map.png|[[伪满洲国]] (日本傀儡)
File:Italian social republic map.png|[[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意大利社共和]] (德國傀儡, 1943-1945)
File:Italian social republic map.png|[[意大利社共和]] (德國傀儡, 1943-1945)
File:Serbia1941 1944 01.png|[[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德國傀儡)
File:Serbia1941 1944 01.png|[[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德國傀儡)
File:Montenegro during ww2.png|[[蒙特內哥羅]] (意大利傀儡, 1941-1943)
File:Montenegro during ww2.png|[[蒙特內哥羅]] (意大利傀儡, 1941-1943)
第188行: 第181行:
</gallery>
</gallery>


== 注釋 ==
==参考文献==
{{NoteFoot}}
{{reflist}}


== 参见 ==
== 参见 ==
第197行: 第190行:
* [[大东亚共荣圈]]
* [[大东亚共荣圈]]
* [[大德意志帝國]]
* [[大德意志帝國]]
* [[日本帝國]]
* [[日本帝國]]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王國]]
* [[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
* [[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
* {{le|拉丁軸心|Latin Axis (World War II)}}:計劃由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國]]、維希法國、羅馬尼亞王國和葡萄牙組成的軍事同盟,其目的為另起爐灶和平衡德國強大的勢力範圍,但從未落實。
* [[拉丁軸心]]:計劃由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國]]、維希法國、羅馬尼亞王國和葡萄牙組成的軍事同盟,其目的為另起爐灶和平衡德國強大的勢力範圍,但從未落實。
*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II}}
{{World Wa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