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從吾: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陝 → 陕 (12), 員 → 员, 內 → 内, 壯 → 壮 (2),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4), 開 → 开, 學 → 学 (21), 會 → 会 (4), 長 → 长 (12), 與 → 与 (8), 軍 → 军 (2), 黨 → 党 (3), 處 → 处 (4), 務 → 务, 師 → 师 (3), 龍 → 龙 (2), 漢 → 汉, 語 → 语, 華 → 华, 馮 → 冯 (30), 縣 → 县 (4), 無 → 无 (3), 彈 → 弹, 興 → 兴 (2), 關 → 关 (3), 監 → 监 (2), 將 → 将 (3), 張 → 张 (4), 楊 → 杨 (3), 調 → 调 (2), 應 → 应 (2), 寧 → 宁 (2), 嚴 → 严 (2), 見 → 见 (2), 來 → 来 (5), 喬 → 乔 (2), 對 → 对, 發 → 发 (7), 門 → 门 (2), 親 → 亲 (3), 願 → 愿, 極 → 极, 號 → 号 (3), 體 → 体 (4), 羅 → 罗, 圖 → 图 (3), 簡 → 简,…)
(现在籍贯更详细了)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20行: 第20行:
| 亲属 =
| 亲属 =
| 出身 =
| 出身 =
*万十六年戊子科举人
*万十六年戊子科举人
*万十七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
*万十七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
| 经历 =
| 经历 =
| 著作 =
| 著作 =
第29行: 第29行:
}}
}}


'''冯从吾'''({{bd|1556年||1627年||catIdx=F冯}}),[[表字|字]]'''仲好''',[[号]]'''少墟''',[[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陕西]][[长安县|长安]](今[[西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冯从吾'''({{bd|1556年||1627年||catIdx=F冯}}),[[表字|字]]'''仲好''',[[号]]'''少墟''',[[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陕西]][[西安府]][[长安县|长安]](今[[西安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 生平 ==
== 生平 ==
[[万]]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礼科]][[都給事中]][[胡汝宁]]奸詐狡猾,多次[[弹劾]]不去。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績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賄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万]]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奏疏|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揚波;己丑以后,[[倭寇|南倭]]告警,[[俺答汗|北寇]]渝盟,天变人妖,疊出累告。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頌敕諭,谓圣体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輒斃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神宗盛怒,想要在[[太和殿|大殿]]之上[[廷杖|杖责]]冯从吾。恰逢[[孝定皇太后|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蘆]]等地政。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斂。不久,冯从吾返回[[北京城|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罷[[官]]。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言的缘故。冯从吾生性纯樸誠实,有志于[[宋明理学|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罷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訪,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詣更加精深。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礼科]][[都給事中]][[胡汝宁]]奸詐狡猾,多次[[弹劾]]不去。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績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賄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万]]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奏疏|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揚波;己丑以后,[[倭寇|南倭]]告警,[[俺答汗|北寇]]渝盟,天变人妖,疊出累告。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頌敕諭,谓圣体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輒斃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神宗盛怒,想要在[[太和殿|大殿]]之上[[廷杖|杖责]]冯从吾。恰逢[[孝定皇太后|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蘆]]等地政。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斂。不久,冯从吾返回[[北京城|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罷[[官]]。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言的缘故。冯从吾生性纯樸誠实,有志于[[宋明理学|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罷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訪,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詣更加精深。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晉升为[[太僕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僉都御史]]。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廷议]][[梃击案|梃击]]、[[红丸案|红丸]]、[[移宫案|移宫]]等[[明末三案|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嘗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至梃击之獄,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給事中]]朱童蒙上疏詆毀书院。冯从吾说:“[[宋朝|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王守仁|守仁]],当兵事倥傯,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毀誉,而为此也。”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但是給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詆毀邹元标。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 (博罗)|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齡]]輩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詬厲?”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万]]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晉升为[[太僕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僉都御史]]。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廷议]][[梃击案|梃击]]、[[红丸案|红丸]]、[[移宫案|移宫]]等[[明末三案|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嘗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至梃击之獄,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給事中]]朱童蒙上疏詆毀书院。冯从吾说:“[[宋朝|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王守仁|守仁]],当兵事倥傯,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毀誉,而为此也。”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但是給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詆毀邹元标。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 (博罗)|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齡]]輩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詬厲?”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卻不任。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天启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訥上疏詆毀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同乡人[[王紹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撫]],想搜集各种罪证获罪于他,但都沒有收穫。于是便毀掉了[[关中书院|书院]],推倒了[[孔子|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贈其[[太子少保]],[[諡]]'''恭定'''<ref>[[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43):“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巡视中城,閹人修刺謁,拒卻之。礼科都給事中胡汝宁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邏侦,苞苴绝迹。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揚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疊出累告。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頌敕諭,谓圣体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輒斃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蘆政。洁己惠商,奸宄斂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从吾生而纯愨,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罷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踐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天启二年擢左僉都御史。甫两月,进左副都御史。廷议“三安”,从吾言:“李可灼以至尊嘗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至梃击之獄,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由是群小恶之。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給事中朱童蒙遂疏詆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傯,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毀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罷,帝温詔慰留。而給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詆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齡輩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詬厲?”因再疏引归。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累辞未上,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訥疏詆从吾,削籍。乡人王紹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撫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毀书院,曳先圣像,擲之城隅。从吾不胜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贈太子太保,謚恭定。”</ref>。与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ref>[[清]]·赵吉士、卢宜等,《续表忠记》(卷1):“明天启初,冯从吾为憲副,与总憲邹元标、僉憲钟羽正一时称西台三正人。”</ref>。
[[天启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卻不任。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天启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訥上疏詆毀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同乡人[[王紹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撫]],想搜集各种罪证获罪于他,但都沒有收穫。于是便毀掉了[[关中书院|书院]],推倒了[[孔子|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贈其[[太子少保]],[[諡]]'''恭定'''<ref>[[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43):“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巡视中城,閹人修刺謁,拒卻之。礼科都給事中胡汝宁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邏侦,苞苴绝迹。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揚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疊出累告。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頌敕諭,谓圣体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輒斃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蘆政。洁己惠商,奸宄斂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从吾生而纯愨,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罷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踐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天启二年擢左僉都御史。甫两月,进左副都御史。廷议“三安”,从吾言:“李可灼以至尊嘗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至梃击之獄,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由是群小恶之。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給事中朱童蒙遂疏詆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傯,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毀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罷,帝温詔慰留。而給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詆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齡輩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詬厲?”因再疏引归。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累辞未上,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訥疏詆从吾,削籍。乡人王紹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撫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毀书院,曳先圣像,擲之城隅。从吾不胜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贈太子太保,謚恭定。”</ref>。与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ref>[[清]]·赵吉士、卢宜等,《续表忠记》(卷1):“明天启初,冯从吾为憲副,与总憲邹元标、僉憲钟羽正一时称西台三正人。”</ref>。


== 著作 ==
== 著作 ==
第43行: 第43行:
== 注释 ==
== 注释 ==
{{reflist}}
{{reflist}}

== 参考书目 ==
== 参考书目 ==
*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第52行: 第51行:
{{start box}}
{{start box}}
{{s-off}}
{{s-off}}
{{succession box|[[陈长祚]]|[[克纘]]|[[明朝工部尚书]]|<small>天启四年(1624年)上任</small>}}
{{succession box|[[陈长祚]]|[[克纘]]|[[明朝工部尚书]]|<small>天启四年(1624年)上任</small>}}
{{end box}}
{{end box}}
{{万十七年己丑科殿试金榜}}
{{万十七年己丑科殿试金榜}}
[[Category:明朝庶吉士]]
[[Category:明朝庶吉士]]
[[Category:明朝监察御史]]
[[Category:明朝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