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幕府: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地方官:​ 修正标点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70行: 第70行:
== 幕藩體制 ==
== 幕藩體制 ==
{{main|幕藩體制}}
{{main|幕藩體制}}
在江戶幕府時期,[[征夷大將軍]]是實際上政權的控制者、国家的最高領導人,號稱[[日本國大君]],[[天皇]][[朝廷]]不過是被幕府架空甚至被監控的[[虛位元首|象徵性元首]]。將軍[[領地]]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七百萬[[石 (容量單位)|石]]。
在江戶幕府時期,[[征夷大將軍]]是實際上政權的控制者、国家的最高領導人,號稱[[日本國大君]],[[天皇]][[朝廷]]不過是被幕府架空甚至被監控的[[虛位元首|象徵性元首]]。將軍[[領地]]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佔有七百萬[[石 (容量單位)|石]]。


== 大名 ==
== 大名 ==
第83行: 第83行:
御三家為[[宗室]],除了能使用'''德川'''做為姓氏(而[[宗族|一門]]則用松平作為姓氏)外、亦允許使用[[德川家]]的[[三葉葵]][[家徽]]。
御三家為[[宗室]],除了能使用'''德川'''做為姓氏(而[[宗族|一門]]則用松平作為姓氏)外、亦允許使用[[德川家]]的[[三葉葵]][[家徽]]。


後來亦出現了和御三家幾乎同等級的其他[[德川氏|德川]]分家,包括[[駿府藩]]([[德川忠長]])、[[甲府藩]]([[德川綱重]]、[[德川家宣|綱豊]])、[[館林藩]]([[德川綱吉]])。此外,江户幕府后期也有[[御三卿]]的说法。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是由紀州藩主身份再成為將軍。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出身水戶德川家,名义上过继到一橋家,最後才成為將軍。
后来亦出現了和御三家幾乎同等級的其他[[德川氏|德川]]分家,包括[[駿府藩]]([[德川忠長]])、[[甲府藩]]([[德川綱重]]、[[德川家宣|綱豊]])、[[館林藩]]([[德川綱吉]])。此外,江户幕府后期也有[[御三卿]]的说法。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是由紀州藩主身份再成為將軍。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出身水戶德川家,名义上过继到一橋家,最後才成為將軍。


=== 御三卿 ===
=== 御三卿 ===
第94行: 第94行:


=== 一門 ===
=== 一門 ===
僅次於御三家和御三卿的'''[[宗族|一門]]'''是指[[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秀忠]]的兄長)[[結城秀康]]為始祖的'''[[越前松平家]]'''和德川秀忠的兒子([[德川家光|家光]]的弟弟)[[保科正之]]為始祖的'''[[會津松平家]]'''。身為一門的[[大名]]在家格和官位都有著特別的待遇,但卻被禁止參幕政。到了幕末[[德川齊昭]](水戸德川家)參[[海防]]事務,同時在[[文久改革]]時,[[松平慶永]](越前松平家)、[[德川慶喜]](一橋德川家)、[[松平容保]](會津松平家)都參了幕政,這是在幕府即將崩潰的緊急時期所發生的特殊情況。
僅次於御三家和御三卿的'''[[宗族|一門]]'''是指[[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秀忠]]的兄長)[[結城秀康]]為始祖的'''[[越前松平家]]'''和德川秀忠的兒子([[德川家光|家光]]的弟弟)[[保科正之]]為始祖的'''[[會津松平家]]'''。身為一門的[[大名]]在家格和官位都有著特別的待遇,但卻被禁止參幕政。到了幕末[[德川齊昭]](水戸德川家)參[[海防]]事務,同時在[[文久改革]]時,[[松平慶永]](越前松平家)、[[德川慶喜]](一橋德川家)、[[松平容保]](會津松平家)都參了幕政,這是在幕府即將崩潰的緊急時期所發生的特殊情況。


== 重要職位 ==
== 重要職位 ==
=== 中央官 ===
=== 中央官 ===
* [[大老 (官职)|大老]]: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負責統括政務,參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
* [[大老 (官职)|大老]]: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負責統括政務,參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
* [[老中]]:常設的最高職務,直屬將軍負責輔助管轄的政務最高責任者,政務[[總理]]的幕府官員,共四名或五名,由食祿二萬五千石以上的[[世襲]][[諸侯]]中指派。<ref>注釋:中老作為日本中央官職的時期是在豐臣秀吉統治晚期,當時秀吉制定了三中老一職參預政事,由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三人擔任。但在江戶幕府時中老卻是藩一級的職稱(參照日文維基條目【越後長岡藩】中的【7.1.2 中老】,而在幕府中參預政事者,官銜卻是老中(參照日文維基條目【老中】) 而非中老)</ref>
* [[老中]]:常設的最高職務,直屬將軍負責輔助管轄的政務最高責任者,政務[[總理]]的幕府官員,共四名或五名,由食祿二萬五千石以上的[[世襲]][[諸侯]]中指派。<ref>注釋:中老作為日本中央官職的時期是在豐臣秀吉統治晚期,当时秀吉制定了三中老一職參預政事,由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三人擔任。但在江戶幕府時中老卻是藩一級的職稱(參照日文維基條目【越後長岡藩】中的【7.1.2 中老】,而在幕府中參預政事者,官銜卻是老中(參照日文維基條目【老中】) 而非中老)</ref>
* [[側用人]]: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
* [[側用人]]: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
* [[若年寄]]:負責管理將軍直屬的武將[[旗本]]家臣[[御家人]],定額爲三至五名
* [[若年寄]]:負責管理將軍直屬的武將[[旗本]]家臣[[御家人]],定額爲三至五名
* [[奏者番]]:掌管有關殿中所用禮儀事項的職務。在年初等諸大名謁見將軍的時候,負責進行轉達
* [[奏者番]]:掌管有關殿中所用礼仪事項的職務。在年初等諸大名謁見將軍的時候,負責進行轉達
* [[书院番头]]:书院番旗本的军事组织,掌管警卫、将军出行等事宜
* [[书院番头]]:书院番旗本的军事组织,掌管警卫、将军出行等事宜
* [[小姓组番头]]:将军贴身侍卫
* [[小姓组番头]]:将军贴身侍卫
* [[留守居]]:掌管江户守卫的官员,将军离城时,负责江户城警戒,在幕府初期是拥有极大权限的重要职务
* [[留守居]]:掌管江户守卫的官员,将军离城时,负责江户城警戒,在幕府初期是拥有极大权限的重要职务
* [[旗本]]: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的家格在御目見(可以直接拜見將軍的人)以上的家臣,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團。通常旗本由一些失格的大名(例:最上、福島)以及一些大名家的庶、末子來擔任。
* [[旗本]]: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的家格在御目見(可以直接拜見將軍的人)以上的家臣,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團。通常旗本由一些失格的大名(例:最上、福島)以及一些大名家的庶、末子來擔任。
* [[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糧是僅一千五百石,不過官級大名幷列。
* [[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糧是僅一千五百石,不過官級大名幷列。
* [[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爲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負責幕政一切的監察
* [[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爲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負責幕政一切的監察
* [[町奉行]]:負責掌管江戶城下町的[[警政]][[消防]]、市政民務、仲裁庶民爭端,負責支配江戶的町方,由老中所支配,比堪定奉行職位高
* [[町奉行]]:負責掌管江戶城下町的[[警政]][[消防]]、市政民務、仲裁庶民爭端,負責支配江戶的町方,由老中所支配,比堪定奉行職位高
* [[勘定奉行]]:掌管幕府的財政,收支出納,和[[租稅]]徵收,后来分为管理财税的“胜手方”和管理关东地区行政诉讼的“公事方”
* [[勘定奉行]]:掌管幕府的財政,收支出納,和[[租稅]]徵收,后来分为管理财税的“胜手方”和管理关东地区行政诉讼的“公事方”
* [[寺社奉行]]:[[總制]]全國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土地]]的管理,掌管[[佛教]][[神道]][[神職人]]的職務,与町奉行、勘定奉行合称三奉行
* [[寺社奉行]]:[[總制]]全國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土地]]的管理,掌管[[佛教]][[神道]][[神職人]]的職務,与町奉行、勘定奉行合称三奉行
* [[普请奉行]]:负责江户城内的土木工程
* [[普请奉行]]:负责江户城内的土木工程
* [[小普请奉行]]:掌管工程官员,负责后宫、东睿山、贵族府邸的营造、修缮
* [[小普请奉行]]:掌管工程官员,负责后宫、东睿山、贵族府邸的营造、修缮
第118行: 第118行:


=== 地方官 ===
=== 地方官 ===
以下仅列出有幕府委派管理“[[天領]]”(幕府直辖地区)的[[官员]],封予各大名家的“藩领”之政务由各大名[[世袭]]管理。
以下仅列出有幕府委派管理“[[天領]]”(幕府直辖地区)的[[官员]],封予各大名家的“藩领”之政务由各大名[[世袭]]管理。除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及駿府城代外,以下各官職一律統稱[[遠國奉行]],由[[老中]]所支配
* [[京都所司代]]:負責京都警衛,對朝廷[[近畿地方|關西]][[諸侯]]的監視,並統轄畿內的直轄地。在編制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也是地方官職中的最高。
除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及駿府城代外,以下各官職一律統稱[[遠國奉行]],由[[老中]]所支配
* [[京都所司代]]:負責京都警衛,對朝廷[[近畿地方|關西]][[諸侯]]的監視,並統轄畿內的直轄地。在編制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也是地方官職中的最高。
* [[大坂城代]]:幕府駐[[大阪市|大阪]]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大阪城]]的城防,監視關西大名,手握[[符節]],掌控關西緊急時的軍事指揮權及訴訟裁斷權,並統轄在大坂值班的幕府役人,由[[譜代大名]]出任
* [[大坂城代]]:幕府駐[[大阪市|大阪]]的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大阪城]]的城防,監視關西大名,手握[[符節]],掌控關西緊急時的軍事指揮權及訴訟裁斷權,並統轄在大坂值班的幕府役人,由[[譜代大名]]出任
* [[駿府城代]]:幕府駐駿府的長官
* [[駿府城代]]:幕府駐駿府的長官
* [[京都町奉行]]:負責[[京都]]一般町政[[司法]],定員2名
* [[京都町奉行]]:負責[[京都]]一般町政[[司法]],定員2名
* [[大坂町奉行]]:負責[[大阪市|大阪]]一般町政司法,定員2名
* [[大坂町奉行]]:負責[[大阪市|大阪]]一般町政司法,定員2名
* [[駿府町奉行]]:負責[[駿府]]一般町政司法,定員1名
* [[駿府町奉行]]:負責[[駿府]]一般町政司法,定員1名
* [[伏見奉行]]:負責[[伏見]]的民政司法,定員1名,唯一由大名就任的[[遠國奉行]]
* [[伏見奉行]]:負責[[伏見]]的民政司法,定員1名,唯一由大名就任的[[遠國奉行]]
* [[長崎奉行]]:負責[[長崎]]的民政司法,及負責對外的交涉,最初定員1名、寛永10年(1633年)增加至2名、貞享3年(1686年)增加至3名、元禄13年(1700年)增加至4名、十八世紀後又降至2名
* [[長崎奉行]]:負責[[長崎]]的民政司法,及負責對外的交涉,最初定員1名、寛永10年(1633年)增加至2名、貞享3年(1686年)增加至3名、元禄13年(1700年)增加至4名、十八世紀後又降至2名
* [[浦賀奉行]]:負責監視進入江户湾的船舶,定員1名
* [[浦賀奉行]]:負責監視進入江户湾的船舶,定員1名
* [[堺奉行]]:負責[[堺]]的民政司法,定員1名
* [[堺奉行]]:負責[[堺]]的民政司法,定員1名
* [[山田奉行]]:負責守護[[伊勢神宮]]、[[伊勢國|伊勢]]、[[志摩國|志摩]]兩國的司法及鳥羽港的警備,定員1名
* [[山田奉行]]:負責守護[[伊勢神宮]]、[[伊勢國|伊勢]]、[[志摩國|志摩]]兩國的司法及鳥羽港的警備,定員1名
* [[日光奉行]]:負責守護[[日光東照宮]],定員2名
* [[日光奉行]]:負責守護[[日光東照宮]],定員2名
第139行: 第138行:


=== 三役職 ===
=== 三役職 ===
幕末時期社動盪,幕府決定在1862年幕政改革時所設置的三役職,以穩定政局。
幕末時期社動盪,幕府決定在1862年幕政改革時所設置的三役職,以穩定政局。
* [[將軍後見職]]:征夷大將軍的[[後見人]],由[[一橋家]]當主[[一橋慶喜]]擔任
* [[將軍後見職]]:征夷大將軍的[[後見人]],由[[一橋家]]當主[[一橋慶喜]]擔任
* [[政事總裁職]]:負責幕府政務,由[[福井藩]]主[[松平春嶽]]擔任
* [[政事總裁職]]:負責幕府政務,由[[福井藩]]主[[松平春嶽]]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