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未显示4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pp-protected|small=yes}}
{{noteTA
{{noteTA
|T=zh-cn:亨利·基辛格; zh-tw:亨利·季辛吉; zh-hk:亨利·基辛格;
|T=zh-cn:亨利·基辛格; zh-tw:亨利·季辛吉; zh-hk:亨利·基辛格;
第40行: 第41行:
|unit = 第970反情报军团
|unit = 第970反情报军团
|military_blank1=军事奖励
|military_blank1=军事奖励
|military_data1=[[File:Bronze Star Medal ribbon.svg|23px|边框]] [[铜星勋章]]
|military_data1=[[File:Bronze Star Medal ribbon.svg|23px|border]] [[铜星勋章]]
}}
}}


第62行: 第63行:
==== 缓和苏联与中美建交 ====
==== 缓和苏联与中美建交 ====
{{main|1972年尼克松访华|缓和政策}}{{seealso|基辛格秘密访华}}
{{main|1972年尼克松访华|缓和政策}}{{seealso|基辛格秘密访华}}
[[File:Kissinger Mao.jpg|right|thumb|基辛格和毛泽东、周恩来见面]]
在担任尼克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基辛格制定了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以求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参与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並在1973年与[[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达成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Treaty)。
在担任尼克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基辛格制定了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以求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参与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並在1973年与[[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达成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Treaty)。


第101行: 第103行:
1976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击败杰拉尔德·福特,由此基辛格亦退出内阁。基辛格持续活跃于政策团体(如[[三边委员会]])中,并参与政治顾问、演说及著作等活动。
1976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击败杰拉尔德·福特,由此基辛格亦退出内阁。基辛格持续活跃于政策团体(如[[三边委员会]])中,并参与政治顾问、演说及著作等活动。


2002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任命基辛格为对美恐怖袭击国家调查委员会主席,以调查[[九一一袭击事件]]<ref>{{cite web |url=http://www.pbs.org/newshour/bb/terrorism/july-dec02/investigation_11-27.html |title=INVESTIGATING SEPT. 11 |publisher=Pbs.org |date=2012-10-24 |accessdate=2014-02-15 |archive-date=2009-02-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20061250/http://www.pbs.org/newshour/bb/terrorism/july-dec02/investigation_11-27.html |dead-url=no }}</ref>。2002年12月13日,在被讯问其潜在利益冲突后,基辛格无意公布其商业客户详情,故宣布辞去这一职位。<ref>{{cite news|url=http://archives.cnn.com/2002/ALLPOLITICS/12/13/kissinger.resigns/|title=Kissinger resigns as head of 9/11 commission|work=CNN Inside Politics|publisher=CNN|date=2002-12-13|accessdate=2006-08-0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427145915/http://archives.cnn.com/2002/ALLPOLITICS/12/13/kissinger.resigns/|archivedate=2006-04-27}}</ref>
2002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任命基辛格为对美恐怖袭击国家调查委员会主席,以调查[[九一一袭击事件]]<ref>{{cite web |url=http://www.pbs.org/newshour/bb/terrorism/july-dec02/investigation_11-27.html |title=INVESTIGATING SEPT. 11 |publisher=Pbs.org |date=2012-10-24 |accessdate=2014-02-15}}</ref>。2002年12月13日,在被讯问其潜在利益冲突后,基辛格无意公布其商业客户详情,故宣布辞去这一职位。<ref>{{cite news|url=http://archives.cnn.com/2002/ALLPOLITICS/12/13/kissinger.resigns/|title=Kissinger resigns as head of 9/11 commission|work=CNN Inside Politics|publisher=CNN|date=2002-12-13|accessdate=2006-08-07}}</ref>


2015年1月3日,基辛格在日本《[[读卖新闻]]》說,“日本对本国安保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国际安保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难免的;总而言之,日本将成为一个普通国家”,普通国家意味着日本将和其他国家一样可以拥有军队并参加战争,但“如果日本推行独断且具有攻击性的外交政策,将成为地区隐患”;就亚洲局势,基辛格說,“亚洲地区缺乏一个可以关怀弱小国家、维护地区平衡的国家,中国周边国家都通过与美国合作来保持(和中国之间的)平衡”,“我反对美国对中国建立包围网,也不赞成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外交政策”<ref>{{cite news|author=车学峰|url=http://cnnews.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ate=C01&mcate=M1003&nNewsNumb=20150120758&nidx=20759|title=美前国务卿:日本独断外交是地区隐患|publisher=[[朝鲜日报]]中文网|language=zh-tw|date=2015-01-05|accessdate=2015-01-10|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10145529/http://cnnews.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ate=C01&mcate=M1003&nNewsNumb=20150120758&nidx=20759|archivedate=2015-01-10}}</ref>。
2015年1月3日,基辛格在日本《[[读卖新闻]]》說,“日本对本国安保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国际安保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难免的;总而言之,日本将成为一个普通国家”,普通国家意味着日本将和其他国家一样可以拥有军队并参加战争,但“如果日本推行独断且具有攻击性的外交政策,将成为地区隐患”;就亚洲局势,基辛格說,“亚洲地区缺乏一个可以关怀弱小国家、维护地区平衡的国家,中国周边国家都通过与美国合作来保持(和中国之间的)平衡”,“我反对美国对中国建立包围网,也不赞成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外交政策”<ref>{{cite news|author=车学峰|url=http://cnnews.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ate=C01&mcate=M1003&nNewsNumb=20150120758&nidx=20759|title=美前国务卿:日本独断外交是地区隐患|publisher=[[朝鲜日报]]中文网|language=zh-tw|date=2015-01-05|accessdate=2015-01-10}}</ref>。


== 作品列表 ==
== 作品列表 ==
第110行: 第112行:


== 做內文註解 ==
== 做內文註解 ==
{{reflist|45em}}
{{reflist}}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162行: 第164行:
{{Richard Nixon cabinet}}
{{Richard Nixon cabinet}}
{{Gerald Ford cabinet}}
{{Gerald Ford cabinet}}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51年-1975年)}}{{國際关系理論}}{{Cold War figures}}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51年-1975年)}}-->{{國際关系理論}}{{Cold War figures}}
{{Time Persons of the Year 1951–1975}}
{{Time Persons of the Year 1951–1975}}
{{查理曼奖}}
{{查理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