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战: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2), 陝 → 陕 (2), 員 → 员, 內 → 内 (2), 壯 → 壮, 國 → 国 (6), 開 → 开 (4), 會 → 会, 與 → 与 (5), 軍 → 军 (58), 隊 → 队, 漢 → 汉 (2), 作戰 → 作战, 縣 → 县, 權 → 权, 無 → 无 (7), 關 → 关 (4), 監 → 监, 將 → 将 (8), 陽 → 阳 (4), 馬 → 马 (5), 蘇 → 苏, 習 → 习, 見 → 见, 來 → 来 (8), 專 → 专, 對 → 对, 發 → 发, 親 → 亲 (2), 極 → 极, 號 → 号, 羅 → 罗, 帶 → 带, 為 → 为 (5), 於 → 于 (6), 數 → 数 (4), 據 → 据 (2), 議 → 议 (4), 節 → 节 (4), 眾 → 众 (3), 複 → 复, 場 → 场, 鎮 → 镇, 鄉 → 乡, 達 → 达 (9), 積 → 积, 貝 → 贝, 際 → 际, 敗 → 败 (7), 後 → 后 (7), 倫 → 伦 (4), 輪 → 轮, 論 → 论, 書 → 书,…)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三峰山之战'''于1232年发生,是[[蒙灭金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
'''三峰山之战'''于1232年发生,是[[蒙金戰爭|蒙灭金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mage=|
image=|
第9行: 第9行:
combatant1=[[蒙古]]|
combatant1=[[蒙古]]|
combatant2=[[金国]]|
combatant2=[[金国]]|
commander1=[[拖雷]]<br />|
commander1=[[拖雷]]<br>|
commander2=[[完颜合达]]†<br />[[移剌蒲阿]]†<br />[[完顏陳和尚]]†|
commander2=[[完颜合达]]†<br>[[移剌蒲阿]]†<br>[[完顏陳和尚]]†|
strength1=拖雷部 不足40,000人<br />窩闊台部 不詳|
strength1=拖雷部 不足40,000人<br>窩闊台部 不詳|
strength2=150,000人|
strength2=150,000人|
casualties1=不详|
casualties1=不详|
第18行: 第18行:


== 战前形勢 ==
== 战前形勢 ==
1227年,[[成吉思汗]]临终前遺言借宋道攻金之计:「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河|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州 (唐朝)|唐]]、[[ (隋朝)|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雖至弗能战,破之必矣。<ref>元史/卷001#成吉思汗</ref>」
1227年,[[成吉思汗]]临终前遺言借宋道攻金之计:「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河|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州唐朝|唐]]、[[隋朝|鄧]],直搗[[大梁城|大梁]]。金急,必徵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雖至弗能战,破之必矣。<ref>元史/卷001#成吉思汗</ref>」


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派出使臣到金军营议和,金将[[移剌蒲阿]]軟禁了蒙古使节,后来向使节揚言金军不怕蒙古<ref>金史/卷111#紇石烈牙吾塔(七年正月)「我已準備军马,可战鬥来。」</ref>,放还使节,蒙古大汗[[窩闊台|窩闊-{台}-]]大怒。金将[[武仙]]与蒙将[[史天澤]]在贝州激战,[[完合达]]率金兵来援,击败蒙军。同年秋天,窩闊台与其弟[[拖雷]]率大军入[[陕西]],1231年二月攻下金国[[鳳翔]]<ref>元史/卷002云二月,金史/卷17云四月</ref>。
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派出使臣到金军营议和,金将[[移剌蒲阿]]軟禁了蒙古使节,后来向使节揚言金军不怕蒙古<ref>金史/卷111#紇石烈牙吾塔(七年正月)「我已準備军马,可战鬥来。」</ref>,放还使节,蒙古大汗[[窝阔台|窩闊-{台}-]]大怒。金将[[武仙]]与蒙将[[史天澤]]在贝州激战,[[完合达]]率金兵来援,击败蒙军。同年秋天,窩闊台与其弟[[拖雷]]率大军入[[陕西]],1231年二月攻下金国[[鳳翔]]<ref>元史/卷002云二月,金史/卷17云四月</ref>。


=== 强道宋境 ===
=== 强道宋境 ===
拖雷一军欲借道[[南宋]],宋拒绝,于是强行攻宋,八月,由[[大散]]攻破[[鳳州]],屠[[洋州]],十一月,攻入[[饒鳳关]],宋军民死傷慘重<ref>金史/卷111#完顏訛可</ref>。拖雷由[[金州 (陕西)|金州]]顺[[汉水]]向东,準備從西南方攻打金国首都[[开封府]]。金哀宗下詔屯兵[[襄州]]、[[鄧州]]。
拖雷一军欲借道[[南宋]],宋拒绝,于是强行攻宋,八月,由[[大散]]攻破[[鳳州]],屠[[洋州]],十一月,攻入[[饒鳳关]],宋军民死傷慘重<ref>金史/卷111#完顏訛可</ref>。拖雷由[[金州陕西|金州]]顺[[汉江(中国)|汉水]]向东,準備從西南方攻打金国首都[[开封府]]。金哀宗下詔屯兵[[襄州(北魏)|襄州]]、[[邓州(隋朝)|鄧州]]。


== 战役經过 ==
== 战役經过 ==
第36行: 第36行:


== 结局后事 ==
== 结局后事 ==
败兵逃到附近各地,如[[昌武军]]<ref>《金史/卷111#古里甲石伦》:正大八年,大兵入河南,州郡无不下者,朝议以权昌武军节度使粘葛仝周不知兵事,起石伦代之。石伦初赴昌武,詔諭曰:「卿先朝宿将,甚有威望,故起拜是职。元帥苏椿、武监军皆曉兵事,今在昌武,宜与同议,勿复不睦失计也。」時北兵已至許,石伦赴镇,几为游騎所获。数日,知两省军败,潰军踵来。有忠孝军完顏副统入城,两手皆折,血污滿身,州人憂怖不知所出。</ref>、[[洛阳]]<ref>《金史/卷111#撒合輦》:九年正月,北兵從河清徑渡,分兵至洛,出沒四十餘日。二月乙亥,立砲攻城。洛中初无军,得三峰潰卒三四千人,与忠孝军百餘守禦。</ref>。[[武仙]]成功逃脫,收罗十万败兵屯紮在[[鄧州]]一带,「遂走南阳留山,收潰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糧食,修器仗,兵勢稍振。」<ref>《金史/卷118#武仙》</ref>1233年,被南宋[[孟珙]]多次击败,武仙本人「易服而遁」,孟珙「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1234年正月,即三峰山战后两年,宋蒙联军[[蔡州之战|攻陷蔡州]],金亡<ref>《宋史/卷412#孟珙》</ref>。
败兵逃到附近各地,如[[许昌市|昌武军]]<ref>《金史/卷111#古里甲石伦》:正大八年,大兵入河南,州郡无不下者,朝议以权昌武军节度使粘葛仝周不知兵事,起石伦代之。石伦初赴昌武,詔諭曰:「卿先朝宿将,甚有威望,故起拜是职。元帥苏椿、武监军皆曉兵事,今在昌武,宜与同议,勿复不睦失计也。」時北兵已至許,石伦赴镇,几为游騎所获。数日,知两省军败,潰军踵来。有忠孝军完顏副统入城,两手皆折,血污滿身,州人憂怖不知所出。</ref>、[[洛阳市|洛阳]]<ref>《金史/卷111#撒合輦》:九年正月,北兵從河清徑渡,分兵至洛,出沒四十餘日。二月乙亥,立砲攻城。洛中初无军,得三峰潰卒三四千人,与忠孝军百餘守禦。</ref>。[[武仙]]成功逃脫,收罗十万败兵屯紮在[[邓州(隋朝)|鄧州]]一带,「遂走南阳留山,收潰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糧食,修器仗,兵勢稍振。」<ref>《金史/卷118#武仙》</ref>1233年,被南宋[[孟珙]]多次击败,武仙本人「易服而遁」,孟珙「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1234年正月,即三峰山战后两年,宋蒙联军[[蔡州之战|攻陷蔡州]],金亡<ref>《宋史/卷412#孟珙》</ref>。


== 注释 ==
==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