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ablink|「邓州」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国古代的州,见「'''[[邓州 (古代)]]'''」。}}
{{dablink|「邓州」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国古代的州,见「'''[[邓州古代]]'''」。}}
{{Infobox China County
{{Infobox China County
|county = 邓州市
|county = 邓州市
第22行: 第22行:
|post code =
|post code =
|phone code = 377
|phone code = 377
|coordinate =
|coordinate = {{coord|32|43|8.88|N|112|5|2.01|E|display=inline,title}}
|area_total =
|area_total =
|area land =
|area land =
第34行: 第34行:
|web_title = 邓州市政府
|web_title = 邓州市政府
}}
}}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邓州在河南省是[[省直管县]]之一<ref name="zgx">{{cite web |url = http://biz.ifeng.com/city/henan/zixun/detail_2011_06/30/46715_0.shtml |title = 河南10个直管县享省辖市同等待遇 |publisher=东方今报 |date = 2011年6月30日 }}</ref>,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ref>《嘉靖邓州志》:邓州志序(二)</ref>邓州左襟[[白河 (唐白河)|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山|伏牛]]耸其后,[[宛城|宛]][[桐柏山|桐]]障其左,[[郧县|郧]][[谷城|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ref>{{cite web|url =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3531|title =邓州市情简介|website =邓姓之源网|date =2010年2月25日|||}}</ref>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邓州在河南省是[[省直管县]]之一<ref name="zgx">{{cite web |url = http://biz.ifeng.com/city/henan/zixun/detail_2011_06/30/46715_0.shtml |title = 河南10个直管县享省辖市同等待遇 |publisher=东方今报 |date = 2011年6月30日 }}</ref>,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ref>《嘉靖邓州志》:邓州志序(二)</ref>邓州左襟[[白河唐白河|白河]],右带[[丹江]],[[江汉平原|江汉]]环其前,[[伏牛山|伏牛]]耸其后,[[宛城|宛]][[桐柏山|桐]]障其左,[[鄖縣|郧]][[谷城|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ref>{{cite web|url =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3531|title =邓州市情简介|website =邓姓之源网|date =2010年2月25日}}</ref>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ref name="dzjj">{{cite web |url = http://henan.people.com.cn/news/377/news_show.php?n_id=35657 |title = 邓州市简介 |website = [[人民网]] |year = 2007年 }}{{dead link|date=2018年2月 |bot=Snghrax |fix-attempted=yes }}</ref>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ref name="dzjj">{{cite web |url = http://henan.people.com.cn/news/377/news_show.php?n_id=35657 |title = 邓州市简介 |website = [[人民网]] |year = 2007年 }}{{dead link|date=2018年2月 |bot=Snghrax |fix-attempted=yes }}</ref>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第40行: 第40行:
== 历史 ==
== 历史 ==
=== 远古至秦朝 ===
=== 远古至秦朝 ===
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遗址|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
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遗址|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夏朝|夏]]、[[商朝|商]]、[[西周]]、[[春秋时期|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ref>{{cite web|url=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3533|title=邓州建制沿革|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2月25日||||accessdate=2010年3月29日}}</ref>[[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丰穰”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 (战国)|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ref>{{cite web|url=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3533|title=邓州建制沿革|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2月25日||||accessdate=2010年3月29日}}</ref>[[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丰穰”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 (战国)|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 南北朝至两宋 ===
=== 南北朝至两宋 ===
[[File:邓州州治.jpg||240px|缩略图|[[康熙]]年间邓州城示意图]]
[[File:邓州州治.jpg|left|240px|thumb|[[康熙]]年间邓州城示意图]]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侨置]]山北(今河南[[鲁山]])(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辖8郡41县达37年;而在南朝齐,穰随之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的175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五代时,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五月,升邓州为“宣化军节度”(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穰,军区管辖泌州、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市]])、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治所在[[李官桥]])和新野共九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在邓州长达323年,为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225年。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侨置]]山北(今河南[[鲁山县|鲁山]])(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辖8郡41县达37年;而在南朝齐,穰随之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的175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五代时,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五月,升邓州为“宣化军节度”(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穰,军区管辖泌州、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市]])、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治所在[[李官桥]])和新野共九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在邓州长达323年,为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225年。


[[北宋]]初,仍设“武胜军”(治穰),领穰、内乡和南阳三县,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辖穰、南阳、内乡、顺阳和淅川五县,政和二年(1112年)将原为“上郡”的邓州升为“望郡”,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十四日,[[范仲淹]]在邓州上任,为邓州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南宋对[[金朝|金]]称臣,将邓州割给[[金国]],以邓州以西40里和以南40里为界,邓州处于金之前沿阵地,曾三设榷场(买卖交易的地方),与南宋互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被宋军击败,邓州复归南宋,二年后,金人南侵,这一带又归金国。金代的邓州,属南京路,州治于穰,并于此设武胜军节度。邓州时辖3县:穰(含顺阳、新野、穰东、板桥4大镇)、南阳(含张村镇)、内乡(含[[西峡口|西峡口镇]])。
[[北宋]]初,仍设“武胜军”(治穰),领穰、内乡和南阳三县,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辖穰、南阳、内乡、顺阳和淅川五县,政和二年(1112年)将原为“上郡”的邓州升为“望郡”,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十四日,[[范仲淹]]在邓州上任,为邓州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南宋对[[金朝|金]]称臣,将邓州割给金国,以邓州以西40里和以南40里为界,邓州处于金之前沿阵地,曾三设榷场(买卖交易的地方),与南宋互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被宋军击败,邓州复归南宋,二年后,金人南侵,这一带又归金国。金代的邓州,属南京路,州治于穰,并于此设武胜军节度。邓州时辖3县:穰(含顺阳、新野、穰东、板桥4大镇)、南阳(含张村镇)、内乡(含[[西峡口|西峡口镇]])。


==== 六次迁都邓州之议 ====
==== 六次迁都邓州之议 ====
[[File:Fan Zhongyan.jpg||200px|缩略图|曾在邓州任[[知州]]的[[范仲淹]]]]
[[File:Fan Zhongyan.jpg|right|200px|thumb|曾在邓州任[[知州]]的[[范仲淹]]]]
自北魏至金朝,历代统治者曾六度考虑迁都邓州。<ref>{{cite web|url=http://www.ds321.com/html/jzqy/226.html|title=论历史上六次“迁都邓州之议”|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1月30日|||}}</ref>
自北魏至金朝,历代统治者曾六度考虑迁都邓州。<ref>{{cite web|url=http://www.ds321.com/html/jzqy/226.html|title=论历史上六次“迁都邓州之议”|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1月30日}}</ref>


'''第一次''':公元533年,[[高欢]]将入洛阳,[[魏孝武帝]]为了避开[[高欢]],接近荆州刺史[[贺拔胜]],考虑迁都邓州穰城,但散骑侍郎[[柳庆]]劝武帝迁都[[长安]],权衡利弊后,孝武帝最终决定迁都长安。翌年,高欢入洛阳,后建[[东魏]]于邺;
'''第一次''':公元533年,[[高欢]]将入洛阳,[[魏孝武帝]]为了避开高欢,接近荆州刺史[[贺拔胜]],考虑迁都邓州穰城,但散骑侍郎[[柳庆]]劝武帝迁都[[长安]],权衡利弊后,孝武帝最终决定迁都长安。翌年,高欢入洛阳,后建[[东魏]]于邺;


'''第二次''':公元624年秋,[[突厥]]颉利和[[突利]]二可汗自[[宁夏]][[固原]]侵入[[渭水]]以北,[[唐朝]]大臣认为突厥之所以觊觎[[关中]],是因为关中太富饶,建议迁都他处,可选襄、邓一带。[[唐高祖]]同意了大臣的建议,但秦王[[李世民]]竭力劝阻,最终未能成行;
'''第二次''':公元624年秋,[[突厥]]颉利和[[突利]]二可汗自[[宁夏]][[固原]]侵入[[渭水]]以北,[[唐朝]]大臣认为突厥之所以觊觎[[关中]],是因为关中太富饶,建议迁都他处,可选襄、邓一带。[[唐高祖]]同意了大臣的建议,但秦王[[李世民]]竭力劝阻,最终未能成行;
第63行: 第62行:
'''第四次''':1126年正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国]]准备攻打[[开封]]。北宋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谋划奉皇帝之命出逃襄、邓,以避开金人的攻势,但遭留守[[李纲]]竭力阻止;十一月,金兵再次进攻,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劝钦宗“暂诣襄、邓,以图西据长安”,但钦宗未给明确答复。第二年,北宋灭亡。
'''第四次''':1126年正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国]]准备攻打[[开封]]。北宋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谋划奉皇帝之命出逃襄、邓,以避开金人的攻势,但遭留守[[李纲]]竭力阻止;十一月,金兵再次进攻,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劝钦宗“暂诣襄、邓,以图西据长安”,但钦宗未给明确答复。第二年,北宋灭亡。


'''第五次''':1127年,金兵逼近[[应天府]](今[[商丘市]]),高宗欲迁都以避开金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郎[[李纲]]等人主张迁都襄、邓,说:“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邓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李纲又谏曰: “今[[六飞]]纵未入关,当适邓、襄,以示不忘中原之意。近闻一二执政,劝陛下迁幸东南,果尔,则中原非我有矣!”但[[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以避狄为由建议移都东南。李纲力争,以为不可迁都东南,请驻邓、襄,乃诏修邓州城。[[舍人]][[刘珏 (北宋)|刘珏]]亦抗言:“当今之要,在审事机爱日力为急务。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士大夫大多都同意刘珏的观点。九月,金兵进军[[河阳]],迫近东京。高宗下诏迁往[[淮甸]],从汪伯彦、黄潜善之请。
'''第五次''':1127年,金兵逼近[[应天府(宋朝)|应天府]](今[[商丘市]]),高宗欲迁都以避开金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郎[[李纲]]等人主张迁都襄、邓,说:“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邓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李纲又谏曰: “今[[六飞]]纵未入关,当适邓、襄,以示不忘中原之意。近闻一二执政,劝陛下迁幸东南,果尔,则中原非我有矣!”但[[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以避狄为由建议移都东南。李纲力争,以为不可迁都东南,请驻邓、襄,乃诏修邓州城。[[舍人]][[刘珏 (北宋)|刘珏]]亦抗言:“当今之要,在审事机爱日力为急务。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士大夫大多都同意刘珏的观点。九月,金兵进军[[河阳]],迫近东京。高宗下诏迁往[[淮甸]],从汪伯彦、黄潜善之请。


'''第六次''':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元年),[[蒙古]]军围攻金国都城开封,元帅猪儿主张迁都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但[[丞相]]赛不和[[右司郎中]]白华等人主张入邓州。第二年,哀宗先逃至归德,又逃蔡州(今[[汝南县]]),又一次计划进入邓州,却在蔡州遭到宋、元联军的包围而未能成行,最后帝亡国灭。
'''第六次''':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元年),[[蒙古帝国|蒙古]]军围攻金国都城开封,元帅猪儿主张迁都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但[[丞相]]赛不和[[右司郎中]]白华等人主张入邓州。第二年,哀宗先逃至归德,又逃[[蔡州(隋朝)|蔡州]](今[[汝南县]]),又一次计划进入邓州,却在蔡州遭到宋、元联军的包围而未能成行,最后帝亡国灭。


=== 元明清时期 ===
=== 元明清时期 ===
第74行: 第73行:


== 古代城防工事 ==
== 古代城防工事 ==
[[File:Dengzhou old city.jpg||200px|缩略图|《嘉靖邓州志》邓州城图]]
[[File:Dengzhou old city.jpg|right|200px|thumb|《嘉靖邓州志》邓州城图]]
邓州城位于[[湍河]]南岸,是双城墙和双护城河的“回”字形布局,分内外两城,现存护城河筑于明朝。护城河水自邓州城西南刁河的堰口处开渠导引,环绕内外城河一周,然后注入湍河。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12月,邓州人王权(又名布王三)率领“[[红巾军|北琐红军]]”起义并占领邓州城和南阳城,元帝派元将[[失剌巴都]]带领的元兵攻克鄧州城,因怕義軍再據城而反,就拆毀城池,焚燒房舍,世祖[[至元 (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由[[史天泽]]主导建筑的邓州外城在这场战火中被摧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得知邓州城自元兵摧毁以来,无居守者将近二十年,又因为邓州是古代名郡,遂简选[[金吾卫|金吾右卫]]镇抚[[孔显]]守御邓州并兼任[[知州]],同年11月孔显带领五十余人北上,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邓州故城,遂在原址重建新城,洪武四年(1371年)夏,城池建成,周长2090米,此即为邓州内城。洪武六年(1373年),又将城砌为砖城,城磚系特制大型城牆磚,磚城城門拱處,其磚縫由鐵汁澆灌,堅固異常。另建四个城门楼,四个[[角楼]],三个瓮城小楼,33个[[窝铺]],1391个[[女墙]](城墙上排列齿状的雉墙,作掩护用)。内城有四门,东为“迎旭门”,南为“拱阳门”,西为“平夷门”,北门因防湍水暴涨,又说因八卦方位不吉利,故久闭不开而无名,三个城门外都架有池桥。
邓州城位于[[湍河]]南岸,是双城墙和双护城河的“回”字形布局,分内外两城,现存护城河筑于明朝。护城河水自邓州城西南刁河的堰口处开渠导引,环绕内外城河一周,然后注入湍河。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12月,邓州人王权(又名布王三)率领“[[红巾军|北琐红军]]”起义并占领邓州城和南阳城,元帝派元将[[失剌巴都]]带领的元兵攻克鄧州城,因怕義軍再據城而反,就拆毀城池,焚燒房舍,世祖[[至元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由[[史天泽]]主导建筑的邓州外城在这场战火中被摧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得知邓州城自元兵摧毁以来,无居守者将近二十年,又因为邓州是古代名郡,遂简选[[金吾卫|金吾右卫]]镇抚[[孔显]]守御邓州并兼任[[知州]],同年11月孔显带领五十余人北上,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邓州故城,遂在原址重建新城,洪武四年(1371年)夏,城池建成,周长2090米,此即为邓州内城。洪武六年(1373年),又将城砌为砖城,城磚系特制大型城牆磚,磚城城門拱處,其磚縫由鐵汁澆灌,堅固異常。另建四个城门楼,四个[[角楼]],三个瓮城小楼,33个[[窝铺]],1391个[[女墙]](城墙上排列齿状的雉墙,作掩护用)。内城有四门,东为“迎旭门”,南为“拱阳门”,西为“平夷门”,北门因防湍水暴涨,又说因八卦方位不吉利,故久闭不开而无名,三个城门外都架有池桥。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以紫金山(今土城西南隅的堰月池,又名月牙池<ref>{{cite web|url=http://dengzhou.01ny.cn/news/tpnews/200911/12656.shtml|title=邓州发现元朝月城|publisher=南阳网|date=2009-11-17|language=zh-hans|||}}</ref>)为起点,围绕砖城,新筑起一座周长7500米的土城,外城辟五门,各门都有匾额。南为“南控荆襄门”,大东门为“东连吴越门”、大西门为“西通巴蜀门”、小东门为“六水环清门”,小西门为“金山浮翠门”。城内划为五关,有泮宫、时壅、咸熙、嘉靖、民夫、永康六街。至此,大城套小城的鄧州城池建制成爲定制,以後雖有增修擴建,但也僅限于附屬建築,内外城的布局,從未改變。民國28年(1939年)春,爲防止日寇以双城的优势占據縣城,縣政府奉命拆毀内、外城。民國36年(1947年),鄧縣地方民團部隊重修内外城,構築縱深工事,引水灌滿护城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内外城保存尚好。之後,内城城牆逐步被拆毀,代之以民。<ref>{{cite web|url=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4085|title=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邓州|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1月11日|language=zh-hans|||}}</ref>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以紫金山(今土城西南隅的堰月池,又名月牙池<ref>{{cite web|url=http://dengzhou.01ny.cn/news/tpnews/200911/12656.shtml|title=邓州发现元朝月城|publisher=南阳网|date=2009-11-17|language=zh-hans}}</ref>)为起点,围绕砖城,新筑起一座周长7500米的土城,外城辟五门,各门都有匾额。南为“南控荆襄门”,大东门为“东连吴越门”、大西门为“西通巴蜀门”、小东门为“六水环清门”,小西门为“金山浮翠门”。城内划为五关,有泮宫、时壅、咸熙、嘉靖、民夫、永康六街。至此,大城套小城的鄧州城池建制成爲定制,以後雖有增修擴建,但也僅限于附屬建築,内外城的布局,從未改變。民國28年(1939年)春,爲防止日寇以双城的优势占據縣城,縣政府奉命拆毀内、外城。民國36年(1947年),鄧縣地方民團部隊重修内外城,構築縱深工事,引水灌滿护城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内外城保存尚好。之後,内城城牆逐步被拆毀,代之以民。<ref>{{cite web|url=http://www.dxzy.org/show_news.asp?id=4085|title=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邓州|publisher=邓姓之源网|date=2010年1月11日|language=zh-hans}}</ref>


== 自然地理 ==
== 自然地理 ==


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地理坐标价于北纬31°22′—32°59′, 东112°37′—112°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294.4平方公里,“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邓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朱连山]](海拔469.7米)为全市最高点,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这些河流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 (唐白河)|白河]],流入[[汉水]]。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老土和黑老土。
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地理坐标价于北纬31°22′—32°59′, 东112°37′—112°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294.4平方公里,“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邓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朱连山]](海拔469.7米)为全市最高点,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这些河流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唐白河|白河]],流入[[汉江(中国)|汉水]]。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老土和黑老土。


=== 河流 ===
=== 河流 ===
第90行: 第89行:
涅水:俗名“赵河”,源自[[镇平县]][[岐棘山]](五朵山),经涅阳故城南(今[[穰东镇]]),又东南经[[安众县|安众故城]]西,在东李洼村与严陵河交汇一同流入于湍河,[[东晋]][[咸和 (东晋)|咸和]]七年,[[桓宣]]破[[石勒]]大将郭敬于涅水,就是此地。
涅水:俗名“赵河”,源自[[镇平县]][[岐棘山]](五朵山),经涅阳故城南(今[[穰东镇]]),又东南经[[安众县|安众故城]]西,在东李洼村与严陵河交汇一同流入于湍河,[[东晋]][[咸和 (东晋)|咸和]]七年,[[桓宣]]破[[石勒]]大将郭敬于涅水,就是此地。


[[File:Dengzhou map in old time.jpg||240px|缩略图|明朝嘉靖43年(1564年)邓州地图]]
[[File:Dengzhou map in old time.jpg|right|240px|thumb|明朝嘉靖43年(1564年)邓州地图]]
严陵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流经百余里,过白牛乡,在娘娘庙村与赵河交汇,世传[[严子陵]]钓于此故名。
严陵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流经百余里,过白牛乡,在娘娘庙村与赵河交汇,世传[[严子陵]]钓于此故名。


第122行: 第121行:


==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PAGENAMEBASE}}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行政建制镇|镇]]、3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ref>{{PRC admin/ref sgc|41/13/81}}</ref>:
{{PAGENAMEBASE}}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行政建制镇|镇]]、3个[[乡级行政区|乡]]<ref>{{PRC admin/ref sgc|41/13/81}}</ref>:


{{PRC admin/children|41/13/81}}。
{{PRC admin/children|41/13/81}}。
第136行: 第135行:


== 交通状况 ==
== 交通状况 ==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阳]]、[[十堰]]小三角的中心位置,交通较为发达。
邓州地处[[武汉市|武汉]]、[[郑州市|郑州]]、[[西安市|西安]]大三角和[[南阳市|南阳]]、[[襄阳市|襄阳]]、[[十堰市|十堰]]小三角的中心位置,交通较为发达。
* '''铁路''':{{rint|cn|rail}}[[焦枝铁路]]贯穿境内,设有[[邓州站]];{{rint|cn|crh}}[[郑渝高铁]]设邓州东站,{{rint|cn|rail}}[[蒙华铁路]]设邓州西站。
* '''铁路''':{{rint|cn|rail}}[[焦枝铁路]]贯穿境内,设有[[邓州站]];{{rint|cn|crh}}[[郑渝高铁]]设邓州东站,{{rint|cn|rail}}[[蒙华铁路]]设邓州西站。
* '''公路''':国道-{{中国国道名|207}}、{{中国国道名|328}};高速-{{中国高速公路名|G55}}、{{China Expwy Name|S98|P=Henan|
* '''公路''':国道-{{中国国道名|207}}、{{中国国道名|328}};高速-{{中国高速公路名|G55}}、{{China Expwy Name|S98|P=Henan|
第143行: 第142行:


== 旅游名胜 ==
== 旅游名胜 ==
* [[花洲书院]]:由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捐资创办,范仲淹创作的《[[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ref name="dzly">{{cite web|url=http://dengzhou.01ny.cn/Travel/index.htm|title=邓州市旅游业蓬勃发展|publisher=南阳网|date=2010年|||}}</ref>
* [[花洲书院]]:由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捐资创办,范仲淹创作的《[[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ref name="dzly">{{cite web|url=http://dengzhou.01ny.cn/Travel/index.htm|title=邓州市旅游业蓬勃发展|publisher=南阳网|date=2010年}}</ref>
* [[福胜寺塔]]:于[[天圣]]年间(1023年—1027年)建造,福胜寺塔又称隋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dzly"/>
* [[福胜寺塔]]:于[[天圣]]年间(1023年—1027年)建造,福胜寺塔又称隋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dzly"/>
* [[八里岗遗址]]:位于城郊乡白庄村八里岗组湍河南岸,面积5万平方米,迄今清理的房屋基址绝大多数属仰韶晚期偏早阶段及庙底沟时期。<ref name="dzly"/>
* [[八里岗遗址]]:位于城郊乡白庄村八里岗组湍河南岸,面积5万平方米,迄今清理的房屋基址绝大多数属仰韶晚期偏早阶段及庙底沟时期。<ref name="dzly"/>
* [[台湾村]]:又名下营村,台湾村现居住着45户人家,共220人,占地46200平方米,系台湾[[高山族]]的陈氏家族。如今他们的长相、性格、婚丧嫁娶、及家庭成员的称谓,都保留着台湾高山族的独特风情。<ref name="dzly"/>
* [[台湾村]]:又名下营村,台湾村现居住着45户人家,共220人,占地46200平方米,系台湾[[高山族]]的陈氏家族。如今他们的长相、性格、婚丧嫁娶、及家庭成员的称谓,都保留着台湾高山族的独特风情。<ref name="dzly"/>
* [[吾离陵]]:发现于1957年,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八里王村,吾离陵是邓国君主[[邓侯吾离]]的陵墓,吾离陵在《春秋》和《左传》中均有记载。<ref>{{cite web|url=http://www.ha.xinhuanet.com/add/manbu/2007-09/05/content_8649730.htm|title=吾离陵|publisher=[[新华网]]|date=2010年|||}}</ref>
* [[吾离陵]]:发现于1957年,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八里王村,吾离陵是邓国君主[[邓侯吾离]]的陵墓,吾离陵在《春秋》和《左传》中均有记载。<ref>{{cite web|url=http://www.ha.xinhuanet.com/add/manbu/2007-09/05/content_8649730.htm|title=吾离陵|publisher=[[新华网]]|date=2010年}}</ref>
* [[杏山地质公园]]:位于邓州西南约50公里,紧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渠]]。公园以朱连山主峰为中心,海拨469.7米,由杏山岩溶景区、刘山水库景区、寨堡生态景区和禹山寨景区组成,是一座集岩溶地貌(石林、石丘、溶洞、溶巢)、典型底层剖面和地质构造为主,水体为辅,人文和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ref>{{cite web|url=http://www.hnta.cn/Gov/zwzx/jq/136332.shtml|title=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开园|publisher=河南省旅游局|date=2011-06-23|||}}</ref>
* [[杏山地质公园]]:位于邓州西南约50公里,紧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渠]]。公园以朱连山主峰为中心,海拨469.7米,由杏山岩溶景区、刘山水库景区、寨堡生态景区和禹山寨景区组成,是一座集岩溶地貌(石林、石丘、溶洞、溶巢)、典型底层剖面和地质构造为主,水体为辅,人文和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ref>{{cite web|url=http://www.hnta.cn/Gov/zwzx/jq/136332.shtml|title=邓州杏山省级地质公园开园|publisher=河南省旅游局|date=2011-06-23}}</ref>


{{Gallery
{{Gallery
第182行: 第181行:
* [[左雄]]:漢順帝尚书令;
* [[左雄]]:漢順帝尚书令;
* [[张仲景]]:长沙太守、医圣;
* [[张仲景]]:长沙太守、医圣;
* [[张温 (东汉)|张温]]:汉灵帝[[司空]];
* [[张温东汉|张温]]:汉灵帝[[司空]];
* [[宗资]]:汉桓帝御使丞;
* [[宗资]]:汉桓帝御使丞;
* [[贾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贾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第209行: 第208行:
* [[张巡]]:唐肃宗忠烈名将[[张巡]],邓州市[[禹山]]以东人,他虽为文官,但精通兵法,屡次击败叛军,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睢阳]]。
* [[张巡]]:唐肃宗忠烈名将[[张巡]],邓州市[[禹山]]以东人,他虽为文官,但精通兵法,屡次击败叛军,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睢阳]]。
* [[王坚]]:[[南宋]]抗蒙名将,[[钓鱼城之战]]关键人物。
* [[王坚]]:[[南宋]]抗蒙名将,[[钓鱼城之战]]关键人物。
* [[李贤 (大学士)|李贤]]:[[明朝内阁首辅]],是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 [[李贤大学士|李贤]]:[[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明朝内阁首辅]],是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 [[铁铉]]:明朝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后人尊其忠义不屈,在各地有铁公祠以祀之。
* [[铁铉]]:明朝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后人尊其忠义不屈,在各地有铁公祠以祀之。
* [[李永茂]]:南明政治家、军事家,文才武略兼备,史称“尽有相才”。
* [[李永茂]]:南明政治家、军事家,文才武略兼备,史称“尽有相才”。
第216行: 第215行:
==== 现代名人 ====
==== 现代名人 ====


* [[庞振坤]]:字应南,清朝邓州人。庞振坤聪明睿智,才华横溢,语多隽永,性行豪迈,文章华赡,其传说故事在邓州民间广为流传。<ref>{{cite web|url=http://www.ha.xinhuanet.com/guanggao/dengzhou/rwdz422.htm|title=机智人物庞震坤|publisher=新华网|date=2010年|||}}</ref>
* [[庞振坤]]:字应南,清朝邓州人。庞振坤聪明睿智,才华横溢,语多隽永,性行豪迈,文章华赡,其传说故事在邓州民间广为流传。<ref>{{cite web|url=http://www.ha.xinhuanet.com/guanggao/dengzhou/rwdz422.htm|title=机智人物庞震坤|publisher=新华网|date=2010年}}</ref>
*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笔名雪痕、沉思,著名作家。
*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笔名雪痕、沉思,著名作家。
* [[丁聲樹]]:号梧梓,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语言研究员,并兼任[[耶鲁大学]]语言部研究员。
* [[丁聲樹]]:号梧梓,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语言研究员,并兼任[[耶鲁大学]]语言部研究员。
第223行: 第222行:
* [[周大新]]:著名军旅青年作家。
* [[周大新]]:著名军旅青年作家。
* [[杨蕴玉]]:曾任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副部长。
* [[杨蕴玉]]:曾任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副部长。
* [[王磊 (篮球运动员)|王磊]]:篮球运动员,2003年同[[易建联]],[[唐正东]],[[张庆鹏]]等人一起入选国青队。
* [[王磊篮球运动员|王磊]]:篮球运动员,2003年同[[易建联]],[[唐正东]],[[张庆鹏]]等人一起入选国青队。
* [[冷小熙]]
* [[冷小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