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4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天」字,中國歷來上下兩橫寫法不一。「國」字,現寫作「國」或「国」,也就是说在中文中,目前的表示是正確的,在大陸和台灣「囯」都是不標準的寫法。-->
{{Other uses}}
{{Other uses}}
{{about|有关政权|引发的战争|太平天}}
{{about|有关政权|引发的战争|太平天}}
{{Infobox Former Country
{{Infobox Former Country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太平天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太平天
|native_name =
|native_name =
|era =
|era =
|empire =
|empire =
|government_type = [[政教合一]]<br/>[[神政治]]<br/>[[君主制]]<br/>
|government_type = [[政教合一]]<br/>[[神政治]]<br/>[[君主制]]<br/>
|life_span = 1851年-1864年
|life_span = 1851年-1864年
|
|
第16行: 第15行:
|year_exile_end = 1872年
|year_exile_end = 1872年
|
|
|event_start = [[金田起]]
|event_start = [[金田起]]
|date_start = 1月11日
|date_start = 1月11日
|event_end = [[天京陷落]]
|event_end = [[天京陷落]]
|date_end = 7月19日{{efn|太平天天京陷落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一般即作太平天束,但也有延伸到1868年8月16日(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捻在山徒駭河失,或1872年5月12日(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黔东牛塘覆灭作太平天國結束的。}}
|date_end = 7月19日{{efn|太平天天京陷落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一般即作太平天束,但也有延伸到1868年8月16日(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捻在山徒駭河失,或1872年5月12日(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黔东牛塘覆灭作太平天国结束的。}}
|
|
|event1 = [[永安建制]]
|event1 = [[永安建制]]
第36行: 第35行:
|event_pre =
|event_pre =
|date_pre =
|date_pre =
|event_post = 最一支[[太平]]<br>[[李文彩]]部在[[州]]<br>[[黔牛塘]]覆
|event_post = 最一支[[太平]]<br>[[李文彩]]部在[[州]]<br>[[黔牛塘]]覆
|date_post = 1872年5月12日
|date_post = 1872年5月12日
|image_flag = <!--Taiping_Heavenly_Kingdom_Banner.svg-->
|image_flag = <!--Taiping_Heavenly_Kingdom_Banner.svg-->
第44行: 第43行:
|image_map = Taiping2.PNG
|image_map = Taiping2.PNG
|image_map_size = 250px
|image_map_size = 250px
|image_map_caption = 太平天[[範圍]](色部分)
|image_map_caption = 太平天[[范围]](色部分)
|
|
|p1 = 大清帝
|p1 = 大清帝
|flag_p1 =
|flag_p1 =
|
|
|s1 = 大清帝
|s1 = 大清帝
|flag_s1 = 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flag_s1 = 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
|
|capital = [[天京]]
|capital = [[天京]]
|religion = [[拜上帝会]]
|religion = [[拜上帝会]]
|currency = [[聖寶]]
|currency = [[圣宝]]
|title_leader =
|title_leader =
|leader1 = 天父上帝
|leader1 = 天父上帝
第63行: 第62行:
|representative1 = [[天王]][[洪秀全]]
|representative1 = [[天王]][[洪秀全]]
|year_representative1 = 1851-1864
|year_representative1 = 1851-1864
|representative2 = [[幼天王]][[洪天福]]
|representative2 = [[幼天王]][[洪天福]]
|year_representative2 = 1864
|year_representative2 = 1864
|
|
|title_deputy = [[五王]]
|title_deputy = [[五王]]
|deputy1 = [[王]][[秀清]]
|deputy1 = [[王]][[秀清]]
|year_deputy1 = 1851-1856
|year_deputy1 = 1851-1856
|deputy2 = [[西王]][[蕭朝]]
|deputy2 = [[西王]][[蕭朝]]
|year_deputy2 = 1851-1852
|year_deputy2 = 1851-1852
|deputy3 = [[南王]][[馮雲山]]
|deputy3 = [[南王]][[冯云山]]
|year_deputy3 = 1851-1852
|year_deputy3 = 1851-1852
|deputy4 = [[北王]][[]]
|deputy4 = [[北王]][[]]
|year_deputy4 = 1851-1856
|year_deputy4 = 1851-1856
|deputy5 = [[翼王]][[石達開]]
|deputy5 = [[翼王]][[石达开]]
|year_deputy5 = 1851-1863
|year_deputy5 = 1851-1863
}}
}}
{{中國歷史}}
{{中国历史}}


'''太平天'''{{efn|name=a1|其中{{lang|ja|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此《[[文解字|文]]》、[[明|宋(明)]]、《[[康熙字典]]》所用<ref>{{Cite web |url=https://www.zdic.net/hant/%E5%A4%A9 |title=典<天> |accessdate=2020-03-03 |archive-date=2020-03-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3055308/https://www.zdic.net/hant/%25E5%25A4%25A9 |dead-url=no }}</ref>;「写作」(為「字),乃「國」字之俗字,見於如《龍龕》、《四篇海》、《字彙》、《正字通》等。}}是[[清朝]][[道光]]晚年、[[咸丰|咸豐]]至[[同治]]初年建立的[[政教合一]][[政]],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西省 (清)|西省]][[右江道]][[州府]][[桂平]](今[[西族自治]][[港市]][[桂平市]][[金田]][[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并于咸三年(1853年)攻下[[江省 (清)|江省]][[江道]][[江府]]城(今[[江苏省|江蘇省]][[南京市]]),號稱[[天京]],定都此,始粗暴治。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军|湘軍]]攻破,[[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同纵兵屠城、奸淫掳掠]],洪秀全之子兼承人太平天[[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及更因被清朝凌遲[[死]]而成類歷史上凌遲刑受刑人之中最年幼者。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是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部队。
'''太平天'''{{efn|name=a1|其中{{lang|ja|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此《[[文解字|文]]》、[[明|宋(明)]]、《[[康熙字典]]》所用<ref>{{Cite web |url=https://www.zdic.net/hant/%E5%A4%A9 |title=典<天> |accessdate=2020-03-03 }}</ref>;“写作”(为“字),乃“国”字之俗字,见于如《龙龛》、《四篇海》、《字彙》、《正字通》等。}}是[[清朝]][[道光]]晚年、[[咸丰]]至[[同治]]初年建立的[[政教合一]][[政]],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省 (清)|广西省]][[右江道]][[州府]][[桂平]](今[[广西族自治]][[港市]][[桂平市]][[金田]][[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并于咸三年(1853年)攻下[[江省 (清)|江省]][[江道]][[江府]]城(今[[江苏省]][[南京市]]),号称[[天京]],定都此,始粗暴治。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同纵兵屠城、奸淫掳掠]],洪秀全之子兼承人太平天[[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及更因被清朝凌遲[[死]]而成类历史上凌遲刑受刑人之中最年幼者。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是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部队。


[[太平天]]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亦是亡最慘重的[[內戰]]。总计伤亡人数无定论,各种统计从1000万至7000万人[[失踪]],[[移民]],[[死亡]]或[[受]]。<!--REMOVE_TAG_Action_06_BBCNews-->太平天国稳固行政版图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为主的江南繁华地区,治下人口大致接近3000万人口。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ref name="自动生成1">《曾文正公全集》奏稿二十1864年7月26日《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ref>。
[[太平天]]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亦是亡最慘重的[[内战]]。总计伤亡人数无定论,各种统计从1000万至7000万人[[失踪]],[[移民]],[[死亡]]或[[受]]。<!--REMOVE_TAG_Action_06_BBCNews-->太平天国稳固行政版图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为主的江南繁华地区,治下人口大致接近3000万人口。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ref name="自动生成1">《曾文正公全集》奏稿二十1864年7月26日《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ref>。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廣東省 (清)|廣東省]][[道]][[州府]][[花都区|花]](今[[廣東省]][[州市]][[花都]][[新华街道 (广州市)|新华街道]][[官禄布村]]),其他的太平军士亦多起自[[粵]](即[[兩廣]]的[[廣東]]、[[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慈禧太后]]命令[[畫師]]繪畫《[[平定粵匪]]》。[[中华民国|民]]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中國內政部|内政部]]、[[中教育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ref name="Xie">{{cite book|author=謝選駿|title=中史略|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bs2DwAAQBAJ&pg=PA202|publisher=Lulu.com|year=2017年|isbn=978-1-387-22383-1|page=202}}</ref><ref>{{Cite web|title=5月8日 太平天国开始北伐 太平天国的崛起与陷落--陕西频道|url=http://sn.people.com.cn/n/2015/0506/c346862-24760468.html|accessdate=2020-03-17|work=sn.people.com.cn|archive-date=2020-03-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31113437/http://sn.people.com.cn/n/2015/0506/c346862-24760468.html|dead-url=yes}}</ref>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广东省 (清)|广东省]][[广道]][[广州府]][[花都区|花]](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新华街道 (广州市)|新华街道]][[官禄布村]]),其他的太平军士亦多起自[[粵]](即[[两广]]的[[广东]]、[[广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慈禧太后]]命令[[画师]]绘画《[[平定粵匪]]》。[[中华民国|民]]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中国内政部|内政部]]、[[中教育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ref name="Xie">{{cite book|author=谢选駿|title=中史略||publisher=Lulu.com|year=2017年|isbn=978-1-387-22383-1|page=202}}</ref><ref>{{Cite web|title=5月8日 太平天国开始北伐 太平天国的崛起与陷落--陕西频道|url=http://sn.people.com.cn/n/2015/0506/c346862-24760468.html|accessdate=2020-03-17|work=sn.people.com.cn}}</ref>


== 国号 ==
== 国号 ==
[[太平天国 (年号)|太平天国辛酉11年]][[正月]]二十六日至[[曆二月|二月]]十七日之(清[[咸丰|咸豐]]十一年,1861年3月7日-3月27日),[[洪秀全]]曾实行“改政”。正月二十六日(1861年3月7日)把“太平天国”国号改为“上帝天国”,规定在玺印文字和各种文书内统要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但此事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实行,洪秀全改变主意。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7日)再度实行“改政”,把“上帝天国”改称“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规定文书、印文都要在原来的“太平天国”四字之上加“天父天兄天王”六字<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近代中国研究>专题研究>晚清政治史>正文内容 | title = 关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 url = http://jds.cass.cn/Item/6441.aspx | author = 作者:王庆成,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 date = 2007年11月6日 | accessdate = 2007年11月6日 | archive-date = 2014年1月6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040243/http://jds.cass.cn/Item/6441.aspx | dead-url = no }}</ref><ref>{{cite book |author=崔之清 |authorlink=崔之清 |author2=胡臣友 |date=2017年2月24日 |title=洪秀全評傳 |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zoE2DgAAQBAJ |publisher=右灰文化播有限公司 |page= |isbn= |access-date=2018年2月20日 |archive-date=2018年2月20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20151825/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zoE2DgAAQBAJ |dead-url=no }}</ref>。
[[太平天国 (年号)|太平天国辛酉11年]][[正月]]二十六日至[[曆二月|二月]]十七日之(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7日-3月27日),[[洪秀全]]曾实行“改政”。正月二十六日(1861年3月7日)把“太平天国”国号改为“上帝天国”,规定在玺印文字和各种文书内统要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但此事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实行,洪秀全改变主意。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7日)再度实行“改政”,把“上帝天国”改称“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规定文书、印文都要在原来的“太平天国”四字之上加“天父天兄天王”六字<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近代中国研究>专题研究>晚清政治史>正文内容 | title = 关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 url = http://jds.cass.cn/Item/6441.aspx | author = 作者:王庆成,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 date = 2007年11月6日 | accessdate = 2007年11月6日 }}</ref><ref>{{cite book |author=崔之清 ||author2=胡臣友 |date=2017年2月24日 |title=洪秀全评传 ||publisher=右灰文化播有限公司 |page= |isbn= |access-date=2018年2月20日 }}</ref>。


== 历史 ==
== 历史 ==
{{See also|太平天國歷史年表|太平天}}
{{See also|太平天国历史年表|太平天}}
=== 拜上帝会 ===
=== 拜上帝会 ===
{{main|拜上帝}}
{{main|拜上帝}}
[[File:Hong_Xiuquan.jpg|缩略图|左|180px|洪秀全像]]
[[File:Hong_Xiuquan.jpg|缩略图|左|180px|洪秀全像]]
广东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所以选择在广西[[举事]],源远流长,“广西地方辽阔,群盗如毛,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形迹既无可辨,党类几不胜穷<ref>1851年3月13日《查复现在贼首股数折》,《李星沅奏议》卷21</ref>”,特别是广西紫荆山地区,“游匪外滋,土匪内迫<ref>《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第18页,广西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ref>”。从宏观上看,“中国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ref>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页</ref>“一般的贫穷到达了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ref>Lindsay Brine: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1862年,第8页</ref>屡次[[科举]]失败并在广州目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洪秀全说:“以五万万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ref>《英杰归真》,洪仁玕著,见《太平天国》2 第570页</ref>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作诗“天父天兄太平,保汝處處喫。耕田首先在根苗,殺盡韃子閻妖。”<ref>《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謝選駿]]</ref>又作“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如何(又作何如」)。”<ref name="洪仁玕">洪仁玕供词</ref>
广东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所以选择在广西[[举事]],源远流长,“广西地方辽阔,群盗如毛,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形迹既无可辨,党类几不胜穷<ref>1851年3月13日《查复现在贼首股数折》,《李星沅奏议》卷21</ref>”,特别是广西紫荆山地区,“游匪外滋,土匪内迫<ref>《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第18页,广西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ref>”。从宏观上看,“中国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ref>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页</ref>“一般的贫穷到达了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ref>Lindsay Brine: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1862年,第8页</ref>屡次[[科举]]失败并在广州目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洪秀全说:“以五万万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ref>《英杰归真》,洪仁玕著,见《太平天国》2 第570页</ref>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作诗“天父天兄太平,保汝处处喫。耕田首先在根苗,杀尽韃子閻妖。”<ref>《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Shaman 's Establishment of State》.[[谢选駿]]</ref>又作“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如何(又作何如”)。”<ref name="洪仁玕">洪仁玕供词</ref>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表亲[[馮雲山]]、族弟[[洪仁玕]][[梁发]]《[[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後來自行[[洗]]。是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西]][[贵县]]一带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留在广西展,在地的信徒日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州跟美国[[美南浸信会]]教士[[罗孝全]]學習《[[聖經]]》,曾要求[[受洗]],但孝全不同意洪秀全以前大病見「異解,並認為洪秀全認識不足,洪秀全又要求孝全按月付[[工资]]给他,被孝全拒绝,从而孝全拒绝为洪秀全洗礼<ref name="洪仁玕"/>。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合。<ref name="韩山文">洪仁玕、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ref>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梁发]]《[[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后来自行[[洗]]。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留在广西展,在地的信徒日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美国[[美南浸信会]]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曾要求[[受洗]],但孝全不同意洪秀全以前大病见“异解,并认为洪秀全认识不足,洪秀全又要求孝全按月付[[工资]]给他,被孝全拒绝,从而孝全拒绝为洪秀全洗礼<ref name="洪仁玕"/>。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合。<ref name="韩山文">洪仁玕、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ref>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ref>《太平诏书》,见《太平天国》1,第92页</ref>”,“邀小的(恤王洪仁政)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ref name="洪仁玕"/>;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ref name="韩山文"/>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ref>《太平诏书》,见《太平天国》1,第92页</ref>”,“邀小的(恤王洪仁政)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ref name="洪仁玕"/>;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ref name="韩山文"/>


拜上帝會將[[基督教]][[聖經]]的《[[舊約]]》、《[[新]]》分修改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作。拜上帝教會實行[[政教合一]]。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击灭[[阎罗|阎罗妖]]」([[滿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拜上帝会将[[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新]]》分修改遺詔圣书》、《新遺詔圣书》作。拜上帝教会实行[[政教合一]]。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击灭[[阎罗|阎罗妖]]”([[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事实上部分清廷高层,如[[军机大臣]][[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等都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全国状元[[龙启瑞]]在其《上[[梅曾亮]]先生书》中这样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萌芽于道光十四五年,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
事实上部分清廷高层,如[[军机大臣]][[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等都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全国状元[[龙启瑞]]在其《上[[梅曾亮]]先生书》中这样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萌芽于道光十四五年,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
第106行: 第105行:
=== 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 ===
=== 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 ===
{{Main|金田起义|江宁之战}}
{{Main|金田起义|江宁之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馮雲山被[[紫荆山 (西)|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士绅王作新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逃亡外地,自“找[[兩廣總督]][[徐广缙]]救”,后冯云山信徒集资贿赂某个来历不明但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因而冯云山得到释放。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冯云山被[[紫荆山 (广西)|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士绅王作新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逃亡外地,自“找[[两广总督]][[徐广缙]]救”,后冯云山信徒集资贿赂某个来历不明但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因而冯云山得到释放。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洪秀全發佈团营令,要求會眾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ref>朱芳哲、黎斐《金田团营考释》,北京出版社1989</ref>,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ref>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ref>,並實行公有財產制。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编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ref>朱芳哲、黎斐《金田团营考释》,北京出版社1989</ref>,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ref>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ref>,并实行公有财产制。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ref name="韩山文"/><ref>太平天国官书《天兄圣旨》</ref>,后改称[[天王]]。参加金田起义者“有患难之村民,而且被官兵击散之贼匪,均视拜上帝会为逋逃薮,老幼男女携眷挟财产大队加入”<ref name="韩山文"/>,“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ref name="李秀成">李秀成自述</ref>,还有在械斗中失败的客家人。4月3日爆发了三里圩之战,冯云山“视死如归,赤身赴敌,立刻杀死黔兵二十四人,黔兵始大奔<ref>周天爵《致周二南书》,见《从编简辑》第六册,第4-6页</ref>。”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ref name="韩山文"/><ref>太平天国官书《天兄圣旨》</ref>,后改称[[天王]]。参加金田起义者“有患难之村民,而且被官兵击散之贼匪,均视拜上帝会为逋逃薮,老幼男女携眷挟财产大队加入”<ref name="韩山文"/>,“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ref name="李秀成">李秀成自述</ref>,还有在械斗中失败的客家人。4月3日爆发了三里圩之战,冯云山“视死如归,赤身赴敌,立刻杀死黔兵二十四人,黔兵始大奔<ref>周天爵《致周二南书》,见《从编简辑》第六册,第4-6页</ref>。”


元年(1851年)秋,太平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秀清]]為「軍師」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蕭朝]]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馮雲為「軍師」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制<ref>太平天国官书《天命诏旨书》</ref>。太平天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制、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曆]]”。
元年(1851年)秋,太平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秀清]]为“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蕭朝]]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冯云为“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制<ref>太平天国官书《天命诏旨书》</ref>。太平天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制、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曆]]”。


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自[[永安突]],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楚勇[[江忠源]]部拦截,南王[[馮雲山]]被清炮火中,后重不治<ref>《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张德坚等《贼情汇纂》、苏凤文《平桂纪略》</ref><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冯云山传》</ref><ref>彭大雍、朱哲芳《太平军攻破全州与蓑衣渡之战》</ref>。5月19日離開廣西入[[湖南省]]<ref>曾国藩《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记叙其事说:“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即咸丰二年,1852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弟(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曾国藩全集·奏稿》卷二)</ref>,克[[道州]]、[[郴州]]。6月杨秀清与萧朝贵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结果“湖南南部加入的[[洪门]]人数有五万多人”<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60页</ref>。与此同时杨秀清制定了“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纷扰南北”<ref>张德坚《贼情汇纂》,见《太平天国》3,第290-291页</ref>的作战方针。
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自[[永安突]],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楚勇[[江忠源]]部拦截,南王[[冯云山]]被清炮火中,后重不治<ref>《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张德坚等《贼情汇纂》、苏凤文《平桂纪略》</ref><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冯云山传》</ref><ref>彭大雍、朱哲芳《太平军攻破全州与蓑衣渡之战》</ref>。5月19日离开广西入[[湖南省]]<ref>曾国藩《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记叙其事说:“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即咸丰二年,1852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弟(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曾国藩全集·奏稿》卷二)</ref>,克[[道州]]、[[郴州]]。6月杨秀清与萧朝贵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结果“湖南南部加入的[[洪门]]人数有五万多人”<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60页</ref>。与此同时杨秀清制定了“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纷扰南北”<ref>张德坚《贼情汇纂》,见《太平天国》3,第290-291页</ref>的作战方针。


{{Wikisourceshas2|
* 永安封五王詔
* 永安破圍詔
* 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
*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
* 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
}}




二年七月(1852年8月),西王[[蕭朝]]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9月12日“辰刻进兵,杀死清朝大小官员数十人,清兵死者两千餘人,尸堆如山,不料清兵炮打着西王胸膛上,穿身<ref>英国档案馆藏第682辑,第275/A3号《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为西王[[萧朝贵]]中炮伤重上东王杨秀清等禀报》</ref>”,亡。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沙近三月仍未能成功,撤北上攻克[[岳州]]。传闻太平军在当地获得[[吴三桂]]秘密埋藏的大量兵器,所谓“祭起吴王炮药”正说此事<ref>李汝昭《镜山野史》,见《太平天国》3,第5页</ref>。
二年七月(1852年8月),西王[[蕭朝]]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9月12日“辰刻进兵,杀死清朝大小官员数十人,清兵死者两千餘人,尸堆如山,不料清兵炮打着西王胸膛上,穿身<ref>英国档案馆藏第682辑,第275/A3号《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为西王[[萧朝贵]]中炮伤重上东王杨秀清等禀报》</ref>”,亡。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沙近三月仍未能成功,撤北上攻克[[岳州]]。传闻太平军在当地获得[[吴三桂]]秘密埋藏的大量兵器,所谓“祭起吴王炮药”正说此事<ref>李汝昭《镜山野史》,见《太平天国》3,第5页</ref>。
[[File:Heavenly king's throne.jpg|缩略图|250px|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天王宝座]]
[[File:Heavenly king's throne.jpg|缩略图|250px|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天王宝座]]
二年十月(1852年11月),湖北巡撫[[常大淳]]守武昌城,贴出告示:“兵法以清野为先,且广西湖南等省,皆因民房毁除未尽,致贼藏身,潜掘地道,前车可鉴。”<ref>陈徽言:《武昌纪事》,见《太平天国》4,第586页</ref>下令燒毀附近市,拆除城外民房,用焦土政策。咸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852年12月23日),太平攻下[[漢陽]],知府董振鐸被;六天,太平攻下口,俘1首江船,裝其水。咸二年十二月初九(1853年1月17日),[[石達開]]率太平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自尽]]<ref name="">{{cite book |author=威廉(William T. Rowe)|others=西奇等|title=《口:一城市的衝突和社 (1796-1895)》|publisher=中人民大出版社|location=北京|year=2008|isbn=9787300090719|language=zh-hans}}</ref>{{rp|302、300}}<ref>《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二·常大淳传》:“贼由江岸穴地轰城,遂陷,大淳死之,妻刘、子集松、子妇马、孙女淑英并殉。”</ref>。太平在武建立太平一統」的平等社,吸引了一些貧苦大,血腥鎮壓清兵、士人和一切反者,破、寺校和藏書樓,沒收一切財產,存入設於武昌原棧的「聖庫」,並把居民入25人軍營,男女分,又[[拉伕]]地人作搬工或其他勞動<ref name=""/>{{rp|302-303}}。有流氓假冒太平劫掠,地人反男女隔分居,也反大型的公開佈道。太平後將漢陽和武昌立首都,但只短暫停留,大部份太平沿江而下。清[[提督]][[向榮]]2月下旬回[[武]]三<ref name=""/>{{rp|309、300}}。
二年十月(1852年11月),湖北巡撫[[常大淳]]守武昌城,贴出告示:“兵法以清野为先,且广西湖南等省,皆因民房毁除未尽,致贼藏身,潜掘地道,前车可鉴。”<ref>陈徽言:《武昌纪事》,见《太平天国》4,第586页</ref>下令燒毀附近市,拆除城外民房,用焦土政策。咸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852年12月23日),太平攻下[[汉阳]],知府董振鐸被;六天,太平攻下口,俘1首江船,裝其水。咸二年十二月初九(1853年1月17日),[[石达开]]率太平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自尽]]<ref name="">{{cite book |author=威廉(William T. Rowe)|others=西奇等|title=《口:一城市的衝突和社 (1796-1895)》|publisher=中人民大出版社|location=北京|year=2008|isbn=9787300090719|language=zh-hans}}</ref>{{rp|302、300}}<ref>《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二·常大淳传》:“贼由江岸穴地轰城,遂陷,大淳死之,妻刘、子集松、子妇马、孙女淑英并殉。”</ref>。太平在武建立太平一统”的平等社,吸引了一些貧苦大,血腥镇压清兵、士人和一切反者,破、寺校和藏书楼,沒收一切财产,存入设于武昌原棧的“圣库”,并把居民入25人军营,男女分,又[[拉伕]]地人作搬工或其他劳动<ref name=""/>{{rp|302-303}}。有流氓假冒太平劫掠,地人反男女隔分居,也反大型的公开布道。太平后将汉阳和武昌立首都,但只短暫停留,大部份太平沿江而下。清[[提督]][[向榮]]2月下旬回[[武]]三<ref name=""/>{{rp|309、300}}。


咸丰三年正月初八(1853年2月25日)爆发了巢湖之战,太平军“伪为[[差弁]],约期速进,陆建瀛信为实,急饬所部,溯流上,陆建瀛与翼长安徽[[寿春]]镇总兵恩长遂越道士洑,恩长战殁,尸顺流下,全军大骇,反棹急奔。”<ref>施建烈、刘继曾:《纪县城失守克复本末》,《太平天国》5,第245页</ref>太平“革除了对[[鸦片]]烟的耽溺”<ref>F•A•Lindley:《太平天国》第一卷,1866年英文版,第89页</ref>,“恨贼者虚,资贼者实,尤为可虑,或谓乡民处处助贼打仗。”<ref>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3,第161页</ref>3月19日(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市|南京]]),[[两江总督]][[建瀛]]及副[[都统]][[霍隆武]]阵亡。太平在江城破佈懸賞[[旗人]],能抓捕旗人者賞銀,同旗人女亦遭到屠<ref>《粤逆纪略》:紫禁城者,乃前明故宫也,八旗驻防居之。贼破大城后,率众攻围,旗兵枪炮兼施,三逐至淮清桥,伤贼数千人。忽贼匪杨秀清传令准旗人拜降,因而旗兵渐懈,会城上火药被焚,贼遂乘虚入,将军率众巷战,自寅至申,旗兵几无孑遗,将军及都统俱战死,时十一日事也。后三四日,贼胁旗妇呼于门曰:“汝等妇人能以金银献者,免死。”于是藏匿之旗妇争出财帛以求生路,贼受财帛,驱之出汉西、聚宝各门,尽于桥上杀之,弃尸河内,水为之不流,呜呼,痛哉!初贼破驻防城时,旗人逃出者数百人,至东乡等处,贼乃出伪示,有擒得旗人者,赏银五两之说,遂有擒以献贼者,乡民亦愚也哉。</ref>。
咸丰三年正月初八(1853年2月25日)爆发了巢湖之战,太平军“伪为[[差弁]],约期速进,陆建瀛信为实,急饬所部,溯流上,陆建瀛与翼长安徽[[寿春]]镇总兵恩长遂越道士洑,恩长战殁,尸顺流下,全军大骇,反棹急奔。”<ref>施建烈、刘继曾:《纪县城失守克复本末》,《太平天国》5,第245页</ref>太平“革除了对[[鸦片]]烟的耽溺”<ref>F•A•Lindley:《太平天国》第一卷,1866年英文版,第89页</ref>,“恨贼者虚,资贼者实,尤为可虑,或谓乡民处处助贼打仗。”<ref>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3,第161页</ref>3月19日(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市|南京]]),[[两江总督]][[建瀛]]及副[[都统]][[霍隆武]]阵亡。太平在江城破布悬赏[[旗人]],能抓捕旗人者赏银,同旗人女亦遭到屠<ref>《粤逆纪略》:紫禁城者,乃前明故宫也,八旗驻防居之。贼破大城后,率众攻围,旗兵枪炮兼施,三逐至淮清桥,伤贼数千人。忽贼匪杨秀清传令准旗人拜降,因而旗兵渐懈,会城上火药被焚,贼遂乘虚入,将军率众巷战,自寅至申,旗兵几无孑遗,将军及都统俱战死,时十一日事也。后三四日,贼胁旗妇呼于门曰:“汝等妇人能以金银献者,免死。”于是藏匿之旗妇争出财帛以求生路,贼受财帛,驱之出汉西、聚宝各门,尽于桥上杀之,弃尸河内,水为之不流,呜呼,痛哉!初贼破驻防城时,旗人逃出者数百人,至东乡等处,贼乃出伪示,有擒得旗人者,赏银五两之说,遂有擒以献贼者,乡民亦愚也哉。</ref>。


杨秀清稱:「[[洛邑]]天下之中」,建议洪秀全定都洛邑。被一位湖南的老水手阻撓;老水手持要定都[[金陵]](又[[江府]],今[[江]][[南京]])。杨秀清後來居然聽老水手的,也同定都金陵,改名[[天京]]。<ref>李圭:《金陵兵事汇略》“始洪秀全破金陵,杨秀清建议北都洛邑,以为洛邑天下之中,独一老舟子桡其说,乃遂宅伪都于此。”</ref><ref>《李秀成自述》说:“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南京乃帝王之家。此水手是驾东王座舟之人,被该水手说白,故而改丛,后即未往。”</ref><ref>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附记卷三,诒谷堂1875年版,第13页“洪秀全陷金陵,欲长驱北犯,斯时黄河以北未设防,赖一老舟子倡言,北路乏水缺粮,不如建伪都于南京,杨秀清等以为然,乃止。或-{云}-即苏州击毙之伪航王[[唐正才]]所言。”</ref>太平军[[江宁]]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英国人Brine Lindesay在1862年《中国太平叛党志》中这样评论建都南京:“南京的占领在太平军的战术上引起了一个全面的变化,清军借助这个不进不退的变化而赢得了大好时机,他们不再无望地尾随一支前进的和劫掠的大军之后,如今已经能够在一个或两个据点上集结他们的军队,因此,太平军也随即发现他们自己在南京和镇江被一支军队所水路围攻,而他们要在战场上击败这支军队希望也不大。”这就是清朝集结全国[[绿营]]精锐组建的[[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英国人F. A. Lindley在1866年英文版《太平天国》第一卷中指出:“南京的占领完全改变了天王的战术,他不再继续进行由前进的恐怖来制衡满洲的、迅速和凯旋的进军,却把他的党徒集合在南京及郊区周围,在同一时期从事组织有朝廷和法院的正规[[政府]]。”
杨秀清称:“[[洛邑]]天下之中”,建议洪秀全定都洛邑。被一位湖南的老水手阻撓;老水手持要定都[[金陵]](又[[江府]],今[[江]][[南京]])。杨秀清后来居然聽老水手的,也同定都金陵,改名[[天京]]。<ref>李圭:《金陵兵事汇略》“始洪秀全破金陵,杨秀清建议北都洛邑,以为洛邑天下之中,独一老舟子桡其说,乃遂宅伪都于此。”</ref><ref>《李秀成自述》说:“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南京乃帝王之家。此水手是驾东王座舟之人,被该水手说白,故而改丛,后即未往。”</ref><ref>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附记卷三,诒谷堂1875年版,第13页“洪秀全陷金陵,欲长驱北犯,斯时黄河以北未设防,赖一老舟子倡言,北路乏水缺粮,不如建伪都于南京,杨秀清等以为然,乃止。或-{云}-即苏州击毙之伪航王[[唐正才]]所言。”</ref>太平军[[江宁]]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英国人Brine Lindesay在1862年《中国太平叛党志》中这样评论建都南京:“南京的占领在太平军的战术上引起了一个全面的变化,清军借助这个不进不退的变化而赢得了大好时机,他们不再无望地尾随一支前进的和劫掠的大军之后,如今已经能够在一个或两个据点上集结他们的军队,因此,太平军也随即发现他们自己在南京和镇江被一支军队所水路围攻,而他们要在战场上击败这支军队希望也不大。”这就是清朝集结全国[[绿营]]精锐组建的[[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英国人F. A. Lindley在1866年英文版《太平天国》第一卷中指出:“南京的占领完全改变了天王的战术,他不再继续进行由前进的恐怖来制衡满洲的、迅速和凯旋的进军,却把他的党徒集合在南京及郊区周围,在同一时期从事组织有朝廷和法院的正规[[政府]]。”


=== 北伐与西征 ===
=== 北伐与西征 ===
{{Main|太平天国北伐|太平天西征|太平一破江南大}}1853年3月太平攻克[[江宁]](今[[江]][[南京]]),易名天京。此王[[秀清]]策,在5月派兵北伐及西征,北伐標為[[北京]],西征標為長江中游地区。[[File:Naval battle between Taiping-Qing on Yangtze.jpg|缩略图|250px|南京附近的太平]]
{{Main|太平天国北伐|太平天西征|太平一破江南大}}1853年3月太平攻克[[江宁]](今[[江]][[南京]]),易名天京。此王[[秀清]]策,在5月派兵北伐及西征,北伐标为[[北京]],西征标为长江中游地区。[[File:Naval battle between Taiping-Qing on Yangtze.jpg|缩略图|250px|南京附近的太平]]


==== 北伐 ====
==== 北伐 ====
三年(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三年(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六年三月一日(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次早黎明,亲领人马同陈玉成、涂镇兴、陈仕章、吴如孝力攻土桥,破入土桥清军马营。那时清军大败,红桥以及卜著(樸树)湾、三岔(汊)河清营尽破,大小清营一百二十余座,清营那时闻风而逃。”<ref name="李秀成" />
六年三月一日(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次早黎明,亲领人马同陈玉成、涂镇兴、陈仕章、吴如孝力攻土桥,破入土桥清军马营。那时清军大败,红桥以及卜著(樸树)湾、三岔(汊)河清营尽破,大小清营一百二十余座,清营那时闻风而逃。”<ref name="李秀成" />


三年四月一日(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杨秀清]]命令率两万余人从[[扬州]]出发北伐。[[清朝]]采取了正确的防御措施,销毁了全部黄河渡船,“黄河四十里之遥,并无船只,有鞑妖在对江把守,难以过江,离黄河二十里,亦无船只,粮料甚难”<ref>1853年6月20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ref>,“二十八日尚未渡尽,未及渡河者尚有千余”<ref>陈善钧:《癸丑中州罹兵纪略》</ref>。
三年四月一日(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杨秀清]]命令率两万余人从[[扬州]]出发北伐。[[清朝]]采取了正确的防御措施,销毁了全部黄河渡船,“黄河四十里之遥,并无船只,有鞑妖在对江把守,难以过江,离黄河二十里,亦无船只,粮料甚难”<ref>1853年6月20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ref>,“二十八日尚未渡尽,未及渡河者尚有千余”<ref>陈善钧:《癸丑中州罹兵纪略》</ref>。


三年九月十一日(1853年10月13日)太平军进驻[[保定]],[[咸丰帝]]集结华北清军主力与太平军决战,包括[[嘉庆帝]]五子惠端亲王“奉命大将军”[[绵愉]]部、嘉庆帝嗣外孙[[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部、[[八旗察哈]]部、[[钦差大臣]][[胜保]]部,并征召[[朝阳市|朝阳]]、[[阜新]]、[[赤峰]]、[[通辽]]四地大军,赐[[努尔哈赤]]御用大刀。北伐軍雖然一度至[[天津]]附近,但因孤深入,被清军包围。
三年九月十一日(1853年10月13日)太平军进驻[[保定]],[[咸丰帝]]集结华北清军主力与太平军决战,包括[[嘉庆帝]]五子惠端亲王“奉命大将军”[[绵愉]]部、嘉庆帝嗣外孙[[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部、[[八旗察哈]]部、[[钦差大臣]][[胜保]]部,并征召[[朝阳市|朝阳]]、[[阜新]]、[[赤峰]]、[[通辽]]四地大军,赐[[努尔哈赤]]御用大刀。北伐军虽然一度至[[天津]]附近,但因孤深入,被清军包围。


咸丰四年至五年 连镇附近战役清宫廷画十幅,标注清军主要将领有庆大人(宗室庆祺)、桂大人(提督[[桂明]][[桂齡 (咸提督)|桂龄]]兄弟)、玉大人(玉明)、绵大人(绵洵)、董镇台(总兵董占元)、双大人(双成或双禧)、瑞大人(瑞麟或瑞昌)、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经大人(经文岱)、拉贝勒(拉木棍布扎布)、希大人(西凌阿)、穆侯爷(一等果勇侯穆辂) 、珠大人(珠勒亨)、绷侍卫(绷阔)、巴营总(巴扬阿)、舒营总(舒保)、明大人(明庆)、伊大人(伊勒东阿)。画里有林凤翔被抓跪地受审。咸五年二月(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沧州]][[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聊城]][[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咸丰四年至五年 连镇附近战役清宫廷画十幅,标注清军主要将领有庆大人(宗室庆祺)、桂大人(提督[[桂明]][[桂齡 (咸提督)|桂龄]]兄弟)、玉大人(玉明)、绵大人(绵洵)、董镇台(总兵董占元)、双大人(双成或双禧)、瑞大人(瑞麟或瑞昌)、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经大人(经文岱)、拉贝勒(拉木棍布扎布)、希大人(西凌阿)、穆侯爷(一等果勇侯穆辂) 、珠大人(珠勒亨)、绷侍卫(绷阔)、巴营总(巴扬阿)、舒营总(舒保)、明大人(明庆)、伊大人(伊勒东阿)。画里有林凤翔被抓跪地受审。咸五年二月(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沧州]][[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聊城]][[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 西征 ====
==== 西征 ====
第152行: 第144行:
咸丰四年七月一日(1854年7月25日)曾天养率西征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在湖南[[岳阳]][[城陵矶]]进行第一次决战,太平军虎头军统帅[[曾天养]]、清军[[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湘军水路各营总统[[褚汝航]]全部阵亡。1854年10月14在[[桂明]]、曾国藩的统帅下第二次收复武昌。1854年11月23日[[秦日纲]]率西征太平军与[[桂明]]、[[罗泽南]]、[[李续宾]]、[[杨载福]]、[[彭玉麟]]湘军在湖北[[十堰]][[田家镇 (竹山县)|田家镇]]进行第二次决战失败。
咸丰四年七月一日(1854年7月25日)曾天养率西征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在湖南[[岳阳]][[城陵矶]]进行第一次决战,太平军虎头军统帅[[曾天养]]、清军[[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湘军水路各营总统[[褚汝航]]全部阵亡。1854年10月14在[[桂明]]、曾国藩的统帅下第二次收复武昌。1854年11月23日[[秦日纲]]率西征太平军与[[桂明]]、[[罗泽南]]、[[李续宾]]、[[杨载福]]、[[彭玉麟]]湘军在湖北[[十堰]][[田家镇 (竹山县)|田家镇]]进行第二次决战失败。


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年1月29日),[[石達開]]、[[罗大纲]]率西征太平军与湘军在江西[[九江]][[湖口县]]进行第三次决战,大败湘军。
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年1月29日),[[石达开]]、[[罗大纲]]率西征太平军与湘军在江西[[九江]][[湖口县]]进行第三次决战,大败湘军。


五年(1855年)初,太平反攻漢陽口,4月3日,破湖北巡撫[[陶恩培]]的軍隊,第三次攻下武昌。
五年(1855年)初,太平反攻汉阳口,4月3日,破湖北巡撫[[陶恩培]]的军队,第三次攻下武昌。


六年五月(1856年6月),太平攻破[[江南大营|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步战汉兵,马战满兵,两交并战,自辰至午,得翼王带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等引军到步助战。清军满兵马军先败,次即向、张[所]领汉军亦败也。”<ref name="李秀成" />
六年五月(1856年6月),太平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步战汉兵,马战满兵,两交并战,自辰至午,得翼王带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等引军到步助战。清军满兵马军先败,次即向、张[所]领汉军亦败也。”<ref name="李秀成" />


六年(1856年)十二月[[天京之变]]后湖北巡抚[[胡林翼]]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收三镇,此役湘军[[罗泽南]]阵亡,武汉三都已成[[废墟]],遍地瓦礫<ref name="" />{{rp|300、303}}
六年(1856年)十二月[[天京之变]]后湖北巡抚[[胡林翼]]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收三镇,此役湘军[[罗泽南]]阵亡,武汉三都已成[[废墟]],遍地瓦礫<ref name="" />{{rp|300、303}}


=== 天京之 ===
=== 天京之 ===
{{主|天京之}}
{{主|天京之}}
三年三月十九日(1853年4月26日)[[香港总督]][[文咸]]访问太平天国,他的翻译[[密迪]]<ref>{{cite web |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63852/node63862/node63875/node64499/userobject1ai58098.html |title=::::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publisher=Shtong.gov.cn |date= |accessdate=2017-05-23 |archive-date=2016-04-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27155101/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63852/node63862/node63875/node64499/userobject1ai58098.html |dead-url=no }}</ref>就从两个太平军船员的口中得知:“东王杨秀清是首要的军事权威和政治权威,他们说天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被承认的君主]],他把他的时间用在编书上面,人们从来看不到他。<ref>[[密迪]]:《中国人及其革命》,1856年英文版,第255页</ref>”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53年12月24日),东王杨秀清自天父[[下凡]](降[[扶乩|乩]]),指责洪秀全杖责天王府女官,两天后即二十六日,杨秀清召集韦昌辉及秦日纲“到天王面前请宽心安福。”<ref>《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1,第23到56页</ref>洪秀全本人“深藏不出,秀清则盛陈仪卫巡行闾市,凡有军务,议定上奏(洪秀全)无不准者,每批旨准二字。属下伪官,惟奏谢恩赏,径达洪秀全,其余军务,悉秉奏秀清,听其裁处转奏。(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秀清叵测奸心,实欲虚尊洪秀全为首,而自揽大权,独得其实。<ref>张德坚;《贼情汇纂》</ref>”“因此也许有人以为洪秀全早已死了,但一经询问,一致的证言咸谓其仍然健在,现深居城内。<ref>《天京见闻录》,《典制通考》(中),第826页</ref>”
三年三月十九日(1853年4月26日)[[香港总督]][[文咸]]访问太平天国,他的翻译[[密迪]]<ref>{{cite web |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63852/node63862/node63875/node64499/userobject1ai58098.html |title=::::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publisher=Shtong.gov.cn |date= |accessdate=2017-05-23 }}</ref>就从两个太平军船员的口中得知:“东王杨秀清是首要的军事权威和政治权威,他们说天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被承认的君主]],他把他的时间用在编书上面,人们从来看不到他。<ref>[[密迪]]:《中国人及其革命》,1856年英文版,第255页</ref>”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53年12月24日),东王杨秀清自天父[[下凡]](降[[扶乩|乩]]),指责洪秀全杖责天王府女官,两天后即二十六日,杨秀清召集韦昌辉及秦日纲“到天王面前请宽心安福。”<ref>《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1,第23到56页</ref>洪秀全本人“深藏不出,秀清则盛陈仪卫巡行闾市,凡有军务,议定上奏(洪秀全)无不准者,每批旨准二字。属下伪官,惟奏谢恩赏,径达洪秀全,其余军务,悉秉奏秀清,听其裁处转奏。(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秀清叵测奸心,实欲虚尊洪秀全为首,而自揽大权,独得其实。<ref>张德坚;《贼情汇纂》</ref>”“因此也许有人以为洪秀全早已死了,但一经询问,一致的证言咸谓其仍然健在,现深居城内。<ref>《天京见闻录》,《典制通考》(中),第826页</ref>”


至于北王韦昌辉,洪秀全认为他“爱兄(洪秀全)之心诚”<ref>《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1,第53页</ref>。但韦昌辉对杨秀清“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ref name="自动生成2" />;北王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甚谄,舆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杨秀清)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肚肠嫩[[浔州]][[俚|乡语]],犹言学问浅也。<ref name="金陵癸甲纪事略">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ref>”而韦昌辉暗地里“请洪秀全诛杨秀清”<ref>《石达开自述》</ref>”,但洪秀全说:“暂且容他(杨),他服便罢。”<ref>《天父下凡诏书》二</ref>杨秀清曾去北王府,“杖昌辉数百,至不能兴。”以至于两人“相互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ref name="自动生成2" />”
至于北王韦昌辉,洪秀全认为他“爱兄(洪秀全)之心诚”<ref>《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1,第53页</ref>。但韦昌辉对杨秀清“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ref name="自动生成2" />;北王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甚谄,舆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杨秀清)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肚肠嫩[[浔州]][[俚|乡语]],犹言学问浅也。<ref name="金陵癸甲纪事略">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ref>”而韦昌辉暗地里“请洪秀全诛杨秀清”<ref>《石达开自述》</ref>”,但洪秀全说:“暂且容他(杨),他服便罢。”<ref>《天父下凡诏书》二</ref>杨秀清曾去北王府,“杖昌辉数百,至不能兴。”以至于两人“相互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ref name="自动生成2" />”


至于燕王秦日纲,咸四年三月(1854年5月),秦日纲的下人与杨秀清的下人发生矛盾,[[判官]]是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黄玉昆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可勿杖,转相劝慰”,但杨秀清不同意该判决,命令石达开逮捕自己的岳父黄玉昆,“玉昆闻而辞职,燕王秦日纲闻之亦相率辞职。”结果杨秀清“杖日纲一百,玉昆三百,玉昆杖后,夜投水救起”<ref name="金陵癸甲纪事略" />。李秀成认为“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北、燕、翼)积怨于心,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ref name="李秀成" />”
至于燕王秦日纲,咸四年三月(1854年5月),秦日纲的下人与杨秀清的下人发生矛盾,[[判官]]是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黄玉昆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可勿杖,转相劝慰”,但杨秀清不同意该判决,命令石达开逮捕自己的岳父黄玉昆,“玉昆闻而辞职,燕王秦日纲闻之亦相率辞职。”结果杨秀清“杖日纲一百,玉昆三百,玉昆杖后,夜投水救起”<ref name="金陵癸甲纪事略" />。李秀成认为“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北、燕、翼)积怨于心,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ref name="李秀成" />”


“及破南省,(杨)众权独揽,虽洪贼亦拱手受成,北、翼贼无论矣,(杨)有去洪贼而自称天王意。”<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ref>洪秀全以示祝,定于秀清生日(公曆年9月23日)正式封萬歲。洪秀全一面“所筑土城上密布枪炮,恐杨来暗算,一面遣腹贼至江西调北贼韦昌辉回金陵”<ref>涤浮道人:《金陵续记》</ref>。与秀清有宿怨的在咸丰六年八月三日(1856年9月1日)深夜回到天京,秦日在夜入城,2日凌晨“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趋围东贼宅,自携数贼入,杀东贼及其妻小”<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 />,史稱「[[天京之]]。咸丰六年八月四日(1856年9月2日),韦昌辉将杨秀清首级交给洪秀全。
“及破南省,(杨)众权独揽,虽洪贼亦拱手受成,北、翼贼无论矣,(杨)有去洪贼而自称天王意。”<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ref>洪秀全以示祝,定于秀清生日(公曆年9月23日)正式封万岁。洪秀全一面“所筑土城上密布枪炮,恐杨来暗算,一面遣腹贼至江西调北贼韦昌辉回金陵”<ref>涤浮道人:《金陵续记》</ref>。与秀清有宿怨的在咸丰六年八月三日(1856年9月1日)深夜回到天京,秦日在夜入城,2日凌晨“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趋围东贼宅,自携数贼入,杀东贼及其妻小”<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 />,史称“[[天京之]]。咸丰六年八月四日(1856年9月2日),韦昌辉将杨秀清首级交给洪秀全。


翼王石達開抵天京責備韋,二人不而散,又欲達開,石達開見勢不妙,夜逃出金陵城外。在韦昌辉进攻洪秀全天王府的最后关头,天王府内的大量[[女]]参加了保卫洪秀全的战斗,“韦昌辉陈兵三千人于洪居前火攻(天王府),洪秀全乘墉与韦昌辉对垒,枪炮互施,逾时无胜负,洪居服役少女,悉使裹髮、效男装,各持械启门,大呼出冲阵,北贼不意其速出,大惊,众遂溃,缚北奸送洪秀全,令肢解之。”<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 />
翼王石达开抵天京责备韦,二人不而散,又欲达开,石达开见势不妙,夜逃出金陵城外。在韦昌辉进攻洪秀全天王府的最后关头,天王府内的大量[[女]]参加了保卫洪秀全的战斗,“韦昌辉陈兵三千人于洪居前火攻(天王府),洪秀全乘墉与韦昌辉对垒,枪炮互施,逾时无胜负,洪居服役少女,悉使裹髮、效男装,各持械启门,大呼出冲阵,北贼不意其速出,大惊,众遂溃,缚北奸送洪秀全,令肢解之。”<ref name="金陵省难纪略" />


=== 石达开的远征 ===
=== 石达开的远征 ===
六年十月(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信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咸七年(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捻]]合,兵锋直指[[湖北]]。
六年十月(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信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咸七年(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捻]]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之變後,太平天合朝推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達開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將義王”{{efn|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军师负责制”,“军师”是[[政府首脑]],掌握一切实权,主将只是听命于军师,在制度上并没有决策权,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卷二《太平天国的政体》}},局轉後,又害之意<ref>《李忠武公遺》:“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人心。石逆每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事,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石達開《五言告示》:“疑多將圖害,百喙分清”(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的定稿中石達開出于維護大局的考慮去了)。</ref>。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
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合朝推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达开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将义王”{{efn|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军师负责制”,“军师”是[[政府首脑]],掌握一切实权,主将只是听命于军师,在制度上并没有决策权,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卷二《太平天国的政体》}},局转后,又害之意<ref>《李忠武公遺》:“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人心。石逆每则党类环绕而聽,各偽王事,肯聽者,故忌之,有阴图戕害之意”,石达开《五言告示》:“疑多将图害,百喙分清”(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的定稿中石达开出于维护大局的考慮去了)。</ref>。免再次爆发内訌,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


七年八月(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ref>咸丰七年九月德兴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縻内怀猜忌。”</ref><ref>《东华录》咸丰卷载福兴奏:达开乃统全军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拟直攻苏杭,以分金陵之势。</ref><ref>《李秀成自述》:“……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ref><ref>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太平天国方文件:太平天国历年历书及全部附有主要首领名衔的诏书;醒世词;太平礼制(新版);朝天朝主图;幼赞王蒙时雍家书;誉王李瑞生供词</ref><ref>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外方报道:艾约瑟牧师的报告——新近对干王的提问及答复(《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杨笃信:中国之叛乱(1861年);《英国议会文件》1862.C.2976,亚历山大.米切的一封信;《英国议会文件》1861.C.2840,1862.C.2976巴夏礼的报告;美国传教师花兰芷牧师关于访问南京的报道(《北华捷报》1860年9月1日)</ref>
七年八月(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ref>咸丰七年九月德兴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縻内怀猜忌。”</ref><ref>《东华录》咸丰卷载福兴奏:达开乃统全军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拟直攻苏杭,以分金陵之势。</ref><ref>《李秀成自述》:“……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ref><ref>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太平天国方文件:太平天国历年历书及全部附有主要首领名衔的诏书;醒世词;太平礼制(新版);朝天朝主图;幼赞王蒙时雍家书;誉王李瑞生供词</ref><ref>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外方报道:艾约瑟牧师的报告——新近对干王的提问及答复(《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杨笃信:中国之叛乱(1861年);《英国议会文件》1862.C.2976,亚历山大.米切的一封信;《英国议会文件》1861.C.2840,1862.C.2976巴夏礼的报告;美国传教师花兰芷牧师关于访问南京的报道(《北华捷报》1860年9月1日)</ref>


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福建省 (清)|]]、[[浙江省 (清)|浙]]、[[江西省 (清)|贛]]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ref>《洪仁玕自述》:“翼王见大局如此不满意,乃决意离京远征……”“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ref>
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福建省 (清)|]]、[[浙江省 (清)|浙]]、[[江西省 (清)|贛]]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ref>《洪仁玕自述》:“翼王见大局如此不满意,乃决意离京远征……”“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ref>


八年(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八年(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九年(1859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作战<ref>咸丰九年骆秉章奏:“此股贼首闻系翼逆石达开,其党贼翼为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诸逆首皆从前漏网之贼首。石逆在南安时,景德贼嘱其由赣吉取道北窜,与之合势,以窜皖鄂,石逆复称须由南安窜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此书为[[江西]]乐平绅团搜获,其蓄谋之狡毒如此”</ref>,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勇]]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ref>《华北捷报》第527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干王和忠王的经过》:“报告提到,翼王石达开据猜想一直对天京的真圣主远而避之,但是据探明他仍旧与运动相连结,近曾于干王封王之际,派遣部下大批人马抵京向干王祝贺,并请求干王,嗣后所有的他奏议悉数经由干王递呈真圣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观点上与真圣主意见各异。他对所统属的人民尽情抚慰,同时深得部下兵将的爱戴”(1860年)</ref><ref>《北华捷报》第519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和观感》:“他们说,广西现今在太平军手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正在征服四川,这个省实际上已在他们掌握中。”(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湖南巡抚按察使翟诰奏:“拿获奸细供称,[[四眼狗]]陈玉成发给伪文,约石逆由广西犯湖南,陈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锐下窜……”(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骆秉章奏:“石逆凶悍诡诈,冠于诸贼……且闻与[[四眼狗]]陈逆(即陈玉成)暗相勾结,图犯两湖,自不得不先其急”(1860年)</ref>
九年(1859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作战<ref>咸丰九年骆秉章奏:“此股贼首闻系翼逆石达开,其党贼翼为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诸逆首皆从前漏网之贼首。石逆在南安时,景德贼嘱其由赣吉取道北窜,与之合势,以窜皖鄂,石逆复称须由南安窜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此书为[[江西]]乐平绅团搜获,其蓄谋之狡毒如此”</ref>,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勇]]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ref>《华北捷报》第527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干王和忠王的经过》:“报告提到,翼王石达开据猜想一直对天京的真圣主远而避之,但是据探明他仍旧与运动相连结,近曾于干王封王之际,派遣部下大批人马抵京向干王祝贺,并请求干王,嗣后所有的他奏议悉数经由干王递呈真圣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观点上与真圣主意见各异。他对所统属的人民尽情抚慰,同时深得部下兵将的爱戴”(1860年)</ref><ref>《北华捷报》第519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和观感》:“他们说,广西现今在太平军手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正在征服四川,这个省实际上已在他们掌握中。”(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湖南巡抚按察使翟诰奏:“拿获奸细供称,[[四眼狗]]陈玉成发给伪文,约石逆由广西犯湖南,陈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锐下窜……”(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骆秉章奏:“石逆凶悍诡诈,冠于诸贼……且闻与[[四眼狗]]陈逆(即陈玉成)暗相勾结,图犯两湖,自不得不先其急”(1860年)</ref>


十一年八月(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同治二年三月(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ref>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走访丹阳太平:“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则居上游,方谋取猢北。石达开经略四川云贵等省……”(1861年底)</ref>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在紫打地陷入绝境。任四川总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中谈判。经协议,太平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背信棄義,两千太平被屠戮。同治二年五月十二日(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遲。
十一年八月(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同治二年三月(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ref>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走访丹阳太平:“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则居上游,方谋取猢北。石达开经略四川云贵等省……”(1861年底)</ref>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在紫打地陷入绝境。任四川总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中谈判。经协议,太平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背信弃义,两千太平被屠戮。同治二年五月十二日(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遲。


=== 安徽江北战场 ===
=== 安徽江北战场 ===
{{main|陈玉成|三河之战|安庆之战}}
{{main|陈玉成|三河之战|安庆之战}}
咸丰八年四月七日(1858年5月19日),九江被湘军[[李续宾]]攻克。“[[林启容]]踞九江六载,号坚忍能军,[[塔齐布]]、[[罗泽南]]为名将,拼命力攻,亦卒不拔,食罄则婴城种麦以自给,其守愈暇,凡围城十有六月。”<ref>《胡林翼年谱》</ref> 日本人[[崎滔天]]曾说:“[[忠|睢阳]]而后有斯人。”<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2页</ref>湘军[[彭玉麟]]参与克复九江后曾作诗:“尸涌长江水不流”。
咸丰八年四月七日(1858年5月19日),九江被湘军[[李续宾]]攻克。“[[林启容]]踞九江六载,号坚忍能军,[[塔齐布]]、[[罗泽南]]为名将,拼命力攻,亦卒不拔,食罄则婴城种麦以自给,其守愈暇,凡围城十有六月。”<ref>《胡林翼年谱》</ref> 日本人[[崎滔天]]曾说:“[[忠|睢阳]]而后有斯人。”<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2页</ref>湘军[[彭玉麟]]参与克复九江后曾作诗:“尸涌长江水不流”。


八年八月(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攻占[[浦口]]和[[扬州]],歼灭清军[[江北大营]],李秀成说:“陈玉成攻德帅(清军[[德兴阿]]部)之前,我攻德帅之后,德军大乱,死于甫〈浦〉口一万余人。”<ref name="李秀成" />安徽江北的湘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湘军沿黄梅、宿松、太湖、潜山、石牌、桐城、舒城向[[三河镇 (肥西县)|三河镇]]进攻(即今天G50-G35-G4212-G3高速公路一线),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1858年11月15日,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合肥]][[三河镇 (肥西县)|三河镇]]第一次决战,李秀成说:“我听闻金牛镇炮声不绝,是知开仗,我亲引本部人马向三河边区而来,斯时正逢陈、李两军迎战,离李将营前七八里交锋。我军即至,陈玉成见我军生力一壮,破李续宾阵门,阵脚一动,大败而逃”<ref name="李秀成" />,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湘军从安撤走,安遂解。
八年八月(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攻占[[浦口]]和[[扬州]],歼灭清军[[江北大营]],李秀成说:“陈玉成攻德帅(清军[[德兴阿]]部)之前,我攻德帅之后,德军大乱,死于甫〈浦〉口一万余人。”<ref name="李秀成" />安徽江北的湘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湘军沿黄梅、宿松、太湖、潜山、石牌、桐城、舒城向[[三河镇 (肥西县)|三河镇]]进攻(即今天G50-G35-G4212-G3高速公路一线),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1858年11月15日,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合肥]][[三河镇 (肥西县)|三河镇]]第一次决战,李秀成说:“我听闻金牛镇炮声不绝,是知开仗,我亲引本部人马向三河边区而来,斯时正逢陈、李两军迎战,离李将营前七八里交锋。我军即至,陈玉成见我军生力一壮,破李续宾阵门,阵脚一动,大败而逃”<ref name="李秀成" />,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湘军从安撤走,安遂解。


===== 第二次西征 =====
===== 第二次西征 =====
咸丰十年(1860年)冬,太平天决策层部署第二次西征,计划以[[玉成]]、[[李秀成]]支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西上攻武昌,以解安
咸丰十年(1860年)冬,太平天决策层部署第二次西征,计划以[[玉成]]、[[李秀成]]支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西上攻武昌,以解安


陈玉成解围心切,立即从[[安徽省|安徽]][[桐城市|桐城]]出发,十一天内行军六百里,连取[[霍山县|霍山]]、[[英山县|英山]]、[[黄州区|黄州]],兵锋直指武汉。此时,清军主力尽在安庆,武汉城防空虚。关键时刻,英国舰队司令[[何伯]]派[[参赞]][[巴夏禮|巴夏礼]]前往黄州觐见陈玉成,请求他不要攻打武汉,以维护[[大英帝国]]在武汉的商业利益。由于李秀成部进军迟缓,太平军并无把握在短期内攻下武昌,及湘勇加紧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决定命部下赖文光率部队军队留在武昌附近,继续等候李秀成部,本人率主力返回安庆。
陈玉成解围心切,立即从[[安徽省|安徽]][[桐城市|桐城]]出发,十一天内行军六百里,连取[[霍山县|霍山]]、[[英山县|英山]]、[[黄州区|黄州]],兵锋直指武汉。此时,清军主力尽在安庆,武汉城防空虚。关键时刻,英国舰队司令[[何伯]]派[[参赞]][[巴夏礼]]前往黄州觐见陈玉成,请求他不要攻打武汉,以维护[[大英帝国]]在武汉的商业利益。由于李秀成部进军迟缓,太平军并无把握在短期内攻下武昌,及湘勇加紧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决定命部下赖文光率部队军队留在武昌附近,继续等候李秀成部,本人率主力返回安庆。


李秀成转至湖北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人,得知东线太平作战不利,又听说陈玉成已经返回安庆,遂放棄進攻武,改向東進軍,与[[李世贤]]部共同攻下[[浙江省|浙江]]大片土地。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人不和导致第二次西征无果而终,会攻武汉的计划就此功亏一篑。“伪天王弟洪军师到苏,即调停忠英二酋之误会也,贼中相互猜忌如此。”<ref>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ref>
李秀成转至湖北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人,得知东线太平作战不利,又听说陈玉成已经返回安庆,遂放弃进攻武,改向东进军,与[[李世贤]]部共同攻下[[浙江省|浙江]]大片土地。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人不和导致第二次西征无果而终,会攻武汉的计划就此功亏一篑。“伪天王弟洪军师到苏,即调停忠英二酋之误会也,贼中相互猜忌如此。”<ref>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ref>


所谓“第二次西征”实际上是一个败招,因为湘军的补给基地是九江与南昌{{efn|《左文襄公家书》咸丰十年九月初四日左宗棠《给子孝威咸书》:“安庆获贼伪文,知逆首陈玉成有分两路上行之说,一扰皖北,一扰江西,我当率所部五千余人,由安仁、乐平扼懋源以固江西门户而通祁门之气。”}},曾国藩也说:“力求破安庆一门,此外皆不遽之争得失。”
所谓“第二次西征”实际上是一个败招,因为湘军的补给基地是九江与南昌{{efn|《左文襄公家书》咸丰十年九月初四日左宗棠《给子孝威咸书》:“安庆获贼伪文,知逆首陈玉成有分两路上行之说,一扰皖北,一扰江西,我当率所部五千余人,由安仁、乐平扼懋源以固江西门户而通祁门之气。”}},曾国藩也说:“力求破安庆一门,此外皆不遽之争得失。”


==== 安庆二次决战 ====
==== 安庆二次决战 ====
十一年(1861年)春,第二次西征后,太平军与湘军和[[多隆阿]]部清军在安徽[[安庆]]进行第二次决战。湘军的部署是湘军曾国藩、[[左宗棠]]、[[鲍超]]在安徽南部,湘军[[李续宜]]、[[胡林翼]]、清军多隆阿在安徽北部,两个方向向安庆进攻,陈玉成回救安庆,[[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等也来配合作战,失败,6月集贤关、赤岗岭失守,8月陈玉成与[[杨辅清]]等夺回集贤关,再救[[安庆]],为清副都统[[多隆阿]]部所拒。9月,[[曾国荃]]攻克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及全军1.6万余人全部阵亡。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5月),玉成在安徽[[寿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军[[兵部侍郎]][[胜保]],同年6月玉成被[[处死]]。
十一年(1861年)春,第二次西征后,太平军与湘军和[[多隆阿]]部清军在安徽[[安庆]]进行第二次决战。湘军的部署是湘军曾国藩、[[左宗棠]]、[[鲍超]]在安徽南部,湘军[[李续宜]]、[[胡林翼]]、清军多隆阿在安徽北部,两个方向向安庆进攻,陈玉成回救安庆,[[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等也来配合作战,失败,6月集贤关、赤岗岭失守,8月陈玉成与[[杨辅清]]等夺回集贤关,再救[[安庆]],为清副都统[[多隆阿]]部所拒。9月,[[曾国荃]]攻克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及全军1.6万余人全部阵亡。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5月),玉成在安徽[[寿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军[[兵部侍郎]][[胜保]],同年6月玉成被[[处死]]。


=== 上海战场 ===
=== 上海战场 ===
{{主|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李秀成|谭绍光}}
{{主|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李秀成|谭绍光}}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另一支为[[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全国各地素较好的绿营官兵驻扎天京孝陵卫屏蔽苏杭财赋区成为江南大营。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1860年5月2日),太平军与江南大营最后的决战打响,太平军“乘势扑至,内外夹攻,顷刻之间,得胜门至江边一带官军营垒五十余座全行失陷,陕西延绥镇总兵黄靖等均殁于阵,官兵死者数万人。”<ref>萧盛远《粤匪纪略》</ref>“两日交锋,头一日胜富〈负〉未分,次日一战,自辰至未,(江南大营)张(国梁)军大败,死者万人。”<ref name="李秀成" />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另一支为[[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全国各地素较好的绿营官兵驻扎天京孝陵卫屏蔽苏杭财赋区成为江南大营。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1860年5月2日),太平军与江南大营最后的决战打响,太平军“乘势扑至,内外夹攻,顷刻之间,得胜门至江边一带官军营垒五十余座全行失陷,陕西延绥镇总兵黄靖等均殁于阵,官兵死者数万人。”<ref>萧盛远《粤匪纪略》</ref>“两日交锋,头一日胜富〈负〉未分,次日一战,自辰至未,(江南大营)张(国梁)军大败,死者万人。”<ref name="李秀成" />


江南大营的被歼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起用汉族地主私人武装[[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咸丰帝与曾国藩达成协议,咸丰帝授予曾国藩钦差大臣[[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华东地区所有军队均归节制,曾国藩经咸丰帝许可罢免咸丰帝此前任命的官员,包括皖南督办军务大臣[[张芾]]、[[闽浙总督]][[庆端]]、[[浙江巡抚]][[王有龄]]、[[江苏巡抚]][[薛焕]]、江南团练大臣[[庞钟路]]、江北团练大臣[[晏瑞书]],转而把湘军系统的军官扶上位。
江南大营的被歼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起用汉族地主私人武装[[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咸丰帝与曾国藩达成协议,咸丰帝授予曾国藩钦差大臣[[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华东地区所有军队均归节制,曾国藩经咸丰帝许可罢免咸丰帝此前任命的官员,包括皖南督办军务大臣[[张芾]]、[[闽浙总督]][[庆端]]、[[浙江巡抚]][[王有龄]]、[[江苏巡抚]][[薛焕]]、江南团练大臣[[庞钟路]]、江北团练大臣[[晏瑞书]],转而把湘军系统的军官扶上位。


其后李秀成太平军占领[[江苏]],“克[[无锡市|(]]次日,行营而下苏郡,初到[[阊门]],将分困各门,看阊门街方等村百(姓)多有来迎,街上铺店民房门首具(俱)贴字样云:“同心杀尽[[張國樑 (清朝)|张(国梁)]]、[[和春|和(春)]]两帅官兵”。民杀此官兵者,因将丹阳之下到苏〈州〉,水陆民财,概被其兵抢掳,故恨而杀也。”<ref name="李秀成" />
其后李秀成太平军占领[[江苏]],“克[[无锡市|(]]次日,行营而下苏郡,初到[[阊门]],将分困各门,看阊门街方等村百(姓)多有来迎,街上铺店民房门首具(俱)贴字样云:“同心杀尽[[张国樑 (清朝)|张(国梁)]]、[[和春|和(春)]]两帅官兵”。民杀此官兵者,因将丹阳之下到苏〈州〉,水陆民财,概被其兵抢掳,故恨而杀也。”<ref name="李秀成" />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三日(1860年8月9日),李秀成太平军与[[華飛烈]](Frederick Ward)和[[上海]][[买办]][[杨坊]]联合组建的[[洋枪队]]在上海决战。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三日(1860年8月9日),李秀成太平军与[[华飞烈]](Frederick Ward)和[[上海]][[买办]][[杨坊]]联合组建的[[洋枪队]]在上海决战。


{{quote|在星期六,即8月18日,攻击开始了。叛军紧紧地逼近城下,他们已经预先驱逐了驻在城外的清军。可是在这里,他们却遭遇到我们[[山炮]]的[[散弹]]和[[手榴弹]]的剧烈射击;我们的水兵用他们的{{link-en|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Pattern_1853_Enfield}},[[锡克人]]用他们旧式的[[褐筒]]也使他们蒙受了重大损害。叛军在发现他们的努力无望以后,便于夜间退却到射程以外的地区去了。在星期一,叛军又来攻城,全作单线行动,每人都拿着一面旗子,我们炮火的有效杀害使他们改变了进军路线,他们在英国居留地的郊区附近继续前进。就在这个地点,从我们海军炮兵所发射的火箭和榴弹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退却。夜间,快炮船‘先锋号’溯江前进,向他们的营地发射了一些13英寸口径大的炮弹。这个最后的军事行动达到了完全阻止太平军任何进一步攻击上海的结果,于是他们毁弃了营地,并且在射程以外的地区逐渐退却。 <ref>Lindsay Brine: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1862年,第254,256页</ref>
{{quote|在星期六,即8月18日,攻击开始了。叛军紧紧地逼近城下,他们已经预先驱逐了驻在城外的清军。可是在这里,他们却遭遇到我们[[山炮]]的[[散弹]]和[[手榴弹]]的剧烈射击;我们的水兵用他们的{{link-en|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Pattern_1853_Enfield}},[[锡克人]]用他们旧式的[[褐筒]]也使他们蒙受了重大损害。叛军在发现他们的努力无望以后,便于夜间退却到射程以外的地区去了。在星期一,叛军又来攻城,全作单线行动,每人都拿着一面旗子,我们炮火的有效杀害使他们改变了进军路线,他们在英国居留地的郊区附近继续前进。就在这个地点,从我们海军炮兵所发射的火箭和榴弹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退却。夜间,快炮船‘先锋号’溯江前进,向他们的营地发射了一些13英寸口径大的炮弹。这个最后的军事行动达到了完全阻止太平军任何进一步攻击上海的结果,于是他们毁弃了营地,并且在射程以外的地区逐渐退却。 <ref>Lindsay Brine: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1862年,第254,256页</ref>
第220行: 第212行:
{{quote|(8月18日)叛军开进了空无一人的[[徐家汇]],忠王就在这里设了司令部。午后,忠王的先头部队已迫近上海南门,同时,满载叛军的兵船也驶进了[[黄浦江]]。县城沿黄浦江的东段和南段是法国军队分防的地区,当叛军一出现,法军只要对准他们扫射一阵,足可阻止他们前进。 翌日,8月19日,叛军部队沿黄浦江入侵到城墙和[[上海法租界]]之间的城厢区([[上海老城厢]]),防守主教大堂的12名法国兵,很有办法护卫圣堂。海军中尉[[勒伯勒东]]命令‘强力’号舰的海军登陆,向城厢区开炮,许多中国房屋着了火,抢劫者也逃得无影无踪。同时,‘强力’号由[[泰尔]]海军上尉率领。溯黄浦江而上,靠近董家渡后便向该地区的街道逐条扫射,一艘英国炮舰向上挺进得更远,这种示威很有成效,董家渡的混乱平静了。20日,忠王从徐家汇出发,企图进攻上海西门(今[[复兴中路]][[西藏中路]])及[[上海租界]],这地区是由英国兵防守的;同法国兵昨天的炮火一样,英国人的炮火很快地迫使太平军后撤,并当场击毙了数百太平军。<ref>史式徽:《江南传教史》第2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ref>}}
{{quote|(8月18日)叛军开进了空无一人的[[徐家汇]],忠王就在这里设了司令部。午后,忠王的先头部队已迫近上海南门,同时,满载叛军的兵船也驶进了[[黄浦江]]。县城沿黄浦江的东段和南段是法国军队分防的地区,当叛军一出现,法军只要对准他们扫射一阵,足可阻止他们前进。 翌日,8月19日,叛军部队沿黄浦江入侵到城墙和[[上海法租界]]之间的城厢区([[上海老城厢]]),防守主教大堂的12名法国兵,很有办法护卫圣堂。海军中尉[[勒伯勒东]]命令‘强力’号舰的海军登陆,向城厢区开炮,许多中国房屋着了火,抢劫者也逃得无影无踪。同时,‘强力’号由[[泰尔]]海军上尉率领。溯黄浦江而上,靠近董家渡后便向该地区的街道逐条扫射,一艘英国炮舰向上挺进得更远,这种示威很有成效,董家渡的混乱平静了。20日,忠王从徐家汇出发,企图进攻上海西门(今[[复兴中路]][[西藏中路]])及[[上海租界]],这地区是由英国兵防守的;同法国兵昨天的炮火一样,英国人的炮火很快地迫使太平军后撤,并当场击毙了数百太平军。<ref>史式徽:《江南传教史》第2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ref>}}


由于太平天国禁止[[鸦片]]贸易(洪秀全曾作《戒鸦片诗》:“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ref name="洪仁玕" />)加上清政府与英、法、俄签署《[[北京条约]]》后,太平天国威胁到各国条约利益,西方各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转向反对。1862年1月,清政府立了助剿的方選擇與國軍隊聯太平天國實施作:由年1月-6月,李秀成太平军与[[英法联军]]在上海决战。[[谭绍光]]太平军从[[吴淞]]包抄[[浦东]],英法联军在[[高桥镇 (上海市)|高桥镇]]与太平军激战,原石达开部将[[吉庆元]]阵亡,太平军包抄计划失败。[[法]]駐華司令[[卜德]]少被太平击毙,[[法]]報復,占上海[[柘林 (奉賢區)|柘林]]軍殺伤村中数百名男女老幼和太平军军人。<ref name="Platt2012">{{cite book|author=Stephen R. Platt|title=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vY5fjiB5FbMC&pg=285|year=2012|publisher=Vintage Books|isbn=978-0-307-47221-2|page=285|access-date=2013-10-23|archive-date=2014-01-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3090148/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vY5fjiB5FbMC&pg=285|dead-url=no}}{{en}}</ref><ref>{{cite web|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4/node2250/node4422/node5204/node5208/node61332/userobject1ai12295.html|title=奉賢縣誌|publisher=上海市地方志公室|accessdate=2019-04-15|archive-date=2020-04-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02122730/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4/node2250/node4422/node5204/node5208/node61332/userobject1ai12295.html|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www.fxtong.gov.cn/dshm/open.asp?id=3230|title=奉贤史志|publisher=上海市奉賢區地方志公室|accessdate=2013-10-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13054940/http://www.fxtong.gov.cn/dshm/open.asp?id=3230|archivedate=2015-02-13|dead-url=yes}}</ref>
由于太平天国禁止[[鸦片]]贸易(洪秀全曾作《戒鸦片诗》:“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ref name="洪仁玕" />)加上清政府与英、法、俄签署《[[北京条约]]》后,太平天国威胁到各国条约利益,西方各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转向反对。1862年1月,清政府立了助剿的方选择与国军队联太平天国实施作:由年1月-6月,李秀成太平军与[[英法联军]]在上海决战。[[谭绍光]]太平军从[[吴淞]]包抄[[浦东]],英法联军在[[高桥镇 (上海市)|高桥镇]]与太平军激战,原石达开部将[[吉庆元]]阵亡,太平军包抄计划失败。[[法]]驻华司令[[卜德]]少被太平击毙,[[法]]报复,占上海[[柘林 (奉贤区)|柘林]]军杀伤村中数百名男女老幼和太平军军人。<ref name="Platt2012">{{cite book|author=Stephen R. Platt|title=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year=2012|publisher=Vintage Books|isbn=978-0-307-47221-2|page=285|access-date=2013-10-23|||}}{{en}}</ref><ref>{{cite web|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4/node2250/node4422/node5204/node5208/node61332/userobject1ai12295.html|title=奉贤县志|publisher=上海市地方志公室|accessdate=2019-04-15}}</ref><ref>{{cite web|url=http://www.fxtong.gov.cn/dshm/open.asp?id=3230|title=奉贤史志|publisher=上海市奉贤区地方志公室|accessdate=2013-10-23}}</ref>


{{quote|我(英法联军中一名英国军官)跟一大群人去看清军屠杀俘虏的太平军,这批俘虏是英、法两国军事当局交给清朝方面处死的。英法联军既然帮助清朝俘虏太平军,自然他们也赞同清方这样残暴地屠杀俘虏。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世的婴孩,到80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10至18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再拖回来把他们处死,有些少女,刽子手将她们翻转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的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从母亲怀里夺去剖腹。很多少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受[[凌迟]]非刑,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时塞到他们的嘴里,有时则抛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quote|我(英法联军中一名英国军官)跟一大群人去看清军屠杀俘虏的太平军,这批俘虏是英、法两国军事当局交给清朝方面处死的。英法联军既然帮助清朝俘虏太平军,自然他们也赞同清方这样残暴地屠杀俘虏。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世的婴孩,到80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10至18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再拖回来把他们处死,有些少女,刽子手将她们翻转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的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从母亲怀里夺去剖腹。很多少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受[[凌迟]]非刑,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时塞到他们的嘴里,有时则抛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第226行: 第218行:


=== 陕西战场 ===
=== 陕西战场 ===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太平军安庆失守,[[陈玉成]]为召集人马、牵制清军兵力,派[[陈得才]]、[[赖文光]]、[[藍成春|蓝成春]]等太平军将领,率两万余人远征[[陕西省|陕西]],进夺[[西安市|西安]]。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太平军安庆失守,[[陈玉成]]为召集人马、牵制清军兵力,派[[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等太平军将领,率两万余人远征[[陕西省|陕西]],进夺[[西安市|西安]]。


===== 第三次西征 =====
===== 第三次西征 =====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陈得才率军经[[河南省|河南]][[内乡县|内乡]]进入陕西[[商洛市|商洛]]地区。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陈得才率军经[[河南省|河南]][[内乡县|内乡]]进入陕西[[商洛市|商洛]]地区。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军北上[[秦岭]][[子午谷]],直逼西安城南三十里的[[引驾回]](亦称尹家卫,今陕西西安[[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引镇]]),在[[三兆]]、[[杜曲街道|杜曲]]大胜清军。清副都统[[乌兰都]]溃逃入西安城内,并令清军紧闭西安城门,坐困孤城待援,不再出战。太平军进攻西安城数次无果,未能攻破。不日,[[多隆阿]]、[[张得胜]]率清军包围[[廬州|庐州]](今安徽合肥),[[陈玉成]]调陈得才等部回援东返解围。陈得才奉调东返,放弃夺取西安的计划,进驻[[蓝田县|蓝田]][[厚子镇]]。四月二十四日张得才攻克[[渭南市|渭南]]县城,击毙[[县令|知县]]曹士鹤等人。四月二十五日击败尾追而来的清军,杀[[临潼区|临潼]]军功安定邦。随后陈得才率部一路沿[[渭河]]东进,攻克[[华州区|华州]]、[[华阴市|华阴]]等地,击毙[[团练]]首领陈茂经,击溃[[潼关]]守将哈连升的阻击。<ref>{{Cite book|title=明清西安词典|last=西安地方志馆|first=|publisher=陕西人民出版社|year=1998年|isbn=9787224052381|location=|pages=第171页}}</ref>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军北上[[秦岭]][[子午谷]],直逼西安城南三十里的[[引驾回]](亦称尹家卫,今陕西西安[[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引镇]]),在[[三兆]]、[[杜曲街道|杜曲]]大胜清军。清副都统[[乌兰都]]溃逃入西安城内,并令清军紧闭西安城门,坐困孤城待援,不再出战。太平军进攻西安城数次无果,未能攻破。不日,[[多隆阿]]、[[张得胜]]率清军包围[[庐州]](今安徽合肥),[[陈玉成]]调陈得才等部回援东返解围。陈得才奉调东返,放弃夺取西安的计划,进驻[[蓝田县|蓝田]][[厚子镇]]。四月二十四日张得才攻克[[渭南市|渭南]]县城,击毙[[县令|知县]]曹士鹤等人。四月二十五日击败尾追而来的清军,杀[[临潼区|临潼]]军功安定邦。随后陈得才率部一路沿[[渭河]]东进,攻克[[华州区|华州]]、[[华阴市|华阴]]等地,击毙[[团练]]首领陈茂经,击溃[[潼关]]守将哈连升的阻击。<ref>{{Cite book|title=明清西安词典|last=西安地方志馆|first=|publisher=陕西人民出版社|year=1998年|isbn=9787224052381|location=|pages=第171页}}</ref>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三日,太平军陈得才部东出潼关,进入河南,东去解庐州之围。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三日,太平军陈得才部东出潼关,进入河南,东去解庐州之围。
第237行: 第229行:
=== 江南战场 ===
=== 江南战场 ===
{{主|浙江之战|陈坤书|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
{{主|浙江之战|陈坤书|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
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二十人兵力,10月起大四十多天,未能取。天京无粮,据李秀成说原因是“在京时,当与合朝文武在我府会集,声言:众位王兄王弟,凡有金银,概行要买多米粮,切勿存留银两,买粮为首切等叙云云。合城文武遵我之言,果买米粮。那时洪姓出令,‘某欲买粮者非我洪之票不能。’要票出京者亦要银买方得票行,无钱不能发票也,得票买粮回者重税,是以各不肯买粮入京。固〈故〉积今日之患,国破实洪姓之自害此也。”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江,由于无粮,太平军损失很大,“此举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因我一人之失锐,而国之危也。”<ref name="李秀成"/>
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二十人兵力,10月起大四十多天,未能取。天京无粮,据李秀成说原因是“在京时,当与合朝文武在我府会集,声言:众位王兄王弟,凡有金银,概行要买多米粮,切勿存留银两,买粮为首切等叙云云。合城文武遵我之言,果买米粮。那时洪姓出令,‘某欲买粮者非我洪之票不能。’要票出京者亦要银买方得票行,无钱不能发票也,得票买粮回者重税,是以各不肯买粮入京。固〈故〉积今日之患,国破实洪姓之自害此也。”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江,由于无粮,太平军损失很大,“此举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因我一人之失锐,而国之危也。”<ref name="李秀成"/>


“攻克苏州等县,非算李鸿章本事,实得洋鬼之能。其将尚〈上〉海正税招用其力,该鬼见银亡命。”<ref name="李秀成"/>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州]]守[[譚紹光]]被部下[[郜永]]等八人杀死,苏州被克复。淮軍奪,[[郜永]]等八人在[[常胜军]]首[[中人戈登|查斯·戈登]]的協調下,已是清兵的[[臥底]],李章曾答保住他的性命,但而章違反不降的言,命[[程學啟]][[郜永]]等八人[[斬首]],千餘名投降的[[太平]]。不得不指出的是,苏州[[屠杀]]事件直接当事人[[李鸿章]]与清朝政府、淮军与清军,不能互为代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后,[[华东地区]]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淮军]]李鸿章人的[[募兵]],清朝政府也不得不起用,李鸿章也只能代表他自己而成为实力派,游走于清朝政府与英国之间。
“攻克苏州等县,非算李鸿章本事,实得洋鬼之能。其将尚〈上〉海正税招用其力,该鬼见银亡命。”<ref name="李秀成"/>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州]]守[[譚紹光]]被部下[[郜永]]等八人杀死,苏州被克复。淮军夺,[[郜永]]等八人在[[常胜军]]首[[中人戈登|查斯·戈登]]的协调下,已是清兵的[[臥底]],李鸿章曾答保住他的性命,但而鸿章違反不降的言,命[[程学启]][[郜永]]等八人[[斬首]],千餘名投降的[[太平]]。不得不指出的是,苏州[[屠杀]]事件直接当事人[[李鸿章]]与清朝政府、淮军与清军,不能互为代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后,[[华东地区]]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淮军]]李鸿章人的[[募兵]],清朝政府也不得不起用,李鸿章也只能代表他自己而成为实力派,游走于清朝政府与英国之间。


{{quote|清上谕:果能于城池未下之先诚心归顺者,无论其从贼之久暂,均一律准其投诚。将军械、马匹呈缴后,该大臣等酌留所部,令其随同剿贼。倘有不愿随营,即饬地方官递送回籍,或妥为安插,毋令失所。携带资财,不准兵勇抢夺;如兵勇利其资财、私行杀害,即按军法从事。本管官不行查办,一经发觉,即着该大臣等从严参办}}
{{quote|清上谕:果能于城池未下之先诚心归顺者,无论其从贼之久暂,均一律准其投诚。将军械、马匹呈缴后,该大臣等酌留所部,令其随同剿贼。倘有不愿随营,即饬地方官递送回籍,或妥为安插,毋令失所。携带资财,不准兵勇抢夺;如兵勇利其资财、私行杀害,即按军法从事。本管官不行查办,一经发觉,即着该大臣等从严参办}}
第245行: 第237行:
{{quote|清将用银惹动洋鬼心,而攻我宁城,然后鬼子攻破宁郡,得赏银之后,又领赏银来打绍兴。所攻此两处,鬼子得银四十余万。宁波税重银多,是清瞒饷银,而请洋鬼,作为己功,打绍兴亦是如是,不然,亦不能攻我城池也。<ref name="李秀成"/>}}
{{quote|清将用银惹动洋鬼心,而攻我宁城,然后鬼子攻破宁郡,得赏银之后,又领赏银来打绍兴。所攻此两处,鬼子得银四十余万。宁波税重银多,是清瞒饷银,而请洋鬼,作为己功,打绍兴亦是如是,不然,亦不能攻我城池也。<ref name="李秀成"/>}}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日(1863年12月12日)李鸿章淮军克复无锡,无锡太平军守将[[黄子隆]]是“[[广西]][[藤县]]人,軀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ref>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ref>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日(1863年12月12日)李鸿章淮军克复无锡,无锡太平军守将[[黄子隆]]是“[[广西]][[藤县]]人,軀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ref>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ref>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864年4月27日),[[陈坤书]]太平军与戈登[[常胜军]]及[[刘铭传]]淮军在常州激战。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864年4月27日),[[陈坤书]]太平军与戈登[[常胜军]]及[[刘铭传]]淮军在常州激战。
第257行: 第249行:
{{quote|此事此〈已〉过未久,有我妻舅宋永祺来在九帅营下,云同九帅部下司〈师〉爷谈及,劝我来降等(语)。其有兄弟,我不知其何名,在中堂辖下戴蓝顶子,可保于我。宋永祺所云此人我未见过,未悉其人,未见过其面,(是)以未敢定言。此人闻在泰州,未知真叚〈假〉。至宋永祺由九帅之营回转京内,(来)往十日有余,同郭老四同事。郭老四南京人。宋永祺与我谈及,云有此事,未见有九帅之文,其云不故〈过〉与九帅司〈师〉爷谈及,未有实情等语。此人好还〈玩〉饮酒,是夜(与)我谈及多言,次日与朋友饮酒太多,与人多语,即与陈德风谈及,云与忠王所言如此如此。陈德风半信半疑,行文前来问我,能有此事否。此日在我府会议粮务,补王莫仕葵〈暌〉、章王林绍璋、顺王李春发、王长兄长子洪和元、次子利元、干王长子洪葵元在我府内会议,正逢松王陈德风递到此文,本城文到,何人而有防内有私者乎?莫仕葵〈暌〉顺手将此文扯开一看,见此情由,各人在此,并踊来视,内言:"问忠王真有此心否?"此时莫仕葵〈暌〉在此,问我曰:"尔调宋永祺到场,我问来情,我为天王刑部,今有此事,尔即调尔妻舅宋永祺到场与我讯问,不然,我亦要先行启奏,尔做忠王,恐有不便"等情。后不得已,宋永祺又不能逃,莫仕葵〈暌〉发动人马在我府等候。此日夜宋永祺正到我府,与我家弟叙及此事,莫仕葵〈暌〉将其拿获,后又将郭老四并获。此时惹出大事,合城惊乱。我平日幸得军民之心,不然,误我全家久矣。朝臣其有忌意,不敢强为究我之罪也。后将宋永祺押入囚内,欲正其法。我与其亲戚之情,不能舍绝,然后将艮〈银〉用与莫仕葵〈暌〉,而后宽刑,不治其罪,奏旨轻办。此事连及我身,幸合朝人人与我情厚,不然,合家性命不到今日之亡。<ref name="李秀成"/>}}
{{quote|此事此〈已〉过未久,有我妻舅宋永祺来在九帅营下,云同九帅部下司〈师〉爷谈及,劝我来降等(语)。其有兄弟,我不知其何名,在中堂辖下戴蓝顶子,可保于我。宋永祺所云此人我未见过,未悉其人,未见过其面,(是)以未敢定言。此人闻在泰州,未知真叚〈假〉。至宋永祺由九帅之营回转京内,(来)往十日有余,同郭老四同事。郭老四南京人。宋永祺与我谈及,云有此事,未见有九帅之文,其云不故〈过〉与九帅司〈师〉爷谈及,未有实情等语。此人好还〈玩〉饮酒,是夜(与)我谈及多言,次日与朋友饮酒太多,与人多语,即与陈德风谈及,云与忠王所言如此如此。陈德风半信半疑,行文前来问我,能有此事否。此日在我府会议粮务,补王莫仕葵〈暌〉、章王林绍璋、顺王李春发、王长兄长子洪和元、次子利元、干王长子洪葵元在我府内会议,正逢松王陈德风递到此文,本城文到,何人而有防内有私者乎?莫仕葵〈暌〉顺手将此文扯开一看,见此情由,各人在此,并踊来视,内言:"问忠王真有此心否?"此时莫仕葵〈暌〉在此,问我曰:"尔调宋永祺到场,我问来情,我为天王刑部,今有此事,尔即调尔妻舅宋永祺到场与我讯问,不然,我亦要先行启奏,尔做忠王,恐有不便"等情。后不得已,宋永祺又不能逃,莫仕葵〈暌〉发动人马在我府等候。此日夜宋永祺正到我府,与我家弟叙及此事,莫仕葵〈暌〉将其拿获,后又将郭老四并获。此时惹出大事,合城惊乱。我平日幸得军民之心,不然,误我全家久矣。朝臣其有忌意,不敢强为究我之罪也。后将宋永祺押入囚内,欲正其法。我与其亲戚之情,不能舍绝,然后将艮〈银〉用与莫仕葵〈暌〉,而后宽刑,不治其罪,奏旨轻办。此事连及我身,幸合朝人人与我情厚,不然,合家性命不到今日之亡。<ref name="李秀成"/>}}


{{quote|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等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而左路城头之贼,以火药倾盆,烧我士卒,死者甚众,大队因之稍却。其伪宫殿少女缢于前苑内者不下数百人,死于城河者不下二千余人。经过曾国荃亲讯,李万材供称,城破后忠王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乘夜冲出,被官军马队追至湖熟桥边,将各头目全行杀毙,更无余孽。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凡伪王、伪主将、天将及大小酋目约有三千余名,死于乱军之中者居其半,死于城河沟渠者居其半,三日夜火光不息。至十九日尚有贼踞高屋之巅,以洋枪狙击官军者。{{Citation needed|事多名外國軍官回憶曾荃所在城破大肆搶奪天京聖庫內錢財而互相攻俘!太平攻城搶殺比,曾藩更之多次下令。但被部下無視。而上繳國庫錢財朝廷查核的目不符,成一大奇案。|time=2020-05-19T03:54:54+00:00}}
{{quote|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等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而左路城头之贼,以火药倾盆,烧我士卒,死者甚众,大队因之稍却。其伪宫殿少女缢于前苑内者不下数百人,死于城河者不下二千余人。经过曾国荃亲讯,李万材供称,城破后忠王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乘夜冲出,被官军马队追至湖熟桥边,将各头目全行杀毙,更无余孽。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凡伪王、伪主将、天将及大小酋目约有三千余名,死于乱军之中者居其半,死于城河沟渠者居其半,三日夜火光不息。至十九日尚有贼踞高屋之巅,以洋枪狙击官军者。{{Citation needed|事多名外国军官回憶曾荃所在城破大肆抢夺天京圣库内钱财而互相攻俘!太平攻城抢杀比,曾藩更之多次下令。但被部下无视。而上繳国库钱财朝廷查核的目不符,成一大奇案。|time=2020-05-19T03:54:54+00:00}}
我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屡次削平大难,焜耀史编,然如嘉庆[[川楚教乱]],蹂躏仅及四省,沦陷不过十余城。[[三藩之乱]],蹂躏尚止十二省,沦陷亦第三百余城。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荣]]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然卒能次第荡平,刬除元恶,臣等深维其故,盖由我文宗显皇帝([[咸丰帝]])盛德宏谟。<ref name="自动生成1"/>}}
我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屡次削平大难,焜耀史编,然如嘉庆[[川楚教乱]],蹂躏仅及四省,沦陷不过十余城。[[三藩之乱]],蹂躏尚止十二省,沦陷亦第三百余城。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荣]]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然卒能次第荡平,刬除元恶,臣等深维其故,盖由我文宗显皇帝([[咸丰帝]])盛德宏谟。<ref name="自动生成1"/>}}
[[File:Occupation_of_Suzhou_city.jpg|缩略图|300px|淮军占领苏州]] 
[[File:Occupation_of_Suzhou_city.jpg|缩略图|300px|淮军占领苏州]] 
[[File:克金陵.gif|缩略图|300px|曾国荃湘军克金陵]] 
[[File:克金陵.gif|缩略图|300px|曾国荃湘军克金陵]] 


=== 后期斗争 ===
=== 后期斗争 ===
第268行: 第260行:
{{quote|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分〈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主见失算,封出许多之王,言如箭发难收,又无法解,言〈然〉后封王俱为列王者,因此之来由也。然后列王封多,又无可改,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各心多有他图,人心由此两举而散无涯也。<ref name="李秀成"/>}}
{{quote|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分〈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主见失算,封出许多之王,言如箭发难收,又无法解,言〈然〉后封王俱为列王者,因此之来由也。然后列王封多,又无可改,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各心多有他图,人心由此两举而散无涯也。<ref name="李秀成"/>}}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病逝<ref name="自动生成4">洪天贵福供词</ref>,幼天王[[洪天福]]位。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屠城,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谭嗣同《北游访学记》:“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谭嗣同《仁学》:“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所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亦引[[烈文]]《能居日記載荃率[[湘]]攻入南京城的情景:「『貪掠,頗伍。中各勇留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女四十以下者一人俱(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十刀,哀聲達於四方。』凡此均荃幕友[[烈文]]目睹所總計死者二、三十人<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 | title=茹芝山房吟草 | publisher=广西人民出版社 | series=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 year=1993 | isbn=978-7-219-02581-9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319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7/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UFEAAAAMAAJ |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publisher=中国社会出版社 | series="公民世纪"书系 | year=2005 | isbn=978-7-5087-0716-7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226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4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Gt6AAAAIAAJ |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publisher=北京出版社 | series=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issue=第 5 卷 | year=1987 | isbn=978-7-200-00180-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576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71127/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HpZCAAAAYAAJ |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71 | archive-date=2021-09-0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01065833/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dHR6AAAAIAAJ | dead-url=no }}</ref>。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病逝<ref name="自动生成4">洪天贵福供词</ref>,幼天王[[洪天福]]位。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湘军南京屠城|湘军屠城,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谭嗣同《北游访学记》:“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谭嗣同《仁学》:“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所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亦引[[烈文]]《能居日记载荃率[[湘]]攻入南京城的情景:“『貪掠,頗伍。中各勇留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二、三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女四十以下者一人俱(均被虜),老者负伤或十餘刀,十刀,哀声达于四方。』凡此均荃幕友[[烈文]]目睹所总计死者二、三十人<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 }}</ref><ref>{{cite book | title=茹芝山房吟草 | publisher=广西人民出版社 | series=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 year=1993 | isbn=978-7-219-02581-9 |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319 }}</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publisher=中国社会出版社 | series="公民世纪"书系 | year=2005 | isbn=978-7-5087-0716-7 |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226 }}</ref><ref>{{cite book | title=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publisher=北京出版社 | series=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 issue=第 5 卷 | year=1987 | isbn=978-7-200-00180-8 |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576 }}</ref><ref>{{cite book | author=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 author2=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 title=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 year=1997 | isbn=978-7-80614-356-8 |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1-08-18 | page=70-71 }}</ref>。


洪仁玕、黄文金护送幼天王突。当幼天王、洪仁玕等被俘、失散的前一天,康王汪海洋的大军从瑞金北上正进攻宁都州城,与幼天王一行相距只数十里。但事实是,近在咫尺,而幼天王一行竟孤立无援而败亡被俘,原因不大可能是汪海洋不知道幼天王之所在——败散的残军尚能得知与汪相距只六七十里,只要愿意,汪岂能探听不到数十里外蒙难的幼天王之所在?岂能做不到亲身或派出精兵去主动迎护?其所以没有,主要是对幼天王一行不重视,心目中没有幼天王一行的地位。洪天贵福等与汪相距不远,洪尽力想赶上汪,而汪则是“要往福建去”,其无意于幼天王可知<ref name="王庆成"/>
洪仁玕、黄文金护送幼天王突。当幼天王、洪仁玕等被俘、失散的前一天,康王汪海洋的大军从瑞金北上正进攻宁都州城,与幼天王一行相距只数十里。但事实是,近在咫尺,而幼天王一行竟孤立无援而败亡被俘,原因不大可能是汪海洋不知道幼天王之所在——败散的残军尚能得知与汪相距只六七十里,只要愿意,汪岂能探听不到数十里外蒙难的幼天王之所在?岂能做不到亲身或派出精兵去主动迎护?其所以没有,主要是对幼天王一行不重视,心目中没有幼天王一行的地位。洪天贵福等与汪相距不远,洪尽力想赶上汪,而汪则是“要往福建去”,其无意于幼天王可知<ref name="王庆成"/>
[[File:洪全福.jpg|缩略图|236x236像素|太平天国[[太平天列表|瑛王]][[洪全福]]]]
[[File:洪全福.jpg|缩略图|236x236像素|太平天国[[太平天列表|瑛王]][[洪全福]]]]
李世贤是汪的主帅,其力量、威望远高于汪海洋,而李世贤早已对洪秀全、对洪族不满,对洪秀全的战略及某些政策不满。李世贤在幼天王一行进入江西之际却到了广东。英国驻厦门领事曾往访长谈,对李的才干和在军中的威信,极为推重。{{Who|据称|time=2018-08-08}}:李极不满洪秀全,认为昏庸无道,只是因不愿意造成分裂他才没有公开反对,今则可以自行其志云云。处于这样的思想状态下,李世贤摆脱洪秀全还来不及,又怎会去迎接洪天贵福一行?李世贤、汪海洋对“迎驾”、“护驾”至少是不积极的。这应是当时洪仁玕、幼天王等总“赶不上”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ref name="王庆成"/>
李世贤是汪的主帅,其力量、威望远高于汪海洋,而李世贤早已对洪秀全、对洪族不满,对洪秀全的战略及某些政策不满。李世贤在幼天王一行进入江西之际却到了广东。英国驻厦门领事曾往访长谈,对李的才干和在军中的威信,极为推重。{{Who|据称|time=2018-08-08}}:李极不满洪秀全,认为昏庸无道,只是因不愿意造成分裂他才没有公开反对,今则可以自行其志云云。处于这样的思想状态下,李世贤摆脱洪秀全还来不及,又怎会去迎接洪天贵福一行?李世贤、汪海洋对“迎驾”、“护驾”至少是不积极的。这应是当时洪仁玕、幼天王等总“赶不上”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ref name="王庆成"/>


同治三年九月九日(1864年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县]]木兰乡新河村古岭组)兵败被俘,十月二十五日(曆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九月二十五日(曆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福在逃脱清兵追杀后四处乱走导致被盘出拿获,十月二十日(曆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偕王谭体元因埋银二万两,后变了百姓,想挖银子。”<ref name="自动生成4" />
同治三年九月九日(1864年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县]]木兰乡新河村古岭组)兵败被俘,十月二十五日(曆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九月二十五日(曆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福在逃脱清兵追杀后四处乱走导致被盘出拿获,十月二十日(曆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偕王谭体元因埋银二万两,后变了百姓,想挖银子。”<ref name="自动生成4" />


江北的太平[[文光]]部与[[捻]]合并,于1865年在山东[[菏泽]]高楼寨摧毁了[[中原]]最后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另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为[[江南大营]]),这导致了[[长城]]以南广大[[中国本土]]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重用[[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軍於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在[[揚州府|揚州]]北瓦窯舖覆,西捻軍於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在[[山]]茌平徒駭河被李章[[淮]]消。最一支留下太平天的殘餘捻[[袁大魁]]部,同治八年(1869年)在北[[保安县 (金朝)|保安]]被左宗棠消。<ref>[[羅爾綱]]。《太平天史》卷六十八。</ref>
江北的太平[[文光]]部与[[捻]]合并,于1865年在山东[[菏泽]]高楼寨摧毁了[[中原]]最后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另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为[[江南大营]]),这导致了[[长城]]以南广大[[中国本土]]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重用[[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军于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在[[揚州府|揚州]]北瓦窯舖覆,西捻军于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在[[山]]茌平徒駭河被李鸿章[[淮]]消。最一支留下太平天的殘餘捻[[袁大魁]]部,同治八年(1869年)在北[[保安县 (金朝)|保安]]被左宗棠消。<ref>[[罗尔纲]]。《太平天史》卷六十八。</ref>


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石达开]]餘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Who|不少学者认为|time=2018-08-08}},应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ref>1987年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纪要:“不少同志认为: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问题,实质上就是承不承认石达开远征军的问题,承不承认石达开牺牲后他余部的斗争的问题。如果只以天京政权为准,则下限应断于1864年;如果承认改编后的捻军就是太平军,则下限可延长至1868年;如果承认石达开殉难后他餘部的斗争,则下限还可以延长至1872年。因为石达开远征军餘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东的牛塘失败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应该是1872年。”</ref>
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石达开]]餘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Who|不少学者认为|time=2018-08-08}},应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ref>1987年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纪要:“不少同志认为: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问题,实质上就是承不承认石达开远征军的问题,承不承认石达开牺牲后他余部的斗争的问题。如果只以天京政权为准,则下限应断于1864年;如果承认改编后的捻军就是太平军,则下限可延长至1868年;如果承认石达开殉难后他餘部的斗争,则下限还可以延长至1872年。因为石达开远征军餘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东的牛塘失败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应该是1872年。”</ref>


== 疆域和行政區劃 ==
== 疆域和行政区划 ==
{{Main|太平天行政區劃}}
{{Main|太平天行政区划}}
[[File:Taiping2.PNG|缩略图|300px|色部分太平天範圍]]
[[File:Taiping2.PNG|缩略图|300px|色部分太平天范围]]


太平天在建國後,改清廷省、府、道、縣」的[[清朝行政区划|行政區劃]]方式為「省、郡、縣」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太平天在建国后,改清廷省、府、道、县”的[[清朝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方式为“省、郡、县”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干王[[洪仁玕]]曾数次声称太平天国欲划分天下为二十一个省,这二十一省当是指清朝所设的十八省和东北三省<ref>洪仁玕《诛妖檄文》:“鲜有以十八省之大被满洲三省所制为辱”</ref><ref>《钦定英杰归真》记洪秀全语:“弟生中土.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洲狗之三省,以五万万兆之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ref>,但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提到的省却不止于此,另有苏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干王[[洪仁玕]]曾数次声称太平天国欲划分天下为二十一个省,这二十一省当是指清朝所设的十八省和东北三省<ref>洪仁玕《诛妖檄文》:“鲜有以十八省之大被满洲三省所制为辱”</ref><ref>《钦定英杰归真》记洪秀全语:“弟生中土.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洲狗之三省,以五万万兆之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ref>,但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提到的省却不止于此,另有苏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
第291行: 第283行:


太平天国文献中提到过的省份分别是<ref>华强《太平天国地理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ref><ref>《江南春梦庵笔记》和《燐血丛钞》两书称太平天国划分天下为二十四省,但所载之省名与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名称大相径庭,且当避不避,当讳不讳,据学者考证,这两部书实为伪史料,《燐血丛钞》的大部份内容均翻抄自《江南春梦庵笔记》,故这两部书的记载不足采信。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里第一部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史式《〈燐血丛钞〉考伪》,祁龙威《〈燐血丛钞〉辨伪》。</ref>
太平天国文献中提到过的省份分别是<ref>华强《太平天国地理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ref><ref>《江南春梦庵笔记》和《燐血丛钞》两书称太平天国划分天下为二十四省,但所载之省名与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名称大相径庭,且当避不避,当讳不讳,据学者考证,这两部书实为伪史料,《燐血丛钞》的大部份内容均翻抄自《江南春梦庵笔记》,故这两部书的记载不足采信。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里第一部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史式《〈燐血丛钞〉考伪》,祁龙威《〈燐血丛钞〉辨伪》。</ref>
# [[江南省]](又“天京省”,首府为[[天京]],今[[南京]]周){{efn|太平天国文书中的“江南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太平天国所设的江南省,二是指该省的省会天京,三是指原来的江苏省(也称江南省),因很多军民对新设立的行政区域不熟悉,故太平天国文书中对省名概念的使用新旧混杂,太平天国预计划江南省为12郡,但兵册中出现的江南省辖郡多达23个。又因太平天国常有以省会名代指省,或以省名代指省会的习惯,故“天京省”的概念也有两个,一是指天京省的省会,即天京城,一是指天京省,即江南省}}
# [[江南省]](又“天京省”,首府为[[天京]],今[[南京]]周){{efn|太平天国文书中的“江南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太平天国所设的江南省,二是指该省的省会天京,三是指原来的江苏省(也称江南省),因很多军民对新设立的行政区域不熟悉,故太平天国文书中对省名概念的使用新旧混杂,太平天国预计划江南省为12郡,但兵册中出现的江南省辖郡多达23个。又因太平天国常有以省会名代指省,或以省名代指省会的习惯,故“天京省”的概念也有两个,一是指天京省的省会,即天京城,一是指天京省,即江南省}}
# [[安徽省]](首府[[安]])
# [[安徽省]](首府[[安]])
# [[江西省]](首府[[九江]])
# [[江西省]](首府[[九江]])
# [[湖北省]](首府[[武瑲]],即[[武昌]])
# [[湖北省]](首府[[武瑲]],即[[武昌]])
# [[天浦省]](仅含天浦一县,即江浦县。)
# [[天浦省]](仅含天浦一县,即江浦县。)
# [[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又作苏馥省。首府[[州]],即今日部)
# [[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又作苏馥省。首府[[州]],即今日部)
# [[桂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辖区不详,有学者推测系苏福省之改称,但证据不足<ref>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ref>)
# [[桂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辖区不详,有学者推测系苏福省之改称,但证据不足<ref>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ref>)
# [[浙江天省]](首府[[杭州]])
# [[浙江天省]](首府[[杭州]])
# [[湖南省]]
# [[湖南省]]
# [[福建省]]
# [[福建省]]
# [[河南省]]
# [[河南省]]
# [[珊省]](即今日之[[山东]])
# [[珊省]](即今日之[[山东]])
# [[珊西省]](即今日之[[山西]])
# [[珊西省]](即今日之[[山西]])
# [[罪隶省]](定于佔后改为“迁善省”,即[[直隶]],今日之[[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份地区。)
# [[罪隶省]](定于佔后改为“迁善省”,即[[直隶]],今日之[[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份地区。)
# [[西省]]
# [[广西省]]
# [[廣東省]]
# [[广东省]]
# [[芸南省]](即[[云南]])
# [[芸南省]](即[[云南]])
# [[四川省]]
# [[四川省]]
# [[桂州省]](即[[贵州]])
# [[桂州省]](即[[贵州]])
# [[西省]]
# [[西省]]
# [[甘省]]
# [[甘省]]
# [[奉添省]](即[[奉天]],今日之[[辽宁]])
# [[奉添省]](即[[奉天]],今日之[[辽宁]])
# [[吉林省]]
# [[吉林省]]
第319行: 第311行:
== 政治 ==
== 政治 ==
=== 意识形态 ===
=== 意识形态 ===
[[File:TaiPingRevolutionSeal.png|缩略图|太平天国洪秀全玉玺,原印邊長19.6厘米,面雕雙鳳陽紋對於[[玉]]的真伪及其文字樣讀起,歷來存有分歧]]
[[File:TaiPingRevolutionSeal.png|缩略图|太平天国洪秀全玉玺,原印边长19.6厘米,面雕双凤阳纹对于[[玉]]的真伪及其文字样读起,历来存有分歧]]


1856年以前太平天国全部图书被命名为《[[旨准颁行诏书]]》包括24本:《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天父下凡诏书》、《天命诏旨书》、《[[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天条书》、《太平诏书》、《太平礼制》、《[[太平军目]]》、《太平条规》、《颁行诏书》、《颁行历书》、《太平癸好三年新历》、《[[三字经]]》、《幼学诗》、《太平救世诰》、《建天京于金陵论》、《贬妖穴为罪隶论》、《诏书盖玺颁行论》、《[[天朝田亩制度]]》、《天理要论》、《天情道理书》、《御制千字诏》、《行军总要》。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考纲为《[[旨准颁行诏书]]》,就是上述24本书。“但世间有书不奏旨、不盖玺而传读者,定然问罪也。”特别是“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ref name="自动生成5">黄再兴:《诏书盖玺颁行论》</ref>“梵宫宝刹,必毁拆殆尽。”<ref>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附记卷二,第6页</ref>
1856年以前太平天国全部图书被命名为《[[旨准颁行诏书]]》包括24本:《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天父下凡诏书》、《天命诏旨书》、《[[遺詔圣书]]》、《[[新遺詔圣书]]》、《天条书》、《太平诏书》、《太平礼制》、《[[太平军目]]》、《太平条规》、《颁行诏书》、《颁行历书》、《太平癸好三年新历》、《[[三字经]]》、《幼学诗》、《太平救世诰》、《建天京于金陵论》、《贬妖穴为罪隶论》、《诏书盖玺颁行论》、《[[天朝田亩制度]]》、《天理要论》、《天情道理书》、《御制千字诏》、《行军总要》。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考纲为《[[旨准颁行诏书]]》,就是上述24本书。“但世间有书不奏旨、不盖玺而传读者,定然问罪也。”特别是“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ref name="自动生成5">黄再兴:《诏书盖玺颁行论》</ref>“梵宫宝刹,必毁拆殆尽。”<ref>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附记卷二,第6页</ref>


1859年洪仁玕被洪秀全任命为(文化方面)总裁,总揽文衡,聿修试典,陈玉成为副总裁,[[蒙得恩]]为又副总裁,考纲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天条书》、《[[三字经]]》、《真圣主御笔改正四书五经》,[[武举]]加试《钦定武略》、《兵要四则》、[[射箭]]、[[劍術|刀法]]、[[大炮]]。<ref>洪仁玕《资政新篇》</ref>
1859年洪仁玕被洪秀全任命为(文化方面)总裁,总揽文衡,聿修试典,陈玉成为副总裁,[[蒙得恩]]为又副总裁,考纲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天条书》、《[[三字经]]》、《真圣主御笔改正四书五经》,[[武举]]加试《钦定武略》、《兵要四则》、[[射箭]]、[[剑术|刀法]]、[[大炮]]。<ref>洪仁玕《资政新篇》</ref>


=== 爵位 ===
=== 爵位 ===
{{Main|太平天国爵位}}
{{Main|太平天国爵位}}


[[太平天國]]最高[[爵位]]為「」,、安、福、燕、豫、侯{{link-en|太平天爵位|E An|六等爵位}},位居王爵之下。<ref>{{cite book | title = 中国近代史通鉴: 太平天国 |author= 戴逸 | publisher= 红旗出版社 |year = 1997 |isbn= 9787800687228 | page=197-199}}</ref><ref>《[[欽定英]]》</ref>
太平天最高[[爵位]]为“”,、安、福、燕、豫、侯{{link-en|太平天爵位|E An|六等爵位}},位居王爵之下。<ref>{{cite book | title = 中国近代史通鉴: 太平天国 |author= 戴逸 | publisher= 红旗出版社 |year = 1997 |isbn= 9787800687228 | page=197-199}}</ref><ref>《[[欽定英]]》</ref>


== 军事 ==
== 军事 ==
太平天国的軍隊號稱太平军,1850年7月为[[洪秀全]]建立。“太平军行伍中以湖南湖北的人为最多,少数是来自广西的。”<ref>Brine Lindesay:1862年《中国太平叛党志》第194-195页</ref><ref>1854年6月24日《华北先驱》204号《天京见闻录》</ref>太平军按《太平军目》规定,在正副[[军师]]的统率下,有王、丞相、[[检点]]、[[指挥]]、[[将军 (中古代)|将军]];军中官品级次序是[[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其中[[伍长]]統轄4人、军帅管13156人。
太平天国的军队号称太平军,1850年7月为[[洪秀全]]建立。“太平军行伍中以湖南湖北的人为最多,少数是来自广西的。”<ref>Brine Lindesay:1862年《中国太平叛党志》第194-195页</ref><ref>1854年6月24日《华北先驱》204号《天京见闻录》</ref>太平军按《太平军目》规定,在正副[[军师]]的统率下,有王、丞相、[[检点]]、[[指挥]]、[[将军 (中古代)|将军]];军中官品级次序是[[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其中[[伍长]]统辖4人、军帅管13156人。


太平军表定纪律甚,按《定营条例》及《行营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爱护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银]]物等;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前期执行甚严,后期日渐松弛,在有將軍管理的地方軍紀較好,外圍軍隊軍紀不佳。太平天国从广西转战到南京后曾在军中推行[[男女隔离]]的分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两年,其后全面废止。但在南京以外的太平天国占领区,仅于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间在武汉短暂推行过,其他地区并未将此制度推行民间。
太平军表定纪律甚,按《定营条例》及《行营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爱护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银]]物等;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前期执行甚严,后期日渐松弛,在有将军管理的地方军纪较好,外围军队军纪不佳。太平天国从广西转战到南京后曾在军中推行[[男女隔离]]的分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两年,其后全面废止。但在南京以外的太平天国占领区,仅于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间在武汉短暂推行过,其他地区并未将此制度推行民间。


== 经济 ==
== 经济 ==
=== 土地制度 ===
=== 土地制度 ===
在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洪秀全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全国土地按年产的高低,分为上中下3级9等,上上田亩产1200斤,以下各等以100斤递减,第九等以下田亩产400斤。好田和次田搭配,按照每家人口、年龄分配,16岁以上男女每人分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土地所有权归天国所有。“凡天下田,荒相通,此移彼豐處,以賑此荒,彼移此豐處,以賑彼荒。”社会理想为“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同食,有衣同穿,有同使,無處不均勻,人不飽暖也。”<ref>{{cite book|title=中国近代史 ||last1= [[郑师渠]] |publisher=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2007 |page=40}}</ref>
在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洪秀全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全国土地按年产的高低,分为上中下3级9等,上上田亩产1200斤,以下各等以100斤递减,第九等以下田亩产400斤。好田和次田搭配,按照每家人口、年龄分配,16岁以上男女每人分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土地所有权归天国所有。“凡天下田,荒相通,此移彼丰处,以賑此荒,彼移此丰处,以賑彼荒。”社会理想为“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同食,有衣同穿,有同使,无处不均勻,人不飽暖也。”<ref>{{cite book|title=中国近代史 ||last1= [[郑师渠]] |publisher=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2007 |page=40}}</ref>


=== 圣库 ===
=== 圣库 ===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团营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太平第一次攻陷武漢後,沒收一切財產,存入設於武昌原棧的「聖庫」<ref name=""/>{{rp|303}}。太平军中每军都设有圣库,定都南京后,在它的中央机构中设立“总圣库”、“总圣粮”,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员,“职同检点”。其下分设备典官任其事。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团营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太平第一次攻陷武汉后,沒收一切财产,存入设于武昌原棧的“圣库”<ref name=""/>{{rp|303}}。太平军中每军都设有圣库,定都南京后,在它的中央机构中设立“总圣库”、“总圣粮”,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员,“职同检点”。其下分设备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国圣库的物资来源,约有以下五方面;一是造反初期持上帝全会众交给圣库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所获的战利品;三是各处城乡的员献及对富户派大捐、打先锋所得的财物<ref>[[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初,“传伪谕,令人进贡,给单,使贴门墙,则不入其家,否则搜出银十两、金一两者杀”</ref>;四是“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ref>张德坚《贼情汇纂》中记载:“贼粮所给,于上游悉用船运,不待言矣。然自癸丑五月上犯江西湖北,仅甲寅(1854年)九月至岁底,此数月中一清楚境,此外则帆樯如织,无一非虏粮之船,无一非接济江宁之船也。然而贼之他窜或有别意,于江广则专为虏粮。”</ref>;五是百工衙的生产品(如同今日的國營所得)等。天京城中设立的百式衙与诸匠营,是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太平天国圣库的物资来源,约有以下五方面;一是造反初期持上帝全会众交给圣库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所获的战利品;三是各处城乡的员献及对富户派大捐、打先锋所得的财物<ref>[[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初,“传伪谕,令人进贡,给单,使贴门墙,则不入其家,否则搜出银十两、金一两者杀”</ref>;四是“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ref>张德坚《贼情汇纂》中记载:“贼粮所给,于上游悉用船运,不待言矣。然自癸丑五月上犯江西湖北,仅甲寅(1854年)九月至岁底,此数月中一清楚境,此外则帆樯如织,无一非虏粮之船,无一非接济江宁之船也。然而贼之他窜或有别意,于江广则专为虏粮。”</ref>;五是百工衙的生产品(如同今日的国营所得)等。天京城中设立的百式衙与诸匠营,是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ref>{{cite web |url=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18478383 |title=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 (1796 - 1857) - Find A Grave Memorial |publisher=Findagrave.com |date= |accessdate=2017-05-23 |archive-date=2017-10-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2045027/https://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18478383 |dead-url=no }}</ref>于1853年采访太平军记载圣库制度:{{quote|关于全军不发饷事,我复问:“各军人自有私产者否?”则答:“一概全无,如果查出某人藏有多过五两的款,即罪他不以此款归公而把他[[鞭笞]]了。所有财物一得到手即须缴入公库,而凡有私匿不报的都有背叛行为的嫌疑。”“那么,公库里面一定有许多财物啦?”“啊,十分富足,无数量的银子,都留为实行这大事业应用的。”又问:“如果人人不许有私财,他们自己想买点好东西吃时又怎办呢?”他说:“那是无需的,每一个伍卒的卒长都预备全体所需,放在桌上的时候,大家平等分享,即使最高级的军官的盘碗也跟最卑低级小兵一般。”<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123页</ref>}}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ref>{{cite web |url=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18478383 |title=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 (1796 - 1857) - Find A Grave Memorial |publisher=Findagrave.com |date= |accessdate=2017-05-23 }}</ref>于1853年采访太平军记载圣库制度:{{quote|关于全军不发饷事,我复问:“各军人自有私产者否?”则答:“一概全无,如果查出某人藏有多过五两的款,即罪他不以此款归公而把他[[鞭笞]]了。所有财物一得到手即须缴入公库,而凡有私匿不报的都有背叛行为的嫌疑。”“那么,公库里面一定有许多财物啦?”“啊,十分富足,无数量的银子,都留为实行这大事业应用的。”又问:“如果人人不许有私财,他们自己想买点好东西吃时又怎办呢?”他说:“那是无需的,每一个伍卒的卒长都预备全体所需,放在桌上的时候,大家平等分享,即使最高级的军官的盘碗也跟最卑低级小兵一般。”<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123页</ref>}}


== 外交 ==
== 外交 ==
* 1853年4月27日—5月2日(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英国]]战舰HMS Hermes搭载第三任[[香港督]][[文咸]]爵士访问太平天国并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展开会晤。[[密迪乐]]为翻译。文咸向英国外务大臣{{link-en|第四代克拉伦登伯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 4th Earl of Clarendon}}报告:“从任何观点看,中立乃最为切要的办法。”<ref>1853年8月4日《文咸上英国外务大臣乔治·维利尔斯,第四代克拉伦登伯爵书》,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208页</ref>
* 1853年4月27日—5月2日(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英国]]战舰HMS Hermes搭载第三任[[香港督]][[文咸]]爵士访问太平天国并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展开会晤。[[密迪乐]]为翻译。文咸向英国外务大臣{{link-en|第四代克拉伦登伯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 4th Earl of Clarendon}}报告:“从任何观点看,中立乃最为切要的办法。”<ref>1853年8月4日《文咸上英国外务大臣乔治·维利尔斯,第四代克拉伦登伯爵书》,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208页</ref>
* 1853年12月6日—13日(咸丰三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三日),[[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太平天国。
* 1853年12月6日—13日(咸丰三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三日),[[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太平天国。
* 1854年5月27日—6月1日(咸丰四年五月一日至六日),美国驻华大使[[麦莲]]访问太平天国。[[麦莲]]向[[美国国务院]]报告:“天王是不是会承认[[清朝]]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已签订的条约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ref>《1858-1859参议院档案》,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113页</ref>”
* 1854年5月27日—6月1日(咸丰四年五月一日至六日),美国驻华大使[[麦莲]]访问太平天国。[[麦莲]]向[[美国国务院]]报告:“天王是不是会承认[[清朝]]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已签订的条约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ref>《1858-1859参议院档案》,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113页</ref>”
* 1854年6月20日—7月6日(咸丰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十二日),第四任[[香港督]][[宝宁]]访问太平天国并与东王杨秀清展开会晤。杨秀清说:“一俟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211页</ref>”
* 1854年6月20日—7月6日(咸丰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十二日),第四任[[香港督]][[宝宁]]访问太平天国并与东王杨秀清展开会晤。杨秀清说:“一俟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ref>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211页</ref>”
*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多次宣布不许太平军进入上海,否则武力相见,还命令驻沪领事不准收受太平天国的公私函件。
*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多次宣布不许太平军进入上海,否则武力相见,还命令驻沪领事不准收受太平天国的公私函件。
* 1862年5月9日,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富礼向英国公使卜鲁斯报告宁波太平军射击英法炮船的信:“太平天国竟宣称租界是他们的,不属我们,断然拒绝承认我们在租界区的权利,因为租界区属于天朝,所以它应该像中国其他的地方一样,绝对受太平军的管辖。”<ref>王崇武等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ref>
* 1862年5月9日,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富礼向英国公使卜鲁斯报告宁波太平军射击英法炮船的信:“太平天国竟宣称租界是他们的,不属我们,断然拒绝承认我们在租界区的权利,因为租界区属于天朝,所以它应该像中国其他的地方一样,绝对受太平军的管辖。”<ref>王崇武等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ref>
第356行: 第348行:
== 文化 ==
== 文化 ==
{{main|太平天曆}}
{{main|太平天曆}}
太平天舉辦[[科]],但是试题不自[[四书五经]],而是自洪秀全颁行的诏书。考試資格也相較於清朝寬鬆<ref>罗玺纲:《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三-志第十二-科举附招贤</ref>。
太平天举办[[科]],但是试题不自[[四书五经]],而是自洪秀全颁行的诏书。考试资格也相较于清朝宽松<ref>罗玺纲:《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三-志第十二-科举附招贤</ref>。


== 民族 ==
== 民族 ==
太平早期的主是[[客家人]]。在兩廣和[[府人]]等[[民系]]爲爭奪生存源而爆[[土客械]]。
太平早期的主是[[客家人]]。在两广和[[广府人]]等[[民系]]为争夺生存源而爆[[土客械]]。


太平军中期经过湖南后大举扩军,兵员主体变成湖南人为主(参见[[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太平军中期经过湖南后大举扩军,兵员主体变成湖南人为主(参见[[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第365行: 第357行:
到后期,太平军以广西人为核心,湖南人为中层,基层士兵则以所到之处招募为主。
到后期,太平军以广西人为核心,湖南人为中层,基层士兵则以所到之处招募为主。


== 社会 ==
== 评价 ==
=== 中国 ===
{{空章节}}
中山评价太平天国:

*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驅逐胡,即位南京。朱明不年.奄有家故土,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依成败论也。<ref>《理全集》下105頁</ref>
== 評價 ==
* 潜乱,天地慘黷,民不聊生,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太平之不熸,则犹汉家天下,政由已出,弛自易。<ref>《同盟宣言》</ref>
=== 中国 ===
* 五十年前太平天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仍不免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ref>《民生主义与革命》</ref>
中山评价太平天国:
*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ref>《太平天国战史序》</ref>
*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驅逐胡,即位南京。朱明不年.奄有家故土,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依成敗論也。<ref>《理全集》下105頁</ref>
* 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太平之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弛自易。<ref>《同盟宣言》</ref>
* 五十年前太平天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仍不免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ref>《民生主義與革命》</ref>
*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ref>《太平天國戰史序》</ref>


[[蒋介石]]评价太平天国:
[[蒋介石]]评价太平天国:
*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南,以抗滿清,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皇,轟轟烈烈,在史上足以留一重大念焉。<ref>《太平天國詩文鈔》序</ref>
* 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南,以抗清,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皇,轰轰烈烈,在史上足以留一重大念焉。<ref>《太平天国诗文鈔》序</ref>
* 太平天戰爭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太平天史,十九世方第一光榮之史。<ref>《增曾胡兵語錄註釋》序</ref>
* 太平天战争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太平天史,十九世方第一光榮之史。<ref>《增曾胡兵语录注释》序</ref>


[[白崇禧]]评价太平天国:
[[白崇禧]]评价太平天国:
* 自晉而族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北,入主中二百餘,其間熱血之士,慨冑之胥溺、抱恢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按洪、楊諸子起自田,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制度,,建國規模,亦巳粗雖勝敗靡常,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礡,奇材能之薈萃、革命建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有生意。<ref>《翼王亭》,1934</ref>
* 自晉而族代,神州迭遭蹂躪,清崛起北,入主中二百餘,其间热血之士,慨冑之胥溺、抱恢壮图随时随地以发难者不绝记载,而促其亡,以启后人之思,莫若太平天。按洪、杨诸子起自田,揭竿举义,縱橫十餘省,历时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制度,,建国规模,亦巳粗虽胜败靡常,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礡,奇材能之薈萃、革命建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有生意。<ref>《翼王亭》,1934</ref>


[[蔡元培]]评价太平天国:
[[蔡元培]]评价太平天国:
* 之事,和之者率出子女玉帛之嗜好;其所殘害,謂滿漢之界;而出死力以抵抗破之者,乃在大多族。是亦足以族之之薄弱也。<ref>《蔡元培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1984年,第172頁</ref>
* 之事,和之者率出子女玉帛之嗜好;其所殘害,谓满汉之界;而出死力以抵抗破之者,乃在大多族。是亦足以族之之薄弱也。<ref>《蔡元培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4年,第172頁</ref>


=== 中国共产党 ===
=== 中国共产党 ===
[[File:Mengshan.JPG|缩略图|[[广西]][[梧州]]的一座太平天国纪念碑]]
[[File:Mengshan.JPG|缩略图|[[广西]][[梧州]]的一座太平天国纪念碑]]
在[[中國大陸]],由太平天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似性,太平天一度成[[顯學]],二十世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者大多都曾涉足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表的學術論總數字,參與太平天國歷調查、研究、討的人群從專者到普通的公民。整體說來,[[羅爾綱]]的《太平天史》中太平天評價,代表了二十世國大陸學太平天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Page needed}}
在[[中]],由太平天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似性,太平天一度成[[显学]],二十世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资深的者大多都曾涉足域,整理挖掘的文献资料和表的学术论总数亿字,参与太平天国历查、研究、討的人群从专者到普通的公民。整体说来,[[罗尔纲]]的《太平天史》中太平天评价,代表了二十世国学太平天的主流评价,其基本观点包括:{{Page needed}}
* 太平天国是在旧农民战争条件下的反对西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的伟大的爱国农民战争。
* 太平天国是在旧农民战争条件下的反对西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的伟大的爱国农民战争。
* 太平天的影和激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近代史上起了大的推動歷史前的火車頭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散落各地的太平天国将士在民间泛地播太平天國與西方侵略者和封建治者斗争的績,激著后来的中人民向帝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鬥爭
* 太平天的影和激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近代史上起了大的推动历史前的火车头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散落各地的太平天国将士在民间广泛地播太平天国与西方侵略者和封建治者斗争的績,激著后来的中人民向帝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 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平了道路。太平天國掃蕩了清朝的八旗和綠營,清朝依靠族地主曾藩的湘和李章的淮的支援,持住它的瀕臨絕境的治。到太平天敗後,全財權都分握藩一的湘和李章一的淮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無權、各省督巡撫政的局面。由太平天打破了清朝的器,覺羅氏的皇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堅強的中央政府,而失去了地方的控制力。所以武昌起,全國響應,太平天是直接影了辛亥革命,而且辛亥革命平了道路。
* 太平天国为[[辛亥革命]]平了道路。太平天国扫蕩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族地主曾藩的湘和李鸿章的淮的支援,持住它的瀕临绝境的治。到太平天败后,全财权都分握藩一的湘和李鸿章一的淮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无权、各省督巡撫政的局面。由太平天打破了清朝的器,觉罗氏的皇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坚强的中央政府,而失去了地方的控制力。所以武昌起,全国响应,太平天是直接影了辛亥革命,而且辛亥革命平了道路。
* 太平天了中民主主革命的序幕,且提出了中民主主革命的基本綱領。如準建立和本主的近代企,引西方科開學校,辦報紙,士民公行人民推舉鄉官,罷免行政人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制度 (中)|封建社]]的偶像[[孔子]],頒行[[太平天曆|天曆]],提倡文以紀實」一目瞭然的文等,要把中建立成一個與歐「並的新家。
* 太平天了中民主主革命的序幕,且提出了中民主主革命的基本纲领。如準建立和本主的近代企,引西方科开学校,办报紙,士民公行人民推举乡官,罷免行政人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制度 (中)|封建社]]的偶像[[孔子]],頒行[[太平天曆|天曆]],提倡文以纪实”一目瞭然的文等,要把中建立成一个与欧“并的新家。
* 太平天了社力的展。太平天頒布天朝田畝制度,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順應農民的望,著佃交糧政策,和向民頒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自耕普遍增加,使村生產關係發生了若幹變動。自耕的增加,是活商品經濟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不少人「視業為畏途」,把部分金投入工商,成民族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革命沉重地衝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了社力的展,促了民族本近代工的出
* 太平天了社力的展。太平天頒布天朝田畝制度,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顺应民的望,著佃交糧政策,和向民頒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自耕普遍增加,使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若干变动。自耕的增加,是活商品经济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阶级经过革命的打,不少人“视业为畏途”,把部分金投入工商,成民族本的一个来源。太平天革命沉重地冲击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了社力的展,促了民族本近代工的出
* 太平天集中地表了中人民反侵略的英雄概和愛國精神,阻止了西方本主侵略者迅速國為殖民地的企,使他懂得中人民不默默挨打,而延緩了中半殖民地化的程。
* 太平天集中地表了中人民反侵略的英雄概和爱国精神,阻止了西方本主侵略者迅速国为殖民地的企,使他懂得中人民不默默挨打,而延緩了中半殖民地化的程。
* 太平天具有重大的世界意。在十九世,西方本主義國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的候,洲各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洲反殖民主義鬥爭的洪峰,它推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階級和被迫民族的鬥爭
* 太平天具有重大的世界意。在十九世,西方本主义国对亚洲各国进行侵略的候,洲各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太平天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洲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洪峰,它推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阶级和被迫民族的斗争


=== 革命党 ===
=== 革命党 ===
革命党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认定为民族革命,宣传太平天国的民族革命传统,故清末革命党人多利用太平天国来进行[[反满]]宣传,甚至偽造文<ref name="lau2014"/>:
革命党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认定为民族革命,宣传太平天国的民族革命传统,故清末革命党人多利用太平天国来进行[[反满]]宣传,甚至偽造文<ref name="lau2014"/>:


* 當時流行洪秀全拜谒明太祖陵的法,然而洪秀全不赞成[[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主张。清末革命朱元璋、洪秀全其民族革命的大先驅,洪秀全拜謁明太祖陵的故事流
* 当时流行洪秀全拜谒明太祖陵的法,然而洪秀全不赞成[[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主张。清末革命朱元璋、洪秀全其民族革命的大先驅,洪秀全拜謁明太祖陵的故事流
* 南社人[[高旭]]偽撰[[石達開]]作20首,刊行《[[石達開]]》一,一時廣為流布。另一位南社成[[胡琛]]亦託名太平天[[黃公俊]]作多首,後來胡本人承黃公俊其人其他一手捏造,目的就是了鼓吹反滿革命。些革命宣的效果,直至很多年後還能看出端倪。1929年,有人撰文指出,達開詩中可以看到兩種,一是太平天國絕對持民族主,二是太平天國絕對的表英雄主
* 南社人[[高旭]]偽撰[[石达开]]作20首,刊行《[[石达开]]》一,一时广为流布。另一位南社成[[胡怀琛]]亦託名太平天[[黃公俊]]作多首,后来胡本人承黃公俊其人其他一手捏造,目的就是了鼓吹反革命。些革命宣的效果,直至很多年后还能看出端倪。1929年,有人撰文指出,达开诗中可以看到两种,一是太平天国绝对持民族主,二是太平天国绝对的表英雄主


經過清末革命人的鼓吹,辛亥革命們對於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形成了共。在後來個時這種認識一直代表著人的主流觀點。在黨執的1928年,[[邕]]、[[沈祖基]]其所《太平天國詩文鈔》送請國府要人作序題詞介石、[[于右任]]、白崇禧三序及右任、李題詩太平天民族革命給予高度肯定和評價介石序:“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南,以抗滿清,未究,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皇,轟轟烈烈,在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念焉。”于右任序可“擬之'函井底《心史》'”,也旨在強調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從這些作序題詩者的身份及其傾向,可以看出當時國黨內對於太平天評價問題具有高度的共
经过清末革命人的鼓吹,辛亥革命们对于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形成了共。在后来个时这种认识一直代表著人的主流观点。在党执的1928年,[[邕]]、[[沈祖基]]其所《太平天国诗文鈔》送请国府要人作序题词介石、[[于右任]]、白崇禧三序及右任、李题诗太平天民族革命給予高度肯定和评价介石序:“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南,以抗清,未究,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皇,轰轰烈烈,在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念焉。”于右任序可“擬之'函井底《心史》'”,也旨在强调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从这些作序题诗者的身份及其傾向,可以看出当时国党内对于太平天评价问题具有高度的共


自三民主提出起,太平天革命就被認為是其民族主的主要源之一。民觀點得到人的普遍同。如[[李大釗]]評價孫中山在中民族革命史上的地位,便他承接了太平天民族革命的系統」。1930年出版的杜冰坡《中民族革命史》,上起1851年金田起,下至1925年中山逝世,“前後約八十年,以民族革命主眼”,其基本結論是:“中族革命,洪革命其因,辛亥革命收其果。”辛亥革命太平天國視為相承的關係。然而,就在清末革命人大肆鼓吹提倡太平天民族革命的同,持異議者也不乏其人。1903年,[[新派]]的梁對當時盛行的太平天民族革命就頗有分不以:「世之者以革命之太盛,乃至神洪秀全而英雄張獻忠者有焉矣。吾亦知其之言也,然此等孽因可多造乎?……即如洪秀全,或以其所旗幟有合民族主也,而相頌揚之,究竟洪秀全果民族主否,雖論者亦不敢作保人也。革命派的[[蔡元培]]也過類似的解:“洪之事,和之者率出子女玉帛之嗜好;其所殘害,謂滿漢之界;而出死力以抵抗破之者,乃在大多族。是亦足以族之之薄弱也。”<ref name="lau2014">刘浦江《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ref>
自三民主提出起,太平天革命就被认为是其民族主的主要源之一。民观点得到人的普遍同。如[[李大釗]]评价孙中山在中民族革命史上的地位,便他承接了太平天民族革命的系统”。1930年出版的杜冰坡《中民族革命史》,上起1851年金田起,下至1925年中山逝世,“前后约八十年,以民族革命主眼”,其基本结论是:“中族革命,洪革命其因,辛亥革命收其果。”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视为相承的关系。然而,就在清末革命人大肆鼓吹提倡太平天民族革命的同,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1903年,[[新派]]的梁对当时盛行的太平天民族革命就頗有分不以:“世之者以革命之太盛,乃至神洪秀全而英雄张献忠者有焉矣。吾亦知其之言也,然此等孽因可多造乎?……即如洪秀全,或以其所旗幟有合民族主也,而相頌揚之,究竟洪秀全果民族主否,虽论者亦不敢作保人也。革命派的[[蔡元培]]也过类似的解:“洪之事,和之者率出子女玉帛之嗜好;其所殘害,谓满汉之界;而出死力以抵抗破之者,乃在大多族。是亦足以族之之薄弱也。”<ref name="lau2014">刘浦江《太平天国史观的历史语境解构——兼论国民党与洪杨、曾胡之间的复杂纠葛》〈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ref>


=== 評價 ===
=== 评价 ===
[[梁超]]:「世之者以[[革命]]之太盛,乃至神[[洪秀全]],而英雄[[張獻忠]]者,有焉矣。吾亦知其之言也,然此等孽因可多造乎?……即如洪秀全,或以其所旗幟有合[[民族主]]也,而相頌揚之,究竟洪秀全果民族主否,雖論者亦不敢作保人也。<ref>《梁超全集》第2,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20頁</ref>
[[梁超]]:“世之者以[[革命]]之太盛,乃至神[[洪秀全]],而英雄[[张献忠]]者,有焉矣。吾亦知其之言也,然此等孽因可多造乎?……即如洪秀全,或以其所旗幟有合[[民族主]]也,而相頌揚之,究竟洪秀全果民族主否,虽论者亦不敢作保人也。<ref>《梁超全集》第2,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20頁</ref>


[[克思]]:1862年夏(当时太平天国还没有灭亡),[[马克思]]在他的《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资讯>历史>中国近代史>正文 | title = 马克思评太平天国:只有破坏 给人民的惊惶超满清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3_10/10/30180908_0.shtml | author =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佚名;责任编辑:蔡信 | date = 2013年10月10日 | accessdate = 2013年10月10日 | archive-date = 2013年10月14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4005402/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3_10/10/30180908_0.shtml | dead-url = no }}</ref>
[[克思]]:1862年夏(当时太平天国还没有灭亡),[[马克思]]在他的《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凤凰网>资讯>历史>中国近代史>正文 | title = 马克思评太平天国:只有破坏 给人民的惊惶超满清 |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3_10/10/30180908_0.shtml | author =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佚名;责任编辑:蔡信 | date = 2013年10月10日 | accessdate = 2013年10月10日 }}</ref>


[[穆]]:「起事,尊耶穌天兄,洪秀全自居天弟,建政府稱為太平天,又所至焚毀孔子,此斷與民族革命不同。<ref>穆《史大》下,商書館,1996年,第874頁</ref>
[[穆]]:“起事,尊耶穌天兄,洪秀全自居天弟,建政府称为太平天,又所至焚毀孔子,此断与民族革命不同。<ref>穆《史大》下,商书馆,1996年,第874頁</ref>


者[[周有光]]認為:「國歌頌太平天,因他反對滿清;共產黨歌頌太平天,因他是民革命。2000年的電視劇《太平天》,暴露一些太平天的倒行逆施。《[[海]]》原“太平天革命”後來“太平天國運動”。[[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也重新認識歷史。」<ref>周有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ref>
者[[周有光]]认为:“国歌頌太平天,因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頌太平天,因他是民革命。2000年的电视剧《太平天》,暴露一些太平天的倒行逆施。《[[海]]》原“太平天革命”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也重新认识历史。<!-- removed_ref site226 by BXHS-bot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浦江]]認為,「除去革命人偽造的太平天以及出自文作品中的某些文之外,真正靠得住的其只有起事之初以秀清、蕭朝二人名義發布的《奉天討胡檄》。人往往將這篇檄文朱元璋《諭中原檄》相提並論視為太平天民族革命的一重要像。如[[蕭公]]此文“以朱元璋之諭中原,詞氣激揚,殆無遜色,吾人如朱檄民族革命之第一,此足其鏗谹之嗣”。蕭一山亦此檄文“重在排滿,未多倡教,用明太祖之討元檄文,可太平起,仍以民族主義為號召,天地之反清革命如出一轍也”。但無論對此文有多高的估,它畢竟只是“揭族革命的旗”()而已,其像義遠於實際,能夠說明的問題十分有限,單憑這篇檄文去定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結論未免太過牽強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浦江]]认为,“除去革命人偽造的太平天以及出自文作品中的某些文之外,真正靠得住的其只有起事之初以秀清、蕭朝二人名义发布的《奉天討胡檄》。人往往将这篇檄文朱元璋《諭中原檄》相提并论视为太平天民族革命的一重要像。如[[蕭公]]此文“以朱元璋之諭中原,词气激揚,殆无逊色,吾人如朱檄民族革命之第一,此足其鏗谹之嗣”。蕭一山亦此檄文“重在排,未多倡教,用明太祖之討元檄文,可太平起,仍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天地之反清革命如出一轍也”。但无论对此文有多高的估,它畢竟只是“揭族革命的旗”()而已,其像义远于实际,能够说明的问题十分有限,单凭这篇檄文去定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性结论未免太过牵强


浦江亦認為:「無論是太平天革命是元明革命,都沒有太多的民族革命涵,它濃厚的民族革命色彩主要是由抹上去的……至太平天的民族革命籤,可以是清末革命人一手打造的。中山領導民革命揭櫫民族主的大旗,並將其思想淵源追溯到太平天及元明革命。但元明革命過於遙遠,且除了一篇朱元璋的《諭中原檄》之外,也在沒有什文章好做,而剛剛過去的太平天國運動則耳目相接,且所針對的革命象又同是滿清政,故太平天便理所然地成可堪利用的最佳源。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想像由此而生,一新的太平天被成功地塑造出隨著三民主播而逐融入社主流意<ref name="lau2014"/>
浦江亦认为:“无论是太平天革命是元明革命,都沒有太多的民族革命涵,它濃厚的民族革命色彩主要是由抹上去的……至太平天的民族革命籤,可以是清末革命人一手打造的。中山领导民革命揭櫫民族主的大旗,并将其思想淵源追溯到太平天及元明革命。但元明革命过于遥远,且除了一篇朱元璋的《諭中原檄》之外,也在沒有什文章好做,而刚刚过去的太平天国运动则耳目相接,且所针对的革命象又同是清政,故太平天便理所然地成可堪利用的最佳源。太平天的“民族革命”想像由此而生,一新的太平天被成功地塑造出随着三民主广播而逐融入社主流意<ref name="lau2014"/>


=== 争议 ===
=== 争议 ===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北京中学教师[[袁腾飞]]指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性质类似,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腐朽政权<!--REMOVE_TAG_Action_06_SITE3-->。{{fact|洪秀全等人攻陷天京之后迅速堕落,使得太平天国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此付之东流。再加上太平军在各地推行拜上帝教,打击和破坏古代建筑和古书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根据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的供词,洪秀全曾向其弟[[洪仁玕]]索要所有杭州珍藏的唐宋元明古籍,读完后全部由洪秀全本人举火烧毁,或者读一本烧一本。太平天国此举被认为是要摧毁传统观念和文化,以推行他们崇尚的“拜上帝教”思想。}}
中国改革开放后,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北京中学教师[[袁腾飞]]指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性质类似,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腐朽政权<!--REMOVE_TAG_Action_06_SITE3-->。{{fact|洪秀全等人攻陷天京之后迅速堕落,使得太平天国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此付之东流。再加上太平军在各地推行拜上帝教,打击和破坏古代建筑和古书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根据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的供词,洪秀全曾向其弟[[洪仁玕]]索要所有杭州珍藏的唐宋元明古籍,读完后全部由洪秀全本人举火烧毁,或者读一本烧一本。太平天国此举被认为是要摧毁传统观念和文化,以推行他们崇尚的“拜上帝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初审通过的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并存,并鼓励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和覆灭的原因。同时,教材采用“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和“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来描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对《[[资政新篇]]》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其“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ref>{{cite web |title=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与练 |url=http://old.pep.com.cn/gzls/js/tbjx/kb/tbdl/bx1/201109/t20110926_1071389.htm |website=人民教育出版社 |accessdate=2019-11-16 |archive-date=2019-11-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116160000/http://old.pep.com.cn/gzls/js/tbjx/kb/tbdl/bx1/201109/t20110926_1071389.htm |dead-url=no }}</ref>。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初审通过的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并存,并鼓励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和覆灭的原因。同时,教材采用“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和“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来描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对《[[资政新篇]]》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其“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ref>{{cite web |title=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与练 |url=http://old.pep.com.cn/gzls/js/tbjx/kb/tbdl/bx1/201109/t20110926_1071389.htm |website=人民教育出版社 |accessdate=2019-11-16 }}</ref>。


近年也有評論認為太平天在各地推行拜上帝教,以及“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ref name="自动生成5" />洪秀全首的太平,是頭領們利用迷信發動展起的一支造反伍。他的一套教、教、戒律,不但精神到物質嚴厲地控制著加造反者,而且斷絕了一切可能的退路。它的指,在由洪秀全人占有天下,建立他人的'地上天'。這種洪氏宗教,披著基督教外衣,拿著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他控制下的其殘酷的剝奪與統治,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得局部成功,是以中的大動亂、大破、大倒退的,是以以百萬計軍民的生命、的,是以中國喪失近代的最後機遇而期淪刀俎下的的。尤其可怕的是,一切被作一首英雄史,向人通向人天堂的金光大道。<ref>潘旭瀾《太平雜說》,天地圖書,2001年</ref>是毀固有文化與「去中」運動的濫觴。
近年也有评论认为太平天在各地推行拜上帝教,以及“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ref name="自动生成5" />洪秀全首的太平,是头领们利用迷信发动展起的一支造反伍。他的一套教、教、戒律,不但精神到物质严厲地控制著加造反者,而且断绝了一切可能的退路。它的指,在由洪秀全人占有天下,建立他人的'地上天'。这种洪氏宗教,披著基督教外衣,拿著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他控制下的其殘酷的剝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得局部成功,是以中的大动乱、大破、大倒退的,是以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的最后机遇而期淪刀俎下的的。尤其可怕的是,一切被作一首英雄史,向人通向人天堂的金光大道。<ref>潘旭瀾《太平杂说》,天地图书,2001年</ref>是毀固有文化与“去中”运动的濫觴。


== 遗址及纪念馆 ==
== 遗址及纪念馆 ==
第431行: 第420行:
江苏省现存太平天国遗迹有[[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仅余[[石舫]])(南京)、[[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州)、[[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常州)等。
江苏省现存太平天国遗迹有[[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仅余[[石舫]])(南京)、[[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州)、[[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常州)等。


1951年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1958年5月至瞻路128址曾為東王[[秀清]]住、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太平天國歷史博物]],現館史文物2140件,一藏品33件套大量原始料、圖書
1951年始籌建并于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国纪,1958年5月至瞻路128址曾为东王[[秀清]]住、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太平天国历史博物]],现馆史文物2140件,一藏品33件套大量原始料、图书


洪秀全在广东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事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当时的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在发掘房屋墙基后重建。建筑结构为泥砖瓦木,屋内有一厅五房,六间相连。房屋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约13平方米。靠西边的第一间设置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仅有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此建筑1988年1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秀全在广东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事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当时的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在发掘房屋墙基后重建。建筑结构为泥砖瓦木,屋内有一厅五房,六间相连。房屋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约13平方米。靠西边的第一间设置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仅有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此建筑1988年1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11月对外开放的洪秀全纪念馆,位于花都市新华镇新华路52号。该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内有文物70余件,图片238张。<ref>{{Cite web |url=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whmc/jng/hxcjng/index.htm |title=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介绍 |access-date=2010-06-20 |archive-date=2010-09-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19085006/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whmc/jng/hxcjng/index.htm |dead-url=yes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2382/node_553/node_557/2004-03/1080284973698.shtml|title=洪秀全故居简介|publisher=Guangzhou.gov.cn|date=|accessdate=2017-05-23|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12101026/http://guangzhou.gov.cn/node_2382/node_553/node_557/2004-03/1080284973698.shtml|archivedate=2016-03-12}}</ref>
1991年11月对外开放的洪秀全纪念馆,位于花都市新华镇新华路52号。该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内有文物70余件,图片238张。<ref>{{Cite web |url=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whmc/jng/hxcjng/index.htm |title=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介绍 |access-date=2010-06-20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2382/node_553/node_557/2004-03/1080284973698.shtml|title=洪秀全故居简介|publisher=Guangzhou.gov.cn|date=|accessdate=2017-05-23}}</ref>


{{See also|太平天国壁画}}
{{See also|太平天国壁画}}
另全国各地留存[[太平天国壁画]]一百多幅,浙江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侍王府]]八十余幅,江苏南京二十多幅,苏州忠王府九幅,安徽安庆、绩溪等有少数几幅。随着时间流逝,太平天国壁画作品处于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南京堂子街壁画由发现时的二十多幅减至十八幅,[[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罗廊巷]]由十幅减至两幅,[[如意里太平天国壁画|如意里]]由五幅减至两幅,黄泥岗三幅壁画彻底消失。<ref>{{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cn/s/2008-08-05/023414265856s.shtml |title=漂泊的“天国遗珍” |accessdate=2013-03-07 |author=记者:胡玉梅 |date=2008年8月5日 |work= |publisher=新浪网,来源:现代快报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6-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01213/http://news.sina.com.cn/s/2008-08-05/023414265856s.s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culture/view/userobject1ai85714.html|title=南京城南几处太平天国遗址现状堪忧|accessdate=2013-03-07|author=作者:于峰,编辑:小乐|date=2003-06-02|work=|publisher=龙虎网,来源:金陵晚报|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05-09-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908184203/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culture/view/userobject1ai85714.html|dead-url=yes}}</ref>
另全国各地留存[[太平天国壁画]]一百多幅,浙江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侍王府]]八十余幅,江苏南京二十多幅,苏州忠王府九幅,安徽安庆、绩溪等有少数几幅。随着时间流逝,太平天国壁画作品处于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南京堂子街壁画由发现时的二十多幅减至十八幅,[[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罗廊巷]]由十幅减至两幅,[[如意里太平天国壁画|如意里]]由五幅减至两幅,黄泥岗三幅壁画彻底消失。<ref>{{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cn/s/2008-08-05/023414265856s.shtml |title=漂泊的“天国遗珍” |accessdate=2013-03-07 |author=记者:胡玉梅 |date=2008年8月5日 |work= |publisher=新浪网,来源:现代快报 |language=Zh-hans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culture/view/userobject1ai85714.html|title=南京城南几处太平天国遗址现状堪忧|accessdate=2013-03-07|author=作者:于峰,编辑:小乐|date=2003-06-02|work=|publisher=龙虎网,来源:金陵晚报|language=Zh-hans}}</ref>

== 相關作品 ==
=== 電視劇 ===
* 《[[太平天國 (無綫電視劇)|太平天國]]》,1988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45集。
* 《洪秀全》,1990年代廣東電視台曾拍攝電視劇,共19集。
* 《[[太平天國 (2000年電視劇)|太平天國]]》,2000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共46集。
* 《[[巾幗梟雄]]》,2009年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25集。

=== 紀錄片 ===
* 《[[太平天國]]》,第一~第十集,[[香港鳳凰衛視]]
* 《[[太平天國]]》,中國通史第九十七集,[[中國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

=== 電影 ===
* 《[[太平天國女英雄]]》,[[香港電影]],1961年
* 《[[投名狀]]》,[[香港電影]],2007年首映。

=== 小說 ===
* 《[[洪秀全演義]]》(清)[[黃世仲]],五十四回。

=== 漫畫 ===
* 《太平天國演義》(日本)[[甲斐谷忍]]


== 参见 ==
== 参见 ==
第465行: 第433行:
* [[邪教]]、[[新兴宗教]]
* [[邪教]]、[[新兴宗教]]
* [[白莲教]]、[[八卦教]]
* [[白莲教]]、[[八卦教]]
* [[天地会]]、[[三合]]、[[大成]]
* [[天地会]]、[[三合]]、[[大成]]
* [[小刀]]、[[第二次鸦片战争]]
* [[小刀]]、[[第二次鸦片战争]]
* [[林文察]]
* [[林文察]]
* [[大明顺天国]]
* [[大明顺天国]]
第475行: 第443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2}}
{{reflist}}


=== 目 ===
=== 目 ===
* {{cite book |author=[[史景迁]]著|others=朱葆 等 |title=《天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遠東出版社|date=2001}}
* {{cite book |author=[[史景迁]]著|others=朱葆 等 |title=《天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远东出版社|date=2001}}
* {{cite book |author=[[孔飞力]]著|others=亮生 等 |title=《中晚期的叛及其敵人》|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出版社|date=1990}}
* {{cite book |author=[[孔飞力]]著|others=亮生 等 |title=《中晚期的叛及其敵人》|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出版社|date=1990}}
* {{cite book |author=Thomas Reilly 著 |others=李勇 等 |title=《上帝皇帝之——太平天的宗教政治》|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2011}}
* {{cite book |author=Thomas Reilly 著 |others=李勇 等 |title=《上帝皇帝之——太平天的宗教政治》|location=上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2011}}
* {{cite book |title=《天春秋》太平天國歷圖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 |editor = 魏正瑾、易家 |publisher=文物出版社 |date=2002年9月初版 |id = ISBN 978-7-5010-1388-3}}
* {{cite book |title=《天春秋》太平天国历图录,太平天国历史博物 |editor = 魏正瑾、易家 |publisher=文物出版社 |date=2002年9月初版 |id = ISBN 978-7-5010-1388-3}}
* 菊池秀明:〈[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06121659/http://qsyj.iqh.net.cn/CN/volumn/volumn_1158.shtml 太平天国前夜的广西社会变动——以台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史料为中心]〉。
* 菊池秀明:〈[http://qsyj.iqh.net.cn/CN/volumn/volumn_1158.shtml 太平天国前夜的广西社会变动——以台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史料为中心]〉。
* 罗尔纲、罗文起撰《太平天国散佚文献勾沉录》中第一部分《图书册籍》前言中所加案语:“案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是一部大伪书,都不可信,故都不录。”
* 罗尔纲、罗文起撰《太平天国散佚文献勾沉录》中第一部分《图书册籍》前言中所加案语:“案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是一部大伪书,都不可信,故都不录。”


第489行: 第457行: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
{{清朝史事件}}
{{清朝史事件}}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第495行: 第463行:
[[Category:太平天国| ]]
[[Category:太平天国| ]]
[[Category:清朝民变政权]]
[[Category:清朝民变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洲君主]]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洲君主]]
[[Category:晚清史]]
[[Category:晚清史]]
[[Category:农民起义]]
[[Category:农民起义]]
[[Category:洪]]
[[Category:洪]]
[[Category:19世纪中国]]
[[Category:19世纪中国]]
[[Category:前神权政体]]
[[Category:前神权政体]]
[[Category:基督教恐怖主义]]
[[Category:基督教恐怖主义]]
[[Category:未被普遍承家]]
[[Category:未被普遍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