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65行: 第65行:
== 未被普遍承认的历史人物 ==
== 未被普遍承认的历史人物 ==
'''中国'''
'''中国'''
* '''[[元氏(魏孝明帝女)|元氏]]'''(528年-?):[[北魏孝明帝]]与[[潘外憐]]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宣武皇后|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当时元氏甫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并废之,改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魏孝庄帝|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 '''[[元氏(魏孝明帝女)|元氏]]'''(528年-?):[[魏孝明帝|北魏孝明帝]]与[[潘外憐]]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宣武皇后|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储君|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当时元氏甫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并废之,改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市|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魏孝庄帝|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 '''[[陈硕真]]'''(620年-653年):一作'''陈硕贞''',[[唐高宗]]时[[睦州 (仁寿)|睦州]][[清溪县 (永贞)|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农民起义]]领袖;本为[[女巫]],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性|男子]],以妖言惑众;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起义很快失败,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后世大多不承认她为女皇帝,一来是因为她所领导的起义在国泰民安的高宗时代只称得上是叛乱,二来是因为她已经化为男身了;但也有小部分学者承认她的女皇帝身份,如现代史学家[[翦伯赞]]在其所编撰的《中国史纲要》中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 '''[[陈硕真]]'''(620年-653年):一作'''陈硕贞''',[[唐高宗]]时[[睦州仁寿|睦州]][[清溪县永贞|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农民起义]]领袖;本为[[女巫]],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性|男子]],以妖言惑众;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起义很快失败,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后世大多不承认她为女皇帝,一来是因为她所领导的起义在国泰民安的高宗时代只称得上是叛乱,二来是因为她已经化为男身了;但也有小部分学者承认她的女皇帝身份,如现代史学家[[翦伯赞]]在其所编撰的《中国史纲要》中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日本'''
'''日本'''
* '''[[神功皇后]]''':或称'''神功天皇''',为[[仲哀天皇]]之[[皇后]]、[[应神天皇]]生母,在仲哀天皇驾崩后开始[[摄政]],摄政期间长达39年,成为[[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在[[明治维新]]以前多被视为-{[[日本天皇|准天皇]]}-或[[女天皇]],甚至一度被列入天皇任数的计算内,但现今只将神功皇后视为摄政皇后而非女天皇。
* '''[[神功皇后]]''':或称'''神功天皇''',为[[仲哀天皇]]之[[皇后]]、[[应神天皇]]生母,在仲哀天皇驾崩后开始[[摄政]],摄政期间长达39年,成为[[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在[[明治维新]]以前多被视为-{[[日本天皇|准天皇]]}-或[[女天皇]],甚至一度被列入天皇任数的计算内,但现今只将神功皇后视为摄政皇后而非女天皇。
第83行: 第83行: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即是历史上所称的[[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和[[晚清]]的[[慈安太后|慈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逝世后,成为[[大清]]唯一的实际统治者,继续掌控[[光绪帝]]的決策,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即是历史上所称的[[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和[[晚清]]的[[慈安太后|慈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逝世后,成为[[大清]]唯一的实际统治者,继续掌控[[光绪帝]]的決策,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感天后]]和[[耶律普速完|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昭慈皇后|乃马真-{后}-]]和[[欽淑皇后|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蕭塔不煙|感天后]]和[[耶律普速完|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昭慈皇后|乃马真-{后}-]]和[[欽淑皇后|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女性临朝称制在东亚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孝]]”。汉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对“孝”推崇有加,渗透于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至近代。在此背景下,太后凭借[[先帝遺孀|先皇帝遗孀]]和新皇帝母亲([[嫡庶|嫡母]])的身份,藉由[[父权]],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女性临朝称制在东亚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孝]]”。汉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对“孝”推崇有加,渗透于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至近代。在此背景下,太后凭借[[先帝遺孀|先皇帝遗孀]]和新皇帝母亲([[嫡庶|嫡母]])的身份,藉由[[父权]],进入国家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