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调整链接)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Distinguish|女王}}
{{Distinguish|女王}}
{{贵族等级}}
{{贵族等级}}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汉语中“皇帝”一词无性别之分,男女皆称“皇帝”(如[[武则天]]自封“圣神皇帝”),因此,中国的“女皇帝”一词及其简称“女皇”、“女帝”都不是称号,而是仅在需要强调其女性身份时才使用的词语,在中国,正式称号男女都是“皇帝”。西方语言有性别之分,“女皇帝”一词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与“皇帝”称号有别,一般简称'''女皇''',在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如英语中“皇帝”为emperor,“女皇帝”为empress)。开创日本[[飞鸟时代]]的女天皇[[推古天皇]](西元592年[[登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个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根据确切的记载,[[日本]]自[[天武天皇]]才开始改称[[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称号应为大王),若不把天武天皇之前的[[日本天皇]]列入计算,则[[日本]][[持统天皇]]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ref>日本持统天皇与中国的武则天,皆于西元690年登位,但持统天皇于该年正月即位,早于该年九月才登基的武则天。</ref>。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只有19位(包括天武天皇之前的两位女天皇),远远少于[[男性]]皇帝,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汉语中“皇帝”一词无性别之分,男女皆称“皇帝”(如[[武则天]]自封“圣神皇帝”),因此,中国的“女皇帝”一词及其简称“女皇”、“女帝”都不是称号,而是仅在需要强调其女性身份时才使用的词语,在中国,正式称号男女都是“皇帝”。西方语言有性别之分,“女皇帝”一词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与“皇帝”称号有别,一般简称'''女皇''',在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如英语中“皇帝”为emperor,“女皇帝”为empress)。开创日本[[飞鸟时代]]的女天皇[[推古天皇]](西元592年[[登基]])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个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根据确切的记载,[[日本]]自[[天武天皇]]才开始改称[[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称号应为大王),若不把天武天皇之前的[[天皇|日本天皇]]列入计算,则[[日本]][[持统天皇]]才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ref>日本持统天皇与中国的武则天,皆于西元690年登位,但持统天皇于该年正月即位,早于该年九月才登基的武则天。</ref>。整个[[世界历史]]上被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只有19位(包括天武天皇之前的两位女天皇),远远少于[[男性]]皇帝,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 名词解释 ==
== 名词解释 ==
第9行: 第9行:
女皇帝一词在中国、[[日本]]等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并不需要太多解释,因为其意义很容易明白且不会与其他词混淆;而在有些西方国家则比较模糊,原因是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女皇帝和-{[[皇后]]}-是同一词,不像在使用[[汉字]]的[[汉语]]、[[日语]]等东亚语言中那样区别明显。例如[[英语]]中的empress,既可以解释为“女皇帝”,又可以理解为“-{皇后}-”,为了区别,就在empress后加上regnant(占统治地位的)表示女皇帝(empress regnant),加上consort([[君主配偶|王配]])则表示是男性皇帝的配偶,即皇后(empress consort);而[[法语]]则在“皇帝”(empereur)一词前加femme([[女性]])以示区别。
女皇帝一词在中国、[[日本]]等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国家并不需要太多解释,因为其意义很容易明白且不会与其他词混淆;而在有些西方国家则比较模糊,原因是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女皇帝和-{[[皇后]]}-是同一词,不像在使用[[汉字]]的[[汉语]]、[[日语]]等东亚语言中那样区别明显。例如[[英语]]中的empress,既可以解释为“女皇帝”,又可以理解为“-{皇后}-”,为了区别,就在empress后加上regnant(占统治地位的)表示女皇帝(empress regnant),加上consort([[君主配偶|王配]])则表示是男性皇帝的配偶,即皇后(empress consort);而[[法语]]则在“皇帝”(empereur)一词前加femme([[女性]])以示区别。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头衔为“[[皇帝]]”的女性君主才能被称作“女皇帝”。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维多利亚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女性君主在严格意义上仅是“[[女王]]”(Queen),1876年[[维多利亚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获得“[[印度皇帝|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头衔以后才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真正享有“女皇帝”头衔的君主,但“[[印度皇帝|印度女皇]]”仅是英国女性君主作为[[英属印度]]君主的头衔,并非英国女性君主这一职位本身的头衔。[[英占香港]]因被[[大英帝国]]统治,加之[[粤语]]“王”“皇”谐音,因此多将英国女性君主称作“英女皇”。现在香港很多媒体也会把当今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称作“英女皇”,实际是不严谨的,因为[[伊丽莎白二世]]身为英国君主只享有“女王”(Queen)头衔。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头衔为“[[皇帝]]”的女性君主才能被称作“女皇帝”。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维多利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女性君主在严格意义上仅是“[[女王]]”(Queen),1876年[[维多利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获得“[[印度皇帝|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头衔以后才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真正享有“女皇帝”头衔的君主,但“[[印度皇帝|印度女皇]]”仅是英国女性君主作为[[英属印度]]君主的头衔,并非英国女性君主这一职位本身的头衔。[[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占香港]]因被[[英国|大英帝国]]统治,加之[[粤语]]“王”“皇”谐音,因此多将英国女性君主称作“英女皇”。现在香港很多媒体也会把当今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称作“英女皇”,实际是不严谨的,因为伊丽莎白二世身为英国君主只享有“女王”(Queen)头衔。


== 概述 ==
== 概述 ==
女皇帝或女王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任君主的女性[[血亲]](如[[公主]])继位,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法律规定女性拥有帝位继承权,帝位继承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例如[[俄罗斯帝国]]的[[安娜·伊凡诺夫娜]]女皇和日本的[[元正女帝]]
女皇帝或女王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任君主的女性[[血亲]](如[[公主]])继位,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法律规定女性拥有帝位继承权,帝位继承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例如[[俄罗斯帝国]]的[[安娜(俄羅斯女皇)|安娜·伊凡诺夫娜]]女皇和日本的元正女帝。


第二种情况是前任皇帝的[[皇后]]在夫君死后继承帝位,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是由于国家法律没有规定女性的帝位继承权而女性的权力足够大或临时获得统治利益集团的支持,帝位更替往往会伴随着流血或不流血的[[政变]]的发生,例如中国的[[武则天]]和[[东罗马帝国]]的[[伊琳娜女皇]]。
第二种情况是前任皇帝的[[皇后]]在夫君死后继承帝位,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是由于国家法律没有规定女性的帝位继承权而女性的权力足够大或临时获得统治利益集团的支持,帝位更替往往会伴随着流血或不流血的[[政变]]的发生,例如中国的[[武则天]]和[[东罗马帝国]]的[[伊琳娜女皇]]。


第三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都符合,即前任皇帝血亲也是皇后(或[[妃子]]),这种情况在古代盛行[[近亲结婚]]的日本比较常见,日本前四位[[女天皇]][[推古天皇]]、[[皇极天皇]]([[齐明天皇]])、[[持统天皇]]和[[元明天皇]]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都符合,即前任皇帝血亲也是皇后(或[[妃子]]),这种情况在古代盛行[[近亲结婚]]的日本比较常见,日本前四位[[女天皇]][[推古天皇]]、[[皇极天皇]](齐明天皇)、[[持统天皇]]和[[元明天皇]]都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592年至770年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6位、8代[[女天皇]],共掌权90年,其中[[推古天皇]]和[[元明天皇]]分别是[[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开创者。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独特的“'''女帝时代'''”。日本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多女性皇帝的国家,共有10代、8位女天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592年至770年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6位、8代女天皇,共掌权90年,其中[[推古天皇]]和[[元明天皇]]分别是[[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开创者。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独特的“'''女帝时代'''”。日本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多女性皇帝的国家,共有10代、8位女天皇。


== 历史人物列表 ==
== 历史人物列表 ==
=== 中国(共1位) ===
=== 中国(共1位) ===
[[File:武则天画像.jpg|缩略图|右|200px|[[武则天]][[皇帝]]]]
[[File:武则天画像.jpg|缩略图|右|200px|[[武则天]][[皇帝]]]]
* '''[[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655年-705年掌握实权):姓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唯一的皇帝。武氏14岁进入唐太宗的[[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有染;649年,太宗驾崩,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后宫;经过几番宫廷斗争于655年被高宗册立为皇后。高宗在位中后期因疾不能视朝,乃逐步放权于武-{后}-。武-{后}-创建[[垂帘听政]]制度,掌握实际权力;683年高宗驾崩后,先后拥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之身[[临朝称制]];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于同年九月自立为皇帝,[[尊号]]“'''圣神皇帝'''”,建立[[武周]]政权,史称“[[武周革命]]”,武氏因而成为世界历史上首位非当朝君主血亲或皇室成员<ref>武则天乃透过与唐高宗之间的婚姻而位列皇族。此处所指的皇室成员是指其上一代也是皇室成员者,而非透过婚姻位列皇族。</ref>而成为皇帝的女性。705年因“[[神龙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退位数月后崩逝,享寿八十一岁;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终定谥'''则天顺圣皇后''',不再变更。武氏自成为高宗皇后起便逐步掌权,往后在高宗在位晚期掌握实权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贞观遺风]]”、“小贞观之治”。
* '''[[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655年-705年掌握实权):姓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唯一的皇帝。武氏14岁进入唐太宗的[[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有染;649年,太宗驾崩,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后宫;经过几番宫廷斗争于655年被高宗册立为皇后。高宗在位中后期因疾不能视朝,乃逐步放权于武-{后}-。武-{后}-创建[[垂帘听政]]制度,掌握实际权力;683年高宗驾崩后,先后拥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之身[[临朝称制]];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于同年九月自立为皇帝,[[尊号]]“'''圣神皇帝'''”,建立[[武周]]政权,史称“[[武周革命]]”,武氏因而成为世界历史上首位非当朝君主血亲或皇室成员<ref>武则天乃透过与唐高宗之间的婚姻而位列皇族。此处所指的皇室成员是指其上一代也是皇室成员者,而非透过婚姻位列皇族。</ref>而成为皇帝的女性。705年因“[[神龙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退位数月后崩逝,享寿八十一岁;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终定谥'''则天顺圣皇后''',不再变更。武氏自成为高宗皇后起便逐步掌权,往后在高宗在位晚期掌握实权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贞观遺风]]”、“小贞观之治”。


=== [[日本]](共8位、10代) ===
=== [[日本]](共8位、10代) ===
[[日本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称号,在日本“帝”等同于“天皇”,如[[神武天皇]]也称“神武帝”;因此日本的[[女性天皇]]也属于女皇帝范畴。而所谓10代8位女天皇,是由于其中有两位女天皇—[[皇极天皇]]和[[孝谦天皇]],曾在退位后又因当时政局需要而再次登基。
[[日本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称号,在日本“帝”等同于“天皇”,如[[神武天皇]]也称“神武帝”;因此日本的[[女性天皇]]也属于女皇帝范畴。而所谓10代8位女天皇,是由于其中有两位女天皇—[[皇极天皇]]和[[孝谦天皇]],曾在退位后又因当时政局需要而再次登基。
*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日本天皇|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日本天皇|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 '''[[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 '''[[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File:Hyakuninisshu 002.jpg|150px|缩略图|[[持统女帝]]]]
[[File:Hyakuninisshu 002.jpg|150px|缩略图|[[持统女帝]]]]
第34行: 第34行:
*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天皇]]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天皇]],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天皇]],为太上天皇。
*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天皇]]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天皇]],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天皇]],为太上天皇。
*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天皇]]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天皇]]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 '''[[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天皇]]''',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重用汉学者[[吉备真备]],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 '''[[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天皇''',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重用汉学者[[吉备真备]],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 '''[[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 '''[[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 [[越南]](共1位) ===
=== [[越南]](共1位) ===
* '''[[李昭皇]]'''<ref>[[越南]]当时为中国的[[朝贡国]],国君在国内自称'''大越皇帝''',对中国只称'''[[越南|安南]][[国王]]'''而不称皇帝,故[[李昭皇]]也称“'''李昭王'''”。</ref>(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越南陈朝|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复被下令嫁給大臣[[黎辅陈]]。
* '''[[李昭皇]]'''<ref>[[越南]]当时为中国的[[朝貢|朝贡国]],国君在国内自称'''大越皇帝''',对中国只称'''[[越南|安南]][[国王]]'''而不称皇帝,故[[李昭皇]]也称“'''李昭王'''”。</ref>(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越南陈朝|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复被下令嫁給大臣[[黎辅陈]]。


===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
===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
*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东罗马帝国|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男性|阳性]]''男皇帝''([[希腊语]]:{{lang|el|βασιλεύς}},[[英语]]:{{lang|en|emperor}})而非[[女性|阴性]]''女皇帝''(希腊语:{{lang|el|βασίλισσα}},英语:{{lang|en|empress}})称号的女皇。
*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东罗马帝国|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男性|阳性]]''男皇帝''([[希腊语]]:{{lang|el|βασιλεύς}},[[英语]]:{{lang|en|emperor}})而非[[女性|阴性]]''女皇帝''(希腊语:{{lang|el|βασίλισσα}},英语:{{lang|en|empress}})称号的女皇。
[[File:Zoe_mosaic_Hagia_Sophia.jpg|缩略图|150px|右|[[佐伊女皇]]]]
[[File:Zoe_mosaic_Hagia_Sophia.jpg|缩略图|150px|右|[[佐伊女皇]]]]
第47行: 第47行:
*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狄奥多拉'''”,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狄奥多拉'''”,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
===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
[[File:Louis_Caravaque,_Portrait_of_Empress_Anna_Ioannovna_(1730).jpg|缩略图|150px|右|[[安娜一世 (俄国)|安娜女皇]]]]
[[File:Louis_Caravaque,_Portrait_of_Empress_Anna_Ioannovna_(1730).jpg|缩略图|150px|右|[[安娜一世 (俄国)|安娜女皇]]]]
[[File:Carle Vanloo, Portrait de l’impératrice Élisabeth Petrovna (1760).jpg|缩略图|右|150px|[[伊丽莎白一世 (俄国)|伊丽莎白女皇]]]]
[[File:Carle Vanloo, Portrait de l’impératrice Élisabeth Petrovna (1760).jpg|缩略图|右|150px|[[伊丽莎白一世 (俄国)|伊丽莎白女皇]]]]
[[File:Catherine_II_by_F.Rokotov_after_Roslin_(c.1770,_Hermitage).jpg|缩略图|150px|右|[[叶卡捷琳娜大帝]]]]
[[File:Catherine_II_by_F.Rokotov_after_Roslin_(c.1770,_Hermitage).jpg|缩略图|150px|右|[[叶卡捷琳娜大帝]]]]
*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乃登位为女皇,也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二位非当朝君主血亲或皇室成员而成为皇帝的女性。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五子六女,仅次女与三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莎白一世 (国)|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 (俄罗斯)|彼得二世]]继位。
*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乃登位为女皇,也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二位非当朝君主血亲或皇室成员而成为皇帝的女性。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五子六女,仅次女与三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莎白羅斯女皇)|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俄罗斯|彼得二世]]继位。
* '''[[安娜一世 (国)|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卡尔六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 '''[[安娜羅斯女皇)|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大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俄罗斯)|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卡尔六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 '''[[伊莎白一世 (国)|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 (国)|彼得三世]]继位。
* '''[[伊莎白羅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大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罗斯)|彼得三世]]继位。
*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 (国)|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一世 (俄国)|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 (国)|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但关于保罗一世是私生子的传闻并不可靠,因为保罗一世无论相貌、性格皆与其父彼得三世相似。而也是因为保罗太像彼得三世的缘故,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讨厌保罗。(传闻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但并非事实,彼得三世曾与一情人有私生子)。
*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罗斯)|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瓜分波蘭|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罗斯)|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但关于保罗一世是私生子的传闻并不可靠,因为保罗一世无论相貌、性格皆与其父彼得三世相似。而也是因为保罗太像彼得三世的缘故,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讨厌保罗。(传闻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但并非事实,彼得三世曾与一情人有私生子)。


=== [[英属印度|印度帝国]](共1位) ===
=== [[英属印度|印度帝国]](共1位) ===
[[File:Queen Victoria bw.jpg|缩略图|150px|右|[[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女皇]]]]
[[File:Queen Victoria bw.jpg|缩略图|150px|右|[[维多利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皇]]]]
*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印度皇帝|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 (国)|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 '''[[维多利亚(英国女王)|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印度皇帝|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清朝|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皇帝|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 [[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
=== [[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
*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储君|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 未被普遍承认的历史人物 ==
== 未被普遍承认的历史人物 ==
'''中国'''
'''中国'''
* '''[[元氏(魏孝明帝女)|元氏]]'''(528年-?):[[北魏孝明帝]]与[[潘外憐]]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宣武皇后|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当时元氏甫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并废之,改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魏孝庄帝|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 '''[[元氏(魏孝明帝女)|元氏]]'''(528年-?):[[魏孝明帝|北魏孝明帝]]与[[潘外憐]]之女;528年二月,其祖母[[宣武皇后|胡太后]]毒死其父孝明帝,假称她为男婴,以[[储君|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当时元氏甫出生50天;然而她即位当天,胡太后宣布她的真实身份并废之,改立[[元钊]]为帝;不到一个月,[[尔朱荣]]攻陷首都[[洛阳市|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和幼主元钊于[[黄河]],另立[[魏孝庄帝|孝庄帝]],女婴皇帝则不知所终。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 '''[[陈硕真]]'''(620年-653年):一作'''陈硕贞''',[[唐高宗]]时[[睦州 (仁寿)|睦州]][[清溪县 (永贞)|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农民起义]]领袖;本为[[女巫]],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性|男子]],以妖言惑众;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起义很快失败,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后世大多不承认她为女皇帝,一来是因为她所领导的起义在国泰民安的高宗时代只称得上是叛乱,二来是因为她已经化为男身了;但也有小部分学者承认她的女皇帝身份,如现代史学家[[翦伯赞]]在其所编撰的《[[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 '''[[陈硕真]]'''(620年-653年):一作'''陈硕贞''',[[唐高宗]]时[[睦州仁寿|睦州]][[清溪县永贞|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农民起义]]领袖;本为[[女巫]],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性|男子]],以妖言惑众;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起义很快失败,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后世大多不承认她为女皇帝,一来是因为她所领导的起义在国泰民安的高宗时代只称得上是叛乱,二来是因为她已经化为男身了;但也有小部分学者承认她的女皇帝身份,如现代史学家[[翦伯赞]]在其所编撰的《中国史纲要》中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日本'''
'''日本'''
* '''[[神功皇后]]''':或称'''神功天皇''',为[[仲哀天皇]]之[[皇后]]、[[应神天皇]]生母,在仲哀天皇驾崩后开始[[摄政]],摄政期间长达39年,成为[[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在[[明治维新]]以前多被视为-{[[日本天皇|准天皇]]}-或[[女天皇]],甚至一度被列入天皇任数的计算内,但现今只将神功皇后视为摄政皇后而非女天皇。
* '''[[神功皇后]]''':或称'''神功天皇''',为[[仲哀天皇]]之[[皇后]]、[[应神天皇]]生母,在仲哀天皇驾崩后开始[[摄政]],摄政期间长达39年,成为[[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在[[明治维新]]以前多被视为-{[[日本天皇|准天皇]]}-或[[女天皇]],甚至一度被列入天皇任数的计算内,但现今只将神功皇后视为摄政皇后而非女天皇。
* ''' [[饭丰青皇女]]'''(440年-484年11月):或称'''饭丰天皇''',[[古事记]]记载为[[履中天皇]]第一皇女,但[[日本书纪]]中卻是[[市边押磐皇子]]之女。在[[清宁天皇]]驾崩直至[[显宗天皇]]继位以前,曾短暫[[临朝聽政]],但上述两本史籍都不承认其为女天皇。而在[[扶桑略记]]一书中称饭丰青皇女为“第24代饭丰天皇”。
* '''[[饭丰青皇女]]'''(440年-484年11月):或称'''饭丰天皇''',[[古事记]]记载为[[履中天皇]]第一皇女,但[[日本书纪]]中卻是[[市边押磐皇子]]之女。在[[清宁天皇]]驾崩直至[[显宗天皇]]继位以前,曾短暫[[临朝聽政]],但上述两本史籍都不承认其为女天皇。而在[[扶桑略记]]一书中称饭丰青皇女为“第24代饭丰天皇”。
* ''' [[间人皇女]]'''(?-665年3月16日):或称'''中皇命''',[[舒明天皇]][[皇女]]、[[孝德天皇]][[皇后]]。于[[齐明天皇]]驾崩直至[[天智天皇]]即位前的空档,她曾经短暫即位(或[[摄政]])。有一说认为[[万叶集]]中以“中皇命”之名留有和歌传世者即间人皇女。
* '''[[间人皇女]]'''(?-665年3月16日):或称'''中皇命''',[[舒明天皇]][[皇女]]、[[孝德天皇]][[皇后]]。于[[齐明天皇]]驾崩直至[[天智天皇]]即位前的空档,她曾经短暫即位(或[[摄政]])。有一说认为[[万叶集]]中以“中皇命”之名留有和歌传世者即间人皇女。
[[File:Dona Isabel.jpg|150px|缩略图|名义上的巴西女皇伊莎贝尔一世]]
[[File:Dona Isabel.jpg|150px|缩略图|名义上的巴西女皇伊莎贝尔一世]]
'''巴西帝国'''
'''巴西帝国'''
* '''[[伊莎贝尔 (巴西)|伊莎贝尔一世]]'''(1846年-1921年):[[巴西帝国]]末代皇帝[[佩德罗二世 (巴西)|佩德罗二世]]的长女,1850年弟弟皇储阿方索去世,她被继立为女皇储。1889年她的父亲被推翻,[[君主制]]覆亡。1891年她的父亲去世,她成为名义上的'''巴西女皇'''伊莎贝尔一世,但只得到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 '''[[伊莎贝尔巴西|伊莎贝尔一世]]'''(1846年-1921年):[[巴西帝国]]末代皇帝[[佩德罗二世巴西|佩德罗二世]]的长女,1850年弟弟皇储阿方索去世,她被继立为女皇储。1889年她的父亲被推翻,[[君主制]]覆亡。1891年她的父亲去世,她成为名义上的'''巴西女皇'''伊莎贝尔一世,但只得到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墨西哥'''
'''墨西哥'''
* '''[[墨西哥君主列表|玛利亚·何塞法]]'''(1872年-1949年):[[墨西哥]]皇帝[[阿古斯汀一世 (墨西哥)|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阿古斯汀之子皇储阿古斯汀的长孙女。墨西哥君主制于1867年覆亡,但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仍要求墨西哥的皇位。1925年墨西哥王子阿古斯汀(三世)去世,玛利亚·何塞法作为他的侄女成为名义上的'''墨西哥女皇''',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 '''[[墨西哥君主列表|玛利亚·何塞法]]'''(1872年-1949年):[[墨西哥]]皇帝[[阿古斯汀一世墨西哥|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阿古斯汀之子皇储阿古斯汀的长孙女。墨西哥君主制于1867年覆亡,但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仍要求墨西哥的皇位。1925年墨西哥王子阿古斯汀(三世)去世,玛利亚·何塞法作为他的侄女成为名义上的'''墨西哥女皇''',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
* '''[[李海瑗]]'''(1919年4月24日-2020年2月8日),为[[朝鲜王朝]]王室与[[大韩帝国]]皇室后裔,[[朝鲜高宗]]孙女、义亲王[[李堈]]次女,在世期间是朝鲜王朝王室后裔中最年长者,她是第三十任[[朝鲜王朝君主列表|朝鲜王朝家族首领]],在2006年9月29日于韩国首尔一家旅馆自行举行加冕仪式,自称'''文化大韩帝国女皇''',不过未获韩国政府及民间认可。
* '''[[李海瑗]]'''(1919年4月24日-2020年2月8日),为[[朝鲜王朝]]王室与[[大韩帝国]]皇室后裔,[[朝鲜高宗]]孙女、义亲王[[李堈]]次女,在世期间是朝鲜王朝王室后裔中最年长者,她是第三十任[[朝鲜王朝君主列表|朝鲜王朝家族首领]],在2006年9月29日于韩国首尔一家旅馆自行举行加冕仪式,自称'''文化大韩帝国女皇''',不过未获韩国政府及民间认可。
第83行: 第83行: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即是历史上所称的[[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和[[晚清]]的[[慈安太后|慈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逝世后,成为[[大清]]唯一的实际统治者,继续掌控[[光绪帝]]的決策,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在历史上还有些[[朝代]]中也有权力超越了皇帝但并未篡权称帝的[[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这种情况,即是历史上所称的[[临朝称制]],自[[武则天]]以后又叫[[垂帘听政]],最典型的例子是[[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和[[晚清]]的[[慈安太后|慈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逝世后,成为[[大清]]唯一的实际统治者,继续掌控[[光绪帝]]的決策,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感天后]]和[[西辽承天后|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乃马真后|乃马真-{后}-]]和[[海迷失后|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其他例子如[[西辽]]的[[蕭塔不煙|感天后]]和[[耶律普速完|承天太后]],[[蒙古帝国]]的[[昭慈皇后|乃马真-{后}-]]和[[欽淑皇后|海迷失-{后}-]]等,她们临朝称制时皇位空缺,成为实际上的一国之主,虽然未称帝,但一般把她们作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以她们的名字和[[年号]]来[[纪年]]。


女性临朝称制在东亚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孝]]”。汉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对“孝”推崇有加,渗透于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至近代。在此背景下,太后凭借[[先帝遺孀|先皇帝遗孀]]和新皇帝母亲([[嫡母]])的身份,藉由[[父权]],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女性临朝称制在东亚历史中较常出现,原因在于[[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孝]]”。汉朝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对“孝”推崇有加,渗透于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至近代。在此背景下,太后凭借[[先帝遺孀|先皇帝遗孀]]和新皇帝母亲([[嫡庶|嫡母]])的身份,藉由[[父权]],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日本的传说与历史中,曾出现皇位空缺而暫由皇后临朝的情況,如[[神功皇后]]曾在应神天皇即位前称制69年<ref>[[神功皇后]]是否确有其人史学界有很大争议,她是介于[[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人物。</ref>,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前,她也被视为[[日本天皇|天皇]]或准天皇;[[南北朝 (日本)|南北朝]]时期在[[足利尊氏]]的策划下,使北朝方面完全沒有天皇管理朝政(天皇、[[上皇]]与[[太上法皇|法皇]]皆无),因此由[[天皇|后伏见上皇]][[女御]]-[[西园寺宁子]],以[[国母]]([[光严天皇]]及[[光明天皇]]生母)的身分代行天皇职权,成为实际上的[[治天之君]]。
日本的传说与历史中,曾出现皇位空缺而暫由皇后临朝的情況,如[[神功皇后]]曾在应神天皇即位前称制69年<ref>[[神功皇后]]是否确有其人史学界有很大争议,她是介于[[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人物。</ref>,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前,她也被视为[[日本天皇|天皇]]或准天皇;[[南北朝 (日本)|南北朝]]时期在[[足利尊氏]]的策划下,使北朝方面完全沒有天皇管理朝政(天皇、[[上皇]]与[[太上法皇|法皇]]皆无),因此由[[天皇|后伏见上皇]][[女御]]-[[西园寺宁子]],以[[国母]]([[光严天皇]]及[[光明天皇]]生母)的身分代行天皇职权,成为实际上的[[治天之君]]。


== 参见 ==
== 参见 ==
第118行: 第118行:
* 《叶卡捷琳娜——全俄罗斯女皇》,[[俄罗斯文学|文森特·克罗宁]],[[伦敦]]柯林斯出版社,1996年 ISBN 1-86046-091-7
* 《叶卡捷琳娜——全俄罗斯女皇》,[[俄罗斯文学|文森特·克罗宁]],[[伦敦]]柯林斯出版社,1996年 ISBN 1-86046-091-7
* 《拜占庭女皇伊琳娜》(法文),多米尼克·芭比,1990年,[[巴黎]]
* 《拜占庭女皇伊琳娜》(法文),多米尼克·芭比,1990年,[[巴黎]]
* 《拜占庭的女皇和皇后们——公元527年至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女人和权力》,琳达 ·加兰,1999年,[[伦敦]]Routledge出版社 ISBN 0415146887.
* 《拜占庭的女皇和皇后们——公元527年至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女人和权力》,琳达·加兰,1999年,[[伦敦]]Routledge出版社 ISBN 0415146887.

== 备注 ==


[[Category:女皇帝| ]]
[[Category:女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