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文本)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47行: 第47行:
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11月,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葛源镇|葛源]](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召开,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底,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ref name=gjd></ref>。1932年12月11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仍任主席,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囊括[[广信区|上饶]]、[[横峰县|横峰]]、[[弋阳县|弋阳]]、[[武夷山市|崇安]]、[[开化县|开化]]等20余县,拥有人口约100万,闽浙赣[[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发展到一万余人。
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11月,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葛源镇|葛源]](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召开,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底,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ref name=gjd></ref>。1932年12月11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仍任主席,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囊括[[广信区|上饶]]、[[横峰县|横峰]]、[[弋阳县|弋阳]]、[[武夷山市|崇安]]、[[开化县|开化]]等20余县,拥有人口约100万,闽浙赣[[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发展到一万余人。


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闽北]]和信抚两块根据地从闽浙赣省划出与[[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建宁县|建宁]]、[[黎川县|黎川]]、[[泰宁县|泰宁]]3县合并,成立直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红11军和闽北独立师从闽浙赣省军区划归闽赣省。红11军调中央苏区改编为[[红七军团]],归[[中央红军]]建制。
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闽北]]和信抚两块根据地从闽浙赣省划出与[[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建宁县|建宁]]、[[黎川县|黎川]]、[[泰宁县|泰宁]]3县合并,成立直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红11军和闽北独立师从闽浙赣省军区划归闽赣省。红11军调中央苏区改编为[[红七军团]],归[[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建制。


1935年1月下旬,[[红十军团]]在[[玉山之]]中失败,方志敏等被俘。2月,闽浙赣省直机关干部大会上,省苏维埃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不久,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被撤销。
1935年1月下旬,[[红十军团]]在[[怀玉山之]]中失败,方志敏等被俘。2月,闽浙赣省直机关干部大会上,省苏维埃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不久,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被撤销。


=== 抗日战争时期 ===
===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年7月,[[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赣边|闽赣边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北|闽北游击区]]、[[闽东特委]](游击区)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中|闽中工委]](游击区)等红军力量控制的根据地组成了'''闽浙赣边区'''。1937年,游击区呼吁[[国民党当局|当局]]与中共和谈,[[福建省政府]]派遣代表分别与三个游击区中共代表谈判,于1937年底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國民革命軍|国民革命军]]游击队<ref name=":0" />{{Rp|13-30}}。1938年6月,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共中央]]将三区的党组织合并为[[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ref name=":0" />{{Rp|1}}
1937年7月,[[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赣边|闽赣边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北|闽北游击区]]、[[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别委员会|闽东特委]](游击区)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中|闽中工委]](游击区)等红军力量控制的根据地组成了'''闽浙赣边区'''。1937年,游击区呼吁[[国民党当局|当局]]与中共和谈,[[福建省政府]]派遣代表分别与三个游击区中共代表谈判,于1937年底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游击队<ref name=":0" />{{Rp|13-30}}。1938年6月,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共中央]]将三区的党组织合并为[[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ref name=":0" />{{Rp|1}}


=== 解放战争时期 ===
=== 解放战争时期 ===
1947年1月,福建省委改组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ref name=":0" />{{Rp|351}}。5月,[[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浙南特委]]归闽浙赣区党委领导,9月改称闽浙赣省委。同时,闽浙赣省委发展了[[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城市工作部]]组织,各城工部委员会在各地成立<ref name=":0" />{{Rp|612}}。1948年,[[城工部事件]]发生,导致大量地下党员被秘密处死,省委亦切断了与城工部党员的联系(直到1956年,中共才宣布为城工部事件平反,承认城工部是“党的组织”)。<ref name=":0" />{{Rp|439-443}}1949年,闽浙赣省委与和上级组织断联的城工部党员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解放并接管了福建大部分地区。闽浙赣省委亦有向[[湖南省 (中華民國)|湘]]中、[[皖南]]、[[英屬香港|香港]]、[[臺灣|台湾]]等地发展党员。<ref name=":0" />{{Rp|378, 392}}
1947年1月,福建省委改组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ref name=":0" />{{Rp|351}}。5月,[[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浙南特委]]归闽浙赣区党委领导,9月改称闽浙赣省委。同时,闽浙赣省委发展了[[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城市工作部]]组织,各城工部委员会在各地成立<ref name=":0" />{{Rp|612}}。1948年,[[城工部事件]]发生,导致大量地下党员被秘密处死,省委亦切断了与城工部党员的联系(直到1956年,中共才宣布为城工部事件平反,承认城工部是“党的组织”)。<ref name=":0" />{{Rp|439-443}}1949年,闽浙赣省委与和上级组织断联的城工部党员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解放并接管了福建大部分地区。闽浙赣省委亦有向[[湖南省 (中華民國)|湘]]中、[[皖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英时期|香港]]、[[臺灣|台湾]]等地发展党员。<ref name=":0" />{{Rp|378, 392}}


1949年8月中旬,[[福州市|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ref name=":0" />{{Rp|554}},闽浙赣省委的任务完成,其武装力量也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ref name=":0" />{{Rp|564-565}}
1949年8月中旬,[[福州市|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ref name=":0" />{{Rp|554}},闽浙赣省委的任务完成,其武装力量也收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ref name=":0" />{{Rp|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