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清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替换{{reflist}}等模板参数、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乌克孙(uksun),在明朝[[女真]]时,就在女真部落中使用,意指源出同支的近亲兄弟姐妹们,其亲缘关系较[[穆昆]]更为亲近。在清朝官修“满蒙汉三体”的《[[满洲实录]]》中,对译为汉语的“族”。
乌克孙(uksun),在明朝[[女真]]时,就在女真部落中使用,意指源出同支的近亲兄弟姐妹们,其亲缘关系较[[穆昆]]更为亲近。在清朝官修“满蒙汉三体”的《[[满洲实录]]》中,对译为汉语的“族”。


1635年(天聰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极发布上諭,凡太祖后代,称[[阿哥 (清朝)|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称觉罗,皆为[[汗]]的宗室。皆用红带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应用阿哥,或觉罗来称呼。
1635年(天聰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极发布上諭,凡太祖后代,称[[阿哥清朝|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称觉罗,皆为[[汗]]的宗室。皆用红带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应用阿哥,或觉罗来称呼。


在在清朝入关之后,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下诏,规定
在在清朝入关之后,1636年([[皇太極|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下诏,规定
# 其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
# 其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
# 清兴祖[[福满]]与清景祖[[觉昌安]]等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 清兴祖[[福满]]与清景祖[[觉昌安]]等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 乌克孙(uksun),被译为宗室,成为清朝皇室嫡系子孙专有用的名称。
# 乌克孙(uksun),被译为宗室,成为清朝皇室嫡系子孙专有用的名称。
第16行: 第16行:
金朝旧例,金朝的皇族直系称为宗室,不直呼其姓;皇族旁系则称[[完颜]],此外,还有非皇族的完颜氏<ref>《金史》卷59〈表〉:“金人初起,完颜十二部,其后皆以部为氏,史臣记录有称“宗室”者,有称完颜者。称完颜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颜,盖疏族,若石土门、迪古乃是也;有异姓完颜,盖部人,若欢都是也。大定以前称“宗室”,明昌以后避睿宗諱称“内族”,其实一而已,书名不书氏,其制如此。宣宗詔宗室皆称完颜,不复识别焉。”</ref>。[[郑天挺]]认为将皇族分为宗室与觉罗,是仿效金制度。非皇室的同姓觉罗,则称民觉罗。
金朝旧例,金朝的皇族直系称为宗室,不直呼其姓;皇族旁系则称[[完颜]],此外,还有非皇族的完颜氏<ref>《金史》卷59〈表〉:“金人初起,完颜十二部,其后皆以部为氏,史臣记录有称“宗室”者,有称完颜者。称完颜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颜,盖疏族,若石土门、迪古乃是也;有异姓完颜,盖部人,若欢都是也。大定以前称“宗室”,明昌以后避睿宗諱称“内族”,其实一而已,书名不书氏,其制如此。宣宗詔宗室皆称完颜,不复识别焉。”</ref>。[[郑天挺]]认为将皇族分为宗室与觉罗,是仿效金制度。非皇室的同姓觉罗,则称民觉罗。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签署《[[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身为宗室,依其亲疏,可受封爵位,最高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分十四等<ref>《欽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皇子生十五岁,由府请封其爵,级出自欽定。”</ref>,随着与皇室的亲疏,逐代递降。
身为宗室,依其亲疏,可受封爵位,最高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分十四等<ref>《欽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皇子生十五岁,由府请封其爵,级出自欽定。”</ref>,随着与皇室的亲疏,逐代递降。
第79行: 第79行:
== 宗室革退者 ==
== 宗室革退者 ==
根据史籍记载,在宗室各支系中,因罪被黜为红带子的有18支:
根据史籍记载,在宗室各支系中,因罪被黜为红带子的有18支:
* [[清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孙[[杜努文]]之子[[苏努]]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孙[[杜努文]]之子[[苏努]]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託]]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託]]一支;
第88行: 第88行:
*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果]]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果]]一支;
* [[|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五子[[猛瓘]]三子[[延信]]一支
* [[|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五子[[猛瓘]]三子[[延信]]一支
* [[清显祖|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清)|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清)|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 清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第100行: 第100行:
== 现状 ==
== 现状 ==


1912年2月,[[大清政府]]頒布[[大清皇帝退位詔书]],正式结束清朝296年统治。此后,[[满州人]]通遍使用[[汉姓]],放弃传统[[满族姓氏]],宗室亦如此,[[爱新觉罗氏]]改为[[金姓]]、[[赵姓]],亦有[[随名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强调[[阶级成分]],因此个人对为清朝宗室后裔身份较为忌讳。1970年代末,社会政治风气改变。此后,宗室后裔已不再成为忌讳。当代学者[[阎崇年]]将清朝皇族后裔归为三类:近亲宗室、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包括[[溥仪]]兄弟在内的近亲宗室的正支较为低调,旁支更喜欢使用爱新觉罗氏这个姓氏。有认为这是“[[时代]][[功利]]性”。更有皇族后裔将自称爱新觉罗者归为“[[骗子]]”<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title=学者:正支后裔很低调 旁支就喜欢管自己叫爱新觉罗 |accessdate=2017-08-11 |author= |date=2014-09-11 |work= |publisher=凤凰网,来源:中国网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08-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11012018/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dead-url=no }}</ref>。
1912年2月,[[大清政府]]頒布[[大清皇帝退位詔书]],正式结束清朝296年统治。此后,[[满州人]]通遍使用[[汉姓]],放弃传统[[满族姓氏]],宗室亦如此,[[爱新觉罗氏]]改为[[金姓]]、[[赵姓]],亦有[[随名姓]]。1949年[[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强调[[阶级成分]],因此个人对为清朝宗室后裔身份较为忌讳。1970年代末,社会政治风气改变。此后,宗室后裔已不再成为忌讳。当代学者[[阎崇年]]将清朝皇族后裔归为三类:近亲宗室、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包括[[溥仪]]兄弟在内的近亲宗室的正支较为低调,旁支更喜欢使用爱新觉罗氏这个姓氏。有认为这是“[[时代]][[功利]]性”。更有皇族后裔将自称爱新觉罗者归为“[[骗子]]”<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title=学者:正支后裔很低调 旁支就喜欢管自己叫爱新觉罗 |accessdate=2017-08-11 |author= |date=2014-09-11 |work= |publisher=凤凰网,来源:中国网 |language=Zh-hans }}</ref>。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