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贛方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移除不当链接)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name=客贛方言
|name=客贛方言
|altname=
|altname=
|acceptance=(地緣分类,可能具親屬關係
|acceptance=(地緣分类,可能具亲属关系
|region=[[江西]]、[[廣東]]、[[福建]]等地
|region=[[江西]]、[[廣東]]、[[福建]]等地
|familycolor=Sino-Tibetan
|familycolor=Sino-Tibetan
第8行: 第8行:
|fam2=[[汉语族]]
|fam2=[[汉语族]]
|child1=[[贛語]]
|child1=[[贛語]]
|child2=[[客]]
|child2=[[客家话]]
|map=Gan-Hakka languages.png
|map=Gan-Hakka languages.png
|mapcaption=<center>'''客贛方言分布'''</center>
|mapcaption=<center>'''客贛方言分布'''</center>
{{legend|#FFF176|[[贛語]]}}
{{legend|#FFF176|[[贛語]]}}
{{legend|#FFB74D|[[客]]}}
{{legend|#FFB74D|[[客家话]]}}
}}
}}


'''客贛方言'''是一個學術界對於汉语族[[客語支]]和[[贛語支]]等地方语言的並稱說法。由於客語及贛語在音韻上最為接近,去有不少语言家將它們合稱為客贛方言(客贛語)。不過,這種分法許多客家研究学者的反對,他們认为客家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標識,因而不應該贛語合二為一。20世紀80年代以後,语言家們發現了贛語和客家語之間雖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差別還是非常明的,因而拆分為二的看法得到越來越多的语言学者的認同。<ref name="hou143">侯精一主编,《現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143~144页</ref>
'''客贛方言'''是一個學術界對於汉语族[[客語支]]和[[贛語支]]等地方语言的並稱說法。由於客語及贛語在音韻上最為接近,去有不少语言家將它們合稱為客贛方言(客贛語)。不過,這種分法許多客家研究学者的反對,他們认为客家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標識,因而不應該贛語合二為一。20世紀80年代以後,语言家們发现了贛語和客家語之間雖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差別還是非常明的,因而拆分為二的看法得到越來越多的语言学者的認同。<ref name="hou143">侯精一主编,《現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143~144页</ref>


== 共同性 ==
== 共同性 ==
第一個揭露客語贛語有密切關係的是羅常培的《臨川音系》(羅常培 1958)。
第一個揭露客語贛語有密切关系的是羅常培的《臨川音系》(羅常培 1958)。


{{Quotation|我覺得它有幾點頗和客家話的系統相近。例如:‘全濁’一律變‘次清’,曉匣兩紐的合口變[f],
{{Quotation|我覺得它有幾點頗和客家話的系統相近。例如:‘全濁’一律變‘次清’,曉匣兩紐的合口變[f],
第29行: 第29行:
「全濁變入次清」這項語音特徵不完全只見於客、贛語中。早在唐五代西北方音裡的一种方言就可以見到此項語音特點(羅常培:1933),「十二世紀末的西北方言,今天關中地区,山西,以及河南西北角的陝縣、靈寶,江苏省運河以東的泰州、鹽城、如臯,安徽的績溪嶺北,四川的犍為、樂山,甚至說粵語的一种方言,都有相同的演變」(何大安:1988,P100)。
「全濁變入次清」這項語音特徵不完全只見於客、贛語中。早在唐五代西北方音裡的一种方言就可以見到此項語音特點(羅常培:1933),「十二世紀末的西北方言,今天關中地区,山西,以及河南西北角的陝縣、靈寶,江苏省運河以東的泰州、鹽城、如臯,安徽的績溪嶺北,四川的犍為、樂山,甚至說粵語的一种方言,都有相同的演變」(何大安:1988,P100)。


而古全濁聲母清化平仄皆送氣,這一類型的语言在華北地区仍密集見於陝西關中平原和山西南部汾河流域([[汾河片]]),也就是西漢的[[汉语标准的展史#秦西漢|秦晉方言]]區。張光宇(2019)认为這一類「八百里秦州」共同的地理類型,其輻射中心應在長安,故稱做「長安型」。
而古全濁聲母清化平仄皆送氣,這一類型的语言在華北地区仍密集見於陝西關中平原和山西南部汾河流域([[汾河片]]),也就是西漢的[[汉语标准的展史#秦西漢|秦晉方言]]區。張光宇(2019)认为這一類「八百里秦州」共同的地理類型,其輻射中心應在長安,故稱做「長安型」。


這項語音特點也被魯國堯用來支持他的「[[客、贛、通泰方言源於南朝通語說|南朝通語說]]」(魯國堯:2003)。由「全濁一律變次清」分由北至南連成一片的分佈範圍,以及唐五代就見於记录這點看來,這項音變現象不但在[[原始汉语]]發生的早,且由北、南皆見的分佈範圍,也大致符合客語由北遷南的[[客家民系#族群源流|移民史]]。
這項語音特點也被魯國堯用來支持他的「[[客、贛、通泰方言源於南朝通語說|南朝通語說]]」(魯國堯:2003)。由「全濁一律變次清」分由北至南連成一片的分佈範圍,以及唐五代就見於记录這點看來,這項音變現象不但在[[原始汉语]]發生的早,且由北、南皆見的分佈範圍,也大致符合客語由北遷南的[[客家民系#族群源流|移民史]]。
第35行: 第35行:
== 參見 ==
== 參見 ==
* [[汉语方言]]
* [[汉语方言]]
* [[贛語]]、[[客]]
* [[贛語]]、[[客家话]]
* [[客、贛、通泰方言源於南朝通語說]]
* [[客、贛、通泰方言源於南朝通語說]]
* [[粵贛方言]]
* [[粵贛方言]]
第63行: 第63行:
|author = 江敏華
|author = 江敏華
|year = 2014
|year = 2014
|title = 客贛方言一、二等一等重韻的分別 。
|title = 客贛方言一、二等一等重韻的分別 。
|editor = 陳秀琪
|editor = 陳秀琪
|editor2 = 賴文英
|editor2 = 賴文英
第79行: 第79行:
|
|
}}
}}
* {{cite thesis |author = 彭心怡 |year = 2010 |title = 江西客贛語的特殊音韻現象與結構變遷 。 |type = 博士論文 |location = |publisher =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doi = |url =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1990/1/0112914223471.pdf |access-date = 2021-06-10 |||}}


{{汉语音韻學}}
{{汉语音韻學}}